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压线及变压器安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8350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高压线及变压器安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完整word版高压线及变压器安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完整word版高压线及变压器安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完整word版高压线及变压器安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完整word版高压线及变压器安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高压线及变压器安装.docx

《完整word版高压线及变压器安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高压线及变压器安装.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高压线及变压器安装.docx

完整word版高压线及变压器安装

高压线及变压器安装、控制箱等施工方案

基础施工

1工地运输

选择合理的运输道路,由卸货站至材料站和物资供应站到各材料堆放点的大运,采用汽车运输;各材料堆放点至各塔位的小运若能采用机械运输时尽量采用机械运输。

2复测

2.1本段线路杆塔位均以埋设木桩作为标志,部分直线塔位现场无桩者,以杆塔档距为准。

凡丢失或毁坏的杆位桩,补定时以路径纵断面图中里程和高程为准。

2.2施工测量必须使用游标最小读数不大于1′的经纬仪,且经纬仪必须有检测合格证。

2.3线路复测内容包括线路的直线性、转角度数、档距、塔位高差以及地形地物之间的高差和沿线跨越情况,复测结果应与路径平断面图、杆塔明细表及基础明细表相同。

2.4施工测量必须由测工担任,技术员监测,测量中所立花杆和塔尺应垂直于地面。

2.5标桩上书写文字或符号时,应用红油漆且书写清楚,并由专人做好线路复测记录。

复测记录应如实填写,且应字迹工整清楚。

2.6线路复测时,两相邻直线桩之间横线路偏差不超过50mm,顺线路偏差不大于设计档距的1%,转角桩的转角度数偏差不超过1′30″。

2.7交跨复测时,核查被跨越物名称,测量被跨越物高程,交跨角及与最近杆塔的距离,并做详细记录。

2.8队与队接头处应至少延伸复测两基。

2.9复测时若实际复测结果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向项目部汇报,由项目部协同设计院进行复勘处理。

3基础分坑

3.1分坑是在线路复测完毕后的工作。

分坑前应首先校核相邻的档距和直线性,若是转角塔,应校核转角度数,并查看塔位地形,对塔位基础各腿所处位置有大概的估计,对塔位的真实位置进行最终认定。

3.2基础分坑前必须按《杆塔明细表》、《分坑图》、《杆塔基础配置表》核对杆塔型号、呼称高、转角度数、降基面值、基础型号、地脚螺栓规格及根开等,若有不符时,及时通知项目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3.3将仪器架设在中心桩上,对准前后视,若是转角塔准确测量出实际角度,定出二等分线桩,一般要求二等分线桩应设在离中心桩20m以外不易受到人为破坏的特征地貌处,并且钉设好的二等分线桩时必须由另外一名测工进行复勘校核,如现场不具备该条件时,应由本人采用大、小角两次测量,分别进行校核。

3.4仪器仍在中心桩上,对准前后二等分线桩,并注意中心桩位移方向及位移值。

如是直线塔对准线路方向前后,依照分坑图表准确钉设四个基础中心桩A、B、C、D及控制桩。

其分坑桩的距离依照分坑数据表中数值进行分坑,要求分坑桩间必须用塔尺准确操平,操平高差不大于5mm。

3.5分坑桩订好后,及时用钢卷尺对基础根开和对角线根开进行校核,要求根开误差不大于±0.2%的根开值,同时将仪器再架设在塔位中心桩上,对整基基础分坑扭转进行测量,要求扭转误差角度不大于5′。

预偏值、2高差、位移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4画坑

画坑时以基础底板尺寸为基准,考虑底板支模工作面以及地质情况放坡因素加大后,给出坑口开挖尺寸线,并由测工、技术员现场对挖坑负责人进行交底。

5挖坑

中描述的地质情况是《工程地质勘测报告》首先应该核实地质情况与基坑开挖时,5.1

否一致,若不一致,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处理。

同时应通知监理工程师对地质进行验证。

5.2基坑开挖应保留塔位中心桩,作为校验立柱顶高、基础埋深的参照标志,若不能保留,应将塔位中心桩引出。

5.3塔基降基面时以中心桩顶面高程为准;主杆和铁塔的基础基面均以中心桩高程或中心桩降基后的高程为准,同基基础坑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应按最深坑操平。

