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二历史期中练习题2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9268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高二历史期中练习题2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 高二历史期中练习题2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 高二历史期中练习题2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 高二历史期中练习题2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 高二历史期中练习题2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高二历史期中练习题2 含答案.docx

《人教版 高二历史期中练习题2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高二历史期中练习题2 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高二历史期中练习题2 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二历史期中练习题2含答案

高二历史期中练习题

(2)

1、选择题:

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

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2.孙中山答日本人:

“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D.得道者多助

3.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4.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

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家思想最不相符的是

A.张飞:

“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B.曹操: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C.李恢(投降刘备时说):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D.孔明:

“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5.“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穷理格物

6.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至明清之时已有民主启蒙色彩。

下列最能体现民主启蒙色彩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7.“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

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

”文中省略处应为

A.智者学派B.苏格拉底C.康德D.伏尔泰

8.有人这样评价发生在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与其说其是‘古典文化的再生’,不如说其是‘近代文化的开端’;与其说其是‘复兴’,不如说其是‘创新’。

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

”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心脏”地区位于

A.雅典B.佛罗伦萨C.伦敦D.巴黎

9.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说:

“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何种主张

A.《圣经》高于一切B.上帝永恒C.反对罗马天主教会D.信仰得救

10.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据此可以得出

A.康德强调人的自由是有限的B.启蒙思想是以道德为核心的

C.理性主义是康德的核心思想D.德意志启蒙运动强调道德

1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种文学艺术的特点是

A.辞藻华丽,手法夸张B.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C.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D.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12.神农无制令而民从”这句话出自《淮南子》,该书系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的政治变革。

从治国思想看,与这句话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

13.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

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

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B.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C.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D.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14.有学者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

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关注社会

构造社会理想:

平等、互利、兼爱

关注国家

创造治国理念:

公开、公平、公正

关注人生

树立人生追求:

真实、自由、宽容

关注文化

建立文化基础:

仁爱、正义、自强

A.①③②④B.③②①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

15.西汉前、中期两个判然对立的社会集团——儒生和“文法吏”在后期渐趋合流,形成了一个全新而有长久生命力的社会阶层——士大夫。

西汉后期“士大夫”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独尊儒术”的提出B.诸侯势力的削弱C.“统制经济”的实施D.察举制度的实行

16.“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六尺巷的故事被编译成歌曲搬上了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好评。

“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

A.孔子的“仁爱”思想B.老子的“无为”思想

C.墨子的“尚贤”思想D.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17.王阳明先生提出“四民异业同道”论时指出,舜帝在位时封的九个官职中,“首樱(农业)而次契(商业)。

垂工益、虞(工业),先于夔、龙(教育)”。

这一观点

A.顺应了明朝社会经济发展潮流B.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C.促进明朝革新官僚机构D.充分肯定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18.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

这一现象表明

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

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

19.两宋时期,乡村伦理建设有两种形态:

一种是张载弟子所创制的乡约,强调邻里互助与道德互勉;一种是朱熹所改进的乡村族约,主要是宗族内部的改过迁善教育。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宋时期

A.理学的理论化B.教育的平民化C.社会的宗族化D.儒学的社会化

20.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

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

“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

这里的“同”是

A.万物的本原B.探究天理的途径C.儒家的纲常伦纪D.发明本心

21.顾炎武认为: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下列对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B.倡议郡国并行C.主张“经世致用”D.主张削弱君权

22.余秋雨说: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B.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

C.甲骨文→楷书→小篆→隶书D.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

23.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与其观点对应的艺术形式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入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

24.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

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书法迫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迫求神韵意趣

C.中国绘画强调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25.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26.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

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举考试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27.某校布置中国传统文化展览,在《盛唐气象》部分做出下列解说,其中明显与史不符的是

A.书法艺术出现创作高峰B.形成雍容华贵的画风

C.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D.古代戏剧达到成熟

28.文艺复兴“后三杰”的作品大部分是有关天主教的内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宣传基督耶稣至高无上B.忠实地为罗马教廷服务

C.利用宗教外衣宣传人文主义D.没有摆脱宗教束缚思想落后

29.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30.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

“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

”“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君权神授B.基督教思想C.启蒙思想D.马克思主义

31.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

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32.孟德斯鸠说:

“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这说明了他批判欧洲天主教会

A.支持专制王权B.迫害宗教异端C.扼杀自然人性D.阻挠宗教改革

33.一位西方思想家曾说:

“中国的儒教是令人钦佩的。

毫无迷信,毫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蔑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他可能属于

A.古希腊思想家B.文艺复兴倡导者C.宗教改革家D.启蒙思想家

二、非选择题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春秋繁露》“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朱子语类》问:

“小学、大学如何?

”曰:

“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

”“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

”“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材料三

1663年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670年

顾炎武《日知录》

1690年

洛克《政府论》

1691年

王夫之《宋论》

1734年

伏尔泰《哲学通信》

1748年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和其理学修养论的核心命题。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明理学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内涵。

有人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是中国版的启蒙运动”,也有人认为它只是“儒学思想的新发展”,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5.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家的新特点。

材料二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

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

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

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

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

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

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摘编自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材料二中两派思想的观点有何不同?

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

请以与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证明。

 

材料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

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3)依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

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36.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还是一个年轻人时,苏格拉底……从自然科学和宇宙哲学转向伦理学和逻辑学。

……正如3个世纪后西塞罗所宣称的,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植入城市和人们的家里,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道德,善与恶

——塔纳新《西方思想史》

材料二实际上,(人文主义)的产生出现也许在于以下两点:

或是对旧的社会结构的衰败进行反思,或是对的生活形态的兴起进行尝试。

当时,西欧社会内部爆发了现代英国史学家希尔所声称的“封建主义总危机”:

政治制度的自我衰败之势已不可阻挡,宗教意识的信仰危机也愈来愈重,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者,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

——张井梅《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再认识》

材料三民主制度与人文主义思想有着亲缘关系,正如君主制度与保守思想、专制制度与乌托邦式的唯科学主义、或者无政府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关联一样。

——兹维坦·托多罗夫《人文主义的昨日与夸天》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对哲学所做的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义主义产生的原因。

试举一例说明“文人学者”是如何“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的?

 

(3)结合18世纪欧美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高二历史期中练习题

(2)参考答案

1-5BCCBC6-10DABDA11-15BCBDA16-20AABDC

21-25DAABA26-30BDCCC21-33BCD

34.【答案】

(1)主张:

三纲;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

趋势:

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2)区别:

“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

命题: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背景:

佛教道教的发展,削弱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

(3)内涵:

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启蒙。

观点一:

中国版的启蒙运动:

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顾炎武提出“众治”,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冲击了儒学正统,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观点二:

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李贽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发扬孟子的“民贵君轻”说;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把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到顶峰。

但是,这些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只是通过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等思想来修补封建制度。

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

35.【答案】

(1)新特点:

佛道化;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

(2)不同点:

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

依据:

进步的历史观。

(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

证明:

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

(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众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主张“经世致用”等)

(3)改造:

西汉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神化君权,以“三纲”“五常”来巩固等级制度;

宋朝时,朱熹等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将孔子神化为被崇拜的偶像。

影响:

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使孔孟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

36.【答案】

(1)贡献:

关注社会和人生,追求美德。

影响: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精神对后世人文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天主教信仰危机;资本主义发展。

说明:

必须答出代表人物及作品、作品怎么体现人文主义的。

(3)观点:

人文主义推动民主制度的建立。

(只要答出“联系密切”即可)

论证:

18世纪,启蒙思想达到高潮,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规划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它推动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指导美国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或:

法国先后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共和政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