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详细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0373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详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详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详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详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详细版.docx

《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详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详细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详细版.docx

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详细版

 

文件编号:

GD/FS-4483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详细版

TheDailyOperationMode,ItIncludesAllTheImplementationItems,AndActsToRegulateIndividualActions,RegulateOrLimitAllTheirBehaviors,AndFinallySimplifyManagementProcess.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

 

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详细版

提示语:

本操作规程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因此,车间、班组必须根据其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1)目标管理

  现代化的安全管理,应该是一种目标管理。

车间、班组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不被人们忽视,就必须将其任务转换为目标,从而进行目标管理。

安全管理目标是企业诸多目标之重要组成部分,是目标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企业或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按照目标的层次性、可分性、多样性和阶段性原理,企业安全管理总目标,需分解成各层次各部门的分目标,由上至下层层下达直至班组;由下至上一级保一级。

通过分目标的有效实施,保证企业安全管理总目标的实现。

车间、班组安全的目标管理,就是根据企业安全管理总目标和上一层次分目标的要求,把车间、班组承担的各项安全管理责任转化为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目标。

车间、班组在制定安全管理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上一层次安全管理的分目标或子目标及车间、班组自身的实际情况,与职工一起共同制订。

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目标应与上级和部门目标协调一致,保证上一层次目标的实现。

  2)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目标应使整个车间、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与每一个职工应承担的具体安全生产责任充分地融为一体,即安全管理目标的建立与车间、班组及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并形成规范化的制度管理,以所制订的安全目标来要求和规范车间、班组成员的安全行为。

  3)目标管理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动态管理,通过检查、监督、信息反馈及对目标的调整,以利于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完成。

  4)安全管理目标要切合实际,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内容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5)对安全目标的实施结果应进行评比、考核,确定奖惩办法,激励职工自觉地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2)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就是职工通过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发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研究对策,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与管理始于日本公司,经各国企业的学习和创造,已经成为成熟的管理方法。

  实施参与管理重在正确引导,要使职工了解车间、班组当前安全工作的重点,作业场所存在的事故隐患,工作环境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使职工的参与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参与管理要根据职工知识化程度和参与管理经验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

  1)控制型参与管理

  控制型参与管理是在职工知识化程度低、参与管理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实施的。

它的主要目标是希望职工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在提出问题阶段是由职工主导的,在解决问题阶段,虽然职工也参与方案的制订,但由车间和班组的主要负责人确定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

主导权控制在车间领导、班组长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是在他们控制下完成的。

  2)授权型参与管理

  授权型参与管理是在职工知识化程度较高,有一定的参与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实施的。

  它的主要目标是希望职工在具备安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提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而且能制订出具体实施方案,在得到车间批准后被授予组织实施权力,是以职工为主导完成参与和改进的全过程。

  3)全方位参与管理

  这种参与不限于职工日前所从事的工作。

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出于责任感,对自己工作范围以外的其他车间、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车间、班组则提供一定条件发挥其创造性。

这种参与管理要求职工具有较全面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知识,要求车间、班组具有相当的宽容度。

这也是一种培养和发现人才的好机会。

应该说,能做到这一点的车间、班组,安全管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就是把安全工作的任务、各项管理、基础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

明确车间领导、班组长及每个职工的权利和责任,用权利的制衡、奖励和惩罚来保证制度的实施。

其核心是以明确的岗位职责、规章和制度为基础,以准确的安全管理规范、安全技术标准和系统性管理,保证各项安全工作有秩序和高效率地进行。

制度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任何一个车间和班组都要在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下实施管理。

  制度管理与企业的职能系统联系密切,一般来说,制度是按职能制订和执行的。

车间、班组除了执行企业上级组织制订的各项安全制度外,也要按照车间、班组作业职能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任何一种制度都要突出工作任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联络的制度化,激励机制的制度化,安全管理制度也应如此。

车间、班组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时,往往忽视信息联络的制度化。

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的交流、记录、整理和存储对安全管理工作有重要的作用。

  制度是企业内部工作的法律,制度要有权威性,制度管理要有严肃性。

在制度管理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前提下,在制度的执行中应严格管理,奖惩分明,确保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4)创新管理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基本职责。

为适应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车间、班组的安全管理必须提高意识,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创新管理首先要创新观念,要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打破旧体制下的生产型、封闭型、执行型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在企业体制改革转型中调整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能,以适应职工结构、状况的变化和劳动关系的变革。

具体来说,在设备运行中推行在线监测,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在设备检修中推行状态管理,实行点检定修制。

  要不断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高新技术,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建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不断开拓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新型安全管理方式和方法。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BrandName/LocationCanBeEnteredHe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