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知识分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4979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分享.docx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液相色谱知识分享.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分享.docx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分享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分享 

总述:

根据样品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将组分分离开来,依次通过紫外检测器检测,再通过色谱工作站输出色谱流出曲线,依据色谱流出曲线我们可以得到:

“色谱峰个数——组分最少个数;保留值——定性分析;面积、峰高——定量分析;保留值、区域宽度——判断色谱柱的分离效能;两峰间的距离——评价固定相、流动相的选择及配比是否合适”等信息。

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原理、设备、注意事项):

I.概论

一、液相色谱理论发展简况

1、色谱法的诞生

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研究用碳酸钙分离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法(Chromatography)因之得名。

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2、HPLC的特点和优点

2.1HPLC有以下特点:

高压-压力可达150~300Kg/cm2。

色谱柱每米降压为75Kg/cm2以上。

高速-流速为0.1~10.0ml/min。

高效-可达5000塔板每米。

在一根柱中同时分离成份可达100种。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可达0.01ng。

同时消耗样品少。

2.2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

速度快-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min,有些样品甚至在5min内即可完成。

分辨率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灵敏度高-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荧光和电化学检测器可达0.1pg。

柱子可反复使用-用一根色谱柱可分离不同的化合物。

样品量少,容易回收-样品经过色谱柱后不被破坏,可以收集单一组分或做制备。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

溶于流动相(mobile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

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二、基本概念和术语

1.色谱图和峰参数

1.1色谱图(chromatogram)--样品流经色谱柱和检测器,所得到的信号-时间曲线,又称色谱流出曲线(elutionprofile)。

1.2基线(baseline)--经流动相冲洗,柱与流动相达到平衡后,检测器测出一段时间的流出曲线。

一般应平行于时间轴。

1.3噪音(noise)--基线信号的波动。

通常因电源接触不良或瞬时过载、检测器不稳定、流动相含有气泡或色谱柱被污染所致。

1.4漂移(drift)--基线随时间的缓缓变化。

主要由于操作条件如电压、温度、流动相及流量的不稳定所引起,柱内的污染物或固定相不断被洗脱下来也会产生漂移。

1.5色谱峰(peak)--组分流经检测器时响应的连续信号产生的曲线。

流出曲线上的突起部分。

正常色谱峰近似于对称形正态分布曲线(高斯Gauss曲线)。

不对称色谱峰有两种:

前延峰(leadingpeak)和拖尾峰(tailingpeak)。

前者少见。

1.6峰高(peakheight,h)-峰的最高点至峰底的距离。

1.7峰底-基线上峰的起点至终点的距离。

1.8峰宽(peakwidth,W)-峰两侧拐点处所作两条切线与基线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

W=4σ;它由组分在色谱柱中性质和扩散行为决定,即色谱过程动力学决定。

1.9半峰宽(peakwidthathalf-height,Wh/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

Wh/2=2.355σ。

1.10标准偏差(standarddeviation,σ)-正态分布曲线x=±1时(拐点)的峰宽之半。

正常峰的拐点在峰高的0.607倍处。

标准偏差的大小说明组分在流出色谱柱过程中的分散程度。

σ小,分散程度小、极点浓度高、峰形瘦、柱效高;反之,σ大,峰形胖、柱效低。

1.11峰面积(peakarea,A)-峰与峰底所包围的面积。

2.定性参数(保留值)

死时间(deadtime,t0)--不保留组分的保留时间。

即流动相(溶剂)通过色谱柱的时间。

死体积(deadvolume,V0)--由进样器进样口到检测器流动池未被固定相所占据的空间。

它包括4部分:

进样器至色谱柱管路体积、柱内固定相颗粒间隙(被流动相占据,Vm)、柱出口管路体积、检测器流动池体积。

其中只有Vm参与色谱平衡过程,其它3部分只起峰扩展作用。

为防止峰扩展,这3部分体积应尽量减小。

V0=F×t0(F为流速)

