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最新】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石蜡熔化C.食物腐败D.汽油挥发
2.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蔗糖B.植物油C.泥土D.硫酸钡
3.下列措施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
A.使用无铅汽油B.禁止焚烧树叶
C.使用可降解塑料D.食用加碘食盐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氮分子:
N
B.铁离子:
Fe2+
C.氧化镁中氧元素显﹣2价:
D.氯离子结构示意图: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空气即被污染
C.工业上利用沸点不同,从空气中分解出氧气
D.按质量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
6.化学实验对于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对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时,试纸变为红色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将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得到了氧化铜固体
D.聚氯乙烯在空气中灼烧,不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7.下列关于蒸发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B.当蒸发皿出现少量固体时,必须立即停止加热
C.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蒸发皿中的液体主要目的是加快蒸发
D.蒸发时,蒸发皿中的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
8.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常用作溶剂
B.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常用作燃料
C.浓硫酸有脱水性,常用作干燥剂
D.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作温室肥料
9.食物经长时间煎炸后产生丙烯酰胺(化学式C3H5NO)等有毒物质,下列有关丙烯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g
B.丙烯酰胺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C.丙烯酰胺由碳、氢、氮、氧等原子构成
D.丙烯酰胺中碳、氢元素的个数之比为3:
5
10.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
A.通过用磁铁吸引区别粉末状的铁和四氧化三铁
B.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NaCl和泥沙
C.通过观察在空气中的变化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固体
D.用高锰酸钾溶液检测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气体
11.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的炼丹家在长期炼制丹药过程中,发现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点燃时会发生爆炸,其反应原理是:
2KNO3+S+3C
K2S+N2↑+3CO2↑,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中没有氧气参加,不属于燃烧
C.反应生成大量气体,放热,体积急剧膨胀,引起爆炸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是( )
A.
B.
C.
D.
13.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
下列材料分类中正确的是( )
A.铝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B.合成橡胶属于复合材料
C.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14.下列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碾碎固体
B.用试管作气体发生器
C.用温度计搅拌反应物
D.用量筒直接测量气体体积
15.做电解水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产生的现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木条上火焰熄灭
B.在此反应中硫酸钠的作用是产生氢氧根离子
C.反应结束后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与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
16.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NH4+、SO42﹣、Cl﹣,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OH﹣B.Ba2+C.H+D.Ag+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石灰乳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打开盛有浓盐酸、浓硫酸的瓶盖,瓶口均有白雾
C.人体中缺少钙、铁、碘等微量元素可能导致疾病
D.用熟石灰、草木灰、烧碱等均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18.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对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不同类物质
余下物质类别
A
干冰、白酒、加碘盐、食醋
干冰
混合物
B
Ca(OH)2、H2O、NaOH、K2CO3
H2O
碱
C
KCl、NH4Cl、NaHCO3、氨水
氨水
盐
D
甲烷、乙醇、石墨、葡萄糖
石墨
有机化合物
A.AB.BC.CD.D
19.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2O3→FeCl2→Fe(OH)3B.CaCO3→Ca(OH)2→CaCl2
C.S→SO3→H2SO4D.CO2→O2→CO
2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
B.将块状石灰石垂直投入竖直放置的试管中
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21.鉴别下列各组物质,能达到目的是( )
A.稀盐酸和稀硫酸:
观察颜色
B.黄铜片和纯铜片:
加盐酸观察固体是否完全溶解
C.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加肥皂水震荡后观察垢状物多少
D.尿素[CO(NH2)2]和硫酸钾:
加熟石灰固体混合研磨后闻气味
2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B.溶液中如果有溶质析出,则此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23.下列有关“配置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错误的是
A.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先取下支撑托盘的垫圈,再调节天平平衡
B.称取氯化钠前,要在天平两端的托盘上分别放质量相同的纸片
C.移动游码使其右侧对齐3g的刻度线,然后将氯化钠加到天平的左盘上
D.取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7mL水,快到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24.下列物质的提纯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
主要实验操作
A
Na2CO3(NaCl)
水
溶解、过滤
B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洗气
C
KCl(NaOH)
盐酸
溶解、蒸发结晶
D
CO(CO2)
氢氧化钠溶液
洗气
A.AB.BC.CD.D
25.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该转化系统中水可以循环使用
C.光电转换器中电能转化为光能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吸热过程
二、填空题
26.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_____。
(2)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_____作用。
(3)利用高温可以给餐具杀菌消毒,其中的化学原理是_____。
(4)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的名称是_____。
(5)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性。
三、简答题
27.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
(2)稀硫酸与铁锈反应_____。
(3)铜和硝酸银溶液_____。
(4)硫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共热_____。
(5)小苏打中加入稀盐酸_____。
28.【最新】11月3日凌晨,我国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对接成功,使中华民族向建立空间站的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用铝﹣锂合金代替传统材料。
铝制品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_____。
(2)字航员在太空站生活,必须更加注意合理膳食,保障身体健康。
①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宇航员每天至少要补充60mg的维生素C.下列物质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是_____(填字母)。
A青菜B鸡蛋C牛肉D苹果
②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_____(填字母)。
A葡萄糖B氨基酸C高级脂肪酸D维生素
29.物质由微粒构成。
化学反应过程中某些微粒会发生改变,而有些微粒则不会发生改变。
(1)以下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它们是该反应的“参与者”;未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它们是该反应的“旁观者”。
(2)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稀盐酸混合后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_____。
(3)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中,溶液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_____,溶液中的“旁观者”是_____。
30.某兴趣小组发现一袋腌制松花蛋的泥料,配料表上的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
他们用泥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少量泥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搅拌,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过滤后,用pH试纸测试所得滤液的酸碱度,下列操作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湿润后放在表面皿上
D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E玻璃棒每一次蘸取溶液后要洗净擦干
(3)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逐滴滴加几滴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发现没有气泡产生。
其主要原因是_____。
四、实验题
31.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B装置制取气体,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应将长颈漏斗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C制取气体时,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C装置在实验室制取CO2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铁丝网代替多孔隔板,则产生新增杂质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32.亚硫酸钠在印染、造纸等众多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某研究小组采用如图实验流程用Na2CO3溶液吸收SO2制备Na2SO3。
