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施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2614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辩证施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医辩证施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医辩证施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医辩证施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医辩证施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辩证施护.docx

《中医辩证施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辩证施护.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辩证施护.docx

中医辩证施护

崩漏

一、基础护理

1.病室环境

病室宜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2.情志护理

崩漏病人对阴道出血易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应加强精神调摄,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给予安慰、关心,使之消除紧张情绪,达到情绪稳定。

血虚肝气旺者,应戒急躁及动怒,以免怒伤肝火,迫血妄行而大崩。

3.体位与安全

(1)注意勿过度疲劳,劳逸适度。

(2)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

(3)功能性子宫出血期间不可让病人单独上厕所或外出,以免病人因气血两虚而眩晕跌倒,造成血脉筋骨的损伤。

4.清洁护理

(1)卧床不起者,应保持皮肤及床单的清洁、干燥,每日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发生继发感染。

(2)经行之际血室正开,易感外邪,故应保持外阴清洁,加强会阴护理。

5.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鼓励多食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2)注意增加补血的食物,如含铁质较多的菠菜、空心菜、蛋类、红枣等食物。

崩漏淋漓、日久不净者,可稍用酸性食物。

(3)经期内禁食生冷食物,以免胞宫受寒,诱发子宫收缩而加重出血。

6.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

根据医嘱定时准确给药,尤其是使用性激素等类药物时,不得擅自改变剂量、给药时间与方法。

同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反应。

7.排泄护理

经期应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

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防止逆行感染。

清洗会阴部应有专用盆,并应保持清洁。

8.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阴道出血的量、颜色、粘稠度、气味及有无组织块状物排出。

必要时,保留经垫,以便于估计出血量。

(2)暴崩不止者,观察病人有无头晕,以及神志、舌苔、脉象、血压的变化,观察有无血脱亡阳之先兆或症候。

二、辩证施护

1.血热内扰证

【证治】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夹少量血块,面赤头晕,烦躁易怒,口干喜饮,便秘尿赤。

治宜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护理】

(1)病室宜通风凉爽,衣被要适中,不宜过暖。

腹痛拒按者,禁用热敷及艾灸。

(2)观察阴道出血的颜色、质、量,以及神志、血压变化。

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血压下降等症状者,须做好输液、输血等抢救准备。

(3)中药汤剂宜偏凉服用。

观察用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4)饮食以清凉为主,忌辛辣、油腻、燥热之食物。

2.气不摄血证

【政治】;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神疲懒言,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头晕心悸,纳呆便溏。

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薄润,脉细而无力。

治宜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护理】

(1)崩漏期出血量多时,应绝对静卧,切勿劳累,以保养正气。

(2)体虚怕冷者,要注意保暖。

并加强平时的饮食营养,滋补气血。

(3)气虚引起的崩漏,主要是由于身体虚弱或劳累过度所致,往往会造成阴道出血不止,故这些病人应多食牛肉、蛋类、猪肝等,不宜食螃蟹、田螺等寒性食品,以免损伤脾气,造成气虚下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二加重出血。

3.肾阳亏虚证

【政治】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

舌淡,舌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部尤弱。

治宜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护理】

(1)病室宜向阳。

病人应保持心情舒畅,使气血流畅,经络畅通,血归经而行。

(2)病人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阳虚易生外寒,故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不要受寒着凉。

