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竞赛指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0763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化竞赛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自动化竞赛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自动化竞赛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自动化竞赛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自动化竞赛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化竞赛指南.docx

《自动化竞赛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化竞赛指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动化竞赛指南.docx

自动化竞赛指南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科技实践会

 

前言

怀着无比憧憬的心情来到大学,可面对转瞬即逝的大学四年,你,准备好了吗?

每个人都会为自己选择一条独特的道路,大学的路,也是人生的路。

当你翻开这个小册子的时候,或许你已经踏上了竞赛之路,此时,我们要很高兴的告诉你,这条路上的风景很美,在这条路上你会发现自己的专业是多么有趣,科学知识是多么魅力无穷。

希望你能和我们一样,在这条道路上驻足,享受一段艰辛,感受一段精彩!

这本册子饱含我们对前人深深的致敬,也是我们自己一段幸福的回忆,更是给你的一些建议,踏着前人的足迹,我们收获了很多宝贵的记忆,现在已身为学长学姐的我们希望刚刚参加竞赛的你可以走得更加顺利!

在这里,一是我们对一些自动化同学适合参加的竞赛做了一些简要介绍,给出了一些建议,更重要的则是希望给你的四年规划提出一些建议,对本科四年我们应该怎样安排竞赛给一些指导,让你少走一些弯路。

大学竞赛规划

首先用一个简单的时间表让我们来看看大学四年的各个阶段都适合参加一些什么比赛,显而易见,大三是竞赛的黄金时间,很多竞赛都适合这个时间参加,当然大二暑假就开始准备最好;另外也有一些竞赛适合长时间参加的比赛。

不过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提醒,参加竞赛有大小年之分,因为一些比较重要的比赛是两年一次,所以有些同学可能在大三的时候,重要的竞赛往往不举行,这样的同学就是小年,通常奇数年入学的同学是小年的同学,如2009级、2011级等,小年的同学可选择参加的竞赛相对较少;反之,偶数年入学的同学是大年的同学,如2008级、2010级,大年的同学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小年的同学在大三时,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都不举行,那么可以去选择机械创新大赛,也可以在大二或者大四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

当然,这个图只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竞赛时间,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竞赛安排,在这里为大家提供几个较好的发展路线,并且提醒大家,本科阶段不是只为了参加一个竞赛,我们需要从大一开始长远规划我们四年乃至以后的发展路线,这样可以有一个全面的、长足的发展。

 

路线1:

建模路线

建模路线就是大一到大三全部参加数学建模,这种发展路线可以让我们拥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对数学模型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偏重与理论,比较适合以后读博士的同学选择。

如上图所示,大一时参加校内培训,大二开学参加第一次全国赛,大二寒假参加第一次美国赛,这两次比赛重在积累经验,到了大三再次参加这两个比赛,相信同学的水平会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到了大四,可以结合自己数学建模的功底,跟着导师做出一个水平较高的毕设是完全有可能的。

路线2:

挑战杯路线

挑战杯是对同学的能力要求较高的比赛,一般是大三或者大四的同学做,究竟是哪一年做,取决于是竞赛大年还是小年的同学。

通过做挑战杯的发展道路,可以给同学积累各个方面的能力,不仅有扎实的理论、丰富的经验、很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出众的口才,当然,挑战杯对同学能力的要求也是更高了。

如上图所示,大一参加创新项目或者数学建模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大一参加项目,大二可以接着做下去;如果大一做数学建模,在大二开学参加了全国赛之后就可以申请校级创新项目,因为挑战杯对动手能力还是要求挺多的,而数学建模侧重理论,打好基础即可。

到了大三,可以有目的的选择国家级项目的题目,并将其做成挑战杯的作品,最后以此参赛。

 

路线3:

项目路线

如果本科四年可以跟着一个好的老师做项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锻炼动手能力,而且以后读研究生可以继续在这个方面做下去,这样可以做的比较深入。

如上图所示,大一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小作品,锻炼基本的能力;大二会有本科生导师制,那么就积极联系导师,可以让老师推荐一些简单一些的项目,到了大三的国家级继续做这个项目,不过要比大二更加完善;最后大四毕设以及研究生阶段都可以做一些相关的东西,深入研究。