保留时间(retentiontime,t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的时间。

保留体积(retentionvolume,VR)--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流出

溶剂的体积。

又称洗脱体积。

VR=F×tR

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retentiontime,t'R)--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也称折合保留时间(reducedretentiontime)。

在实验条件(温度、固定相等)一定时,t'R只决定于组分的性质,因此,t'R(或tR)可用于定性。

t'R=tR-t0

调整保留体积(adjustedretentionvolume,V'R)--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

3.柱效参数

理论塔板数(theoreticalplatenumber,N)--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

N取决于固定相的种类、性质(粒度、粒径分布等)、填充状况、柱长、流动相的种类和流速及测定柱效所用物质的性质。

N与柱长成正比,柱越长,N越大。

用N表示柱效时应注明柱长,如果未注明,则表示柱长为1米时的理论塔板数。

(一般HPLC柱的N在1000以上。

4.相平衡参数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的吸附、脱附和溶解、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

分配系数(distributioncoefficient,K)--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化合物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

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样品中K值大的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K值小的组分则滞留时间短,先流出色谱柱。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差越大,越容易分离,因此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是色谱分离的前提。

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

   在条件(流动相、固定相、温度和压力等)一定,样品浓度很低时(Cs、Cm很小)时,K只取决于组分的性质,而与浓度无关。

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色谱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得到的色谱峰为正常峰;在许多情况下,随着浓度的增大,K减小,这时色谱峰为拖尾峰;而有时随着溶质浓度增大,K也增大,这时色谱峰为前延峰。

因此,只有尽可能减少进样量,使组分在柱内浓度降低,K恒定时,才能获得正常峰。

   在HPLC中,固定相确定后,K主要受流动相的性质影响。

实践中主要靠调整流动相的组成配比及pH值,以获得组分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及适宜的保留时间,达到分离的目的。

选择性因子(selectivityfactor,α)--相邻两组分的分配系数或容量因子之比。

α又称为相对保留时间(《美国药典》)。

要使两组分得到分离,必须使α≠1。

α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性质、柱温有关,与柱尺寸、流速、填充情况无关。

从本质上来说,α的大小表示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平衡分配热力学性质的差异,即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

5.分离参数

分离度(resolution,R)--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之差与平均峰宽的比值。

也叫分辨率,表示相邻两峰的分离程度,并反映柱效。

当R=1时,称为4σ分离,两峰基本分离,裸露峰面积为95.4%,内侧峰基重叠约2%。

R=1.5时,称为6σ分离,裸露峰面积为99.7%。

R≥1.5称为完全分离。

   中国药典规定R应大于1.5。

提高分离度有三种途径:

①增加塔板数。

方法之一是增加柱长,但这样会延长保留时间、增加柱压。

更好的方法是降低塔板高度,提高柱效。

②增加选择性。

当α=1时,R=0,无论柱效有多高,组分也不可能分离。

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变选择性:

a.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及pH值;b.改变柱温;c.改变固定相。

③改变分配比。

这常常是提高分离度的最容易方法,可以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来实现。

三、HPLC分析基本原理

1、色谱分离原理

1.1HPLC的分离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试样中的各组分就在两相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得原来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异的各组分产生很大的分离效果,从而各组分彼此分离开来。

1.2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分离机制的不同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及分子排阻色谱法。

1.3正相色谱法:

采用极性固定相(如聚乙二醇、氨基与腈基键合相);流动相为相对非极性的疏水性溶剂(烷烃类如正已烷、环已烷),常加入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等以调节组分的保留时间。

常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如酚类、胺类、羰基类及氨基酸类等)。

   

1.4反相色谱法:

一般用非极性固定相(如C18、C8);流动相为水或缓冲液,常加入甲醇、乙腈、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以调节保留时间。

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

RPC在现代液相色谱中应用最为广泛,据统计,它占整个HPLC应用的80%左右。

2、色谱检测原理

检测器是HPLC仪的三大关键部件之一,其作用是把洗脱液中组分的量转变为电信号。

UV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是Lambert-Beer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透过流动池时,若流动相不吸收光,则吸收度A与吸光组分的浓度C和流动池的光径长度L成正比.