反应I中随着SO2的增加,依次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SO2+H2O+2Na2CO3=Na2SO3+2NaHCO3
SO2+2NaHCO3=Na2SO3+2CO2↑+H2O
SO2+H2O+Na2SO3=2NaHSO3
(1)H2SO3的名称为亚硫酸,则Na2SO3的名称为_____。
(2)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溶液得到Na2SO3,由此可知,Na2SO3的溶解度曲线是与题图2中的_____(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3)操作2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4)查阅资料可知,向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硫的过程中,溶液中有关组分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2所示。
则线1表示_____(填化学式,下同)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线2表示_____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5)实验时,“反应Ⅱ”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将反应1中生成的NaHSO3转化为Na2SO3,则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6)实验后,将Na2SO3样品放置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样品中出现Na2SO4杂质,且放置时间越长产生的Na2SO4越多,则Na2SO3样品变质为Na2S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六、计算题
33.某班两组同学利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1)第一小组同学测量9.8%的稀硫酸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①第一步:
关于溶液的配制和保存
首先,该小组同学将配制好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带_____塞的细口瓶中,备用。
其次,该组同学用如表标签所示的浓硫酸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
请列式计算所需水的体积_____。
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质量分数98%
本试剂为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
有腐蚀性!
②该小组同学量取了8组均为8mL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稀硫酸,测得温度变化如表所示:
实验组别
1
2
3
4
5
6
7
8
加入稀硫酸的体积
(V)/mL
2
4
6
8
10
12
14
16
溶液温度上升
(△t)/℃
4.8
8.4
11.2
11.1
13.1
11.4
10.2
9.2
其中实验组别为_____(填实验组别的序号)的一组数据明显不合理,判断理由是_____。
(2)第二小组同学计划探究中和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情况。
他们取稀释后的氢氧化钠溶液25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计算:
①当两者恰好完全中和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②已知:
2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19.5g。
若要将反应后所得溶液恰好转化为20℃时的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详解】
A、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败有菌类物质生成,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A
【分析】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符合题意;
B、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C、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D、硫酸钡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D
【解析】
【分析】
该题从环境的污染源:
各种重金属、磷污染水源,工厂废水等方面分析,并结合实际来解答。
【详解】
A、铅是重金属对人体有害,使用无铅汽油人体无害,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B、禁止焚烧树叶可以减少烟尘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利于防治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食盐中的碘能为人体提供合成甲状腺激素的碘元素,对人体有益,食盐中加碘,不会损害人体健康,但与保护环境无关。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C
【解析】
【分析】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氯离子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氮分子可表示为:
N2,化学用语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铁离子可表示为:
Fe3+,化学用语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C、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氧元素显﹣2价可表示为:
,化学用语正确。
故符合题意;
D、氯离子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结构示意图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A
【分析】
根据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物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不能保持空气洁净;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按照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为78%,含有氧气约为21%,含有其他气体和杂质1%来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物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空气若受到污染,超过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则不能保持洁净,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而不是分解,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按照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为78%,含有氧气约为21%,含有其他气体和杂质1%,而不是质量,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6.B
【分析】
根据显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聚氯乙烯在空气中灼烧,会产生氯化氢等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来分析判断。
【详解】
A、氨气能够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时,试纸不变色,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产生蓝色沉淀,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将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色,生成氧化铜是实验结论,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聚氯乙烯在空气中灼烧,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D
【详解】
A、蒸发皿能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蒸发皿中的液体主要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说法错误;
D、蒸发时,蒸发皿中的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以防止液体溅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A
【解析】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能溶解多种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正确;故符合题意;
B.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是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性质与用途对应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而不是由于浓硫酸的脱水性,性质与用途对应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吸热,常用制冷剂;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常用作气体肥料,性质与用途对应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B
【分析】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物质的结构;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详解】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丙烯酰胺中碳、氢、氮、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
(1×5):
14:
16=36:
5:
14:
16,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丙烯酰胺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A
【分析】
根据磁铁能吸引铁和四氧化三铁;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潮解;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磁铁能吸引铁和四氧化三铁,不能用磁铁吸引区别粉末状的铁和四氧化三铁,实验方案错误。
故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NaCl和泥沙,实验方案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易潮解,氢氧化钙不能,可以通过观察在空气中的变化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固体,实验方案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方案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1.C
【分析】
根据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燃烧的定义;爆炸的原理;置换反应的定义分析;
【详解】
A、钾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都是+1价,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非要氧气参与,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题目所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只要掌握好课本知识结合题中信息就可正确答题。
12.B
【分析】
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毛玻璃片的使用方法,来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