路线4:

其他竞赛

这个路线就是大一大二积累能力,大三参加一个比较重要的比赛并拿奖,这种路线比较典型,容易出一些竞赛的成绩,所以很多同学也都是这个发展路线。

大一和大二都是做项目积累动手经验和基本知识,这在以后无论什么竞赛中都非常重要,大三选择一个竞赛参加,如飞思卡尔、机械创新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另外可以顺便参加博创杯、北斗杯、西门子杯这样相对来说小一点的比赛。

只要前两年认真学习,大三拿奖还是比较容易的。

以上是对本科竞赛总体规划的一些建议,下面对几个适合自动化同学参加的竞赛进行简要介绍。

 

大学生创新项目

1、简介

大学生创新项目(校内简称SRIT)分为校级、北京市级和国家级三类。

旨在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校级多面向大一大二的同学,学校资助1000元左右的经费,周期为1年。

北京市级和国家级多面向大三大四的同学,经费均为10000元,周期为1-2年。

同学可以自己组队(5人以下),自拟题目,开展一些围绕自己专业的实践研究工作。

主要的题目类型分为:

机械机电、化工生命材料、人文管理和信息电子计算机。

国家级项目有机会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冲击“我最喜爱的十件大学生创新作品”的荣誉,俗称“十佳”。

各个创新项目需要通过学校的结题验收方可结束,在结题验收的过程中进行一些评优活动。

2、时间安排

(以2011年申请的项目为例。

校级:

2011年9月-10月,同学向学校提出申请;

2011年10月左右,学校批准申请成功的项目;

2011年10月-11月,由指导老师组织项目开题;

2012年6月-7月,项目结题。

北京市/国家级

2011年9月-10月,同学向学校提出申请;

2011年10月左右,学校批准申请成功的项目;

2011年10月-11月,由指导老师组织项目开题;

2012年7月,校内选拔出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的优秀项目;

2012年10月,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

2013年6月-7月,项目结题。

3、一些建议

创新项目可以说是本科生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种科技活动之一,学校会为每组配备指导老师进行指导。

创新项目对人的综合能力有着很明显的提高作用,但是由于其周期比较长,较难出成绩,往往没有得到同学的重视,很多人只是申请了项目,却没有认真去做。

申请的项目得到了经费的支持,我们有必要将钱用到实处,不能让这个名额白白浪费。

对于竞赛获奖,更应该理性看待,获奖不应该是竞赛的唯一目的,其实很多挑战杯、机械创新大赛以及其他各种竞赛的获奖作品都是大学生创新项目中的优秀作品,因为好的东西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打造。

4、优秀作品

作品1:

新型轮腿式机器人

组员:

刘祎玮、王禛、梁冠豪、牛锴、吴帆

指导教师:

罗庆生

作品2:

新型三轴式双旋翼直升机姿态控制

组员:

王新宇、宋明明、郝仁剑、周永明、李月标、孙冠、马志赛

指导教师:

张婷、付梦印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中,我校选送了两个项目参加了此次创新论坛。

在众多的参展实物中,我校的参展作品脱颖而出、引人注目。

经过参会正式代表的公平投票,我校参展的两项作品双双荣获本次创新论坛最高荣誉"我最喜爱的10件作品"称号。

三届创新论坛我校累计获得"我最喜爱的10件作品"称号共5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六分之一。

数学建模

1、简介:

数学建模比赛以数学为基础,集问题分析、模型建立、算法设计、软件仿真等等内容为一体的竞赛,同学自由组队,每组3人。

主要分为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赛)和美国数学建模竞赛(美赛),另外还有电工杯等影响力相对较小的比赛,这些比赛一般每年一次。

随着数学建模的推广,数学建模比赛在全国高校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题目的水平也逐渐提高。

