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现代科技将
涂于飞机表面,可以吸收和屏蔽雷达波和红外线辐射,从而达到隐形目的。
下面列出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的数据正确的是()
A.41B.84C.125D.209
10.山梨酸是应用广泛的食品防腐剂,其结构如图,下列关于山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6H8O2
B.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3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C.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可与醇发生取代反应
11.一定温度下,将2molSO2和1molO2充入2L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下列反应:
2SO2+O2
2S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达到反应限度时,生成2molSO3
B.达到反应限度时SO2的消耗速率必定等于O2的生成速率
C.达到反应限度时SO2、O2、SO3的分子数之比一定为2∶1∶2
D.SO2和SO3物质的量之和一定为2mol
12.俄罗斯科学家在利用回旋加速器进行的实验中,用含20个质子的钙元素的同位素反复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元素,结果成功制得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
其与N元素同主族.这4个原子在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113号元素.前者的一种核素为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15号元素衰变成113号元素是化学变化
B.115号元素X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88
C.113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D.因115号元素与N元素同主族,所以是非金属元素
13.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液态
B.一定条件下,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
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
D.化合物AE与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K+、Fe2+、MnO4-、H+B.Fe3+、SCN-、Cl-、K+
C.Ba2+、Na+、SO32-、OH-D.NH4+、SO42-、OH-、Mg2+
15.已知Na2SO3和KIO3反应过程和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分以下①~④步反应。
①IO3-+SO32-=IO2-+SO42-(反应速率慢)
②IO2-+2SO32-=I-+2SO42-(反应速率快)
③5I-+IO3-+6H+=3I2+3H2O(反应速率快)
④I2+SO32-+H2O=2I-+SO42-+2H+(反应速率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O2-和I-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此反应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①决定
C.此反应①中氧化剂是IO3-,反应③中还原剂是I-
D.若生成0.5mol碘单质,则总反应中有5mol电子转移
16.对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都是多糖,所以都具有甜味
B.因为具有相同的分子式(C6H10O5)n,所以互为同分异构体
C.两者都能水解生成葡萄糖
D.因为二者都是由多个单糖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在分子间脱水结合而成,所以二者分子里含有相同数目单糖单元(C6H10O5)n
17.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A.核外电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中子数D.核电荷数
18.下列能说明苯环对侧链的性质有影响的是
A.甲苯在30℃时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
B.甲苯能使热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甲苯在FeBr3催化下能与液溴反应
D.1mol甲苯最多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19.(6分)已知
(b)、
(d)、
(p)三种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d、p互为同分异构体
B.b、d、p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C.d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和液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
20.(6分)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
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
B.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
C.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D.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200mL0.5mol/L的Na2CO3溶液里含____molNa2CO3,Na2CO3的质量是_______克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某科学小组制备硝基苯的实验装置如下,有关数据列如下表。
已知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
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会生成间二硝基苯。
实验步骤如下:
取100mL烧杯,用20mL浓硫酸与足量浓硝酸配制混和酸,将混合酸小心加入B中。
把18mL(1.84g)苯加入A中。
向室温下的苯中逐滴加入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和均匀。
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水、5%NaOH溶液和水洗涤。
分出的产物加入无水CaCl2颗粒,静置片刻,弃去CaCl2,进行蒸馏纯化,收集205~210℃馏分,得到纯硝基苯18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硝基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混合酸时,能否将浓硝酸加入到浓硫酸中_________(“是”或“否”),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A中液体就是粗硝基苯,粗硝基苯呈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洗涤操作中,第二次水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蒸馏纯化过程中,因硝基苯的沸点高于140℃,应选用空气冷凝管,不选用水直形冷凝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实验所得到的硝基苯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
已知海水提取镁的主要步骤如图:
(1)关于加入试剂①作沉淀剂,有以下几种不同方法,请完成下列问题。
方法
是否正确
简述理由
方法1:
直接往海水中加入沉淀剂
不正确
海水中镁离子浓度小,沉淀剂的用量大,不经济
方法2:
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再加入沉淀剂
不正确
(一)
你认为最合理的其他方法是:
(二)
(一)___;
(二)___;
(2)框图中加入的试剂①应该是___(填化学式);加入的试剂②是___(填化学式);工业上由无水MgCl2制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加入试剂①后,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___。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C和化合物D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的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_,A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