(3)饮食宜乘热进食,及时生冷食品。

寒冬季节,可选食补肾之品,如鳝鱼、鸡肉、黄鱼等,多食羊肉、狗肉等温补之品。

(4)中药汤剂宜热服。

4.肾阴亏虚证

【政治】经血时多时少,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夜寐不安。

舌红或有裂纹,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宜滋肾养阴,止血调经。

【护理】

(1)衣被不宜过暖。

盗汗者应勤换内衣,以防感冒。

(2)饮食及中药汤剂宜热服。

可选食滋阴之食品,如甲鱼、淡菜、等,以滋补肾阴。

忌食冷及寒凉食物。

(3)平时可以药膳作调治,如当归山鸡汤。

5.瘀阻胞宫证

【政治】经漏淋漓不绝或骤然暴下,色暗或黑夹有瘀块,小腹疼痛,块下痛减。

舌紫暗或边有瘀斑,脉沉涩或弦紧。

治宜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护理】

(1)小腹疼痛拒按者,可予腹部热敷,使淤血排出。

(2)腹痛如伴有呕吐,可针刺内关、合谷等穴。

(3)血瘀所致的崩漏多因肝气郁结、精神受刺激有关,平时可以药膳调治,忌食生冷、酸涩、刺激性的食品,以免壅阻气机,加重阻滞症状。

(4)服药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避风寒,适温凉,勿劳累。

三、健康教育

1.重视精神调养。

培养个人爱好,以怡情悦志,勿忧愁忧郁,避免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2.平时要注意生活调摄,起居有规律。

经期内注意休息,严禁房事、坐浴并注意外阴清洁。

3.加强饮食调养,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少食辛辣助火之品。

4.平素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冒雨涉水。

衣裤淋湿要及时更换,以免寒邪乘虚而入。

5应根据体质情况,选择适当地体育活动,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和机体抵抗力。

6.普及妇女生理卫生知识,使病人了解月经的生理、病理过程,自觉做好经期的个人卫生,积极防治崩漏病。

 

鼻鼽

因禀赋特异,邪犯鼻窍所致。

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为位在鼻窍,与肝、脾、肾有关。

过敏性鼻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过敏史、家族史。

2.鼻痒、频繁喷嚏、清涕如水或比赛等。

3.突然发作或反复发作史。

4.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

肺气虚寒证、脾气虚弱证、肾阳亏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按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鼻窍分泌物的量、色、质,鼻窍粘膜色泽以及肿胀特点等。

(2)了解发病情况,注意诱发因素及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寻找、切断过敏源。

(3)观察患者全身伴随症状,若伴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喉头水肿时,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措施。

3.给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给药,注意掌握服药和滴药方法。

(2)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做好记录。

4.饮食护理

平时少食寒凉、生冷、油腻食物。

忌食海腥发物,禁烟、酒。

5.情志护理

给予疏导、解释,避免患者焦虑、忧思。

6.临证施护

(1)肺气虚寒者,遵医嘱用中药膏剂涂于鼻内。

(2)鼻痒患者可用棉签入鼻孔,轻探局部,或指压迎香穴、印堂穴。

(3)喷嚏频频、鼻痒者,遵医嘱给予亢过敏药物或耳穴埋籽。

(4)遵医嘱按摩穴位,疏通鼻窍。

三、健康指导

1.锻炼身体,增强免疫能力,防止受凉。

注意室内卫生,除尘去霉,勤晒被褥。

2.避免过食生冷、油腻、鱼虾海鲜等食物,忌烟及辛辣食物。

3.保持乐观情绪,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和避免各种尘埃、花粉的刺激。

4.在寒冷、扬花季节出门,戴口罩。

5.注意观察,寻找诱发因素,若有发现,应尽量避免。

6.经常按摩迎香穴,可减少发病次数。

 

带下病

一、基础护理

1.病史环境

保持病史内环境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室内可喷洒空气清新剂,每日1~2次。

2.情志护理

忧虑气结,肝气乘脾,损伤脾气,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湿邪下注,可诱发和加重本病。

应做好病人的情志护理,给予解释、安慰、疏导,调畅情志,以消除顾虑,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3.体位与安全

病人取自由体位。

对带下伴阴痒或有滴虫、霉菌等病原体感染者,所用器械、用物等必须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行阴道冲洗或阴道擦洗的操作时,动作宜轻柔,以免损伤阴道黏膜,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

4.清洁护理

保持外阴清洁,注意病人的个人卫生。

每日可用温水或中药洗剂清洗外阴。

勤剪指甲、勤洗手,无搔抓外阴部或皮肤。

病人的内裤应每日更换,并用开水煮沸5~10分钟或烫洗,在阳光下暴晒消毒。

5.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品,以免引起脾胃失运,不能运化水谷,聚而生湿加重病情。

6.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每日1剂分上、下午2次服用。

服药后观察有无明显疗效。

(2)阴道用药者,指导病人应先清洗双手和外阴,。

用药期间,避免性生活;