全国赛一般出2-3题,队员可以从中选择一题进行并在72小时内撰写数学建模论文;美国数学建模比赛分为MCM和ICM两种,MCM一般2-3题,ICM1题左右,队员可以选择任一题在96小时内撰写建模论文,数学建模比赛均为专家打分,评出论文的优劣。

学校近年来成立了数学建模协会,主要负责数学建模校内活动的组织和校内选拔赛的举办。

在全国赛的前一个学期,学校会组织3次左右的校内选拔,锻炼同学的建模能力,选拔出合适的队伍进行参赛。

2、时间安排:

全国赛:

(以2011年参赛为例)

2011年4月-6月,校内三次建模选拔赛;

2011年9月,全国数学建模比赛。

美赛:

(以2012年参赛为例)

2012年1月左右,美赛。

3、一些建议:

数学建模是一类低年级同学经常参加的比赛,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学第一学期就会学习数学,而因缺少专业知识的储备,其他专业竞赛又无法参加,所以数学建模比赛成了低年级同学的首选。

数学建模可以让我们掌握很多的数学知识,这些模型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往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运用到的一些基本的软件也是以后经常会用的软件。

当然,在另一方面,作为低年级的本科生,想要建立较为成熟、完善的模型是不太现实的,这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功底更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接触数学建模对以后的科研工作的会有很积极的作用。

 

4、优秀作品

作品: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

组员:

高瑜隆、乔佳楠、吕宪伟。

指导老师:

曹鹏

获奖情况: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基于图论理论将该市的交通网络抽象为无向赋权图,利用Floyd算法得出任意路口之间的最短路径。

在此基础上针对题目中的五个问题,分别提出不同算法并解得较好结果。

针对问题一,在尽可能满足三分钟内到达案发地的约束下,以工作量均衡为目标,通过设置工作量上限,提出了一种管辖范围划分算法,得到了相应的分配方案。

针对问题二,首先我们以完全封锁13个交通要道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目标,利用二分图法求解其调度方案,得到完全封锁的最短时间为8.0155分钟。

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封锁13个交通要道所需要的总时间最短为目标,建立0-1规划模型,利用Lingo编程求解得到新的调度方案,得到封锁13个交通路口的总时间为46.3412分钟。

针对问题三,首先确定出衡量工作量均衡度和出警时间过长严重度的指标,即管辖路口数超过5个的所有平台工作量之和。

然后,在确定新增平台位置时,先确定新增平台插入的区域,再结合问题一中给出的管辖范围划分算法,在该区域内搜索使达到最小的节点位置。

结果为:

在同时考虑新增平台数量和的情况下,新增三个平台最为合理,位置分别为43、51、64;在只以最小为目标时,新增五个平台最优,位置分别为33、43、51、64、89。

针对问题四,我们以交通路口的覆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计算得到城市目前的覆盖率仅为77.32%,小于设置的合理界限85%,因此城市目前的平台设置不合理。

然后我们以覆盖率最大为目标,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到最优的平台设置方案,此时覆盖率为94.33%。

针对问题五,我们以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范围内将嫌疑犯完全围堵为目标,结合二分图法提出了一种围堵算法,得到完成围堵所需的最小时间为10.1046244分钟。

 

电子设计大赛

1、简介

电子设计大赛全称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电路设计及应用方面的重要比赛,在国内拥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主要考察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方面的基本电路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电路设计的能力。

电子设计大赛有全国赛和北京市的比赛之分,这两个比赛均为两年一次,交叉进行。

全国赛一般为奇数年进行,同学自由组队,每队三人,同学在组委会出的题目中选择一题进行电路设计、仿真和实际搭建,并撰写文稿,限时4天3夜,最后通过检查该队完成题目要求的指标情况给分,排出名次;北京市的比赛一般在偶数年进行,同学自由组队,每队两人,比赛时间只有一天,其他情况与全国比赛类似。

在比赛之前,学院会进行相关的培训,全国赛的培训时间较长,北京市比赛培训时间较短。

2、时间安排

全国赛:

(以2011年参加全国赛为例)

2010年11月-2011年5月,校内培训

2011年6月,全国赛

北京市比赛:

(以2012年参加北京市比赛为例)

