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231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docx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docx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

、工程概况

(一)总体概况

即本项目终点K11+700,全长11.7公里。

我标段共有T梁432片,其中90片为16m342片为13m(详见表1.1T梁工程数量表)。

表1.1T梁工程数量表

序号

桥梁名称

结构形式

角度

数量(片)

备注

1

K8+243中桥

3-13mT梁

-20度

54

2

K9+479中桥

2-16mT梁

20度

36

3

K2+845分离立交

3-13mT梁

-45度

54

4

K4+744分离立交

1-13mT梁

-20度

18

5

K4+850分离立交

3-13mT梁

-20度

54

6

K7+149分离立交

3-13mT梁

-30度

54

7

K7+820分离立交

3-13mT梁

-30度

54

8

K9+848分离立交

3-16mT梁

0度

54

9

K11+103分离立交

3-13mT梁

0度

54

、施工工艺

张拉作业使用智能张拉设备。

当试压同条件试块强度和现场回弹强度》90%设计强度

值时进行张拉。

张拉正后方设置防护钢板挡板。

预应力张拉设计顺序现张拉N1,后张拉N2,依次进行。

钢绞线张拉程序:

0-初应力(0.10Sk)—0.2Sk—1.0Sk(持荷5min锚固),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采用双控,即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伸长量进行校核。

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差值需控制在±6%以内。

若实际量测伸长量符合计算要求(与计算伸长值相比误差在±6%范围之内)则封闭锚具和夹片并拆除千斤顶,如果实际量测伸长量与计算伸长值相差较大,暂停张拉,查清原因并解决问题后方再继续张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及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见计算书)。

T梁起拱度采用张拉前后测设高程并计算其差值得出。

张拉前,在梁中轴线上以跨中

为起点向两边每2m纵距布设观察点位,用水准仪测设高程。

张拉时要注意不要堵塞进、出浆孔孔道。

张拉完成后,将多余的钢绞线用砂轮机切除,

钢铰线剩余长度>3cm钢绞线切除后,及时对锚头进行封堵,保证封锚密实。

张拉前千斤顶、锚环、夹片、工作锚具、工作夹片、压力表、油泵等张拉设备进行检验。

千斤顶、油泵、压力表与张拉应力值的关系方程式,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

锚环、夹片、工作锚具、工作夹片应当无破损,锚环、夹片、工作锚具、工作夹片在使用前送样进行强度检验,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公路桥梁预应力钢铰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格》等技术要求后使用。

使用前必须对每一个锚环和夹片进行观察,发现有损伤和裂纹等异常情况,给予更换,如异常情况的锚环、夹片数量占该批次数量的10%,则该批次的锚环、夹片停止使用。

张拉时,钢铰线应匀速渐进张拉,按照先N1后N2的顺序,智能张拉操作具体方法为:

(1)、准备工作

1准备与张拉系统能配套使用的限位板、锚具、夹片,电脑(预装WindowsXP操作

系统,自带无线网络适配器),三相电缆,阳伞等必须准备齐全。

2对照张拉系统清单,清点设备,确定设备完好、配件齐全。

3核对专用千斤顶的编号,由于专用千斤顶都在出厂前统一标定,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对应正确的标定公式。

4确定好待张拉的梁板。

5进行技术交底,学习熟悉系统软件说明文件。

6布置张拉控制站。

控制站选择在确定待张拉梁板侧面,要求不影响现场施工、控制站能安全工作、无阳光直射,在张拉过程中无需移动就能方便看到梁板的两端,能连接到

220V电源以保证电脑张拉过程中不掉电,取消电脑的屏幕保护,自动关闭硬盘等功能,安装好控制软件。

将张拉仪主机和专用千斤顶布置于张拉端,并使之能与控制站保持直线可视状态。

(2)、电线连接

由专业电工连接好三相电源(连接三根火线),接电箱中,一般数字2、4、6位置代表火线,字母N代表零线。

接电时不得剪断或拆除接线插头,连接电线以后,用试电笔检查电源是否正常。

严禁带电状态下作电线连接操作。

(3)、连接好油管

仔细检查油嘴及接头是否有杂质,将其擦拭干净,确保进油管与回油管不被混淆。

回油管在千斤顶的安装位置为张拉时千斤顶远离梁板的一段,即千斤顶安装了黑色安全阀的一端;油管连接处必须使用铜垫片以防止漏油。

油管的保护弹簧靠近油嘴处以延长油管使用寿命。

进油管安装位置靠近数据线接口,保护弹簧靠近油嘴起到保护作用;回油管安装位置远离数据线接口,回油管的另外一端安装在千斤顶带有安全阀的油嘴处。

(4)、专用千斤顶、天线、数据线安装

安装好限位板以后,起吊专用千斤顶。

千斤顶必须采用钢丝绳起吊以确保安全。

起吊之后,安装好工具锚、工具夹片。

工具夹片的安装必须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F50-2011)相关要求。

工具夹片未起作用或未完全起作用都会导致最终伸长量误差偏大。

然后连接张拉仪与千斤顶的数据线,张拉一孔完毕,不得拉扯该数据线用于移动千斤顶。

(5)、锚具安装

安装完毕,计算机操作人员对以上安装步骤和部件进行检查。

(6)、张拉施工智能操作要点

1控制软件回到主界面,检查软件左下角的状态栏,显示正常,右上角的“张拉梁号”正确,“第1次”张拉为准备状态。

2再次检查确定梁板的两端千斤顶安装正确,然后启动梁板两端设备(按下绿色“油

泵启动”按钮),启动设备,电机运转声音正常,平顺。

仪器进行5分钟预热;温度低于

10摄氏度时,进行15〜30分钟预热。

3通知梁板两边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点击控制软件的“开始张拉”按键,“第1次张拉施工”启动,此时密切注意在电脑上观测压力值和位移值是否正常,有异常立即点击

