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1家庭社会工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2699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1家庭社会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1家庭社会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1家庭社会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1家庭社会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1家庭社会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1家庭社会工作.docx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1家庭社会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1家庭社会工作.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1家庭社会工作.docx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1家庭社会工作

第十一章家庭社会工作

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作为受助单位而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活动,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专业实践领域之一。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含义(熟悉)

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查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里面包含的内容较多,考生还是需要熟悉各个方面的内容。

(一)家庭

学习家庭的基本内涵以及家庭变迁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内在关联。

1、家庭的定义

(1)家庭是社会成员获得基本需要并且学习社会行为的重要场所,在家庭中孩子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知识,并且为家庭之外的生活做好准备,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保证其社会功能正常运行的前提。

(2)有关家庭的定义中都包含了一些基本的要求:

①家庭是依靠血缘、婚姻或者法律联系起来的一群人;

②家庭成员拥有共同分享的历史和未来;

③家庭成员之间存在深厚的情感联系。

家庭就是一群通过血缘、婚姻或者法律联系起来,并且拥有共同的历史和未来以及深厚感情联系的人所组成的集合体。

2.家庭的类型

根据家庭的结构特征可以把现代生活中的家庭分为六种常见的类型: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领养家庭、寄养家庭和单亲家庭等。

(1)核心家庭是指出一对夫妻以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2)主干家庭是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3)联合家庭是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4)领养家庭是指通过法律长久收养子女的家庭;

(5)在寄养家庭中,父母暂时托管和抚养未成年的子女;

(6)单亲家庭则由父亲或者母亲一方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

3.家庭的变迁与社会工作

(1)家庭结构的转变不仅是简单的结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互动交流关系和方式的转变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改变。

(2)作为社会工作者,需要将家庭结构的改变与家庭成员互动关系和方式的转变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变化联系起来,并且将这些变化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考察。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

1.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所谓家庭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

(1)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家庭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

(3)家庭社会工作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

家庭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家庭为服务帮助对象的各种服务活动的总称。

家庭社会工作主要包括3个部分:

以家庭作为背景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家庭作为对象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及以家庭作为活动单位的专业服务活动。

2.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1)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

(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3.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1)增强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

(2)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障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

(3)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有效、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

(三)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关系

1.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主要区别

(1)起源不同。

①家庭社会工作出现的时间要比家庭治疗早,它源于社会工作发展初期美国慈善组织运动中的“友好访问者”活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②家庭治疗则是系统理论产生后把心理治疗从个人延伸到家庭的尝试和实践,时兴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

(2)关注焦点不同。

①家庭社会工作关注的焦点更为广泛,既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包括家庭成员在不同层面的互动交流,家庭社会工作关注的焦点更自由。

②家庭治疗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家庭本身的结构和互动关系,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关系。

(3)工作理念不同。

①家庭社会工作更强调“人在情境中”的服务理念,注重在受助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开展专业服务。

②家庭治疗更为注重家庭系统的服务理念,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和结构。

(4)专业关系不同。

如果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开展专业服务,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与受助家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样的良好合作关系包含很多情感方面的交流。

如果缺乏这些情感方面的交流,社会工作者就无法深入受助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

这方面要求在家庭治疗中并不突出。

(5)专业技巧不同。

与家庭治疗相比,家庭社会工作使用的专业技巧比较广泛,而且综合性更强,除了涉及家庭治疗常用的专业技巧之外,还常常运用个案辅导、社会支持以及社区工作中的一些技巧,是几个层面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运用。

2.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联系

(1)服务领域的相互影响。

(2)服务模式的相互影响。

(3)服务原理的相互影响。

家庭社会工作的一些基本原理常常被运用到家庭治疗中,而家庭治疗中的系统和生命周期概念则经常作为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

(4)工作人员的相互影响。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掌握)

考查年份:

2014年。

2014年考了案例分析题1小题中的1小问。

主要考查方向: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家庭社会工作里的基本假设为家庭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的逻辑框架。

