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实施办法.docx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实施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实施办法.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实施办法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要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和团队精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条我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是学院团组织围绕党政中心,协助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举措,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是高校团组织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具体措施,同时也是促进高校团组织参与素质教育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1.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人才,是一个比较好的机制。
2.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是服务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高校团组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是高校共青团服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和有形载体。
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将使高校团组织参与素质教育、服务素质教育、推进大学生提高素质教育的工作有形化、具体化。
“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有利于建立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正确向导,有利于整合校内外资源支持大学生素质拓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
通过实施素质拓展工作,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
3.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是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是一个有益的途径,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竞争力。
4.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情况。
首先是高校大学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比如说,学分制的全面推广,班级功能的相对弱化,大学生公寓的普遍建立,大学生的流动增强,大学生的选择性增强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这是我们工作当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给我院共青团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可以大大增强学院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这项工作覆盖到每一个大学生,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来讲,它一方面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抓住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就抓住了大学生学习成才、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这样一个根本需要,就能够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所以说,这项工作与每个大学生都有联系,是为每个大学生服务的。
第三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是高校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顺应学生成才需求,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有效举措,是深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有利于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造性和实践性,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条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通过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使我院素质教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具体化、经常化、成效化,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素质教育。
第二章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机构设置
第五条成立“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学院领导担任,成员由学院团委、各系党团书记组成。
第六条建立“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机构”,由学院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共青团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办公室)、系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系团总支办公室)、班素质拓展认证小组(团支部主要干部)构成。
第三章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目标和主旨
第七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他等六个方面内容。
第八条“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的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根本与灵魂。
“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主题活动的主旨在于通过相关的主题活动向大学生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他们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质,掌握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素质,提高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成长进步、奋发进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他们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赋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升精神境界,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大学生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同时为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思想理论基础和立场方向保证。
第九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大课堂,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检验自我,锻炼自我的最佳途径,是学生培养综合素质,积累社会经验的有效形式,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的主旨是坚持“四个统一”要求,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素质教育,多渠道加强在校大学生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引导他们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成才道路。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在服务校园、服务社会中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在服务社会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第十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主题活动的主旨就在与通过组织开展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在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鼓励大学生在继续正常学业的前提下,积极投入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增强科技意识,巩固专业基础,增强学习动力,培养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活动中检验学生的科技水平展示学生的科技成果,促进“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刻苦钻研、迎接挑战”的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第十一条“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主题活动的主旨在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文化艺术和健康身心方面的知识积累和素质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精神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独特的艺术品位,并使校园文化活动与人文素质教育、艺术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体育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艺。
