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本概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5152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本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本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本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本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本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本概念.docx

《经济学基本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本概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基本概念.docx

经济学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

●资源的稀缺性:

指人们可支配的生产资源相对于人们的无限需要是有限的。

●资源有效配置:

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人们需要考虑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来得到尽可能多的的产出。

●宏观经济学:

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以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为对象。

研究总需求、总产量、总就业量、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等经济总量,并以国民收入和就业为中心,也称收入理论和就业理论。

●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主体(包括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为对象,采用个量分析方法,包括消费者行为、厂商的生产和成本、市场理论、一般均衡和经济福利等,也称价格理论。

●实证分析:

回答“是什么”、“会怎么样”的问题,。

研究经济社会实际上是按照什么规律在运作和经济如何对某种政策改变作出反应。

预测人们行动的后果,不加评论。

●规范分析:

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经济社会应该如何运作的问题,是否需要对某种政策的改变作出评价。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关注的是作出的评价。

●均衡分析:

以均衡状态(机经济主体双方都处于不能再改善的状态)为核心,研究均衡状态与影响这种状态的各种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静态分析:

对经济体系在某一个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研究。

●比较静态分析:

对经济体系在两个不同时点上的状态进行比较,从中寻找规律的研究

第二章

●需求(D):

在一定的时期内的某一市场上,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消费者在对应的各个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供给(S):

在一定的时期内的某一市场上,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生产者在对应的各个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

需求函数: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其他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和对未来的预期)之间的关系。

其中主要是商品自身价格的影响。

供给函数:

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量与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其他商品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和对未来的预期)之间的关系。

其中主要是商品自身价格的影响。

●需求规律:

在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对于一般性商品,商品的需求量与其自身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

●供给规律:

在影响供给的其它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对于一般性商品,商品的供给量与其自身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的关系。

●需求的变动:

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

表现为在各个价格下需求减少(需求曲线的左移)或需求增加(需求曲线的右移)。

●需求量的变动:

除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由于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

表现为需求曲线上商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所对应的商品的需求量的下降(或上升)。

●供给的变动:

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

表现为在各个价格下供给减少(供给曲线的左移)或供给增加(供给曲线的右移)。

●供给量的变动:

除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由于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

表现为供给曲线上商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所对应的商品的供给量的上升(或下降)。

需求的价格弹性(Ed):

也称需求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通常Ed<0。

|Ed|<1需求缺乏价格弹性,稍微提价增收.生活必需品

|Ed|>1需求富有价格弹性,稍微提价减收奢侈品

|Ed|=1需求单元价格弹性,稍微提价收益不变

Ed=-∞需求完全价格弹性,稍微提价无收

Ed=0需求完全无价格弹性,如棺材

Ed>0吉芬品

●需求的收入弹性(Em):

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Em>1,正常品中的奢侈品

1>Em>0,正常品中的必需品

Em<0,低档品(或劣等品)

需求的交叉弹性(Exy):

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

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判断替代品、互补品和独立品。

替代品

1)商品Y的价格上升引起商品X的需求上升

2)商品Y的价格上升引起商品X的需求曲线右移

3)Exy>0

互补品

1)商品Y的价格上升引起商品X的需求下降

2)商品Y的价格上升引起商品X的需求曲线左移

3)Exy<0

独立品(不相关品)

1)商品Y的价格上升引起商品X的需求不变

2)商品Y的价格上升对商品X的需求曲线没有影响

3)Exy=0

●供给的价格弹性(Es):

也称供给弹性,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通常Es>0。

Es<1供给缺乏价格弹性,生活必需品

Es>1供给富有价格弹性,奢侈品

Es=1供给单元价格弹性

Es=∞供给完全价格弹性,水平线

Es=0供给完全无价格弹性,如文物

●均衡价格:

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价格,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恰好等于生产者所能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在均衡价格下的交易量为均衡交易量或均衡产量。

●供求规律:

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需求呈同向变动关系;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均衡价格与供给呈反向变动,而均衡产量与供给呈同向变动关系。

●最低限价:

也称支持价格:

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的产品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导致商品过剩。

●最高限价:

也称限制价格:

政府为了限制某些商品的价格,对他们规定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导致商品短缺。

第三章

●效用(U):

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平均效用(AU):

消费者消费若干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时,平均每单位商品或者劳务可提供的效用。

●边际效用(MU):

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最后一单位所增加的效用;或者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再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增加的那一单位商品的效用总是比前一单位的商品的效用要小。

●无差异曲线:

也称等效用曲线:

消费者在消费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时,在保持总效用或总满足水平相等的条件下,由两种商品X,Y的不同组合所构成的曲线。