2012年3月-4月,校内培训

2012年6月,北京市比赛

3、一些建议

电子设计大赛主要是考察电路方面的能力的比赛,作为自动化的同学,虽然也学习了基本的电路课程,但是电路方面的实际训练相对较少,电路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参加这个比赛对我们在电路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自动化学院的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主要有王美玲老师负责,一般是在本部进行,全国赛培训的内容还是比较充实的,周期也比较长,可能会有几个月的时间,会出几道练习题给大家学习,帮助很大。

电子设计大赛的发挥很重要,它不像创新项目可以做很长时间,它必须要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完成,因此如何分配好时间,如果把握题目完成的进度往往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有很多学长没有把握好时间,让本来非常好的设计落了空,还有学长题目看错,导致整个组走错了方向。

 

4、优秀作品

参赛队员:

张立天、丁舒忻、刘芳宇

获奖情况:

全国二等奖

亲切慰问

比赛盛况

 

博创杯

1、简介

博创杯的全称是“博创·恩智浦”杯嵌入式物联网大赛,是国内嵌入式方面影响力最大的比赛,每年一次,同学自由组队,每组3人。

该比赛要求在博创公司或者恩智浦公司的硬件平台上进行相应的嵌入式开发,设计内容不限,但是比较提倡物联网方面的功能。

该比赛的设计内容较新,是目前日新月异的技术,嵌入式、物联网都有不错的就业前景。

比赛主要分为省部级选拔赛(初赛)和全国的决赛(决赛)。

北京理工大学属于北京赛区,参加该赛区的初赛,初赛要求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的材料,北京赛区没有现场展示的环节,由评审委员会通过提交的材料直接决定北京市的获奖情况和晋级决赛的情况;决赛近两年均在北航举行,所以北京的学校比较方便,决赛除了提交纸质版材料和电子版材料之外,还需要参与答辩和现场展示,最后由专家确定名次。

在比赛结束的当天晚上,成绩优秀的队伍需要参与一个求职面试,这是博创公司提供的一次模拟面试,可以锻炼一下自己,与比赛成绩无关。

另外获得博创杯的全国二等奖以上可以申请嵌入式助理工程师资格证。

2、时间安排

(以2012年参加全国赛为例)

2012年4月,网上报名;

2012年5月-6月,北京市比赛;

2012年7月,全国比赛。

3、一些建议

嵌入式、物联网作为一些新兴的技术越来越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关注,参与这样一个竞赛对于自己而言是有很多积极意义的,但是我们也要清楚,作为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嵌入式只是作为一种应用层面上的技术手段存在与我们的工作中,它不应该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它只是一门技术,一种工具。

就博创杯的评奖方式,它很像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评优方式,所以一些博创杯的参赛作品是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作品。

另外,虽然说博创杯是国内嵌入式方面影响最大的比赛,但是仅仅只有十年左右的历史,相对于一些大型的竞赛而言,这个比赛的水平稍微要低一些,所以拿奖就容易一些,当然,可能会有一些你看不上眼的“黑马”拿到特等奖,这其中我们就不多做了解了。

 

4、优秀作品

作品一:

基于ARM的手势识别系统

组员:

汪镜秋、魏帅、吴建

获奖情况:

第七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本科组二等奖

作品二:

利用手机控制的四旋翼飞行器

组员:

程思源、常彦春、舒骏逸

获奖情况:

第八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本科组一等奖

机械创新大赛

1、简介

机械创新大赛是大学生竞赛中影响力较大的一个比赛,主要是在机械方面提出一些创新的题目,然后针对题目进行设计、仿真、加工、装配和调试的工作,主要面向的是机械学院的同学,当然,在现在这个时代纯机械是很难完成一些复杂的功能的,所以需要电路以及控制方面的同学加以辅助,同学自由组队,每组5人以下。

该比赛两年一次,一般是偶数年决赛,当然由于其重要性,北理工的队伍一般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一个作品。