(一)家庭支持是家庭成员社会生活的基础

家庭社会工作假设,家庭支持是家庭成员社会生活的基础。

只有为家庭成员建立和提供必要的以家庭为基础的支持,才能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需要,真正改善家庭成员的社会生活状况。

(二)家庭中心视角是把握家庭成员需求的关键

家庭中心视角是把握家庭成员需求的关键。

运用以家庭为中心的视角能把受助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考察,了解家庭成员与家庭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从而更为准确地掌握家庭成员的需要。

此外,运用家庭为中心的视角能够让社会工作者在关注受助家庭成员面临的困难的同时,了解受助家庭成员与其他家庭成员在互动交流中形成的相互支持关系,充分运用家庭的资源推动受助家庭成员改变。

(三)家庭危机是促使家庭成员改变的重要契机

家庭危机是促使家庭成员改变的重要契机。

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危机既是妨碍家庭生活顺利进行的障碍,同时也是家庭生活改善的重要契机。

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家庭成员才愿意关注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生活。

(四)生态视角是理解家庭内外部环境的重要依据

生态视角是理解家庭内外部环境的重要依据。

运用生态视角不仅要求社会工作者把受助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环境中考察,同时也要把家庭放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

另外,生态视角还特别强调社会环境中重要他人的影响。

第二节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重点掌握)

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但4个理论都很重要,考生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

(一)家庭系统理论

1.基本的观点:

(1)家庭成员的问题是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

(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2.核心要素:

(1)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而不是各部分之间的简单相加。

(2)家庭系统努力维持改变和稳定之间的平衡,并且通过问题的解决找到新的平衡点。

(3)家庭系统中任何一名成员的改变都影响其他的家庭成员,同样,其他成员的改变也会影响所有的家庭成员。

(4)家庭成员的行为遵循循环影响的原则,不仅父母影响孩子,孩子也影响着父母。

(5)每个家庭系统不仅包含很多次系统,同时它又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

(6)家庭系统依据已经建立的规则运行,它的改变不仅涉及家庭成员沟通交流方式的改变,同时也是家庭运行规则的调整。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发展阶段

名称

任务和要求

家庭组成阶段

(1)脱离原生家庭。

(2)组建新的家庭。

(3)形成夫妻角色的分工和规则。

学前子女家庭阶段

(1)学习父亲和母亲的角色。

(2)调整夫妻的角色。

家庭发展阶段

名称

任务和要求

学龄子女家庭阶段

(1)培养子女的独立性。

(2)对学校等新的机构和社会成员保持开放态度。

(3)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

青少年家庭阶段

(1)调整家庭界限以满足青少年的独立要求。

(2)适应家庭成员对个人自主性的要求。

子女独立家庭阶段

(1)为子女独立生活做准备。

(2)接纳和增强子女追求自立的要求。

家庭调整阶段

(1)重新调整夫妻的角色。

(2)学习把子女作为成人对待。

中年夫妇家庭阶段

适应不以子女为中心的新角色的要求。

老年人家庭阶段

(1)学习与成年子女沟通。

(2)学习与孙子(女)交流。

(3)学习应对衰老带来的困难。

(4)维持晚年生活的尊严、意义和独立。

(三)家庭抗逆为

1.家庭抗逆力的

(1)假设:

家庭在逆境中也像个人一样并不一定必然成为"问题",任何家庭在"问题"面前都有应对困难的能力,并且通过克服逆境中的困难可以寻求到新的发展机会。

(2)它不是从"问题"的角度理解家庭面临的困难,而是从发展的视角看待家庭面临的挑战,它认为没有哪个家庭不面对困难、压力和挑战。

所谓健康家庭,并不是说没有"问题",而是在"问题"面前拥有应对的能力,知道怎样做才能克服困难。

家庭抗逆力强调,家庭是否健康不是看是否有"问题",而是看家庭是否拥有应对"问题"的能力。

(3)家庭抗逆力要求社会工作者从提升家庭应对"问题"的能力出发,把影响家庭发展的因素分为不利的危机因素(rìskfactors)和有利的保护因(protectìvefactors),并且通过加强保护因素和减少危机因素这两种途径提高家庭应对逆境的能力。