7.排泄护理

保持大、小便通畅。

带下伴阴痒,或有滴虫、霉菌者,应做好便器的定期消毒隔离。

并嘱病人使用蹲式厕所,便器专用,不要互相借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8.病情观察

(1)观察带下的量、色、质及气味等,以辨其寒热虚实。

(2)观察神志、面色、舌苔、脉象,以及腹痛、腰酸、发热、阴痒等全身情况。

二、辩证施护

1.脾虚湿注证

【证治】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色白或淡黄,无臭味,神疲纳少,面色萎黄,大便欠实。

舌淡胖,舌苔白或白腻,脉细数。

治宜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护理】

(1)注意休息,适当锻炼,以助脾胃运化。

(2)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除瘦肉、蛋类外,可食山药粥、莲子苡仁粥等。

(3)大便欠实者,应注意腕腹部保暖,防止受寒着凉。

2.肾阴虚证

【证治】带下色黄兼赤,质黏无臭味,阴户灼热,五心烦热,腰酸耳鸣,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口干便燥,。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益肾滋阴,清热止带。

【护理】

(1)病史宜舒适、洁净,让病人居安勿躁,安卧静养。

(2)忌烟、酒等动火之食品,可选食淡菜、菱角、鲜蘑菇等。

3.肾阳虚证

【证治】带下量多,质稀如水,绵绵不断,腰酸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

舌淡,舌苔薄白,脉沉迟。

治宜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护理】

(1)病史应朝南。

病人要注意休息和保暖。

小腹冷感者,可用热水袋热敷局部。

(2)加强饮食营养,可食桂圆红枣汤,以及羊肉、狗肉、雀肉等暖性食品。

4.湿热下注证

【证治】带下量多,色黄或兼绿,之粘稠,有秽臭味,或如豆渣,有泡沫,外阴灼热瘙痒,小便短赤,或伴少腹痛。

舌红,舌苔黄,脉弦数。

治宜清热解毒,渗湿止带。

【护理】

(1)可用决明子30g煮沸15分钟,煎汤,坐浴、熏洗或清洗外阴,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左右。

(2)宜多食藕、冬瓜、扁豆及新鲜的水果。

平时可饮用绿茶,或以绿豆苡仁汤代茶饮用,以清热利湿。

(3)伴有腹痛、腰酸者,可配合毫米微波等理疗方法。

三、健康教育

1.保持情志舒畅,避免精神抑郁。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

内裤宜柔软、透气、宽松,每日更换,并用开水烫洗,太阳下曝晒。

3.饮食有节,勿过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水湿停聚。

4.按医嘱正确用药,定期门诊随访。

5.实行计划生育,避免早婚、多产、流产等。

耳鸣、耳聋

一、基础护理

1.病室环境

病室保持安静、舒适、整洁,光线明亮,使病人感到心情愉快,精神爽朗,食欲增加。

注意避免噪声,根据病症调节相宜的温、湿度。

2.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病人,耐心疏导,因为耳鸣、耳聋与情绪息息相关,权威病人采用“自我防卫机制”,用转化方法可起到缓和心理紧张、减轻精神痛苦作用,也可用无声的语言,自我命令、自我提醒、自我暗示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安心养病。

(2)要尊重病人,与病人交流时,可借用文字和手势帮助交流,须真正让病人理解医生、护士的治疗、护理情况。

3.体位与安全

突发耳鸣、耳聋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协助其生活起居,对于年老体弱久病卧床的病人,应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食物。

5.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应按证型掌握服药方法及宜忌,一般于饭后1小时温服,服后观察效果及反应,并记录之。

(2)遵医嘱给予改善内耳神经血供及促进细胞代谢药,如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

6.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的耳鸣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和耳聋的程度以及睡眠、二便情况。

