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模型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5357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模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素质模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素质模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素质模型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素质模型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素质模型报告.docx

《素质模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模型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素质模型报告.docx

素质模型报告

大学生的素质模型

余姚发布于:

2011-05-1422:

12

一、为什么要构建大学生素质模型

目前,存在这样两个不争的现实问题:

一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非常困难,以至于有人夸张为大学生毕业之时即是失业之际;二是企业招不到适合的人。

为什么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和企业招人之间存在这样大的“鸿沟”呢?

经调查研究表明:

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不适应目前企业的需要是极其重要原因。

这里必须明确:

不是极其重要原因之一,而是唯一极其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和企业招人之间的“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使大学毕业生就业和企业招人之间“天堑变通途”呢?

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构建大学生素质模型。

在构建大学生素质模型后,接着的问题就是:

构建了素质模型,就等于“桥梁”建成了可以通行了吗?

准确的答案是“不一定”!

因为在构建素质模型之后,还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一是大学生要按照素质模型的结构和标准来做好准备;二是就某一个大学毕业生应聘和某一个企业招聘来讲,需要他们之间除素质方面之外,还要在工资福利、工作环境、行业、企业的鉴人之术等方面达成一致,这些问题与素质相比重要性差一些,但有时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素质模型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就是:

“有了素质模型不一定行,没有素质模型则万万不行;”从逻辑学的角度看,素质模型是大学生就业的必要条件,即是“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由此可见,素质模型的建立只是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打下的基础的基础;只是为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和企业招聘之间的“桥梁”提供了一个“建桥方案”。

大学生素质模型的作用仅此而已。

尽管仅此而已,要想很好地完成大学学业,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就业后在职业生涯中有所成就,在校期间的大学生不得不构建自己的素质模型并为此而努力;因为这是唯一选择——再别无选择。

二、大学生的素质模型的建立

1、冰山模型

(1)、冰山图片

(2)、冰山模型的由来

胜任力(competency)是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见下述《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阶段》)的必然产物。

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美国国务院在选择外交官时发现以智力因素为基准的选拔效果不佳。

许许多多在智力方面非常优秀的人才,在工作业绩上却表现不佳,甚至是令人非常失望。

于是心理学家麦克莱兰(McClelland)博士应邀帮助美国国务院设计一套能够有效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才选拔方法,这就奠定了胜任力选拔法的基础。

继麦克莱兰之后许许多多心理学家和职业规划专家继续此项研究,就出现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model》,即“冰山素质模型”。

(3)、冰山模型的说明

冰山素质模型共由6个结构构成:

一是显性部分即海面之上的部分,约占素质比重的八分之一(另说20%),包括:

知识、技能和能力;二是隐性部分即海面以下部分,约占素质比重的八分之七(另说80%),包括:

个性特征、自我形象、社会角色、动机。

序号

素质结构

素质定义

素质描述

行为举例

1

知识

某一职业领域对某一专业和相关领域所需要的信息量;即一个人对特定领域的了解。

知识是开展特定工作的基本条件,是通过培训和强化可以迅速提升的素质。

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技能和能力。

主管人员可以判断其下属的知识,也可以通过人才测评技术进行测评。

营销经理应该具备的知识:

产品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管理知识等。

2

技能与能力

掌握和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即一个人将事情做好所要掌握的东西。

需要对技能和能力进行整体系统性思考。

技能和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得到提高。

主管人员可以掌握其下属的能力和技能;也可以通过人才测评得出。

对核心的能力是思维方式。

计划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协调不同意见的能力等

3

社会角色

个体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和理解;即一个人留给大家的印象,或者大家对该人的评价。

包括个体的价值观和态度,只要是对个体岗位适应性的评价。

可以通过人才测评技术获得。

想成为工作团队中的领导者、玩世不恭的态度等

4

自我形象

个体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即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内在自我认同的本我。

自我形象是表现个体自信心的维度。

个体自我定位,决定着其面对困境所采取的不同的行为风格和态度。

通过心理测量可以得知。

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艰巨的任务。

5

个性特征

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一个人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征;即个体对客观事物习惯的行为和稳定的态度。