2.保护因素和危机因素的关联的方式:

(1)平行式,即保护因素和危机因素互不相关,保护因素的增减不影响危机因素的变化。

对于这种类型的家庭“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采用保护因素和危机因素并重的介入方式。

(2)抵消式,即保护因素的增加会促使危机因素的减少,或者保护因素的减少可能导致危机因素的增加。

对于这种类型的家庭“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将保护因素和危机因素综合起来一起运用,避免服务的重叠浪费。

(3)综合式,即有的保护因素和危机因素是并行式的,互不相关,有的保护因素和危机因素是抵消式的,相互影响。

面临这样的家庭“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保护因素与危机因素的具体关联方式,综合运用平行式和抵消式的服务介入策略。

(四)生态系统理论

微观系统是指个人直接进行面对面接触和交往而组成的系统,它对个人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频繁,构成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生活场所。

中观系统是个人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不仅影响个人直接参与的系统,同时也影响个人在两个或者多个系统之间的转换。

外部系统是指对个人有影响但个人并不直接参与的系统,这样的系统也对个人的生活安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宏观系统是指影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它是维持个人的信念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

考查年份:

2014年。

2014年考查了案例分析题中的1小题。

主要考查方向:

①改善亲子关系;②改善夫妻关系。

家庭社会工作以家庭社会工作的服务焦点和目标作为划分的标准主要包括两大类:

改善亲子关系的家庭服务和改善夫妻关系的家庭服务。

(一)改善亲子关系的家庭服务

1.家庭行为学习

(1)家庭行为学习是把行为治疗的原则运用到家庭服务中的尝试,它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的服务。

(2)它假设,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当然,孩子的行为学习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是紧密关联的。

(3)家庭行为学习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家庭服务之前首先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把父母作为孩子行为学习重要的强化因素。

同时根据孩子成长阶段的任务要求,指导孩子学习新的适应行为,鼓励父母对孩子的适应行为作出正确的回应,及时奖励孩子的积极表现,并且对于孩子的不适应行为给予必要的惩罚,使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一种积极的沟通交流方式,替代原来的相互指责、相互抱怨或者互不关心的消极的沟通交流方式。

2.家庭照顾技巧训练、

(1)家庭照顾技巧训练也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的,它把行为治疗的原则运用到家庭照顾的技巧训练中。

不过,它不是针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而是针对家庭中的父母,尤其那些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中感到困难的家长。

(2)它假设,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状况不仅取决于父母怎样与孩子沟通交流,同时还取决于父母是否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反馈,并且根据孩子的反馈调整沟通交流的方式。

(3)家庭照顾技巧训练要求社会工作者:

①明确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把问题变成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表现;

②根据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状况设计和尝试新的沟通行为;

③测试这些新的沟通行为带来的成效,及时了解孩子在沟通交流中的反馈意见,并且根据行为的成效决定下一步的沟通行为的学习计划,或者坚持有成效的沟通交流方式,或者尝试新的沟通行为。

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1)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家庭教育、技能训练和社会支持等不同服务方式综合成一体的家庭服务活动。

(2)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社会工作者除了为家庭成员提供专门的教育,让家庭成员掌握有关问题的必要知识之外,同时还要对家庭成员进行沟通技能和“问题”解决技能等方面的训练,改善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家庭成员获取社会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受助家庭成员的过程中把拥有类似经验的个人和家庭连接起来,扩展受助家造成员的社会支持,增加受助家庭成员的同伴学习的机会。

(4)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家庭服务,它的目的是为受家庭提供必要的知识,并且增强受助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支持。

(二)改善夫妻关系的家庭服务

1.婚姻辅导

(1)婚姻辅导是针对夫妻的婚姻状况而开展的家庭服务活动,涉及夫妻角色的界定、扮演以及相互之间沟通交流方式的改善等。

(2)婚姻辅导涉及的内容很多,不同的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①关注夫妻角色学习的,可以运用行为学习理论作为指导;