5.4各种埋深定义如下:

铁塔基础指基础底板的底面至地面的距离。

5.5基础坑的深度以设计为主,当施工误差超过有关规定的要求时,应按规范规定处理;有可能危及基础稳定、交叉跨越等涉及到线路运行安全时,应及时上报项目部。

5.6坑深误差不得超过+100mm、-30mm。

当坑深误差不超过+100mm时应回填土夯实处理。

当坑深误差超过+100mm时应铺石灌浆处理。

6基础材料

6.1基础所用原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有关专业标准,并附产品出厂合格证明。

6.2本工程基础混凝土等级均为C25,基础垫层用混凝土等级均为C10。

保护。

配合比由项目部负责,监理工程师验证,各施工队严格按项目部下发的配合比给定值进行混凝土基础配置。

6.3现浇基础配筋采用Q235钢筋。

地脚螺栓﹑基础钢筋由我公司加工。

6.4砂石:

本段工程采用10~30mm粒径碎石,水洗砂。

砂石已经过监理工程师见证,我方人员取样送检且试验结果合格。

砂料运至现场后必须经过10mm网筛过筛后方可使用。

6.5水泥:

全线均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出厂时必须有3天检验报告,水泥在拉运过程中,必须注意合格证、标号和出厂日期。

标号不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拉运,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必须重新试制配合比。

水泥吨位超过200吨时应重新抽样检验。

砂、石、水泥必须送往经业主或监理单位认可,具有相应试验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抽样检验,经检验合格后出具砂、石、水泥的检验报告方可使用。

6.6水:

基础浇制用水使用可饮用的水,即清洁的淡水。

7钢筋笼绑扎:

7.1钢筋笼一律在现场绑扎,绑扎前应除锈,并采取防油防污措施。

7.2钢筋笼绑扎时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必须检查主筋及箍筋的品种、规格和尺寸,不得以小代大或少绑漏绑现象出现。

7.3在绑扎时,钢筋接头部位应错开,不得放置在同一面上。

7.4钢筋笼绑扎误差要求:

主筋间±10mm;箍筋间±20mm。

7.5钢筋保护层应用事先预制好的垫块进行支垫,以保证主筋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本工程主筋保护层均为45mm。

采用棱边长45mm正方体预制混凝土块支垫,且立柱主筋底板下层保护层厚度为70mm,采用棱边长70mm正方体预制混凝土块支垫立筋。

8模板安装

本工程自立塔基础台阶较多,支模时应采取钢管搭设承托架固定模板,找正好的模板各台阶及立柱应用顶木支撑牢固。

模板之间缝隙采用密封条密封,防止砂浆外漏。

9浇制现场混凝土坍落度实验及溜桶(槽)使用

浇制现场应配备坍落度测试桶和混凝土溜桶。

每基浇制前应做坍落度实验,根据坍落度(坍落度为30~40mm)实验来控制现场水灰比,当混凝土下落高度超过2m时,必须使用溜桶,防止混凝土离析和破坏已绑钢筋笼的外形。

10试块制作

10.1混凝土试块:

直线塔要求3基做一组,转角塔(含直线转角塔)、耐张塔一基一组。

0.2试块必须同基础在同等条件下制作和养护,现场编号应明确表示桩位号、塔腿号、最后由项混凝土标号并做详细记录。

见证取样试块应有详细测温记录,制作人、制作日期、.

目部会同监理一起送实验室进行压力实验。

11、浇注准备

当施工队现场准备就绪,基础支模、找正完毕,自检合格后,向项目部递交浇制申请书,项目部有关质检人员接到申请后,会同监理进行现场检查,下发基础浇制命令书后,施工队方可进行基础浇制工作,在浇制过程中项目部技术员、质检员必须全程旁站。

12、基础施工特殊要求

基础施工应遵照《110~500kV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和线路工程建设单位送电线路负责部门及监理的有关文件。

12.1所有基础回填不得采用含腐烂植物残体的土质。

12.2基础施工中必须重视塔基及附近的环境保护,施工中凡损及农田灌溉的基础施工完毕后进行地貌恢复,弃土要妥善处理,不可随便堆放或沿坡任意自行滚落,应用编织袋装好,就地堆放整齐。