具有特征

(1)线上各点的效用相等;

(2)凸向原点;(3)各条曲线互不相交;离原点越远的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4)斜率为负。

X对Y的边际替代率(MRSxy):

保持相同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一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的比率,等于Y的减少量除以X的增加量,在均衡条件下,也等于二者的边际效用之比。

等于等效用曲线的斜率的相反数。

在合理消费区域(消费经济区域)内,其值为正。

预算线:

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不同商品的组合。

具有特征:

(1)离原点越远的代表支出水平越高;

(2)彼此平行,不相交;(3)每条线上支出水平相等;(4)斜率为负,等于X替代Y的边际替代率的相反数。

●消费者个人最优组合(消费者均衡)条件:

额外消费一货币单位的商品X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等于额外消费一货币单位的商品Y所带来的边际效用。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ΔP=ΔS+ΔI

Δs与ΔI方向一致,为正常商品

Δs与ΔI方向相反,且ΔI<0,但Δs+ΔI>0,为低档品

Δs与ΔI方向相反,且ΔI<0,但Δs+ΔI<0,为吉芬品

第四章

[注]:

本章假设厂商在购买生产要素时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生产函数:

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与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技术系数:

也称要素配比系数,指在产品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在一定技术水平下,资本和劳动这两种要素对产量的影响关系的生产函数。

表示为:

●边际产量(MP):

再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平均产量(AP):

平均每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

●等产量线: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能的组合的轨迹。

具有特征

(1)线上各点的产量相等;

(2)凸向原点;(3)各条曲线互不相交;离原点越远的代表产出越大(4)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斜率的绝对值递减,等于L替代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相反数。

●L对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xy):

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假定各要素之间可以替代,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L就必须减少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K的比率,等于K的减少量除以L的增加量,在生产者最优均衡条件下,等于二者的边际产量之比。

在合理投入区域(生产区域、经济区域)内,其值为正。

脊线:

把所有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一个生产要素边际产量为零的点相连接,构成的两条线。

以此划分资本过多区域、生产区域、劳动过多区域。

●等成本线:

在生产要素价格一定的条件下,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

具有特征

(1)每一条线上各点的成本相等;

(2)任意两条曲线互不相交;(3)离原点越远的代表成本水平越大(4)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在要素价格给定时,其斜率为常数。

生产者个人最优投入(生产者均衡)条件:

额外投入一货币单位的要素L带来的边际产量等于额外投入一货币单位的要素K带来的边际产量。

●生产扩展线:

也称膨胀线,扩展轨道,规模曲线,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一定的条件下,当生产的成本或产量变化时,厂商会沿着该线寻求最优组合,或者实现最佳成本下的最大产量,或者既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也称报酬递减,边际收益递减,边际产量递减,边际生产力递减,或生产要素可变比例递减规律。

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若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产出量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量增加的比例。

前提条件有:

(1)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2)技术系数可变;(3)所增加的要素具有同等的效力。

●生产要素报酬:

也成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指在生产规模既定的条件下,持续不断地增加可变要素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化情况。

●规模报酬:

对长期生产函数而言,当各种生产要素都同时分别增加或者减少一定的比例λ时,即生产规模变动时所引起的产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的比例为λ^n。

若n>1,属规模报酬递增;n<1,属规模报酬递减;n=1,规模报酬不变。

第五章

●成本(C):

厂商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务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价值。

等于投入的每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每种要素单位价格的乘积的总和。

●机会成本:

也称隐含成本,厂商由于使用自有生产要素而放弃其用于其他用途可能获得各种收益,在所放弃的收益中最大的就是机会成本。

其价值通过评估得出的。

●会计成本:

也称外显成本、显性成本:

厂商购买所有权归他人的生产要素而支付的货币成本。

是被会计人员记录在公司帐册上的明显的支出。

●经济成本:

厂商所有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之和。

●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

经济利润为0,就是企业获得正常利润;经济利润大于0,就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正常利润=经济成本-会计成本(在一个经济中所能获得的平均的投资回报)。

●固定成本(FC):

在短期中购买不变要素的费用支出。

是常数。

●可变成本(VC):

购买可变要素的费用支出。

是产量的函数。

成本函数:

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产量与其所需要的最低成本之间的函数关系。

成本方程:

也称原始成本函数,指成本恒等于各种要素的投入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乘积的总和。

短期总成本(TC):

短期总成本等于短期固定成本FC加上短期可变成本VC。

FC不随着产量变化,通常假定为常数b。

●长期总成本(LTC):

长期指生产要素投入都是可变的,没有固定成本时,是生产扩展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