使学生在高品位、高质量、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实现身心素质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这也正是塑造大学文化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所在。
第十二条“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主题活动的主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培养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参与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展示和提高,从而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能力和素质基础。
社团活动开展要按照“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科技创新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原则把握好社团发展的方向。
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既要严格把关,把握方向,又要相信学生让其大胆的开展工作,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活动。
要把握好社团活动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文化导向和价值导向。
担任学生干部和参与社会工作要坚持“学习第一、工作第二,培养第一、使用第二,做人第一、做事第二”以及“积极引导、客观公正、注重过程、给予认可”的原则,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使之在服务校园、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同时,得到客观,公正的认可,以增强大学生投身未来工作岗位和祖国建设的信心和力量。
第十三条“技能培训及其它”主题活动的主旨在于适应将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除了加强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外,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现代技术、实用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使之真正成为“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为将来就业和发展奠定素质基础,提供技能资本,提高素质和能力竞争力,以真正实现知识向能力和素质的转化,实现潜在人力资源向现实人力资源的转化。
第四章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内容和项目
第十四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内容和项目见下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项目具体活动
思
想
政
治
与
道
德
素
养
“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主题活动主要指学生参加的各级党、团组织开展的旨在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增强理论素质和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此构筑大学生的强大精神支柱。
紧密围绕“育人”宗旨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重点抓好基层团支部学习,规范内容,提供读本,有计划的予以推进;要抓好业余党团校建设、理论社团建设以及学生干部培训,用完善的理论教育阵地来凝聚青年学生骨干;要抓好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巩固学习成果。
(2)以“爱国、成才、奉献”为主线,结合各时期热点,每学期以一个统一的主题贯穿各类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同时结合热点制定2—3个分主题,使教育活动形成合力。
(3)大力开展以党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活动。
(4)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并大力开展提高学生基础文明道德修养的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开展突出时代主旋律,针对性、思想性强,并有一定创意和特色的团日活动。
(6)通过演讲、辩论、讲座、报告等形式开展理想信念、道德文明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
参加各种理论学习小组
参加党课、团课学习培训
参加团、学干培训班
参加升旗/早操
做好事受表扬、表彰
课堂考勤
参加“立志修身博学报国”活动
参加“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活动
为学院建设荐言献策
典型见义勇为行为(救火、抗洪救灾、勇斗歹徒等)
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奉献爱心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助残、敬老、献血、捐款等)
思想性强的主题教育活动
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社
会
实
践
与
志
愿
服
务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主要指学生组织或参加的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等活动。
(1)继续深化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通过开展社区服务、扶贫济困、帮孤助残、支教扫盲、青少年援助、科技推广、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公共事务、城乡发展等社会活动,为促进农村和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2)以社会调查、咨询服务,挂职锻炼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实践渠道,使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化、规划化。
(3)以“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志愿者服务组织为依托,完善工作网络。
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旗帜下,开展以社区援助、支教扶贫、助残济困、环保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4)建设文明校园。
在学生中重点开展以创建文明寝室、文明就餐环境和文明校区为主的“三文明”创建活动。
(5)开展与其他青年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交流合作。
从实际出发,对活动进行规划,制定切实可行又富有特色和创意的活动方案,落实具体措施,要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广泛动员大学生投入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中去,并广泛与社会各界接触联系,建立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基地,使活动不断趋于社会化、阵地化、项目化。
参加“三下乡”活动
参加“四进社区”活动
三月份青年志愿者服务月
参加各类公益活动
参加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服务(石湾敬老院、澜石敬老院、佛山市启聪学校)
参加“爱心学堂”志愿服务(南庄吉利利华员工村、邦耀小学)
科
技
学
术
与
创
新
创
业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主题活动主要指学生课外所从事的各类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活动以及所参加的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竞赛活动。
(1)结合专业学习开展的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学术理论研究及科技创新实践等活动,新产品和新工艺设计及撰写的科研论文、调查报告等活动。
(2)参与教师负责的有关部门课题组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服务项目及科研助学活动。
(3)在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开展的科技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如科技报告会、研讨会、科技博览会等。
(4)参加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科技创业竞赛及成果鉴定评选活动及“挑战杯“等各种科技学术及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参加科技社团开展的各种科普教育和科研活动。
(5)参加校内外的其他学术活动和科技活动。
参加全国、省、市、校“挑战杯”竞赛
参加校园学生“学术节”活动
参加各类创业活动和创业大赛
专利发明
在各类学术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或学术论文
参加全国、省、校级专业技能竞赛
文
化
艺
术
与
身
心
发
展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主题活动主要指学生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文体艺术活动以及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各项活动。
(1)各类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举办人文艺术类学术讲座,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人文教育氛围,加强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教育,拓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渠道。