12.3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塔位,施工时与设计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联系,确保施工质量。

12.4施工场地平整及基坑开挖,应保留塔位中心桩,作为校验柱顶标高,基础埋深的参照标志,若不能保留,应将塔位中心桩引出保留。

12.5基础施工前,应先核对基础施工图中的塔型、呼高是否与杆塔明细表和基础配置表相符,再核对基础根开、地脚螺栓间距是否正确,与该铁塔施工图12.6线路处于干沙和流沙地段,施工中要采取有效降水措施和安全可靠基坑12.7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测报告书》中的描述不符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处理。

并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证。

12.8每个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并且基础浇筑混凝土时基坑内不得有水。

12.9转角杆塔压基础预高后,其主柱顶面应抹成斜面,此斜面在铁塔四个基础主柱顶面中心连线形成的斜面中。

12.10转角塔基础平面布置图,仅表示拉、压基础位于转角的外侧或内侧的相对位置,不代表具体塔位的实际转角方向,基础分坑时务必注意核对。

12.11终端塔基础施工时应注意转角内侧及线路侧均为压基础。

12.12基础回填土时,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为200~300mm,并且回填土应高出地面300mm作为防沉层。

12.12泥水坑的开挖

泥水坑的开挖使用集中水坑降排水,即在坑底设置集中水坑,利用水桶或水泵将水排至坑外。

12.12.1对于不塌方且渗水较慢的水坑,可采用人工排水,边挖边排的施工方法。

挖至设计深度时,立即浇制混凝土垫层。

12.12.2对于渗水较快的水坑,必须采用抽水机排水,边排边挖的施工方法。

达到设计深度后,立即铺垫干石及砂浆垫层。

12.12.3本段工程泥水坑的开挖宜采用挡土板法。

12.12.4水坑深度超过1.5米,必须用挡土板桩加以支撑,挡土板桩厚35~50mm,宽150~200mm。

12.12.5施工时先在坑壁四周设水平横撑木,将板桩由撑木及坑壁间插下,边插边打。

12.12.6板桩间距视土质而定:

土质较好者为1.0~1.5米,土质较差者为0.3~0.5米。

12.12.7横撑木垂直间距不大于1米。

号铁丝绑扎。

8板桩顶要有防止打裂的措施,可用12.12.8.

12.12.9挖掘过程中注意挡土板有无变形或断裂现象,如发现应及时更换,更换时应先装新板,后拆旧板。

12.12.10拆除挡土板应待基础拆模完毕后,与回填土同时进行。

自下而上边拆除边回填。

13混凝土浇制过程控制

13.1施工队接到项目部下发浇制命令后方可进行浇制工作。

13.2浇制前的准备工作

13.3做好支模找正与基础浇制的工序交接工作。

移交现场工器具及材料,并做好记录。

13.4浇制负责人对现场进行布置,修复上料通道,支设搅拌机。

13.5浇制负责人对材料进行核实,将配合比落实到各岗位把关人员。

13.6浇制负责人落实混凝土塌落度、试块制作。

13.7浇制负责人落实机械设备完好状况,以及备用机械情况,检查混凝土榴桶情况及安置情况。

13.8清理坑内浮土,对模板支垫的牢固情况作最后检查。

13.9砼浇拌运输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浇筑现场,其工艺要求按照《基础施工工艺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13.10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机械振捣。

要求混凝土入模高度300mm左右振捣一次。

振捣时采用“快插慢拔”方式。

13.11混凝土入模

13.11.1对于底板较大的基础,下料时,应考虑不同角度、位置下料,不允许集中在一点下料,以免导致混凝土主、副料严重离析,影响浇制质量。

13.11.2浇制过程中,应保证原材料符合要求,对于粒径较大的石子杂物随时剔除。

在立柱底部与底板结合处,为防止基础“烂脖子现象”。

对该部位用水泥袋内装泥土进行围护,或其他方法以防跑浆。

13.11.3基础浇制完毕后,应对基础顶面、底板上平面做好收面工作。

要求工艺美观。

14拆模

拆模时,应提前通知监理代表现场检验认可,验收合格后,监理工程师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方可回填。

