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9425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docx

《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docx

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201*年以来,工业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就业方针政策,推进就业服务建设,不断完善就业举措,做好技术人才培训,抓好就业人员特困帮扶,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园区就业工作较好较快发展。

一是搭建平台,开展就业创业服务。

工业园区根据建材产业发展规律,针对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招工难等特点。

按照为政府分忧、为企业解困、为群众解难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组织牵头作用,积极挖掘社会力量,利用放假、过年等各种有利时机,深入搞好宣传发动,采取电视转播、分发就业信息宣传单,沿街拉设横幅,向省人才市场投放就业招聘信息等措施,积极氛营就业氛围,截止目前为止,共组织就业创业招聘会?

次,电视转播就业创业信息?

次,拉设横幅?

余条,发放宣传单?

万余份,通过服务平台的搭建,目前共接收就业创业人员共计?

人。

其中招收普工?

人,技工?

人,技术管理人员?

人,为特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

个,较好地落实了县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同时为企业解决了招工难,难招工等突出问题。

二是健全机制,不断完善就业举措。

针对县区域特点,如何吸引更多人员到就业,工业园区在认真落实上级有关就业文件精神的同时,结合自身情况实际,提出就业创业合理性建议?

条,

配合县就业局完善相关文件?

个。

《企业职工子女入学问题》、《特困职工帮扶办法》、《加强技术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文件,不断完善县就业政策内容,为工业园区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创造了条件。

三是提供服务,做好技术人才引进。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如何更好地做好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工业园区积极配合企业,按照企业需求,制定合理引进、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各大高校搞好对接,并签订人才输送计划书、搞好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与高校紧密合作,并设立院土、博士后工作站

四是主动作为,抓好就业人员管理。

截止目前为止,工业园区安排就业人员?

人,开展困难帮扶?

人,帮助困难家庭再就业?

人/次,为特困人员发放困难补助?

万元,做好特困职工走访?

次,发放困难补助金?

万元。

通过与培训工作机构联系,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培训?

人次,其中创业培训?

人/次。

确保了工业园区就业创业工作全面落实。

工业园区就业工作群众测评满意达?

%,企业及劳动者好评率达?

%。

扩展阅读:

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青岛大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和教育理念,以办人民满意大学为宗旨,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经过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全省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学校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奖和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获奖方面,在省内高校中领先,获全省唯一一个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在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数量和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学习竞赛、科技大赛获奖数量均居省属高校前茅;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是三所拥有山东省校企合作人才定向培养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学校硕士及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比例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二级学科硕士点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高校第一;是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和山东省五所德育示范高校之一。

毕业生连续多年实现文明离校,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都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本科教育基础扎实、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今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一行视察青岛大学,充分肯定了青岛大学的办学成就,这不仅是对青岛大学的肯定,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山东高校的肯定;刘延东同志在青岛大学的重要讲话,不仅对我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国高校都具有指导意义。

目前,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掀起了积极贯彻落实刘延东同志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努力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改革创新,以特色求发展

办学理念不断深化。

在山东省高校大规模扩招、向大众化教育迈进即将完成之际,学校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和需要,及时地提出了内涵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求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实现两个转变,即实现向以内涵建设为重心转变、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提高内在竞争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学校领导班子注重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较早地提出了培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观念,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同专业交叉听课、双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学生创新性活动开展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今年9月1日,《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刘延东同志在视察烟大时认为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观念很好。

青岛大学是在改革开放中建设起来的大学,从一开始就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化的教育思想,早在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之前,就与韩国木浦大学等定期开展学生互换、学术交流与交往等,并在与日本、韩国的交流与合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对法交流继去年在法国昂热市创办了孔子学院之后,今年6月法国政府又在青岛大学设立了法语中心,法国驻华大使苏和、卢瓦尔大区主席奥克谢特等一行56人亲临烟大出席揭牌仪式。

面向未来,学校进一步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在去年年底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指明了发展方向,升华了办学理念。

目前,学校正在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群策群力,制定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特色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持续不断地培育特色、凝练特色、强化特色、突出特色。

经过不断凝练和升华,明确了在办学特色上坚持双重依托、三方互动、借力发展(双重依托,即依托强校北大、清华和强市青岛;三方互动,即强校、强市加青岛大学互动);在学科建设上坚持重视基础、强化应用、推动交叉、突出特色;在培养模式上坚持理工结合、文理渗透、通专并重;在教育方式上坚持环境育人、以美育人、发展个性,并逐步固化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集体意识,渗透到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去。

管理体制和机制日益完善。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较早地进行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学校宏观调控、学院相对独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逐步落实配套措施。

按照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学院实行学科归属制、机关实行岗位责任制的框架,实施定岗定编定责。

同时,将两级管理考核与运行多年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兼容一体,形成了比较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

建立后勤服务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以落实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益。

这些措施都极大地调动了部门和学院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二、强化内涵建设,以质量促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首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在省内最早实行了学习警示制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及考试方式改革。

全面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逐步采取分级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要求。

持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现有国家、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教学团队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9个,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39项。