②注重夫妻沟通交流方式改善的,可以运用家庭系统理论;

③强调夫妻平等关系的,可以采用性别视角。

2.家庭暴力的干预

(1)家庭暴力的干预是针对家庭中的暴力现象而开展的服务活动,通常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

(2)家庭暴力的干预还包括对家庭施暴者的心理辅导等内容

(3)改善亲子关系服务的重点是关注家庭生活中的纵向关系,而改善夫妻关系服务的重点则是关注家庭生活中的横向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家庭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的改善常常交错在一起,相互影响。

三、我国现阶段家庭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熟悉)

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重要性程度较低,考生熟悉即可。

依据服务关注的焦点和目标,可以把我国的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分为3种不同类型:

(一)家庭的救助和帮扶

(1)以整个家庭作为帮助的对象

(2)目的是为了保障整个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

(3)如果家庭困难生活变故或者意外灾害引发特殊困难,政府应向这些困难家庭发放救济金,提高困难家庭应对生活困境的能力,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的生活水平。

(二)改善家庭亲子关系的服务

在改善家庭亲子关系的服务方面,常见的有家庭生活教育、与家庭有关的主题活动以及家长学校等不同服务。

这些家庭服务以预防和发展为主,目的是为了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促进社区生活的和谐。

1.家庭生活教育

家庭生活教育是一种通过讲座、宣传、知识竞赛和娱乐活动等方式增进家庭成员的生活常识、改善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的服务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家庭成员关系的协调,增强家庭的社会功能,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2.与家庭有关的主题活动

这些活动以娱乐为主题,重点是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目的是为了丰富家庭成员的社会生活,促进家庭的和谐。

3.家长学校

即邀请专家为家长讲授科学育儿的方法、培养子女成才的方式以及合理处理家庭冲突的技巧等,以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家庭的社会功能。

(三)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1.婚姻调解

(1)婚姻调解是对婚姻关系出现紧张和冲突的夫妻进行调查、劝说和协商,以化解双方的矛盾,改善双方的关系,使双方达成谅解,避免家庭解体。

(2)婚姻调解工作首先由冲突双方的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区的居委会或村委会共同负责,如果双方感情恶化要求办理法律离婚手续,则由法院负责办理。

2.婚姻学校

(1)婚姻学校包括新婚夫妇学校和离婚夫妇学校等

(2)这类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入们有关婚姻的知识,学习处理婚姻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改善人们的婚姻状况和家庭生活状况。

(3)此外,我国也出现了婚姻辅导和家庭暴力干预,以及我国独有的失独家庭的服务等。

11.3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掌握)

考查年份:

2014年。

2014年考查了案例分析题中1小题的1问。

主要考查方向: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家庭社会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据家庭处境化原则、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家庭个别化原则和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等基本原则。

(一)家庭处境化原则

(1)家庭处境化原则假设,家庭是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场景。

(2)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需求时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观察和了解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状况,关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3)家庭处境化原则认为,只有建立在家庭自然生活场景中的观察和评估,社会工作者才能准确把握家庭成员的真实需求,并且为家庭提供符合实际处境的解决方案。

(二)家庭成员增能原则

(1)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假设,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克服困难的有效方式是增强他们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而不是替代家庭成员消除他们面临的问题。

(2)家庭成员增能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家庭成员自身的能力,提高家庭成员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3)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只有准确评估家庭成员的能力和不足,才能设计有效的帮助家庭成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服务介入计划。

(三)家庭个别化原则

(1)家庭个别化原则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

(2)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求,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

(3)家庭个别化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避免裁减受助家庭成员的需要以适合社会工作者预先安排的服务模式,要求社会工作者直接从受助家庭的日常生活出发,了解受助家庭的具体生活处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准确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需求,并且根据受助家庭的实际需要设计服务介入的计划。

(四)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

(1)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是指社会工作者既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目前需要,也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长远要求,并且跟随受助家庭成员需求的变化将问题的解决和预防以及发展结合起来。