拆模后,应立即复核测量施工记录及原始数据,并对基础顶面作细致收面处理,要求平整、光滑、美观。

对地脚螺栓丝扣部分要求将表层砼打扫干净,涂黄油,缠绕绑扎牛皮纸保护起来。

14.1清理现场及基础养护

施工结束后,必须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基础回填后,尽快恢复自然地貌,至少应当保证排水畅通,避免塔基积水。

要求施工队尽量一次性做好地表处理工作,这将作为各施工队文明考核的一项内容。

基础和试块的养护是混凝土强度的重要保证因素,务必引起足够重视。

当气温低于+5℃时,应及时对基础进行覆盖。

施工完毕,不得露天浇水养护,而应采用暖棚养护方法,即在混凝土基础上方搭设密封帐篷,内设火源(每个基础内放置2-4个火炉),一般棚内温度可保持20℃左右,同时在基础表面浇水养护。

14.2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正常混凝土搅拌延长一分钟。

14.3混凝土搅拌出罐温度应大于5℃以上。

14.4拆模后立即进行回填,回填高度须达到项目部要求。

接地工程

1本线路杆塔逐基接地,接地采用φ12圆钢,接地引下线采用镀锌接地线。

且铁塔每一腿都与接地体引下线连接,即每一腿都安装接地引下线。

2对于基础根开大于7米时,应相应增大接地装置方框尺寸,但接地总长度不变。

3接地型式一览表:

L值计算电阻适用桩号接地型式m)(Ω)(8#~15

2.5

43#

C

4接地体坑深1.0m,宽0.5m,坑内敷设φ12圆钢,回填并夯实。

圆钢

应搭接焊接,且双面实施,焊接长度不小于6D(D为圆钢直径)。

5、接地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5.1开挖接地槽

1)接地槽开挖前,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及现场地形地貌条件进行接地槽的放样,划出接地槽开挖线。

丈量接地槽的长度,应使用钢尺,不得用测绳或以步代尺。

2)开挖接地槽时,应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深度和长度进行挖掘。

挖掘时坑深以各挖掘点的地表为准确定。

接地槽的开挖深度需比设计值大100mm左右,任何一点的挖掘深度都不得小于设计深度。

3)开挖接地槽时,遇有地下管道及电缆等设施或放样接地槽无法施工时应报告工程项目部技术科研究处理。

4)当杆塔位个别地方需铲平基面而影响到接地体深度的,应提前考虑此处的接地体深度,保证平基后能够满足接地体深度。

5)在挖接地放射线地槽时,水平放射线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m。

6)本工程的接地装置φ12热镀锌圆钢引下线根据具体塔位基础露高情况进行安装。

7)接地槽回填之前,必须检查接地槽的长度和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回填时,应力求回填土密实,接地沟回填时,回填土防尘层不得小于200mm。

当土不够时,不得在接地槽边取土。

5.2接地体的连接

1)接地线的连接必须可靠,其焊接焊缝应无气孔、砂眼、咬边、裂纹等缺陷。

2)接地线敷设后应尽快进行接头的施焊,不易间隔时间过长,以防丢失。

如果接地体的接头暂时不能连接,敷设的接地线长度应留有裕度,以便于连接。

如回填土时,接头处可暂不回填且应有明显的标志并在接地记录的示意图上注明,以备查验。

3)为方便线路运行后接地电阻的测量,接地引下线连板加工时实施弯曲,确保接地引下线沿并距离塔腿100mm左右的位置走线并与塔腿连接。

杆塔组立工程

1、工地运输及装卸

⑴、运输车辆驾驶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通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严禁违章操作;起重人员严格执行起重操作规程,起吊时必须选择良好停车地点,确保安全起吊工作。

⑵、运输前要认真了解运输器材的重量,外型尺寸,运输器材不得超载、超高、超宽、超长。

要绑扎牢固,支点平稳,不得客货混装。

⑶、装卸工作必须遵守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工作前检查装卸工具和设备情况,不符合标准严禁使用。

⑷、起吊前必须了解吊件重量及特性,起吊时检查各部受力情况,无异常情况后方可起吊,在起吊过程中被起吊物下严禁站人。

⑸、铁塔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碰撞和急剧坠落。

运达杆位后,

其发生变形不超过下述标准:

