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493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docx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docx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作者:

赵家祥

来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

A8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955(2020)04-0082-19

收稿日期:

2020-04-15

作者简介:

赵家祥,男,天津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家祥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要作用。

恩格斯在1844年夏天在巴黎拜访马克思以前,自己独立地制定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恩格斯晚年对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理论进行了深入阐发,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系统化。

提出和论证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深入阐发各种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历史辩证法,全面地论证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拓展和深化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贡献。

关键词:

恩格斯晚年;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时曾说:

“近来人们不止一次地提到我参加了制定这一理论的工作,因此,我在这里不得不说几句话,把这个问题澄清。

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

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

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

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

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

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

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

”[1]296-297这段话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要作用,所以应该用马克思的名字命名他们共同创立的理论。

(3)从恩格斯1844年夏天在巴黎拜访马克思到1883年马克思逝世,他们共同工作40年。

在这40年间,他们共同和分别独立地制定了若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恩格斯1844年夏天在巴黎拜访马克思之前,自己独立地制定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的12年间,又对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理论进行了深入阐发,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本文主要论述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界一般把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称为他们晚年的思想。

本文标题就是指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本文通过深入总结、阐发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一、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概述

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恩格斯深入研究自然科学,撰写了《自然辩证法》(草稿),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新境界;回击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写作了《反杜林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里主要概括这两部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系统阐述:

(1)系统阐述了现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系统阐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3)深入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4)深刻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5)阐明无产阶级的道德观和平等观;(6)进一步阐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这些问题在我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五章“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的第一节中作了具体论述。

[2]156-175

恩格斯在1884年3月底至5月初,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

该书运用了他以前研究原始社会史的成果和马克思在《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的批语,论述了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及其相互关系,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分工的发展与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起源、本质及消亡的历史必然性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从这部著作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而且研究了包括原始社会在内的前资本主义社会,全面阐述了各个社会形态的结构、特点、发展规律以及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的转变。

这些问题在我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五章第二节中作了具体论述。

[2]175-183恩格斯的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新的贡献。

列宁在《论国家》一文中,高度评价了这部著作,指出它是一部现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其中每一句话都是可以相信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说的,而是根据大量的史料和政治材料写成的”。

[3]284

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获得了广泛传播,成了指导工人运动的主导思想,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特别是新康德主义者和新黑格尔主义者,为了消除和淡化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竭力复活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消极因素,诬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和黑格尔辩证法的简单相加。

为进一步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资产阶级哲学的界限,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过程、所实现的革命变革及其基本特点,恩格斯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该书是1886年恩格斯应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刊物《新时代》编辑的请求,对丹麦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尼·施达克1885年出版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写的书评。

1888年,恩格斯对该书内容作了一些修改,并写了序言,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

恩格斯晚年为马克思和他自己以前的著作写了多篇序言和导言。

其中包括:

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写的1891年单行本导言;1895年为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写的导言;为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一书写的1870年第二版序言和1870年第二版序言的补充;为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写的1885年第三版序言;为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一书写的1891年版导言;为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一书写的1887年第二版序言;为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一书写的1891年版序言;为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写的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1892年英文版导言;为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写的1884年第一版序言、1891年第四版序言;等等。

在这些序言和导言中,恩格斯不仅进一步阐述了他和马克思曾经论述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出很多新概念、新观点、新原理,而且根据时代的变化、科学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克服他和马克思以前观点的某些局限性,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与时代更加相适应的水平。

恩格斯晚年还写了多篇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书信,提出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新概念和新原理,并且纠正了他和马克思以前思想中的某些偏差,弥补了某些不足。

这些书信主要有:

1890年8月5日致康拉德·施密特的信,1890年9月21—22日致约瑟夫·布洛赫的信,1890年10月27日致康拉德·施密特的信,1893年2月24日致尼古拉·弗兰策维奇·丹尼尔逊的信,1893年7月14日致弗兰茨·梅林的信,1894年1月25日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1895年3月11日致维尔纳·桑巴特的信,1895年3月16日致康拉德·施密特的信,等等。

恩格斯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以及上述的序言、导言和书信,主要论述了以下一些基本问题:

(1)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

(2)首次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述为哲学基本问题,论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全面阐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系统论证了物质生产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强调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克服了以前对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阐述不够的局限;(5)拓展和深化了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克服了以前对资本主义寿命估计过短、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过于乐观的局限性;(6)深化了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认为俄国在19世纪末已经大踏步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公社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跨进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在缩小以至丧失。

这些问题在我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五章第三节中作了具体论述。

[2]183-196

下面选择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贡献最显著的四个问题,即提出和论证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深入阐发各种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历史辩证法、全面系统地论证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拓展和深化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加以具体论述。

二、提出和论证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论”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正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历史,形成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人类历史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就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

为什么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而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所创造的人类历史以及形成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却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呢?

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没有一个理论家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尽管在自然领域有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但在社会历史领域历史唯心主义却一直独霸统治地位,没有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

只有马克思、恩格斯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但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和明确表述的过程,直到恩格斯晚年提出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才得到根本的解决。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一版序言中说:

“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4]10意思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同时又应该看到,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正是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形成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社会历史规律不是别的,它就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5]300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说明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呢?

每一代人开始社会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由它们所决定的各种社会制度,即前人传给他们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这就是说,每一代人遇到什么样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是不以他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而且这种既得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预先规定了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具有一定的特点。

马克思在1846年12月28日致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科夫的信中,对这个问题讲得十分清楚。

首先,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种“社会形式”。

这里说的“社会形式”就是指社会制度,包括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

他说:

“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

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

人们能否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呢?

决不能。

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commerce]和消费形式。

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形式、相应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相应的市民社会。

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相应的政治国家。

”[6]42-43其次,“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