其曲线表示长期中每一特定产量所有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LTC,LAC分别是STC和SAC的包络线;但LMC不是SMC的包络线,二者相交但不相切。

●短期边际成本(MC):

曲线呈U形,与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有关。

先后上穿SAVC的最低点(停止营业点)和SAC的最低点(盈亏平衡点)。

●长期边际成本(LMC):

曲线呈U形,与规模报酬有关。

上穿LAC的最低点。

●规模经济性:

从长期成本函数的角度出发,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其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性质。

通常根据LAC曲线的形状来划分:

(1)LAC下降段,存在规模经济性,随着厂商规模的扩大,生产的平均成本降低;

(2)LAC上升段,存在规模不经济性,随着厂商规模的扩大,生产的平均成本上升;(3)LAC水平段,规模经济不变或规模经济中性,随着厂商规模的扩大,生产的平均成本不变。

●最低有效规模:

指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一个工厂应该达到的最低生产规模,这一规模能够把绝大部分规模经济的利益都加以利用。

在LAC由下降到水平的转折点。

市场结构及其特征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厂商个数

大量

大量

少数

唯一

商品的同质性

同质

有差别

同质或有差别

无相近替代品

进入条件

自由

自由

困难

封锁

信息完全性

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

第六章

●市场:

卖买双方进行商品交易和交换的场所。

●市场结构:

市场中厂商之间的竞争态势和竞争特性,包括四方面的主要因素:

(1)买者与卖者的个数;

(2)商品的同质性;(3)市场进出的自由程度;(4)信息的完全性。

●商品的同质性:

指不同的生产厂商生产的商品是一模一样的,以致于对消费者而言,将无法辨别商品是哪一家厂家生产的。

●完全竞争:

具有四个特征: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主和卖主,市场价格唯一;

(2)产品同质,完全可以相互替代;(3)厂商可以自由进出,投入要素可以自由流动;(4)市场具有完全信息。

●总收益(TR):

厂商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后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等于产品单价乘以销售数量。

TR=P*Q

●平均收益(AR):

厂商出售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等于总收入除以总销量。

●边际收益(MR):

再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量。

●利润(π):

通常指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总收益大于总成本的剩余。

超额利润极大化的必要条件是MR=MC;适用于各种市场结构。

超额利润极大化的充分条件是利润函数的二阶倒数小于0,即:

●瞬时均衡:

瞬时,又称交易期或市场时期:

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即短到厂商和全行业无法调整自己的产量,此时,厂商和行业的供给量是固定的。

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实际上,这种情况下,市场的均衡价格由需求曲线单独决定,均衡数量由供给曲线单独决定。

●厂商短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在短期,即厂商只来得及变动可变成本,但来不及调整固定成本的时期内,通过调整可变投入,以求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当利润最大时,即为均衡状态。

P=SMC时利润最大化。

●厂商长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可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调整一切生产要素,即生产规模,只要市场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变动成本,就继续生产,也指厂商有时间进入或者退出该行业,只要存在短期差额利润,直到每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得不到超额利润。

满足条件:

P=SMC=LMC

●行业长期均衡:

差额利润消失,各厂商既无进入的动力也无退出的原因。

长期均衡点处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满足条件:

P=SMC=SAC=LMC=LAC

第七章

●垄断:

市场上的某一个行业内只有一个企业提供所有的产量。

市场上没有任何替代品。

●垄断势力:

垄断企业对其价格的控制程度一种指标。

用价格超出其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的大小来衡量。

勒钠指数(P-MC)/P=1/|E|反映需求弹性越小,垄断势力越大。

●自然垄断:

当一个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性时,由于其规模经济所引起的垄断,称为自然垄断。

●差别价格:

也称价格歧视:

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三级差别价格:

垄断者把市场按照不同类型的购买者进行分割,形成各个子市场,按照各个子市场需求弹性的不同分别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

●二级差别价格:

垄断者对某一特定的消费者,按照其购买商品数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

●一级差别价格,又称完全差别价格:

垄断者根据每一个消费者每买进一单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来逐个确定每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

第八章

●垄断竞争:

厂商对产品价格有一定影响力,产品存在差别,难以被完全替代,厂商数目众多,市场信息不完全。

●寡头垄断:

少数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其产量在行业总供给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产品既可同质,也可存在差别。

●产品变异:

指变换产品的颜色、款式、附加服务等改变原来的产品,形成产品差别,是非价格竞争的主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给厂商带来更大的超额利润。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当厂商变动价格时,其他厂商保持价格不变,此时形成比较平坦的主观需求曲线d;若当厂商变动价格时,其他厂商的价格一致作出改变,此时形成比较陡峭的客观需求曲线,也称市场份额线D;