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学习竞赛、科技大赛获奖数量均居省属高校前茅。

两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全国一、二等奖7项、山东省一、二等奖6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特等、一、二等奖共89项。

毕业生考研录取率持续增长,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87%以上,被评为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实施235学科建设工程,着力构建省、校两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积极抓好学位点建设。

坚持择优扶重原则,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了一批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

04年以来,学校新增5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5个硕士点。

在201*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排名第19位,药学第14位,历史学第26位;在201*年的评估中,我校物理学排名第44位,化学第39位,化学工程与技术第33位,数学第53位;201*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民族学排名第6位,外国语言文学第28位,土木工程第40位。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实施2233科研发展工程,坚持政策引导,强力推进,主持国家各类科研基金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以及省部级项目均大幅提高,近年来共获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位居全

省省属高校前列;科研经费持续攀升,共获得科研经费13亿元。

有3个泰山学者,2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研究院、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软科学研究基地、审美教育研究基地和省级大学科技园各1个。

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三等奖4项。

三大检索及三大转摘论文达1500余篇。

获教育部‘九五’全国普通高校科研管理先进团队和‘十五’全国科技管理先进团队称号。

《青岛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与工程版均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三、坚持以人为本,以和谐谋发展

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校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

持续深入开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宣传教育。

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对事关学校建设发展和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注意倾听教师意见,进行广泛论证。

坚持民主治校、科学治校、依法治校,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教授治校,201*年,获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在财力十分困难情况下,认真落实相关政策,保证了学校财务工作正常运转和教职工待遇的落实。

启动三高校生活小区和家属区旧房改造工程,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

实施1512人才工程,经过强化建设,师资队伍的学历、年龄、职称、学缘、学科(专业)等结构进一步优化;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在重点学科、重点人才引进方面形成特色,成效突出。

目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158人,96%的专任教师为非本校毕业生。

专任教师中,副高级及以上占专任教师的43%,硕士及以上学位人

员占专任教师的75%,其中博士占专任教师的近30%。

201*年至今,学校共引进高学历人才410人,人才引进质量明显提升,其中引进博士学位人员占当年教师引进总量的85%以上。

另外,新增全国优秀教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1人、入选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省教学名师4人。

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坚持以学生为本,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成立社区党工委,作为党委的派出机构,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学生社区,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国教育报》进行

了报道。

持续实施以文明教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以做人

教育为根本的审美教育。

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高校审美教育研究基地,召开了海峡两岸大学美育研讨会。

开设北大清华两校名师讲堂,浓厚学术氛围,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内涵。

抓好校园文化设施及环境建设,建成全国首屈一指的千米文化艺术长廊。

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建设,被评为山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促进学生权益的维护。

以优秀成绩通过省高校德育评估,被评为省德育工作优秀单位。

不断强化管理和服务,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

注重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把经济资助与人格培育有机结合,做到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涌现了不少自强不息优秀学生和感动烟大优秀学子,如家贫志坚的王流川被评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背着

母亲上大学的孝子孙成法被推举为第12届青岛市十大杰出青年。

201*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此外,学校高度关注贫困生及贫困生就业工作,坚持一对一、一帮一解决贫困生就业,《中国教育报》曾做过专题报道。

四、积极回报社会,以服务助发展

服务地方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地方重点综合性大学优势,坚持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率先在驻地高校中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合作,不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做出贡献,而且学校各项事业也取得显著成效。

06-08年学校连续三年被市政府授予青岛发展突出贡献单位。

截至201*年,学校已与烟威地区所属各县市区以及中国航天513所、中科院青岛海岸带研究所进行了对接,并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学校还走出青岛,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搭建更大的合作平台。

201*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依托培养单位。

201*年,学校与东营市垦利县开展了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合作,扩大了社会影响。

今年8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山东)基地正式落户烟大,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高校设立的第二家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中国教育报》也曾以青岛大学服务社会求发展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培养的各类专业人才覆盖了青岛市大部分产业领域,支持了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如,海洋学院瞄准蓝色经济的战略需求,主动出击,成效显著。

据粗略估算,该院培养的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占全青岛市从事水产养殖人才总数的近60%,在山东水产行业技术、管理人员中也占有很大比例,成为蓝色经济的生力军。

海洋学院与中

科院青岛海岸带研究所共建的海洋环境化学实验室,以我校为第一单位,申请并获得了国家863项目。

学校以该院为依托获得了国家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专业资质,成为山东省首家开展船员教育和培训的综合性高等院校。

校企共建成果丰硕。

今年年初,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山东省企校共建工科本科专业推荐目录(第一批)》,所列83个企校共建工科本科专业中,我校获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等8个专业,均填补了省内空白,在全省24所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主动把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介绍、推广到企业中去,推动行业科技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学校与山东绿叶集团合作创办药学院,共建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每年对外技术转让额达千万元。

学院教师和绿叶集团的科研人员相互兼职。

药学院开创了制药企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成功模式。

青岛大学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成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也得到了刘延东同志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她指出,青岛大学产学研用结合得很好,希望以后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