学校会进行三轮左右的选拔赛,一是选拔出较好的队伍,二是督促各个队伍。

官方的比赛会有两轮,北京市的初赛和全国的决赛。

这两轮比赛要求差不多,除了一些纸质材料和电子版的材料之外,需要进行答辩和现场演示。

北京市的比赛可能会有两轮答辩,第一天是一个5min的答辩,另外还有展示,第二天是一个8min的答辩,第一天评委老师会提问,第二天则完全是自己展示,没有提问环节;全国赛是第一天答辩和展示,如果确定是一等奖/二等奖就可以高兴地回家了,如果不确定,需要进行第二天的PK,会有一些不确定的作品进行PK,从而确定奖项。

2、时间安排

(以2012年参加全国赛为例)

2011年9月-10月,校内报名;

2011年12月,北京市网上报名;

2011年10月-2012年4月,3-4次校内答辩;

2012年5月,北京市比赛;

2012年7月,全国决赛。

3、一些建议

该比赛主要面向机械的同学,自动化的同学一般走辅助路线,这个比赛周期是相当长啊,觉得整个下来是挺累的,校内答辩了3-4次,北京赛两天答辩,再是全国赛。

当然,这个比赛对人的锻炼是非常多的,从题目到设计,从加工到调试,做过机械的同学知道,这不是软件,要修改的话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十分考验人的耐心、细心以及毅力。

近年来北理在机械赛上的实力大大加强,关键是有钱,因为机械赛的作品往往是需要花费很多的,较为优秀的作为可能需要3万左右的成本吧,另外参加机械赛的同学都非常优秀,做出的作品明显比其他学校高出一个档次,在北京市的比赛中,北理的作品几乎出现一种包揽的局面,恐怖程度令其他学校惊叹。

 

4、优秀作品

作品:

娱乐健身爬虫车

组员:

杜艳君、袁野、陈泰然、程思源、宋春宝

获奖情况: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

该作品综合运用了机电一体化设计方法以及仿生学原理,旨在提出一种新式健身方式,解决健身枯燥无味的难题,并在健身运动中融入了竞技与合作的思想。

该健身车有两种工作模式:

双人竞技模式和单双人定向模式。

在双人竞技模式中,两个参与者背对背坐在健身车上,分别向各自的方向做自行车蹬车运动,整个健身车将向蹬车速度较快的那一方运动;在单双人定向模式中,可以有一名或两名参与者,通过方向选择按钮使健身车走向指定的方向。

为了增加趣味性,整个健身车的运动形式是仿照“尺蠖”这种软体动物的运动实现的。

 

挑战杯

1、简介

挑战杯的全称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是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比赛之一。

“挑战杯”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另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

小挑一般是比拼一些创业的想法,我们自动化说的挑战杯一般指大挑,大挑和小挑每年轮流展开,每个项目两年举办一届,一般奇数年为大挑,偶数年为小挑。

挑战杯(详细介绍大挑)云集了各个学校最优秀的创新作品,因为其水平之高,影响之大,挑战杯也是各个学校相比拼的一个战场,也是获奖难度较大的比赛,同学自由组队,每组7人以下。

北理的挑战杯校内选拔赛叫做世纪杯,世纪杯的目的一是选拔优秀的队伍,二是给优秀队伍一些资金支持;校内优秀的作品可以代表学校参加首都挑战杯(首挑),也就是北京市的比赛,在首挑中获得成绩优异的队伍可以参加全国的总决赛,每个学校最多可以选出6件作品报送全国赛,每个作品由专家评选决定优劣。

2、时间安排

(以2013年参加全国决赛为例)

2012年10月-11月,校内世纪杯选拔;

2013年3月-6月,首都挑战杯;

2013年10月,全国决赛。

3、一些建议

挑战杯是水平最高的竞赛之一,这意味着它很重要,难度很大。

一般数年会有几个好的作品代表学校出战挑战杯,其中不乏研究生参与的作品。

挑战杯的准备一般需要1-2年的时间,挑战杯不仅是考察学生乃至一个团队的能力,更是考察一个学校的实力,它对我们的能力要求和大学生创新项目差不多,因此一些挑战杯的作品就是创新项目的优秀作品。

