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155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内设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隔离室、配奶间、沐浴室、治疗室等,各区划分明确,严格管理。

2、病室入口处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

患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

3、新生儿每日流动水洗澡一次,洗浴用品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尿布宜柔软、清洁、消毒、勤洗勤换,保持臀部干燥。

4、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等器材必须每日清洁或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5、配奶用具必须保持清洁,配奶时应设施无菌操作,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

6、新生儿病房应保持在22-24?

,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

类环境要求配备空气消毒装置,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7、传染病或疑似患儿应安置在隔离病房,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隔离标记明确,所用物品单独处置,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新生儿病区无家属陪护,采取24h护士全程护理,主要收治出生后28d内的患儿,这些患儿完全没有自理能力,没有语言功能,病情相对危重及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每日都在无患方监督的情况下工作,且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存在很多隐患而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治疗护理工作,避免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医疗护理的安全,已成为新生儿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现总结新生儿病房常见的安全隐患,并对相对的管理措施进行介绍。

1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新生儿科护士除要完成大量常规的治疗、护理工作外,患儿的一切生活护理(如每天1次沐浴、每日8次,12次喂奶以及随时更换尿布、污染的床单、围巾、婴儿衣等)均由护士来完成,护士的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倒班频繁,往往会感到情绪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护士身心疲劳、工作热情下降、责任心缺乏,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1.2设备设施因素

如使用远红外抢救台时未设定合适温度或感温探头未贴紧皮肤,就会造成患儿烫伤;蓝光箱、暖箱内没有温湿度表及护士未按时巡视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如湿度过高或过低、温度不符合要求等);各种抢救仪器未

定期维修、保养,准备使用前未试机,临时发生故障等情况均可导致不安全的问题出现,都会对患儿造成一定的伤害。

1.3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

新生儿科的护士基本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工作,缺乏患儿家属的监督,一些护士缺乏慎独精神,遇到疑难问题不请示、不汇报,不懂装懂,对一些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在护理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护理制度(如交接班不仔细,不进行床边交接班,遗忘特殊危重病人的特殊处理),违反护理操作常规,执行医嘱不严谨(如遗忘医嘱、错误执行医嘱、抢救过程中用药记录不详),药物摆放错误,导致误用(如器械液放置于配奶室内,误用后引起新生儿集体中毒),观察病情不仔细,导致一些差错事故的发生。

如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每次操作前未仔细核对床头卡、手圈、未用企业数字助理,个人移动终端(enterprisedigital

assistant,EDA)核对等,就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由于观察不及时而导致静脉输注刺激性药液外漏而发生的表皮坏死;喂奶不当引起呛奶、误吸甚至导致窒息及吸入性疾病;奶温过高导致口腔黏膜损伤;盖被或卧位不当造成口鼻呼吸受阻发生窒息;还有一些护士由于责任心不强,对病情相对稳定的患儿,减少巡视次数,导致患儿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失去抢救时机。

1.4护理不周,保护措施不当

新生儿皮肤娇嫩,护理不周易发生尿布疹、鹅口疮;沐浴用水、热水袋、烤灯使用不当而致烫伤;照蓝光时护理不周致眼炎等。

新生儿自制力差,随时可能将导管拔出,抓破表皮,甚至由于护士的疏忽或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发生坠床等。

1.5专业知识和技术因素

主要是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都可能对病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例如新生儿病房里配备有很多精密的监护仪器和治疗护理设备,作为一名新生儿科的护士如果对重要的仪器设备不能正确使用就会带来安全事故;或者由于护理知识和经验的欠缺,不能及时识别有些患儿病情转危的早期变化,导致患儿失去抢救机会,甚至死亡;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越来越多,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1.6医院感染意识不强,病房管理不到位

新生儿病房是病人集中监护和治疗的地方,也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全,特别是早产儿,未成熟的皮肤屏障是细菌进入体内导致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新生儿病房内医护人员较多,再加上医疗设备多、侵入性操作多、输液输血多、医护人员皮肤与口咽部的细菌菌株种植机会多,如无空气净化设备或通气不足,即可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环境,致使患儿的免疫力进一步下降;由于医护人员和患儿接触密切,而医护人员的手被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如未严格执行一接触一洗手,或家属探视制度不完善,建筑布局不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易发生医院感染。

1.7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新生儿特护记录是病人病情变化最准确、最宝贵的记录,一定要真实客观。