(2)反应⑦中物质X的分子式为________,反应⑧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⑥可用于实验室制乙烯,为除去其中可能混有的SO2,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
A.溴水B.酸性KMnO4溶液C.NaOH溶液D.浓硫酸
(5)已知D的相对分子量为118,其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68%、5.08%,其余为氧元素,则D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6)为了证明反应①是否发生,可取①反应后的溶液2mL于一支试管中,用____调节溶液至中性,再向其中加入2mL_____,再加入4~5滴_____(以上用如下所提供试剂的字母填空),加热一段时间,若有______________现象产生,则证明反应①已发生。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
A.10%的NaOH溶液B.2%的氨水C.5%的CuSO4溶液D.碘水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分析:
A项,地沟油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B项,石油通过催化裂化过程将重油裂化为汽油;C项,塑料的老化由于长链分子断裂成短链分子;D项,医用酒精和葡萄糖注射液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详解:
A项,石油液化气、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石油液化气、汽油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是碳氢化合物,地沟油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地沟油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A项错误;B项,重油中碳原子数在20以上,汽油中碳原子数在5~11之间,石油通过催化裂化过程将重油裂化为汽油,B项正确;C项,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聚乙烯塑料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塑料的老化由于长链分子断裂成短链分子,C项错误;D项,医用酒精和葡萄糖注射液都属于溶液,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能用丁达尔效应区分医用酒精和葡萄糖注射液,D项错误;答案选B。
2.D
【解析】
【详解】
A.氢离子浓度为1×10-5mol/L;
B.常温下pH=3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001mol/L;
C.c(OH-)=1×10-5mol/L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mol/L=1×10-9mol/L;
D.0.1mol/L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则酸性最强的为D,故答案为D。
3.A
【解析】
【详解】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
O2+2H2O+4e-===4OH-,故A正确;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Al易失去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为:
Al+4OH--3e-=AlO2-+2H2O,故B错误;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总反应为:
4Al+4OH-+3O2=4AlO2-+2H2O,氢氧根离子参加反应,所以溶液的碱性降低,故C错误;
D.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故D错误;
故选A。
4.B
【解析】
【详解】
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类,故选B。
5.C
【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原子序数判断出元素,然后依据元素的性质判断形成的化学键类型。
详解:
A.1和16分别是H和S,形成的H2S中含有共价键,A错误;
B.6和8分别是C和O,形成的CO或CO2中含有共价键,B错误;
C.9和11分别是F和Na,形成的NaF中含有离子键,C正确;
D.1和17分别是H和Cl,形成的HCl中含有共价键,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解答的关键,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
需要注意的是AlCl3中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6.D
【解析】
【详解】
A项、铝热法炼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项、电解法制钠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项、湿法炼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项、沙里淘金利用密度不同将金和沙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7.C
【解析】
【详解】
A、混合溶液中SO2被FeCl3氧化生成SO42−,再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体现了SO2的还原性,A正确;
B、SO2与H2S在溶液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体现了SO2的氧化性,B正确;
C、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这是SO2在酸性溶液中还原KMnO4生成Mn2+,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错误;
D、SO2与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根据较强酸制较弱酸,可得结论酸性:
H2SO3>H2SiO3,D正确。
答案选C。
8.A
【解析】
【详解】
A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NB项、最外层电子数与主族序数相等,Li、Be、B的主族序数依次为ⅠA、ⅡA、ⅢA,则最外层电子数LiC项、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随原子序数增大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金属性NaD项、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氢化物稳定性P
故选A。
9.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的质子数,左上角代表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209-84-84=41,答案是A。
10.B
【解析】
【详解】
A.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为C6H8O2,故A正确;
B.分子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
D.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醇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故选B。
11.D
【解析】
【详解】
A.反应为可逆反应,2molSO2和1molO2反应时,达到反应限度时,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A项错误;
B.平衡时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达到反应限度时SO2的消耗速率必定等于O2的生成速率的2倍,B项错误;
C.分子数的关系与起始量、转化率有关,则不能确定达到反应限度时SO2、O2、SO3的分子数之比,C项错误;
D.起始加入2molSO2,化学反应中S原子守恒,则最终SO2和SO3物质的量之和一定为2mol,D项正确;
答案选D。
12.C
【解析】分析:
A.元素的衰变为核变化;
B.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
C.112号元素为第七周期第IIB族元素,113号元素位于第ⅢA族;
D.115号元素与N元素位于同一主族,所以位于第ⅤA族,从锑开始为金属元素。
详解:
A.115号元素衰变成113号元素,为原子核之间的核变化,不是化学变化,A错误;
B.核素
的质量数与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等,即为288,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要根据核素原子质量与丰度进行计算得到,B错误;
C.112号元素为第七周期第IIB族元素,113号元素位于第ⅢA族,则113号元素最外层有3个电子,C正确;