A=lg=lg=ECL

式中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

3.HPLC系统

   HPLC系统一般由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记录及处理装置等组成。

其中输液泵、色谱柱、检测器是关键部件。

有的仪器还有梯度洗脱装置、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预柱或保护柱、柱温控制器等,现代HPLC仪还有微机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

3.1输液泵   

3.1.1泵的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

   为了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和维持其输液的稳定性,必须按照下列注意事项进行操作:

   ①防止任何固体微粒进入泵体,因为尘埃或其它任何杂质微粒都会磨损柱塞、密封环、缸体和单向阀,因此应预先除去流动相中的任何固体微粒。

流动相最好在玻璃容器内蒸馏,而常用的方法是滤过,可采用滤膜等滤器。

输液泵的滤器应经常清洗或更换。

②流动相不应含有任何腐蚀性物质,含有缓冲液的流动相不应保留在泵内,尤其是在停泵过夜或更长时间的情况下。

   ③泵工作时要留心防止溶剂瓶内的流动相被用完,否则空泵运转也会磨损柱塞、缸体或密封环,最终产生漏液。

   ④输液泵的工作压力决不要超过规定的最高压力,否则会使高压密封环变形,产生漏液。

   ⑤流动相应该先脱气,以免在泵内产生气泡,影响流量的稳定性,如果有大量气泡,泵就无法正常工作。

3.1.2如果输液泵产生故障,须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排除故障:

   ①没有流动相流出,又无压力指示。

原因可能是泵内有大量气体,这时可打开泄压阀,使泵在较大流量(如5ml/min)下运转,将气泡排尽,也可用一个50ml针筒在泵出口处帮助抽出气体。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密封环磨损,需更换。

   ②压力和流量不稳。

原因可能是气泡,需要排除;或者是单向阀内有异物,可卸下单向阀,浸入丙酮内超声清洗。

有时可能是砂滤棒内有气泡,或被盐的微细晶粒或滋生的微生物部分堵塞,这时,可卸下砂滤棒浸入流动相内超声除气泡,或将砂滤棒浸入稀酸(如4mol/L硝酸)内迅速除去微生物,或将盐溶解,再立即清洗。

   ③压力过高的原因是管路被堵塞,需要清除和清洗。

压力降低的原因则可能是管路有泄漏。

检查堵塞或泄漏时应逐段进行。

3.2进样器

常使用六通进样阀。

进样装置要求:

密封性好,死体积小,重复性好,保证中心进样,进样时对色谱系统的压力、流量影响小。

阀进样:

一般HPLC分析常用六通进样阀,其关键部件由圆形密封垫(转子)和固定底座(定子)组成。

由于阀接头和连接管死体积的存在,柱效率低于隔膜进样(约下降5~10%左右),但耐高压(35~40MPa),进样量准确,重复性好(0.5%),操作方便。

   六通阀的进样方式有部分装液法和完全装液法两种。

①用部分装液法进样时,进样量应不大于定量环体积的50%(最多75%),并要求每次进样体积准确、相同。

此法进样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决定于注射器取样的熟练程度,而且易产生由进样引起的峰展宽。

②用完全装液法进样时,进样量应不小于定量环体积的5~10倍(最少3倍),这样才能完全置换定量环内的流动相,消除管壁效应,确保进样的准确度及重复性。

六通阀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

①样品溶液进样前必须用0.45um滤膜过滤,以减少微粒对进样阀的磨损。

②转动阀芯时不能太慢,更不能停留在中间位置,否则流动相受阻,使泵内压力剧增,甚至超过泵的最大压力;再转到进样位时,过高的压力将使柱头损坏。

③为防止缓冲盐和样品残留在进样阀中,每次分析结束后应冲洗进样阀。

流通阀定量环定量原理:

见流通阀动漫示意图。

3.3色谱柱

色谱是一种分离分析手段,分离是核心,因此担负分离作用的色谱柱是色谱系统的心脏。

对色谱柱的要求是柱效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

3.3.1柱的构造

   色谱柱由柱管、压帽、卡套(密封环)、筛板(滤片)、接头、螺丝等组成。

3.3.2柱的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

   色谱柱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十分重要,稍有不慎就会降低柱效、缩短使用寿命甚至损坏。

在色谱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下列问题,以维护色谱柱。

   ① 避免压力和温度的急剧变化及任何机械震动。

温度的突然变化或者使色谱柱从高处掉下都会影响柱内的填充状况;柱压的突然升高或降低也会冲动柱内填料,因此在调节流速时应该缓慢进行,在阀进样时阀的转动不能过缓(如前所述)。

   ② 应逐渐改变溶剂的组成,特别是反相色谱中,不应直接从有机溶剂改变为全部是水,反之亦然。

   ③ 一般说来色谱柱不能反冲,只有生产者指明该柱可以反冲时,才可以反冲除去留在柱头的杂质。

否则反冲会迅速降低柱效。

   ④ 选择使用适宜的流动相(尤其是pH),以避免固定相被破坏。

有时可以在进样器前面连接一预柱,分析柱是键合硅胶时,预柱为硅胶,可使流动相在进入分析柱之前预先被硅胶"饱和",避免分析柱中的硅胶基质被溶解。

   ⑤ 避免将基质复杂的样品尤其是生物样品直接注入柱内,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或者在进样器和色谱柱之间连接一保护柱。

保护柱一般是填有相似固定相的短柱。

保护柱可以而且应该经常更换。

⑥ 经常用强溶剂冲洗色谱柱,清除保留在柱内的杂质。

在进行清洗时,对流路系统中流动相的置换应以相混溶的溶剂逐渐过渡,每种流动相的体积应是柱体积的20倍左右,即常规分析需要50~75ml。

⑦ 保存色谱柱时应将柱内充满流动相,柱接头要拧紧,防止溶剂挥发干燥。

绝对禁止将缓冲溶液留在柱内静置过夜或更长时间。

   ⑧ 色谱柱使用过程中,如果压力升高,一种可能是烧结滤片被堵塞,这时应更换滤片或将其取出进行清洗;另一种可能是大分子进入柱内,使柱头被污染;如果柱效降低或色谱峰变形,则可能柱头出现塌陷,死体积增大。

在后两种情况发生时,小心拧开柱接头,用洁净小钢将柱头填料取出1~2mm高度(注意把被污染填料取净)再把柱内填料整平。

然后用适当溶剂湿润的固定相(与柱内相同)填满色谱柱,压平,再拧紧柱接头。

这样处理后柱效能得到改善,但是很难恢复到新柱的水平。

通常色谱柱寿命在正确使用时可达2年以上。

以硅胶为基质的填料,只能在pH2~9范围内使用。

柱子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有一些吸附作用强的物质保留于柱顶,特别是一些有色物质更易看清被吸着在柱顶的填料上。

新的色谱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柱顶填料可能塌陷,使柱效下降,这时也可补加填料使柱效恢复。

3.3.3色谱柱的再生

高效液相色谱柱是消耗品,会随使用时间或进样次数的增加,出现色谱峰高降低,峰宽加大或出现肩峰,一般来说可能是柱效下降。

故需要定期进行彻底清洗和再生处理。

反相柱:

分别用甲醇:

水=90:

10(V:

V)、纯甲醇、二氯甲烷等溶剂作流动相,依次冲洗,每种流动相流经色谱柱不少于20-30倍色谱柱体积。

然后再以相反顺序冲洗。

正相柱:

分别用正己烷、异丙醇、二氯甲烷、甲醇等溶剂作流动相,依次冲洗,每种流动相流经色谱柱不少于20-30倍色谱柱体积(异丙醇等溶剂粘度较大,冲洗过程中可降低冲洗流速,避免压力过高)。

注意使用溶剂次序不要颠倒;用甲醇冲洗完后,再以相反的次序冲洗至正己烷。

要注意所使用溶剂必须严格脱水。

   

3.4检测器

   检测器是HPLC仪的三大关键部件之一。

其作用是把洗脱液中组分的量转变为电信号。

HPLC的检测器要求灵敏度高、噪音低(即对温度、流量等外界变化不敏感)、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和适用范围广。

3.4.1分类

按原理可分为光学检测器(如紫外、荧光、示差折光、蒸发光散射)、热学检测器(如吸附热)、电化学检测器(如极谱、库仑、安培)、电学检测器(电导、介电常数、压电石英频率)、放射性检测器(闪烁计数、电子捕获、氦离子化)以及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3.4.2性能指标

1)噪音和漂移:

在仪器稳定之后,记录基线1小时,基线带宽为噪音,基线在1小时内的变化为漂移。

它们反映检测器电子元件的稳定性,及其受温度和电源变化的影响,如果有流动相从色谱柱流入检测器,那么它们还反映流速(泵的脉动)和溶剂(纯度、含有气泡、固定相流失)的影响。

噪音和漂移都会影响测定的准确度,应尽量减小。

2)灵敏度(sensitivity):

表示一定量的样品物质通过检测器时所给出的信号大小。

对浓度型检测器,它表示单位浓度的样品所产生的电信号的大小,单位为mV·ml/g。

对质量型检测器,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检测器的单位质量的样品所产生的电信号的大小,单位为mV·s/g。

3)检测限(detectionlimit)

   检测器灵敏度的高低,并不等于它检测最小样品量或最低样品浓度能力的高低,因为在定义灵敏度时,没有考虑噪声的大小,而检测限与噪声的大小是直接有关的。

   检测限指恰好产生可辨别的信号(通常用2倍或3倍噪音表示)时进入检测器的某组分的量(对浓度型检测器指在流动相中的浓度--注意与分析方法检测限的区别,单位g/ml或mg/ml;对质量型检测器指的是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量,单位g/s或mg/s)。

又称为敏感度(detectability)。

D=2N/S,式中N为噪声,S为灵敏度。

通常是把一个已知量的标准溶液注入到检测器中来测定其检测限的大小。

   检测限是检测器的一个主要性能指标,其数值越小,检测器性能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方法的检测限除了与检测器的噪声和灵敏度有关外,还与色谱条件、色谱柱和泵的稳定性及各种柱外因素引起的峰展宽有关。

4)线性范围(linearrange):

指检测器的响应信号与组分量成直线关系的范围,即在固定灵敏度下,最大与最小进样量(浓度型检测器为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

也可用响应信号的最大与最小的范围表示,例如Waters996PDA检测器的线性范围是-0.1~2.0A。

定量分析的准确与否,关键在于检测器所产生的信号是否与被测样品的量始终呈一定的函数关系。

输出信号与样品量最好呈线性关系,这样进行定量测定时既准确又方便。

但实际上没有一台检测器能在任何范围内呈线性响应。

通常A=BCx,B为响应因子,当x=1时,为线性响应。

对大多数检测器来说,x只在一定范围内才接近于1,实际上通常只要x=0.98~1.02就认为它是呈线性的。

   线性范围一般可通过实验确定。

我们希望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尽可能大些,能同时测定主成分和痕量成分。

此外还要求池体积小,受温度和流速的影响小,能适合梯度洗脱检测等。

3.紫外检测器(ultravioletdetector)