(2)观察舌象、脉象及伴随症状。

二、辨证施护

1.风热外袭证

【证治】耳鸣声重沉,耳胀微痛,多为单侧,咽痛,发热,头痛。

传音性耳聋鼓膜色红,活动受限。

舌淡,舌苔薄,脉浮数。

治宜清热散邪,疏风通窍。

【护理】

(1)病室的光线宜柔和,通风、凉爽、湿度偏低。

忌温热干燥,避免噪声干扰。

发作期间宜卧床休息。

(2)经常与病人沟通交流,讲解七情致病与治病的关系,调顺情志,开朗舒畅,避免忧郁或情绪激动,不可发怒,更不能暴怒。

(3)清热疏肝、泻火化痰的中药汤剂宜饭后凉服,静脉点滴期间,注意点滴速度,及局部外溢情况,并观察有无恶寒发热及全身反应情况。

(4)由于耳鸣影响睡眠,睡前请病人用热水洗脚,或用手掌心劳宫穴交叉摩擦两足底涌泉穴100下,必要时遵医嘱给镇静剂。

(5)可用1%麻黄素等渗盐水滴鼻,以宣利鼻窍,开通耳窍。

多做吞咽动作,以改善烟鼓管功能,有利于减轻耳鸣、耳聋。

(6)针刺耳门、听会、听宫等穴,配外关、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用泻法操作。

(7)用两手指分别上下按摩两侧耳轮各18次,有增加听力及预防耳鸣、耳聋的作用。

2.肝火上炎证

【证治】怒后突然耳内胀闷不适,耳鸣暴起,头晕头痛,口苦咽干。

传音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

鼓膜充血,活动受限,或穿孔溢脓。

尿黄便干。

舌红,脉弦数。

治宜清肝泄热,息风通窍。

【护理】

(1)保持二便通畅,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有利于清热泻火。

(2)饮食宜清淡富营养食品,多食水果、粗纤维蔬菜,有助于通便,忌肥甘厚味,辛辣燥热食物。

(3)头痛眩晕,可针刺曲池、足三里、人迎,或用而针刺降压沟,也可遵医嘱给镇静剂。

3.痰火郁结证

【证治】突发耳鸣,蝉鸣不息或“呼呼”作响,传音性耳聋为主,耳胀耳痛。

口苦痰粘,头昏沉重,二便不畅。

鼓膜充血外凸,或穿孔溢出黄稠脓液。

舌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护理】

(1)避免剧烈咳嗽,因剧烈咳嗽可致突发耳聋。

(2)其他护理参见“风热外袭”、“肝火上炎”一节。

4.脾肾阳虚证

【证治】双耳鸣,多为一过性,突然有金属样鸣音,继而逐渐消失,劳累后加重,或于蹲下后猛一站起时发作,兼眼前昏黑,金星闪冒,倦怠乏力,纳少便溏。

混合性耳聋或感音性耳聋逐渐加重。

耳鼓膜完整或内陷。

舌淡,舌苔白,脉细。

治宜健脾温肾,益气升阳。

【护理】

(1)病室宜安静,舒适,避免噪声,温度偏暖,忌潮湿、寒冷。

(2)饮食宜健脾祛湿的食物。

注意饮食有节,忌食寒冷及辛辣之食物。

睡前禁饮浓茶、咖啡、刺激性饮料。

禁烟酒。

(3)健脾温肾,益气升阳的中药汤剂宜饭前温服。

(4)耳鸣可用艾灸中脘、百会、足三里及背部俞穴。

(5)针刺穴位参见“肝火上炎证”一节,用补法操作。

5.肝肾阴虚证

【证治】双耳蝉鸣不息,或一轻一重,夜间加重,听力逐渐减退,伴心神不宁,夜寐不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

呈感音性耳聋,噪声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

鼓膜正常。

舌红,少苔,脉细数。

【护理】

(1)饮食宜补、宜温,可多进补肾益精食物。

少食温燥食物。

(2)耳鸣明显,夜寐不安者,可睡前用温热水泡双脚后,用两手掌交替按摩两足底涌泉穴,有引火归元作用,可减轻耳鸣症状,促进入睡。

(3)滋补肝肾,育阴潜阳中药汤剂宜温服。

三、健康教育

1.加强体育锻炼,长期坚持打太极拳,做保健按摩操等,以健身强体。

2.避免情绪激动,生活起居有常,防止风寒的侵袭。

3.避免剧烈咳嗽,下蹲弯腰时须注意动作要协调,避免诱发本病证。

4.脾虚者尤要注意饮食调理,保证充足的睡眠。

肾虚耳鸣耳聋者,药注意养息及减少房事。

5.耳聋影响工作、生活者,可在医嘱指导下佩戴助听器。

 

