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测量方案.docx
《基坑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测量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测量方案
7.1工程定位测量方案
7.1。
1测量管理模式
针对该工程情况,经过现场实际勘查和以往施工的类似工程的施工经历,本工程测量控制的思路如下:
遵循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对本工程测量管理实行一级测量管理制,同时配备不同等级的先进的测量仪器,对轴线投测、高程传递等重点、难点部位作为重点考虑。
测量管理模式如下:
总承包部设立测量室,配备具有丰富的工程测量施工经验的测量主管工程师1名,另设6名测量员.
总承包部测量室工作职责:
负责原始基准点和基准线的复核,在接收原始基准点和基准线后5日内完成测量复核并提出专项书面复核报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能用于后续施工;负责工程定位、放线和相关的校核和检查工作,保证工程的各部件的水平和垂直位置符合合同图纸的要求;负责保护和维护所有水准点,当任何水准点发生移位或破坏时立即和准确地进行恢复;向指定分包单位和其它承包人提供基准定位线、主要轴线和其它定位和控制点;负责工程之间定位和放线的相互校核和闭合检查工作,各个楼层定位标高和定位轴线的控制线和控制点的测量工作都必须进行相互校核和闭合;在整个结构主体施工期间和其他被监理工程师要求的阶段,对整个工程的垂直度和水平方向的位置和标高、各楼板和屋面板的标高等的准确性进行检查和报告。
各专业分包单位设测量班组,并服从总包测量室的统一管理,负责各自施工区域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和细部测量工作.
7。
1.2测量仪器设备的配置
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和保养,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
编号
设备名称
精度指标
数量
用途
1
DZD2—C电子经纬仪
2″
2台
施工放样
2
DSZ2水准仪
2mm
4台
标高控制
3
DZJ20
2台
激光垂准仪
4
铝合金塔尺
5m
6把
标高控制
5
50m钢尺,拉力器
1mm,49N
8把/1个
施工放样
6
7.5m卷尺
1mm
20把
施工方样
7。
1。
3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7。
1.3.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温湿改正、尺长改正、倾斜改正三差改正的校核;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首层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及现场条件进行;
(3)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用钢管进行围护,并刷红白油漆作好测量警示标识,如示意图:
7.1。
3。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1)建筑物定位桩的测设
依照规划部门的相关规定,建筑物定位桩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测设。
施工单位接收建筑物定位桩后,对其进行相对角度、距离复测,精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
根据定位桩点引测出控制桩点,并做好保护。
(2)轴线控制网的测设
建筑物定位桩测设完成后,依据结构平面图上有关柱、墙体、洞口详细位置关系确定建筑物须定位的主轴线,然后以建筑物定位桩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定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的轴线控制网。
7.1.4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7.1。
4.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应建立高程控制网。
(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采用国家三等水准精度。
(3)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采用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按三等水准精度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4)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
7。
1.4.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1)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长度
(km)
仪器
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闭合环线次数
平地闭合差
(mm)
三等
6
50
DS1
DS3
因瓦
双面
往返各
一次
往返各
一次
12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等级
水准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m)
前后视
较差(m)
前后视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读数较(mm)
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三等
DS1
100
3
6
0。
3
1。
0
1.5
DS3
75
2.0
3。
0
(2)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注:
三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3)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②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
三等水准精确至1mm。
7.1.50。
000以下施工测量
(1)平面放样测量
1)开挖线放样:
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控制轴线,然后根据开挖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线,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
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基槽边线,并撒出白灰线指导开挖.
2)轴线投测:
基础防水保护层混凝土浇筑并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现场测量人员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DJ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
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测量做到计算、测量步步有校核。
细部放样示例:
3)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验线,验线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4)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主轴线间距
允许偏差(mm)
L≤30m
±5
30m±10
60m〈L≤90m
±15
(2)±0。
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
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做到计算、测量步步有校核.