(2)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认为,只有将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解决的需要与长远的预防和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活动真正满足家庭成员的要求。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与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熟悉)

考查年份:

2018年。

2018年考查了案例分析题中的1小题。

主要考查方向:

介入阶段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就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进程而言,通常经历4个阶段:

(一)接触阶段

1.与受助家庭约定初次会谈的时间和安排

(1)与受助家庭约定初次会谈的时间和安排是接触阶段的重要任务。

(2)社会工作者在通过电话和信件等方式与受助家庭确定初次会谈的时间、地点和其他安排时,不仅需要考虑“问题”家庭成员的时间安排,同时还需要关注家庭主要成员是否有时间以及整个家庭的基本生活安排。

(3)家庭会谈地点的选择既要便于家庭成员的参与,也需要考虑家庭隐私的保护。

(4)这是社会工作者第一次与受助家庭成员正式接触,所以给受助家庭留下一个好印象非常重要,有利于以后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

(5)确定初次会谈的地点之后,如果可能,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事先熟悉一下会谈地点的环境和路线,以保证准时到场。

2.为初次家庭会谈做准备

(1)在初次家庭会谈之前,社会工作者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阅读受助家庭的有关资料、查阅与受助家庭类似的其他家庭的一些文献研究,以了解受助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

(2)还要为初次家庭会谈准备必要的道具和材料,如需要评估表、机构的介绍材料、纸张和彩笔等。

(3)由于家庭会谈常常有孩子参加,所以社会工作者在会谈之前还需要为孩子准备一些玩具。

3.安排第一次家庭会谈

(1)在初次家庭会谈开始的时候,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介绍自己和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让受助家庭对社会工作者和服务机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在初次家庭会谈中,社会工作者有两项基本任务需要完成:

一是初步评估受助家庭的问题;

二是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基本信任关系。

(3)另外,在初次家庭会谈的安排中还需要考虑、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安全。

(二)开始阶段

1.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为了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稳定、信任的合作关系,社会工作者在开始阶段需要创造良好的家庭会谈气氛,保证每名家庭成员能够自由地谈论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让家庭成员感觉到社会工作者也是他们家庭中的一员。

2.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

(1)为了准确评估受助家庭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在此阶段需要倾听每一名家庭成员的解释,理解每一名家庭成员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家庭成员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而且需要了解每名家庭成员理解问题的角度。

(2)在界定问题时,让每一名家庭成员的观察视角和要求也包含在里面,尊重每一名家庭的真实感受。

3.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与受助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如何解决整个家庭面临的问题,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并且与受助家庭成员签订服务合同。

服务合同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家庭服务介入活动的目标。

②家庭会谈的时间和次数。

③家庭会谈的地点。

④参加会谈的家庭成员以及基本要求等。

(三)介入阶段

1.主要任务

介入阶段,即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服务方法和技巧,直接影响受助家庭成员的过程。

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涉及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自己的专业角色。

(2)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影响受助家庭成员。

(3)协助家庭成员解决家庭面临的问题。

2.家庭社会工作者承担的专业角色

(1)支持者。

支持者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了解受助家庭成员资源限制的同时,挖掘和调动受助家庭成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积极、信任的合作关系,推动受助家庭成员发生积极的改变。

(2)教育者。

教育者的角色要求社会工作者把受助家庭成员面临的困难视为某些生活知识和技能的不足,而不是受助家庭成员自身的缺陷,向受助家庭成员讲授有关的知识以及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能训练,让受助家庭成员通过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教育过程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咨询者。

咨询者的角色要求社会工作者为受助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受助家庭成员深入了解面临的困难以及相关的信息,以便为自己的决策作出准确的判断。

(4)使能者。

使能者是指社会工作者为受助家庭成员提供相关服务机构的服务信息,帮助受助家庭成员了解和使用相关机构的服务,增强受助家庭成员寻找和运用社会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资源连接者。

资源连接者是社会工作者在家庭服务中经常扮演的角色,它要求社会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