痛经

一、基础护理

1.病室环境

病室宜保持安静、干燥,光线柔和、偏暗,空气流通。

2.情志护理

加强心理调摄,保持病人心情舒畅,排除不良的心理因素。

进行有关知识的宣教,以解除疑惑,并指导其采取移情易性、自我暗示、动情怡神等方法进行自我调养。

3.体位与安全

(1)痛经症状尚轻者,可适当活动,注意休息。

腹痛剧烈时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病人在经期中抗御寒湿能力减弱,易受外邪侵袭,须注意穿着、衣被的厚暖。

伴有小腹冷痛者,可给予热水袋热敷。

4.清洁护理

保持床单位整洁,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及衣被,勤晒被褥。

5.饮食护理

经期因经血的耗散,更需充足的营养。

合理的饮食能补充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增强体质。

饮食宜清淡、易消耗、富含营养,多食温热行滞之食品,如牛羊肉、梨汁、橘子等

6.给药护理

根据医嘱准确给药,严格掌握服药时间。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宜在经前服用;补益类药物宜在饭前服用。

观察服药后的疗效及反应。

7.排泄护理

经期应每晚用温开水擦洗外阴,保持外阴的清洁卫生。

禁止盆浴或坐浴。

8.病情观察

(1)观察腹痛的部位、程度及神色、舌象、脉象、血压、心率等变化。

如腹痛剧烈、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甚至晕厥时,应立即平卧,注意保暖。

(2)观察月经的周期、经量、性质情况。

(3)观察病人腹痛发作的时间、性质、,以辨别寒、热、虚、实。

二、辩证施护

1.气滞血瘀证

【政治】经前、经期下腹胀痛,下坠拒按,经行不畅,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或伴乳胁胀痛。

舌紫暗,有瘀点或正常,脉沉涩或弦滑。

治宜活血、化瘀、止痛。

【护理】

(1)给予情志疏导,精神安慰,使之怡情悦志,心情舒畅,睡眠充足。

保持气血流畅,肝气条达,减轻腹痛。

(2)下腹胀痛时,可服元胡止痛片,也可用活血止痛膏敷贴小腹部,或用风油精按摩关元穴,一活血化瘀。

(3)可采用一些药膳方法,如益母草煮鸡蛋食用,也可多食一些行气活血的食物,如大萝卜、荔枝、橘子、桃仁、鲤鱼。

2.寒湿凝滞证

【证治】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喜温喜按,经行量少,色紫暗有块,伴行寒肢冷,小便清长。

舌白,脉细或沉紧。

治宜温经暖宫,化瘀止痛。

【护理】

(1)经前、经期注意保暖。

平时不宜用冷水洗澡。

寒冷季节及行经前、经期勿着凉,勿淋雨、涉冷水。

夏季避免过冷的空调环境。

(2)宜选食温经散寒的食物,如肉桂、牛羊肉、核桃等。

腹痛较甚时,以温经祛寒,行血止痛。

忌食生冷瓜果及冷饮食物,以免血为寒凝,运行受阻,不通则痛。

(3)腹痛时可做腹部热敷,以温通局部气血;以温阳祛寒,疏通血脉,缓解疼痛

3.肝胆湿热证

【证治】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痛及腰骶,或感腹内灼热,经量多质稠,色鲜或紫,有小血块,时伴乳胁胀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平素带下黄稠。

舌红,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热化湿,理气止痛。

【护理】

(1)病室温度宜偏低,室内凉爽、通风,空气清新。

(2)关心体贴病人,做好心理护理,使之保持精神愉快,解除顾虑和恼怒,使气机畅达经血流畅,从而减轻痛经症状。

(3)中药汤剂宜凉服或温服。

服药后宜卧床休息。

(4)可选食偏凉性的食物,如西瓜。

忌食辛辣、温热、刺激之品,以免加重盆腔充血,或造成子宫肌肉过度收缩,加重痛经症状。

4.气血亏虚证

【政治】经期或经后小幅隐痛喜按,经行量少质稀,形寒肢冷,头晕耳鸣。

治宜补气养血,和营止痛。

【护理】

(1)痛经时宜卧床休息。

疼痛缓解后,可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2)经前、经后可常服当归阳血膏或当归羊肉汤,加强营养,以调补气血。