①钢结构和铁附件,其角钢弯曲不应超过对应长度的2‰,且最大弯曲变形量,主材不超过3㎜,其它材不超过5㎜。

②发生未超过规定的变形和损伤必须修补并保证修补质量。

2、、排杆:

根据杆位地形,考虑立杆和组装方便,选择合理的排杆方向。

排杆前应熟悉各种杆型组合及杆孔方向和位置,排杆时,先排下段,再排中段,最后排上段。

下段杆根应对正底盘中心。

3、焊杆:

焊杆前应认真检查,复核所有杆段质量,杆孔方向、位置、杆段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要求,排杆质量是否合格,确认无误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焊接前,先用钢丝刷子和砂布将钢圏焊口上的铁锈油污等物清除干净,

焊接时,每个焊口应先对称点焊3~4点,然后称交叉施焊。

焊接后,将钢圈表面的铁锈及其它杂物除净,先涂一层红丹漆,干燥后再涂两层防锈漆,且焊口上下的水泥杆表面各刷100mm宽的防锈漆。

4、铁塔组立组装:

1、首先,认真检查现场布置情况,工作人员配带合格的工器具,不合格者不得使用,严禁以小代大。

2、主起吊绳索必须利用φ2.5钢丝绳,起吊滑车为5T单轮滑车。

3、小吊滑车利用0.5T单轮小吊滑车,控制绳为∮16棕绳。

4、组立时,抱杆的起吊重量不得超过100㎏。

5、抱杆在塔身合适位置就位后,必须打好反向临时拉线及两侧临时拉线。

6、起吊塔身主材时,利用人工绞磨进行起吊,起吊时各部受力及转向滑车要合理布置。

7、铁塔部件组装有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严禁强行组装及硬砸硬装,个别螺孔需扩张时,扩张部分不应超过3毫米时,应先堵焊再重新打孔,并进行防锈处理,严禁用气割进行扩孔或烧孔。

8、铁塔连接螺栓在组立结束时,必须全部紧固一次,待架线后还应重复紧一遍。

9、铁塔连接螺栓应逐个紧固,如遇螺杆滑扣必须更换。

10、螺栓的穿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立体结构:

a.水平方向由内向外;

b.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②对平面结构:

a.顺线路方向,由送电侧穿入或按统一方向穿入;

b.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指面向受电侧)或按统一方向;

③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11、脚钉统一安装在塔身B、D腿主材上。

12、铁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有空隙时用垫铁片,并应灌注水泥砂浆。

直线型塔经检查合格后可随即浇筑保护帽。

耐张塔应在架线后浇筑保护帽。

保护帽的混泥土应与塔脚板上部铁板结合严密,且不得有缝隙。

13、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不得超过1/750.

14、铁塔各构件的组装应紧密严实。

交叉件在交叉处留有空隙者,应装设相应的垫圈和垫板。

连接螺栓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对单螺母不应少于两扣,对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必须加垫者,每端不应超过两个垫片。

螺栓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应留有空隙,部件组装有空难时应查明原因,严禁强行组装或狠打猛击。

每基杆塔组立现场监护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特种作业证,杆塔组立过程中,、15.

人员不得少于2人。

各组立现场之间相互联系通过对讲机进行。

架线工程

1、导地线展放

①本工程导地线采用人力放线。

②展放导地线前期必须将每个耐张段的牵引绳展放完毕。

③牵引绳在展放时每个接头必须用相应的连接器连接,并有专人负责检查。

④为了本次分项工程顺利完成,经我项目部研究并决定,导线线盘设立在本线路自立式转角塔4#处。

导线盘向两边展放,小号侧至1#,大号侧至32#,利用机动绞磨进行牵引。

⑤导线展放顺序:

先放下边线,再放中导线,最后展放上导线。

为了工作方便,在导线上做标记。

⑥放线、紧线及附件安装时,应防止导地线磨损,在容易产生磨损处应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