“暂停张拉”并进行相关检查。

电脑在张拉施工过程中严禁运行其他程序,操作人员时刻关注相关数值,严禁离开控制台。

4在张拉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梁板两端设备和千斤顶的工作情况,注意安全,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单击“暂停张拉”、按下张拉仪“急停指示”按钮,停止张拉,排除异常情况后,方可继续张拉。

5每一孔张拉完成后,设备自动退顶,保存数据,并自动跳到下一个张拉步骤,在下一个张拉步骤开始之前,计算机操作人员应再次检查锚具、千斤顶、限位板是否正确嵌套,数据连接线是否松动、被挤压,千斤顶是否压迫粗钢筋等。

(7)、张拉结束

1整片梁板张拉施工完成后依次关闭软件、电机、切断电源,拆卸千斤顶、油管。

2.张拉系统所有设备在张拉完毕以后必须妥善保管,仪器、千斤顶都必须有良好的防晒、防水措施。

2定期维护。

油量不足情况下应及时加注符合要求的抗磨液压油。

每三个月更换一次液压油。

10、压浆及封端头

(1)压浆的准备工作

1封堵锚孔:

锚具外面的预应力筋间隙用高标号的砂浆填塞,以免冒浆而损失灌浆压力。

2冲洗孔道:

孔道在压浆前应用清水加压力冲洗,排除孔内杂物,保证孔道畅通。

冲冼后用空压机吹去孔内积水。

3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后,在48小时内完成压浆。

预应力孔道灌浆材料采用专用灌浆料。

(2)压浆

压浆是本着先低后高的原则,先压N2孔道,再压N1孔道。

压浆过程中,若发现孔道局部漏浆,堵塞不漏浆后,重新将管道冲洗干净后再重新压浆。

压浆完毕后,清洗设备。

现场制作3组40*40*160mm立方体试件。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实测项目检测计划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管道坐标(mm)

梁长方向

30

抽查30%,每根查10个点

梁长方向

10

2

管道间距

(m)

同排

10

抽查30%每根查5个点

上下层

10

3

张拉力值

符合设计要求

查张拉记录

4

张拉伸长率

±6%

查张拉记录

5

断丝滑丝数

钢束

每根1根,且每断面不超过钢丝总数的1%

查张拉记录

钢筋

不允许

梁(板)预制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JTGF80/1-2004附录D检查

2

梁(板)长度(mm)

+5,-10

用尺量

3

宽度(湿接缝)(mm)

±20

用尺量3处

4

高度(mm)

±5

用尺量2个断面

5

顶板厚(mm)

+5、-0

用尺量2个断面

6

腹板或梁肋(mm)

+5、-0

用尺量2个断面

7

平整度(mm)

5

用2m直尺检查,每侧面每10m梁长测1处

10

横系梁及预埋件位置(mm)

5

用尺量,每件

13m后张预应力T梁理论伸长值计算数据

一13m后张法预应力T梁计算:

已知:

D=15.2mm,A=140mm2,Ryb=1860Mpa,Sk=0.75Ryb,Ep=1.95X105Mpa,卩=0.25,K=0.0015,A=AX根数

1.平均张拉力计算:

-(KX+小)

(1-e)

Pp=Px

KX+口9

Pp:

预应力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应力(N)

P: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力(N)

K:

孔道偏差系数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卩:

钢绞线与孔道的摩擦系数

9:

张拉端与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的切线夹角之和

2、N1束:

各段长度:

千斤顶工作长度AB=500mm

锚垫板到第一个变化点BC=3060/cos4=3066mm

曲线段CD=1872mm

跨中部位直线段DE=853mm。

AB段为直线段且没有摩擦阻力

Pp=P=1860X0.75X140X5=976500N

△Lab二PpXL/(ApXEp)=0.36cm

BC段为直线段且有摩擦阻力

已知:

P=976500N,K=0.0015,X=3066mm,卩=0.25,0=0

[1-e-(KX+小)]

Pp=976500=974258N

KX+口0

△Lbc=PpXL/(ApX&)=2.19cm

分界点作用力Pz=976500Xe-(KX+"0)=972019N

CD段为曲线段且有摩擦阻力

已知:

P=972019N,K=0.0015,X=1872mm,卩=0.25,0=0.0698

[1-e(KX+"01]

Pp=972019X=951659N

(KX+a0)

△Lcd=PpXL/(ApXEp)=1.31cm

分界点作用力Pz=972019Xe-(KX+a0)=952526N

DE段为直线段且有摩擦阻力

已知:

P=952526N,K=0.0015,X=853mm,a=0.25,0=0

[1-e-(KX+a0)]

Pp=952526X=951917N

KX+a0

△Lde=PpXL/(ApXEp)=0.59cm

3、N2束:

各段长度:

千斤顶工作长度AB=500mm

锚垫板到第一个变化点BC=3060/cos1.9=3063mm'

曲线段CD=1865.5mm

跨中部位直线段DE=853mm。

AB段为直线段且没有摩擦阻力

Pp=P=1860X0.75X140X7=1367100N

△Lab二PpXL/(ApXEp)=0.36mm

BC段为直线段且有摩擦阻力

已知:

P=1367100N,K=0.0015,X=3063mm,卩=0.25,0=0

[i-e-(KX+"0)]

Pp=1367100X=1363964N

KX+口0

△Lbc=PpXL/(AX&)=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