(2)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各类体育娱乐和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使之掌握更多的体育健身方法,增强身心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
(3)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培养创新人才必备的健康心理素质,开展经常性的大学生心理状况测试和引导,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
(4)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积极参加全国及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紧扣时代主题、融思想性与艺术性地一体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5)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群众性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周末文化生活。
要充分利用现有阵地、条件,广泛开展彩色周末活动、举办各类文体比赛等,丰富学生的周末文化生活。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开展各类庆祝和纪念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文艺修养。
参加征文、演讲、辨论、论坛、书画、摄影、球赛等
参加各类讲座
积极参加校运会
参加学院文艺团体训练、表演,表现好、出勤率高,并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文演出或竞赛
参加广播操、健身操、集体舞等各类集体活动
参加各类晚会演出
向《经纬》、《翱翔》、《广东纺院报》投稿被录用
参加全国、省、市、校文化艺术节
参加全国、省、市、校的各类文体竞赛或表演
社
团
活
动
社
会
工
作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主题活动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组织开展或参加有关活动情况,组织管理能力的锻炼情况,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会工作情况。
(1)参加各类学生组织,如参加各级团组织、各级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并组织开展有关活动。
(2)参加各类学生社团。
包括理论学习类社团、文化学术类社团、科技创新类社团、志愿服务类社团、文学艺术类社团、体育健身类社团等。
(3)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指导,一方面要抓建设,抓繁荣,鼓励各种学生社团的成立,注重思想、科技、文化、体育、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抓管理,抓引导,防止学生由于阅历经验不足而出现的目标定向上的狭隘和片面,从而使学生社团活动沿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
(4)建立学生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做为对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的考评认证依据,使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的评价更加科学有效,进一步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的积极性。
国家级先进个人
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各类先进分子
市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各类先进分子
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各类先进分子、学业优胜奖
担任院学生干部
担任系学生干部
担任社团学生干部
担任班、团支部学生干部
参加各类团体、社团、协会,参与社团建设、参加有助于提高全面素质的活动,如社团活动月等
技
能
培
训
及
其
他
“技能培训及其他”主题活动主要指学生课外参加的旨在培养和提高现代科技能力、创新能力、实用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各类现代化技能培训、及其它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
(1)现代技能培训。
包括计算机技能培训、网络技术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培训等。
(2)实用技能培训。
包括办公自动化技能培训、家电维修培训、汽车驾驶培训等。
(3)专业资格考试培训。
包括各种国际通用资格证书考试、各种专业资格考试等。
(4)职业资格考试培训。
如会计师考试培训等。
(5)其他培训。
如管理类技能培训、书法绘画技巧培训、求职技巧培训、演讲口才技能培训等。
(6)继续学习深造。
如专升本、自学考试等。
获取英语、计算机、秘书、会计或其它相关等级证
参加高一级学历自学考试
参加有益于全面发展、技能提高的培训活动
第五章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计分办法
第十五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计分办法见下表。
项目
名称
项目具体活动
单位
计分办法
备注
思
想
政
治
与
道
德
素
养
参加各种理论学习小组
次
0.2分
1、参加各种培训,必须经主办部门考核合格者方可加分,若出现缺席、不认真参加学习、不遵守纪律等现象,不给予加分。
2、参加各项活动,必须经主办部门确认,完成相关审批手续,并完成所参与内容方可加分。
3、参加全国、省、市获奖的,分别可获得院级分的6倍、4倍、2倍的素质拓展分。
4、在“社会工作”栏中担任多个干部职务的,加分时取最高分值,不进行累加。
同时根据干部的工作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加分。
5、在校内参加志愿服务的,以1小时为一次计,最高不能超过2分。
6、获英语二级证书不予加分,获二级以上证书方能加分。
获得任何等级证书,必须凭等级证书的复印件才能给予加分。
7、参加校运会破记录者可再奖励1分。
8、参加学院文艺团体训练的正式成员,每学期缺席不超过3次(包括请假),则加1.5分,若本学期内有完成演出任务,则加2.5分。
9、每个班素质拓展平均分做为每学期学院“优良学风”班的评比指标之一。
10、素质拓展分每学期为12.5分,占学年奖学金评分的12.5%。
每位同学每学期至少达到7分,方为合格;达到9分以上方有资格参与奖学金的评选;毕业时,每学期达9分以上方有资格参评优秀毕业生,低于35分不发给毕业证。
参加党课、团课学习培训
次
1分
参加团、学干培训班
次
1分
参加升旗/早操
次
0.5分/0.2分
做好事受表扬、表彰
次
0.2分
课堂考勤
全勤
2分
参加“立志修身博学报国”活动
项
一等奖2分/二等奖1.6分/三等奖0.8分/优秀奖0.4分/参与奖0.2分
参加“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活动
项
一等奖2分/二等奖1.6分/三等奖0.8分/优秀奖0.4分/参与奖0.2分
为学院建设荐言献策
条
0.5分
典型见义勇为行为(救火、抗洪救灾、勇斗歹徒等)
次
2分
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奉献爱心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助残、敬老、献血、捐款等)
次
0.5分
思想性强的主题教育活动
项
0.5分或一等奖2分/二等奖1.6分/三等奖0.8分/优秀奖0.4分/参与奖0.2分
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项
0.5分或一等奖2分/二等奖1.6分/三等奖0.8分/优秀奖0.4分/参与奖0.2分
社
会
实
践
与
志
愿
服
务
参加“三下乡”活动
项
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2分/优秀奖0.8分/参与奖0.4分
参加“四进社区”活动
项
1分或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2分/优秀奖0.8分/参与奖0.4分
三月份青年志愿者服务月
项
0.5分
参加各类公益活动
次
0.5分
参加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服务(石湾敬老院、澜石敬老院、佛山市启聪学校)
次
0.5分
参加“爱心学堂”志愿服务(南庄吉利利华员工村、邦耀小学)
次
0.5分
科
技
学
术
与
创
新
创
业
参加全国、省、市、校“挑战杯”竞赛
项
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2分/优秀奖0.8分/参与奖0.4分
参加校园学生“学术节”活动
项
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2分/优秀奖0.8分/参与奖0.4分
参加各类创业活动和创业大赛
项
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2分/优秀奖0.8分/参与奖0.4分
专利发明
项
10分
在各类学术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或学术论文
篇
一般刊物3分,核心刊物8分
参加全国、省、校级专业技能竞赛
项
一等奖2分/二等奖1.6分/三等奖0.8分/优秀奖0.4分/参与奖0.2分
文
化
艺
术
与
身
心
发
展
参加征文、演讲、辨论、论坛、书画、摄影、球赛等
项
一等奖2分/二等奖1.6分/三等奖0.8分/优秀奖0.4分/参与奖0.2分
参加各类讲座
场
0.5分
积极参加校运会
项
获奖1分,参与0.4分
参加学院文艺团体训练、表演,表现好、出勤率高,并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文演出或竞赛
学期
参加演出2.5分/没参加演出1.5分
参加广播操、健身操、集体舞等各类集体活动
项
0.5分
参加各类晚会演出
项
1分
向《经纬》、《翱翔》、《广东纺院报》投稿被录用
篇
0.5分
参加全国、省、市、校文化艺术节
项
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2分/优秀奖0.8分/参与奖0.4分
参加全国、省、市、校的各类文体竞赛或表演
项
一等奖2分/二等奖1.6分/三等奖0.8分/优秀奖0.4分/参与奖0.2分
社
团
活
动
与
社
会
工
作
国家级先进个人
项
6分
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各类先进分子
项
4分
市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各类先进分子
项
2分
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各类先进分子、学业优胜奖
项
1分
担任院学生干部
学期
0分—3分
担任系学生干部
学期
0分—2分
担任社团学生干部
学期
0分—1分
担任班、团支部学生干部
学期
0分—1分
参加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