●拐折需求曲线,又称斯威齐模型,管制需求模型:

对一个价格已经确定(或称价格刚性)的寡头垄断市场而言,厂商预测其他厂商对自己价格的态度是:

跟跌不跟涨。

●卡特尔:

寡头垄断厂商用公开或正式的方式进行相互勾结,为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将垄断价格下的垄断产量在卡特尔厂商之间按照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进行分配。

●价格领导:

行业中的一个或极少数几个大厂商开始变动价格,其他厂商也随之变动。

分晴雨表型和支配型两种。

●成本加成定价:

寡头垄断厂商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确定一个标准产量,然后根据这个产量计算出平均成本AC,销售价格为平均成本加成的一定百分比r,P=AC(1+r)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某一个给定时期内,各国的生产要素在一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Ø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记入GDP,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记入GDP;

Ø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的投资不记入GDP,购买厂房、设备的经营投资记入GDP;

Ø人们购买住房是投资活动,不记入GDP,而出租房屋的房租应记入GDP;

Ø存货被看作非意愿的投资,应记入GDP;

Ø政府转移支付不记入GDP,而政府购买、消费和投资按支出的部门记入GDP;

Ø记入GDP的只能是净进口,而不是出口;

Ø出售产品的厂商所交纳的间接税应记入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

在某一个给定时期内,一国所有的生产要素在各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外要素的净支付(NFP),也称国外要素所得净额:

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NFP=GDP-GNP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即当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GDP):

用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

GDP-折旧(即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

●国民生产净值(NNP):

GNP-折旧(即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

●国民收入(NI):

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额,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NI=NN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个人收入(P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PI-个人所得税

●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potentialGDP):

也称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劳动力、土地和资本)所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产出量。

●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actualGDP):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GDP缺口:

=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

●奥肯法则:

要维持充分就业水平,实际的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的GDP的增长。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的GDP便低于潜在的GDP3%。

●预算盈余(BS):

实际的BS=TA-G-TR,充分就业时的BS*=T0+tY*-G-TR

●GDP均衡水平:

指所得收入总额正好等于全体消费者从收入中来的计划支出加上计划投资总额。

当从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S大于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资I时,GDP高于均衡水平;当计划投资I的总额和计划消费C的总额之和超过现值GDP水平时,GDP低于均衡水平;

第二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符号与含义:

Y:

总产出、总收入YD:

可支配收入YD=DPI=Y-TT:

净税收=tYt:

税率

TA:

总税收TR:

政府转移支付T=TA-TR

C:

消费支出I:

投资G:

政府购买支出NX:

净出口X:

出口M:

进口

S:

储蓄a=C0:

自主消费MPC=b=c:

边际消费倾向MPS:

边际储蓄倾向

●消费函数: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的那么多。

即C=C(Y),C=a+bY,或者C=C0+cY,0

●边际消费倾向(MPC):

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

MPC=dC/dY

●平均消费倾向(APC):

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C/Y

●储蓄函数:

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随着收入增加的比例而递增。

S=S(Y)=Y-C=-a+(1-b)Y

●边际储蓄倾向(MPS):

储蓄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MPS=dS/dY

●平均储蓄倾向(APS):

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APS=S/Y

[注]:

MPS+MPC=1,线性条件下APC通常大于MPC,a>0,1>b>0

●投资函数:

投资与影响投资的因素---利率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I=I(r)=e-dr=I0-ir

第三章部门经济模型

●两部门

总需求Y=C+I总收入Y=C+S

均衡条件S=I

C=a+bY

投资乘数KI=1/(1-b)

●三部门

总需求Y=C+I+G总收入Y=C+S+T

均衡条件S+T=I+G

C=a+bYD

YD=Y-T

T=T0+tY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KI=KG=1/[1-b(1-t)]

●四部门

总需求Y=C+I+G+E总收入Y=C+S+T+M

均衡条件S+T+M=I+G+E

C=a+bYD

YD=Y-T

T=T0+tY

M=M0+mY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外贸乘数KI=KG=KM=1/[1-b(1-t)+m]

●乘数原理:

当经济不受到供给方面的限制的条件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外生变量是政策变量时,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对于政府政策变量的变动量的比率。

●产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

即投资—储蓄曲线,反映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投资与储蓄相等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C=a+bY;I=e-dr;Y=C+I

Y=(a+e+dr)/(1-b)

●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

也称灵活偏好(货币需求)—货币数量(货币供给)曲线,反映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变化关系。

货币需求=货币交易需求+货币投机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