   UV检测器是HPLC中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器,当检测波长范围包括可见光时,又称为紫外-可见检测器。

它灵敏度高,噪音低,线性范围宽,对流速和温度均不敏感,可于制备色谱。

由于灵敏高,因此既使是那些光吸收小、消光系数低的物质也可用UV检测器进行微量分析。

但要注意流动相中各种溶剂的紫外吸收截止波长。

如果溶剂中含有吸光杂质,则会提高背景噪音,降低灵敏度(实际是提高检测限)。

此外,梯度洗脱时,还会产生漂移。

   注:

将溶剂装入1cm的比色皿,以空气为参比,逐渐降低入射波长,溶剂的吸光度A=1时的波长称为溶剂的截止波长。

也称极限波长。

   中国药典对UV法溶剂的要求是:

以空气为空白,溶剂和吸收池的吸收度在220~24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40,在241~250nm范围内不得过0.20,在251~300nm范围内不得过0.10,在300nm以上不得过0.05。

UV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是Lambert-Beer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透过流动池时,若流动相不吸收光,则吸收度A与吸光组分的浓度C和流动池的光径长度L成正比.

A=lg=lg=ECL

式中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

4.与检测器有关的故障及其排除

1)流动池内有气泡

   如果有气泡连续不断地通过流动池,将使噪音增大,如果气泡较大,则会在基线上出现许多线状"峰",这是由于系统内有气泡,需要对流动相进行充分的除气,检查整个色谱系统是否漏气,再加大流量驱除系统内的气泡。

如果气泡停留在流动池内,也可能使噪音增大,可采用突然增大流量的办法除去气泡(最好不连接色谱柱);或者启动输液泵的同时,用手指紧压流动池出口,使池内增压,然后放开。

可反复操作数次,但要注意不使压力增加太多,以免流动池破裂。

2)流动池被污染

   无论参比池或样品池被污染,都可能产生噪音或基线漂移。

可以使用适当溶剂清洗检测池,要注意溶剂的互溶性;如果污染严重,就需要依次采用1mol/L硝酸、水和新鲜溶剂冲洗,或者取出池体进行清洗、更换窗口。

3)光源灯出现故障

   紫外或荧光检测器的光源灯使用到极限或者不能正常工作时,可能产生严重噪音,基线漂移,出现平头峰等异常峰,甚至使基线不有回零。

这时需要更换光源灯。

4)倒峰

   倒峰的出现可能是检测器的极性接反了,改正后即可变成正峰。

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时,如果组分的折光指数低于流动相的折光指数,也会出现倒峰,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流动相。

如果流动相中含有紫外吸收的杂质,使用紫外检测器时,无吸收的组分就会产生倒峰,因此必须用高纯度的溶剂作流动相。

在死时间附近的尖锐峰往往是由于进样时的压力变化,或者由于样品溶剂与流动相不同所引起的。

五、数据处理和计算机控制系统

   早期的HPLC仪器是用记录仪记录检测信号,再手工测量计算。

其后,使用积分仪计算并打印出峰高、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等参数。

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HPLC操作更加快速、简便、准确、精密和自动化,现在已可在互联网上远程处理数据。

计算机的用途包括三个方面:

①采集、处理和分析数据;②控制仪器;③色谱系统优化和专家系统。

六、恒温装置

   在HPLC仪中色谱柱及某些检测器都要求能准确地控制工作环境温度,柱子的恒温精度要求在±0.1~0.5℃之间,检测器的恒温要求则更高。

   温度对溶剂的溶解能力、色谱柱的性能、流动相的粘度都有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可提高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从而降低其分配系数K,但对分离选择性影响不大;还可使流动相的粘度降低,从而改善传质过程并降低柱压。

但温度太高易使流动相产生气泡。

   色谱柱的不同工作温度对保留时间、相对保留时间都有影响。

在凝胶色谱中使用软填料时温度会引起填料结构的变化,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