(3)已婚妇女应节制房事,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减少人流次数,以免气血亏损而加重病情。

5.肝肾亏损证

【政治】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行量少,色红无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舌淡红,脉细或沉紧。

治宜调补肝肾,养血止痛。

【护理】

(1)避免烦躁,保证休息及充足的睡眠,忌房劳。

(2)加强营养,可食滋补肝肾之品,如猪腰、山药等。

(3)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被。

三、健康教育

1.掌握月经生理知识,消除对月经的焦虑和恐慌,自我进行心理调节。

2.劳逸适度,起居有常。

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适当活动,以调节积极因素,提高战胜疾病的能力,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经期适当休息,以增强抗御疼痛的能力。

3.注意饮食调摄。

饮食宜温热,勿过食生冷瓜果、冷饮。

4.月经来潮前3~5天,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5.严格遵守医嘱,坚持周期性治疗。

 

视瞻昏渺

一、基础护理

1.病室环境

病室宜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2.情志护理

消除患者思想负担,保持良好情绪,配合治疗。

3.清洁护理

勿用手和脏手帕揉眼。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多食蔬菜、水果等凉性食物,多饮水。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

5.给药护理

遵医嘱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给药。

中药汤剂宜温服。

给药时间、温度、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6.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视力与视野的变化,协助医师及时完成眼科辅助检查。

(2)观察患者肢体感觉有无异常、有无运动障碍。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二、辩证施护

1.痰温蕴结症

【政治】视物昏朦,食物变现,眼底表现同眼部检查之干性者;全身可伴胸膈胀满,眩晕心悸,肢体乏力;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沉滑或弦滑。

【护理】

(1)病室应保持通风干燥,避免潮湿,光线柔和。

(2)药后观察情,如出现食欲减退,胸闷恶心,腹痛便溏,应立即报告医师。

(3)忌用手揉眼,可用消毒棉球或纱布。

2.淤血阻络证

【政治】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底同眼部检查之湿性者;可伴头痛失眠;舌质黯红,有瘀斑,苔薄,脉沉涩或弦涩。

【护理】

(1)病室应保持通风干燥,避免潮湿及直接当风。

(2)饮食要有规律,宜清淡、易消化。

忌烟、酒、刺激之品。

(3)注意休息,调畅情志。

三、健康教育

1.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可适当地工作与学习。

2.注意眼部卫生,不得久用眼力,避免过劳及熬夜。

3.太阳辐射、强光等均可致黄斑损伤,外出做好防护措施。

 

喉暗

因邪犯于喉,或脏腑虚弱,咽喉失养所致。

以声音嘶哑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喉,多于肺、脾、肾有关。

急、慢性喉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感冒、过度用声或化学接触等。

2.咽喉部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

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雍肺证、肺肾阴虚证、肺脾气虚证、血瘀痰凝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急性期发热或感冒者,宜适当卧床休息。

风寒袭肺者,病室应保持温暖;风热犯肺者,病室宜凉爽、温润。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体温、呼吸以及脉搏的变化。

(2)观察患者是否喉痛剧增、吞咽困难、语言难出、呼吸困难等,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指导患者吞咽药液时应在咽喉局部停留片刻后再慢慢咽下,有助于消肿、止痛、开音。

4.饮食护理

(1)一般宜进清淡饮食、如清蒸、清炖食物。

寒证者,宜进温润食物。

(2)肺脾气虚者,不宜食用滋腻之品。

忌烟酒,少食辛辣食物。

5.情志护理

(1)对慢喉暗者,应鼓励其树立治疗信心,避免七情刺激。

(2)对暴暗者,通过说理开导,减轻其精神负担,消除紧张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6.临证施护

(1)遵医嘱用中药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

(2)肺胃实热者,咽部红肿热痛较甚,可遵医嘱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泻热开窍,利喉开音。

三、健康指导

1.加强体育锻炼,劳逸适度,避免伤风感冒。

2.注意声带休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