2)基坑标高点的引测。
引测方法:
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S3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
标高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标高数据;标高点引测示意图:
3)土方开挖标高控制。
在土方开挖即将挖到设计底标高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深度进行实时测量,即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用S3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并撒出白灰点指导清土人员按标高清土。
4)施工标高点的测设。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
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钢筋的侧立面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标高点标记示例:
5)标高抄测的精度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下表所示:
高度H
允许偏差(mm)
每层
±3
H30m
±5
30m〈H≤60m
±10
7.1。
60.000以上施工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本工程各建筑物0。
000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电子经纬仪竖向投测法进行。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①内控点布设
平面内控点的布设,由测量负责人根据地上部分施工流水段的划分确定,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设3个点。
②埋件的埋设
内控点所在首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㈢预埋件作法
预埋铁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
预埋件如图所示。
④控制点的测设
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并用经纬仪、铅垂仪进行测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
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
内控点如下图:
⑤激光铅垂仪激光接收靶。
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接收靶示意图
2)内控点竖向投测
首先将DJ2激光经纬仪安置在首层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将竖直度盘置为0°00ˊ00",打开电源开关,仪器发射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直射到接收靶上,经纬仪操作人员首先调整经纬仪,使红外线照射在接收靶上,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挪动接收靶,使靶心与圆心重合,此时固定靶位,接收靶中心即控制点位置。
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轴线投测示意图
3)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高度(H)
H30m
5
30m〈H60m
10
4)作业层轴线放样
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准确,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
控制点校测合格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
(2)高程的传递
1)标高基准线测设.标高基准线的布设,要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在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布设3处,作为该流水段的标高基准线。
标高基准线测设:
从高程控制点引测+1。
000M高程,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如下图所示:
2)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每一施工流水段传递3个点。
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3)施工层抄平之前,首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4)当每一层平面标高抄测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标高抄测记录表、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验线,验证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如下表: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高度(H)
H30m
±5
30m±10
7。
1。
7沉降观测
(1)概述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
通过对建筑的沉降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执行规范: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2)沉降基准点布设及沉降观测
1)布点原则
①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每项工程应有至少三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因本工程为大型工程建筑,按每栋楼设置4个观测点,拟布设沉降基准点共28个。
②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③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新建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15米。
同时为了防止沉降基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沉降基准点的埋设深度不小于1。
5米,以保证沉降基准点的稳定。
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①基准点埋设:
在工程压力传播范围之外预先合理埋设7个半永久性高程基准点BM1、BM2、BM3、BM4、BM5、BM6、BM7、,具体埋设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埋设方法如下图所示:
沉降基准点稳固埋设示意图
沉降基准点埋设样板示意图
②基准点高程的引测:
基准点稳定后,使用S3电子水准仪从国家城市水准点沿场区测设一条二等附合水准路线与9个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9个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
③沉降观测基准点网布设成附合水准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下表: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1.0
±0。
30
0。
6
0.8
往、返各两次
注:
n为测站数
(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布点原则
依据《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66—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②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
③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
④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12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连接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
⑤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等等。
2)埋设方法
为了不影响建筑物外观,观测点采用暗藏式。
埋设时用φ32的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8mm、长度12cm的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牢固。
观测时将活动标头旋紧,一站测量完成后取出标头,拧紧保护盖,再进行下一站的测量作业.
沉降观测点埋设、装配示意图
沉降观测点稳固埋设效果图
(4)观测技术要求
1)观测仪器
观测仪器选用数字式精密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
该仪器相对于光学精密水准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精度高:
该仪器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为0。
4mm.
②自动化程度高:
该仪器采用CCD测量传感器自动测量条码尺,自动显示与记录标尺读数和视距,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对观测数据进行自动平差。
它取代了观测员肉眼观测、人工记录、计算,消除了读数误差,提高了作业速度。
2)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观测过程中做到:
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镜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
3)观测的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精度进行,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级
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
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
二等
LeicaNA3003
≤50m
≤1。
0m
≤3。
0m
≥0.3m
4
4)测站观测顺序
①往测:
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②返测:
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5)数据记录及处理
沉降观测作业时,观测数据由LeicaNA3003电子水准仪自动记录并存储在内存卡中;内业处理时通过读卡器将观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调用专用软件进行平差处理并打印结果。
6)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
①观测前30分钟,晴天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②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③自动安平水准仪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
④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5)观测周期
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
2)地上结构施工至屋面施工完毕阶段,每月观测一次。
3)屋面施工完毕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
①屋面施工完毕后每月观测一次;
②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
③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
④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
⑤交工前观测一次。
4)交工后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mm/100d)时,停止观测.
(6)沉降资料的提交
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包括:
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2)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3)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包括:
作业说明;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