D.115号元素与N元素位于同一主族,所以位于第ⅤA族,从锑开始为金属元素,所以115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同一主族元素周期律,明确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递变规律是解本题的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知识的掌握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B选项是易错点,注意区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13.D
【解析】分析:
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则D为Al元素,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则C为Na元素;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B为第二周期的O元素,结合原子序及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E为Cl,A为H,以此来解答。
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H,B为O,C为Na,D为Al,E为Cl。
A.由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为水或过氧化氢,常温下均为呈液态,故A正确;B.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因此氢氧化铝和高氯酸能够反应,故B正确;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备金属钠,同时得到氯气,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氯气,故C正确;D.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D错误;故选D。
14.A
【解析】
【详解】
A.Fe2+和MnO4-会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Fe3+、SCN-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但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碱性条件下钡离子和亚硫酸根会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和镁离子均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5.A
【解析】
【分析】
此反应的4个步骤中,②③④为快反应,是瞬间完成的,而①为慢反应,直接决定了反应进行的快慢;
Na2SO3中S元素由+4价上升到+6价,KIO3中I元素由+5价降低到0价,由化合价守恒(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如下:
5Na2SO3+2KIO3+H2SO4=5Na2SO4+K2SO4+I2+H2O,
其中氧化剂是KIO3,反应中有10mol电子转移,则生成的碘1mol,以此分析。
【详解】
A.从4个步骤的反应可知,IO2-和I-是反应的中间产物,不是反应的催化剂,故A错误;
B.此反应的4个步骤中,②③④为快反应,是瞬间完成的,而①为慢反应,所以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①决定,故B正确;
C.反应①中IO3-→IO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IO3-作氧化剂;反应③中I-→I2,化合价升高,被氧化,I-作还原剂,故C正确;
D.由总反应5Na2SO3+2KIO3+H2SO4=5Na2SO4+K2SO4+I2+H2O可知,反应中有10mol电子转移,则生成的碘1mol,若生成0.5mol碘单质,有5mol电子转移,故D正确。
故选A。
16.C
【解析】A、淀粉和纤维素是多糖,都没有甜味,选项A错误;B、淀粉和纤维素是多糖,高分子化合物,化学式中的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选项B错误;C、淀粉和纤维素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选项C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是多糖,化学式中的n值不同,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7.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分析解答本题。
【详解】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决定元素各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原子质量的是中子数和质子数,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18.B
【解析】分析:
A.甲苯和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B.苯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甲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苯甲酸;
C.甲苯和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D.苯也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详解:
A.甲苯和苯都能与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取代反应,甲苯生成三硝基甲苯说明了甲基对苯环的影响,A错误;
B.甲苯可看作是CH4中的1个H原子被-C6H5取代,苯、甲烷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其褪色,甲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苯甲酸,苯环未变化,侧链甲基被氧化为羧基,说明苯环影响甲基的性质,B正确;
C.甲苯和苯都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所以不能说明苯环对侧链有影响,C错误;
D.苯、甲苯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是苯环体现的性质,不能说明苯环对侧链性质产生影响,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以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考查为载体,旨在考查苯的同系物中苯环与侧链的相互影响,通过实验性质判断,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9.B
【解析】
【详解】
A.b、d、p的分子式均是C6H6,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
B.d、p都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则d、p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只有b为平面形结构,B错误;
C.d含碳碳双键,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C正确;
D.b为苯,和液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把握有机物的结构、官能团与性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B为解答的难点。
20.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轻质油,石油的裂解主要是得到乙烯,故A错误;
B.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分离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方法,故B错误;
C.煤干馏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煤焦油、粗苯、粗氨水、煤气等产物的过程,故C正确;
D.煤制煤气是C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和氢气,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0.110.6克
【解析】200mL0.5mol/LNa2CO3溶液中所含Na2CO3的物质的量是n=cV=0.2L×0.5mol/L=0.1mol;碳酸钠的质量为0.1mol×106g/mol=10.6g。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冷凝回流
否液体容易迸溅水浴加热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洗去残留的NaOH及生成的钠盐防止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导致玻璃温差大而炸裂72%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浓硫酸、浓硝酸和苯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