不同的个性特征适合于不同的岗位。

要做到人岗有效的匹配,就必须了解个性特征。

可以通过心理测量获得。

内向与外向、感性与理性、悲观与乐观等

6

动机

决定个体外行为的内在的稳定的想法与念头;对特定领域自然而持续的想法或者是偏好;动机驱使并引导人的外在行为,而诱因是与动机一起完成某一件事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做人岗匹配时,不仅要分析个体的行为的后果,还要分析产生行为的原因即动机;因为只有研究产生行为的原因,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行为、以及行为后果;因此预测行为结果,就要预测行为;预测行为,就要预测和引导动机。

希望获得领导他人的权力、购房、买车等

2、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阶段

(1)、人力资源管理到目前所经历的发展阶段

第1阶段:

人事管理

第2阶段:

基于工作分析的人资管理

第3阶段:

基于胜任力的人资管理

(2)、各阶段对人的素质要求

阶段

第1阶段

第2阶段

第3阶段

选人标准

能够完成此项工作的人

能够适合此项工作的人

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人

素质要求

学历文凭。

1、学历文凭;

2、工作经历/经验。

1、学历文凭;

2、工作经历/经验;

3、技能与能力;

4、个性特质;

5、动机。

必须说明的是:

1、上述对中国人力资源发展阶段的总结,只是对现实的总结而不是逻辑推演和规律、趋势的把握,因此目前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3种阶段是并存的,大企业领先。

在第1阶段的“学历文凭”的要求时,只要能够顺利毕业就能满足此项要求;在第2阶段的“工作经历/经验”要求时,目前的大学生就不适应了;试想:

到第3阶段的“个性特质”和“动机”等心理因素的要求时,结果会是怎样呢?

2、基于上述原因,必须构建适合于中国文化背景下和思维方式下的人力资源发展的大学生素质模型,来明确大学生的素质结构和目标并使之成为努力方向,否则大学生的素质会距离社会需求越来越远;素质距离社会需求越来越远,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就会越来越困难。

3、基于“1”和“2”的原因,如果某一大学生完成了素质模型的构建,经过努力达到了素质模型的结构和标准的要求,那么就会率先突出目前的重围;率先突出重围者,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就会越来越顺;越来越顺,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一个成功接着一个成功!

三、大学生素质模型

大学生素质模型是由易中职业顾问,根据麦克莱兰的冰山素质模型结构,结合中国公司的实际而构建的素质模型。

这个素质模型开始时只用于公司对招聘的大学毕业生的选拔,并取得较好地效果,后又几经修正,因此比较适合对在中国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下的人才评估与选拔,且信度较高。

后来就被应用到大学生构建本身的素质模型领域。

权重

素质结构

素质描述

行为锚定

13

职业目标

将来从事的职业和职业观。

目标具体、现实、通过努力可以实现

教师、医生等

12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要与职业相匹配。

教师、医生可以身体弱等。

11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高级阶段为个性特征,如职业兴趣、人格、气质、情绪情感、动机等;初级阶段要能够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及孤独与寂寞。

对教师职业感兴趣;能够迅速从悲哀中解脱出来。

10

职业化

针对职业目标进行职业化

提炼自己的职业锚并为之努力。

9

思维方式

思考问题的方法,方法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所以必须掌握一种到目前为止最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利用思维的利导性与弊导性调整心态;从正确的思维角度,用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来思考问题

8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一种用专业技能,整合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它像WINDOWSXP能够装载运行程序的能力。

学习中文专业的人去写市场开发报告,就必须用写文章技巧整合市场知识。

7

社会阅历

指参加生产劳动、生活、学习和休闲的经历和运用正确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得出的经验。

生活心得、劳动总结等

6

知识面

知识面应该以专业为核心,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知识层级。

同时应该具备随时调整知识核心和知识结构的能力。

学习机械设计的人从事着家具设计的工作。

5

规则意识

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休闲均受着规则的约束。

这些规则包括:

文化、道德、法律、惯例、规章制度、守则等。

在公司上班要遵守作息时间的规定。

4

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变的就是变化,就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与活动。

由职员到经理的转变。

3

团队协作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甚至休闲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单独完成的,所以人们要合作。

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学习小组、攻关小组等。

2

沟通能力

团队的目标能够取得一致、行动步调一致,其前提就是沟通。

所以必须学会沟通。

小组学习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1

外语能力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必须掌握一门外语。

最低水平是通过参考书可以翻译专业资料。

与讲外语的人进行技术交流。

四、大学毕业生素质模型解释

1、素质模型解释的解释

素质模型的解释由素质指标的定义解释和级别两个部分构成。

(1)、素质指标的定义解释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定义解释说明其内涵和外延,如职业目标;第二部分是设立该维度的原因和用途;第三部分是说明怎样获得此项维度。