如果想要在挑战杯中崭露头角,不仅需要非常长时间的学习准备,还需要优秀的团队、新颖的创意、丰厚的资金支持以及良好的宣传等等因素。

虽然它难度很大,但是如果本科阶段有幸参与挑战杯的比赛,那一定是非常难忘的经历,将为自己的本科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4、优秀作品

作品:

智能蛙板机器人

组员:

王新宇、宗民、孙牧

获奖情况: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

 

飞思卡尔

1、简介

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由组委会提供车模,队员制作赛车,在没有犯规的情况下,用最少的时间跑完跑道的队伍获胜,比赛每年一次。

该比赛主要考察控制、模式识别、传感器、机械、计算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也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比赛,同学自由组队,每组3人。

飞思卡尔有三个组别的比赛,分别是光电组、电磁组和摄像头组,各个组别的识别道路的方式以及车模有较大差别,近年来,组委会也在推动改革,因此各个组别的具体内容在不断更新,当然基本原理基本不变。

由于在飞思卡尔的比赛中,控制算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自动化的学生一般是这个比赛的主力军,通常一个队伍中2名自动化的学生,1名其他专业的学生。

学校成立了飞思卡尔俱乐部,以学长带学弟的方式将良好的技术和作风传承下来,因此我们学校在飞思卡尔的成绩还不错。

一般在比赛之前,校内会进行3轮左右的选拔赛,每个组别留下2个队伍参加华杯赛,每个学校最多有一个队伍参加全国赛。

2、时间安排

(以2012年参加决赛为例)

2011年10月,校内报名;

2012年1月-6月,三次校内比赛;

2012年7月,华北赛;

2012年8月,全国赛。

3、一些建议

飞思卡尔是一个较为锻炼人的比赛,也比较费时间,对同学的要求较高。

它不同于其他创新类的比赛是通过评委打分的方式进行角逐,而是利用赛道比赛,用时少的队伍获胜,因此这个比赛更为公平也有更好的传承性。

当然飞思卡尔的竞争也是残酷了,每个组别只留下两个队伍参加华杯赛,也就是说只有6个队伍能参赛。

另外,参加飞思卡尔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踏踏实实地自己做,听取学长的意见并加以改进的创新,曾有同学完全依靠学长,自己什么也不懂,虽然最后拥有保研的资格,但是没有学到真正的本领,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个人觉得飞思卡尔是一个做起来非常过瘾的竞赛,看着自己小车的速度一天一天的提高,听着电机的声音都会觉得非常兴奋,相信走到最后的同学都会非常喜欢这个比赛。

 

4、优秀作品

作品:

飞思卡尔摄像头组赛车

组员:

张成春、林钦武

获奖情况:

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摄像头组全国一等奖

北斗杯

1、简介

北斗杯的全称是“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卫星定位方面的重要比赛。

中国目前正在飞速发展航空航天技术,也在研发自己的定位系统——北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普及北斗的运用,组织了北斗杯这样一个比赛,同学自由组队,每队3人。

虽然它的历史不长,但随着空天技术的发展,相信这个比赛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

它也是通过提交创新作品的形式进行比赛,提交的作品可以是科技制作类、科技创意类、科技论文类、科幻文章类。

通常情况下,要求作品是基于北斗定位系统进行制作的。

比赛通过网上提交材料的形式进行,得到一等奖的队伍需要带作品到现场领奖。

2、时间安排

(以2012年参赛为例)

2012年3月,提交材料;

2012年6月-7月,领奖。

3、一些建议

北斗杯是航空航天爱好者喜欢参加的比赛,主要是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建议尽量采用北斗系统进行开发,当然有一些基于GPS开发的作品参赛,但是GPS的北斗的定位原理相差很大,因此利用GPS参赛的作品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压,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利用GPS开发也不是不行,毕竟GPS的技术和服务相对更为成熟、更为稳定。

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完善,相信它的精度和速度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优秀作品

作品:

基于GPS定位导航双旋翼无人机

组员:

李星河、张华、张成春、崔荔蒙

获奖情况:

2012年“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作品简介:

近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