⑦对于孤立档、较小耐张段及大跨越的过牵引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耐张段长度大于300米时,过牵引长度宜为200㎜。

b、进出档的过牵引长度,应根据导线张力不超过10KN/相、地线张力不超过5KN/相根进行控制。

⑧导、地线各相间的弧垂应力求一致,各档相对偏差不得超过300㎜。

首先,对耐张段的导、地线进行严格布置,以减少导、地线损耗,对于连续档的导线防线时必须利用牵引绳展放导线,牵引绳为∮10防扭钢丝绳,连接器用30KN抗弯连接器。

⑨严格控制导、地线接续管的接头位置,紧线后的直线管孤档段内不得有接头;跨越电力线路及主要公路档内不得有接头,耐张段处耐张管15米以内不得有导、地线接头;直线杆塔在悬垂串5米以内不得有接头。

⑩放线现场导、地线线盘设置应合理且牢固可靠;导线线盘利用立式放线架展放,地线利用三脚架提升进行展放,三脚架与线盘连接处利用50KN防扭连接器。

⑾导、地线展放时,线盘必须设置控制措施,以防跑线,并设两人监护,放线时保持通讯畅通。

⑿导、地线展放顺序:

双回路线路先展放下线,再展放中线及上线,最后展放地线。

导、地线展放时不得偏出中心5米左右,以防架线时导、地线被挂。

⒀导、地线损伤补修处理:

镀锌钢绞线发现断股一根时,必须断开重接;钢芯铝绞线在同一处损伤的强度超过总抗断力的8.5%且截面积超过18.5%时,要求断开重接。

2、导地线紧线

1)导线紧线顺序:

先紧上导线,再紧中导线,最后紧下导线

2)导、地线在紧线前,首先要在耐张段两端的耐张杆塔处打好临时反向拉线,拉线与杆塔身接触处必须采取保护塔材措施;拉线必须利用∮12.5钢丝绳,地锚利用圆木∮300×1800地锚或5T地锚钻,其距离必须大于杆塔高的1.2倍,并且对地夹角不大于45°,地锚坑深不小于2米。

3、紧线现场的布置:

①紧线使用的工器具必须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

②紧线利用普通的单线紧线法进行;

③紧线牵引地锚出土点与杆塔之间距离应不小于挂线点高度的2倍,且与被紧导、地线的方向一致;

、机动绞磨应安置在平坦的场地,且与牵引绳延长方向的偏角应不大4

于60°。

5、紧线所用牵引钢丝绳为∮12.5绳,紧线牵引转向地锚的主牵引地锚埋深不得小于2米,且牵引钢丝绳对地夹角不大于30°。

6、导、地线紧至驰度规定值时,杆塔上必须准确画印,画印时用垂吊对准挂线孔中心至导、地线进行画印。

7、紧线弧垂在挂线后应随即在该观测档检查,其允许偏差应在±2.5﹪以内。

跨越公路、10KV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的各档以及#21~#22档,架线弧垂不允许出现正偏差。

8、观测档的选择:

①紧线段在5档以内,从中间选择1档。

②紧线段在6~12档时,在靠近两端的中间各选择1档。

③观测弧垂时的实测温度应能代表导、地线的温度,温度应在观测档内实测。

9、挂线时对于孤立档较小耐张段的大跨越的过牵引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耐张段的长度大于300米时牵引长度宜为200㎜。

②耐张段的长度为200~300米时,过牵引长度不宜超过耐张段长度的0.5‰。

③挂线后,必须缓慢松出牵引绳,同时收紧反向临时拉线。

10、紧线后,导、地线弧垂应随即在该观测档检查,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5导地线弧垂允许偏差值

电压等级35KV~110KV220KV以上

±2.5%+5%,-2.5%允许偏差

6相间弧垂允许偏差表以上110KV35KV~220KV电压等级

㎜200㎜300允许偏差

11、导地线连接

(一)导线地线的连接采用液压方法进行施工,具体见本工程《液压操作施工工艺措施》。

(二)导地线连接的安全要求

1.1液压钢芯铝绞线,割断铝股线时严禁伤及钢芯,以免降低连接强度。

1.2液压机必须专人操作,液压机启动后先空载运行检查各部运行情况,正常好方可使用。

液压泵操作人员和压接钳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并注意压力指示,不得过荷载。

1.3液压前应进行试压和拉断力的试验,以确定钢模尺寸、所需压力和操作方法,保证液压连接质量。

1.4液压机的操作必须每模都达到规定的压力,而不应以压模口为压好的标准。

1.5操作液压机时应放置平稳,使用前要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施压过程中手指不得伸入压模。

两侧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