(2)、素质指标的级别:

一般情况下,由四个级别组成:

一级即基础阶段,是对此维度不了解,但是可能在运用;二级即中级阶段,是对此维度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了基本技能,并能够进行基础应用;三级即高级阶段,是对此维度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能,能够在他人的指导下进行独立地操作和应用;四级即专家级阶段,是对此维度有全面的了解和自己的见解,对涉及的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并且能够指导他人进行应用。

(3)、特别说明。

大学生素质模型是针对所有专业大学毕业生毕业时的通用模型,因此就某一个大学生来讲,还需要以此模型的维度和标准(级别)进行具体化。

2、素质模型的解释

(1)、职业目标

a)、解释:

职业目标是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和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总的看法,即职业价值观或称为职业锚。

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进行选择时,要遵循这样的原则:

一是进行关联性多向选择;二是长期目标下的短期选择。

所谓职业选择的关联性和多向性:

一般情况下选择3——5个职业或岗位,之所以进行多项选择就是因为俗话所说“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如将来要当一名老师,是大学老师、中学老师,还是小学老师;是语文老师、哲学老师,还是数学老师;是企业中的培训老师,还是学校中的老师等等,这些职业选择都具有关联性和多向性。

这里必须明确,职业的关联性是因个人的素质尤其是个性特征不同,以及个人在不同阶段上因素质不同而关联性也不同。

确立职业方向,所谓职业选择的长期目标下的短期选择:

在确立职业目标后要确定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这个目标应该具备的素质,然后进行分解,分解后选择最近阶段的。

如选择大学哲学老师的职业目标,进入大学哲学老师的门槛是哲学专业的博士,如你是本科学历,就需要考取博士学位。

职业价值观因人因职业因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选择老师的职业是为了育人、总结教育规律、名誉、挣钱、工作安定等,或是这些两种以上的兼而有之。

职业锚必须是为众人所能接受的和健康向上的。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遵循这样的流程:

首先确定方向目标;其次进行分解;再次做事情;最后是评估与改进。

职业选择也是如此。

b)、级别

一级:

不了解职业目标、职业选择等有关知识,也没有思考过自己的职业目标。

二级:

了解一些职业目标的有关知识,已经掌握一些职业选择的技巧;初步选择了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级:

了解一些职业目标的有关知识,已经掌握一些职业选择的技巧;初步选择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了分解;为现阶段进行努力。

四级:

了解一些职业目标的有关知识,已经掌握一些职业选择的技巧;初步选择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了分解;为现阶段进行努力;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过一次以上的调整,无论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调整后自我感觉良好,并为此继续努力。

(2)、身体素质

解释:

身体素质是指人的个体的生理素质。

身体素质不能分级别,但要讲适合性,如老师可以坐轮椅,而田径运动员却不可以,坐轮椅进行推销工作难度也较大。

(3)、心理素质

a)、解释: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个性特质和智慧的总称。

在大学期间与同学关系僵化、与老师关系不和睦、学习成绩不理想、对所学的专业或是课程不感兴趣、个人和家庭的异常等情况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就业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同事关系不和睦、业绩不佳、领导批评与训斥等情况所带来心理压力。

这就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个性特质是指个体对学习和职业的兴趣、气质、人格、能力、价值观等总称;在学习期间,如果所学的专业和课程与个体的人格特质相匹配,那么学习的效果就会很好,而且学习起来不至疲倦。

智慧是指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强,个性特质明显又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智慧是个体心理素质的最高境界。

b)、级别

一级:

心理承受能力弱,在学习、工作、人际关系方面不能承受压力和经受挫折,回避现实;个性特质过度鲜明。

二级:

心理承受能力强,在学习、工作、人际关系方面能承受压力和经受挫折,能够面对现实;个性特质鲜明。

三级:

心理承受能力强,在学习、工作、人际关系方面能预见和承受压力和经受挫折,能够面对现实;个性特质趋向成熟。

四级:

心理承受能力强,在学习、工作、人际关系方面能变压力和挫折为动力,能够面对现实;个性特质成熟,富有智慧。

(4)、职业化

a)、解释:

职业化是一个人进入职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个要想进入职场和在职场竞争中获胜,就得进行职业化。

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李宏飞女士在她的《职业化——2世纪第一竞争力》一书中写道: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40%——50%;如果能够受到良好的职业化素质教育,那么它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提升他的个人的职业竞争力。

b)、级别

一级:

有了职业目标正在为之努力奋斗,但还不了解职业化的一些内容。

二级:

有了职业目标正在为之努力奋斗,已经对职业化有一些了解。

三级:

有了职业目标正在为之努力奋斗,已经对职业化有一些了解;参加有关职业化的训练,基本上了解职业化和掌握了职业化的基础。

四级:

有了职业目标正在为之努力奋斗,已经对职业化有一些了解;参加有关职业化的训练,基本上了解职业化和掌握了职业化的基础;自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进行身体力行,并受到一定的效果。

(5)、思维方式

a)、解释:

在胜任力素质模型——冰山模型中,不论是显性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还是隐性的个性特质、社会角色、自我认知和动机,在这些的背后都有一个无形的手在支配着它们,在管理着它们,这支无形的手就是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个体的核心素质,即素质之中的素质。

思维方式包括:

一是思维的功能,即思维的利导性和弊导性,能够导致人的不同心态,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二是思维的角度,在不同的角度思维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即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三是思维的范围,思考问题时思考的范围也决定着结论的正确与否,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谋全局者不可谋一域,不观万世者不可断一时”即是从时间和空间上说明思考范围的重要性;四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辩证的思考方法即矛盾方法、系统思考方法和逻辑思考方法。

对于任何人来说,思维方式就像空气一样时时存在、处处存在,不管愿意与否、喜欢与否、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也不管是男女老少等等是极其公平的。

在思考问题时,如果有意识地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要比无意识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更迅速、正确。

要想得到正确的思维方式,一是自学。

自学先要学习与思考,后再实践与验证。

先向书本学习: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科学技术哲学》和《自然辩证法》中学习辩证法和认识论,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学习系统思考规律,从《形式逻辑》(《普通逻辑》)中学习逻辑规律。

在基本上辩证法和认识论、系统规律和逻辑规律掌握后,一方面要在现实生活、学习、休闲和工作中运用和验证,另一方面要读《毛泽东选集》(1-4卷)和钱学森所著的《系统工程学》和《智慧的钥匙》(或是登陆“钱学森网”),对所学的方法和规律进行思考和总结。

如此经过1-2年的学习、思考和训练,就会发现对问题的认识有新的飞跃。

二是参加思维训练班。

这类训练班很少很少,原因是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思维的重要性和思维方式在人才素质中的核心地位。

参加这样训练班的好处是能够系统的掌握思维方式,以及缩短掌握的时间。

b)、级别

一级:

没有意识到思维方式的存在,及思维方式对思考问题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级:

已经意识到了思维方式的存在和对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并在学习和尝试着某些思维方式、方法。

三级:

已经掌握了思维方式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如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和五对基本范、系统规律和基本的逻辑规律等,并在思考问题时进行有意识运用和验证,即有为阶段。

四级:

已经掌握了思维方式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如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和五对基本范、系统规律和基本的逻辑规律等,并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无意识地运用和相信其结论的正确性,即无为阶段。

(6)、专业技能

a)、解释:

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和智力方式。

如打字、骑自行车、操作机器、唱歌、跳舞、阅读、写作、解数学题、分析问题等都是复杂程度不同的技能(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79页)。

因此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思维技能,思维技能即是前述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视为能力。

由此可以演绎出专业技能的概念:

专业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操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实际上技能就是专业技能。

在实际工作中,如公司的管理岗位上因新问题、新事物的不断出现而需要及时解决,所以专业技能应该进一步定义为:

个体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专业的动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种专业的动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不仅要解决专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整合非专业能力和专业地解决非专业问题。

专业就像餐桌,其作用是能够盛下不同饭菜、酒水来供人们享用;专业又像WINDOWS98/2000/2003/2007/XP,能够装载各种应用程序并整合应用程序而被人们综合利用。

总而言之,专业技能应该包括专业知识、专业经验、专业思维方式、专业操作、专业地整合非专业能力和专业地解决非专业问题等六个方面。

b)、级别

一级:

明确专业,掌握专业的知识,积累一定的专业经验。

二级:

明确专业,掌握专业的知识,积累一定的专业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专业实际操作训练,能够专业动手操作简单的动作,如:

操作简单的设备等。

三级:

明确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关系,掌握专业的知识,积累一定的专业经验;进行一系列的专业实际操作训练,能够专业动手操作复杂的动作等;在此基础上,已经形成了系统的专业思维方式。

四级:

明确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关系,掌握专业的知识,积累一定的专业经验;进行一系列的专业实际操作训练,能够专业动手操作复杂的动作等;形成了系统的专业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专业地整合非专业的能力,并能够专业解决非专业问题。

(7)、社会阅历

a)、解释:

社会阅历包括个体的学习、工作、休闲和生活的亲身经历和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对自己所经历的和别人所经历的事情的概括和总结而得出的经验。

因此社会阅历应该包括社会经历和社会经验。

社会阅历对职业目标、心理素质、职业化的程度、思维方式、专业技能、知识面、规则意识、适应能力、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准确地讲,社会阅历也应该包括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

工作经历就是个体的工作过程,就是在某一时刻前从事过什么样的工作如当过中学老师等;而工作经验则是个体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者是别人从事过的工作,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思考后的处理结论,这些结论对今后的工作能够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目前99.99%的企业在招聘人员包括大学毕业生时强调的就是工作经验,这是没有错的,大学生即便没有参加过工作但也有工作经验即总结别人的工作经验;经验是可以传承,不然今天的社会可能在原始社会的后期;错就错在企业在招人时将工作经历当作工作经验来对待,这样大学生当然就没有工作经验了。

社会阅历人人都有,包括出生不久的婴儿;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经历增加,社会阅历尤其是社会经验也会不断的增加,这是人类认识领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但这只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那么,怎样才能加速获得更丰富的社会阅历呢?

方法是:

边学习,边总结,边实践;勤学习,勤总结,勤实践;会学习,会总结,会实践。

b)、级别

一级:

自己的社会阅历处在无意识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即没有有意识地对自己的社会经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总结。

二级:

已经在有意识地对自己的社会经历的和他人的社会经历、他人的社会经验进行总结,并得出一些零散的社会经验。

三级:

已经在有意识地运用正确地思维方式,对自己的社会经历的和他人的社会经历、他人的社会经验进行总结,并得出一些零散的社会经验;同时参加社会实践,对自己总结的经验进行验证。

四级:

已经在有意识地运用正确地思维方式,对自己的社会经历的和他人的社会经历、他人的社会经验进行总结;同时参加社会实践,对自己总结的经验进行验证;已经反复多次而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会经验体系,并能够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社会经验体系。

(8)、知识面

a)、解释:

知识面是指对个体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和从事工作的相关领域,以及自己的爱好领域所掌握信息量的广度和深度而形成的知识体系,以及这种知识体系的应变能力。

对于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是容易理解的,而对这个知识体系的应变能力理解就有难度了。

知识体系的应变能力是动态的知识体系,就是在现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对于外界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这种需要的能力。

因此,知识面不仅在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更重要在于形成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体系后,更重要的在于应变能力。

知识面在个体的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

一是提供思维视角,知识面越宽的人在思考问题时角度就越多;二是优化思维方式,知识面越宽的人在思考问题时角度就越多,久而久之思维方式就得到了优化,核心能力就得到了提升。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后,再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呢?

方法一是: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范围是将来从事的工作以及相关领域、个人的兴趣,其广度和深度;方法二是:

勤学习,勤总结,勤实践;会学习,会总结,会实践;方法三是:

方法一和方法二的有机整合。

b)、级别

一级:

掌握一些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但不知道这些知识是否是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

二级:

掌握一些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并且形成知识体系。

三级:

掌握一些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不仅形成了知识体系,而且根据需要能够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即动态的知识体系基本形成。

四级:

掌握一些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不仅形成了知识体系,而且根据需要能够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即动态的知识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参加相关的实践,对实践进行总结,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优化。

(9)、规则意识

a)、解释:

人生而自由,但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枷锁之中。

这说明无论任何人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喜欢还是不喜欢,只要活着就要从事生产、生活、学习和休闲等必要的和必需的活动,只要从事这些必要的和必需的活动,就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