如果对患儿的病情变化、相应的治疗护理抢救措施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不具体,或者记录不当,将会引发医疗纠纷,或者在医疗纠纷发生时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还有一些护士违反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在医嘱上代签名、代签执行时间、漏记、错记导致差错发生,或将新生儿的年龄、性别写错而引起护理纠纷[1]。

1.8与家属的沟通不到位

新生儿科是封闭式病房,收治的大都是病情危重的新生儿,家属在心理上非常紧张、焦虑,同时面对与患儿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

如果护理人员在入院时、探视日、出院时、电话沟通时等,不能与患儿的家属做耐心、细致的交流,使家属及时详细的了解病情;或者医护人员的语言、行为不当给病人造成不安全感,就难免会在患儿治疗效果不满意时,或对高额的医疗费用不能接受时,与医务人员发生纠纷。

1.9管理因素

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管理监督不严等因素而影响护理安全组织的管理,这不仅是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对病人安全最大的威胁。

2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新生儿病房的工作性质要求在新生儿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严格按照特级护理的要求,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并善于从细微的异常的临床表现中,分析出可能的病情进展,做到准确及时地为医生提供患儿病情的信息,保证医疗安全。

2.1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新生儿病房的工作紧张,繁重。

医院管理者要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按卫生部要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护士长对本科护士的年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要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合理调配,工作中根据护理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

医院还应体现“以人为本”,为护士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使护理人员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2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基础。

新生儿科要建立科室安全管理小组,安全防范预警机制,建立科室各项安全管理评估标准,建立和完善新生儿科家属探视制度,制定新生儿科各项操作规程,统一护士思想,认真学习标准并落到实处。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其应对能力,强调严格的纪律是执行工作的保证及先决条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

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护理管理者应利用各种形式对护士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只有知法、懂法,护士才能在工作中依法、用法,工作中遵循慎独原则,自觉避开安全隐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2]。

2.3重视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护士专业知识素养

护士的能力素质往往与事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护士的业务素质越高,越能看到问题的本质,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全局。

新生儿病房护士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护士长应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对抢救技术、护理操作、病情观察要点等内容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不放过一个细节。

同时,鼓励年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遇到新问题及难点、疑点时,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醒护士在工作中如何主动、细致地规避各种护理风险。

护理管理者还应为护士提供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如参加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的业务学习,学历提高等,并鼓励他们努

力学习,拓宽知识面,除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以外还需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等学科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及沟通协调能力,为患儿提供多角度、高层次的服务。

2.4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保证护理质量

新生儿病房的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审慎、慎独精神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增强责任感。

只有将护士职业道德贯穿于护理工作整个过程的护士,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和认可,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5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

对于医疗设备,要充分了解其性能,掌握操作方法,每台抢救设施设备均建立档案,并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落实相关责任;新仪器使用前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了解其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各种设备使用前要确保完好状态,使用后要整理和检查,并设专业技术人员定时、定期检修和维护并做好记录,使危险因素降低。

在使用这些设施设备时,护士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多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2.6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制定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及新生儿院感控制评分标准等系列规章制度。

设施和布局合理,床间距达标(>90cm)。

根据新生儿病房的特点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病区的探视制度及外来人员入室制度,避免病区内人员过多,增加感染机会。

认真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灭菌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和消毒,护士长要组织训练全科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洗手六步法”,并进行考核,做到人人过关,严格执行“一接触一洗手”;要求空气采用循环风消毒机进行消毒换气,控制室内温度22?

24?

,湿度55%,65%;要求每月对病室空气、医护人员的手、奶头、奶具等做细菌培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断传播途径,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2.7建立良好护患沟通新生儿病区无家属陪护,采取24h护士全程护理,主要收治出生后28d内的患儿,这些患儿完全没有自理能力,没有语言功能,病情相对危重及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每日都在无患方监督的情况下工作,且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存在很多隐患而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治疗护理工作,避免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医疗护理的安全,已成为新生儿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现总结新生儿病房常见的安全隐患,并对相对的管理措施进行介绍。

1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新生儿科护士除要完成大量常规的治疗、护理工作外,患儿的一切生活护理(如每天1次沐浴、每日8次,12次喂奶以及随时更换尿布、污染的床单、围巾、婴儿衣等)均由护士来完成,护士的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倒班频繁,往往会感到情绪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护士身心疲劳、工作热情下降、责任心缺乏,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1.2设备设施因素

如使用远红外抢救台时未设定合适温度或感温探头未贴紧皮肤,就会造成患儿烫伤;蓝光箱、暖箱内没有温湿度表及护士未按时巡视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如湿度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