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0373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4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34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4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34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34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4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

《第34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4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4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

第34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34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点一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政治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① 代议 制度的确立。

 

2.资金:

通过国内② 圈地运动 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等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3.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

③ 工场手工业 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知识,政府对发明创造的支持和奖励。

 

5.市场:

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开拓了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求日益扩大。

(直接原因)

二、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

1.英国工业革命从④ 棉纺织业 开始,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2.1771年,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3.1785年,⑤ 瓦特 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

 

4.1825年,史蒂芬孙用蒸汽机车牵引列车试验成功,陆上交通进入蒸汽时代。

  

归纳总结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的标志

(1)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珍妮机最先完成从工具到机器的转变,它推动了与此相关的织布、动力、运输等一系列行业发明和机器使用,从而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它为机器大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把人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

三、工业革命的扩展

1.1798年,惠特尼率先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了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2.1807年,美国人⑥ 富尔顿 发明的利用蒸汽做动力的汽船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

 

四、工业革命结束的标志

19世纪中期,⑦ 机器生产 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用机器制造机器) 

五、工业革命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新的生产组织形式——⑧ 工厂 出现,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蒸汽时代”。

 

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⑨ 工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⑩ 城市化 的进程加快。

 

3.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

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逐渐兴起。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机器大工业把国际交流推向全球化,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了各地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5.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贫困落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6.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到来,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7.造成环境污染。

图解历史 工业革命的影响

六、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形成条件

(1)物质条件: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2)技术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重要保障: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形成标志:

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等。

3.成熟标志:

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按照

 自由主义 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教材补遗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是指从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开始早期殖民掠夺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所形成的由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所构成的体系。

16—17世纪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基本形成,到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运动的持续高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指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向全世界的经济扩张,原来相对孤立、隔绝的各大洲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以至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统一的市场。

它开始形成于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指资本主义对全世界的统治体系。

它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即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组成的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探究点 人类文明进程的“分水岭”——工业革命

◆史料实证 

 史料1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

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2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引者按:

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史料3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

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史料解释

(1)史料1以前两个省略号为分层标志,逐层分析了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

(2)史料2中,“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反映出“蒸汽时代”的到来,史料介绍了“蒸汽时代”到来的积极影响。

(3)史料3反映了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1,概括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个条件,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爆发的。

提示 三个条件:

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

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

劳动力:

圈地运动和行会的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根据史料2、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良蒸汽机的出现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提示 改良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改良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史论归纳

从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迅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5.从生态史观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1)前提条件: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① 代议制 在欧美主要国家相继确立。

 

(2)物质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和殖民掠夺。

(3)市场条件: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技术条件:

科技不断积累和② 自然科学 的重大突破。

 

2.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

1866年,德国人③ 西门子 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发明了一系列家用电器。

 

(2)④ 内燃机 的创制和使用:

柴油机的研制;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诞生。

 

(3)新的通讯工具的发明:

电话与电报问世。

(4)化学工业的建立:

无烟炸药、人造纤维出现。

(5)传统工业的进步:

钢铁工业的发展。

3.影响

a.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进入“⑤ 电气时代 ”。

 

b.推动了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农业的变革。

c.新兴产业兴起,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误区警示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美、德、英、法等几个国家同时进行的,并且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出现了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情况,如德国、日本等。

归纳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与科技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大部分是技工、学徒,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是间接的;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大部分是科学家,发明成就直接建立在科学理论之上,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更直接。

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2.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表现: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框架:

资本主义市场。

(2)手段:

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3)内容:

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

4.影响

(1)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2)促进了各地区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

(3)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⑥ 社会化 程度提高。

 

(5)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19世纪末的国际关系日趋复杂。

图解历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材补遗 垄断组织

(1)概念:

垄断指的是资本主义大企业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起来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形式。

(2)评价

a.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垄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计划地生产,较之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私人生产的无计划性,是历史的一个进步。

c.垄断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将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关系,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量的目的,既约束了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限制了其他企业同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控制着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其常常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参与到瓜分世界与奴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行动中,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与争夺,不可避免地引发战争。

探究点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史料实证 

 史料1 在欧美近(现)代化的初期,①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

此后,②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史料2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

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史料3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③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摘编自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史料解释

(1)史料1中的①表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②表明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

(2)从史料2中的时间“1914年”和出处《美国创新史》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福特“创新”。

(3)史料3中的③说明汽车的普及对人口转移的影响。

◆史料运用

(1)史料1阐述了欧美近代化历程的哪一主要特点?

提示 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2)结合史料2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提示 影响:

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3)根据史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提示 普及前:

由农村向城市移动。

(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

普及后:

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史论归纳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科研成果同技术、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

2.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开始于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各个领域几乎同时展开技术革命。

5.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制造业、电讯业等。

6.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探究点二 走向整体的世界——近代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形成

◆史料实证 

 史料1 

19世纪中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史料2 19世纪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年份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1820—1840年

2.9%

2.81%

1840—1860年

3.5%

4.84%

1860—1870年

2.9%

5.53%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

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史料3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史料解释

(1)史料1反映了英国的市场遍布世界,说明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注意图片中箭头方向。

(2)史料2反映了工业革命后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的增长及这一时期世界贸易的特点。

(3)史料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即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扩大,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

提示 地位:

英国处于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是世界经济霸主;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沦为英国的经济附庸。

原因: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国家;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

说明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提示 特征: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原因:

工业革命后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19世纪中期以后,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史料3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途径。

根据史料3概括影响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影响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国际贸易、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史论归纳

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记知识结构

背史论术语

(1)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工业革命开启了城市化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以电的发现与使用为显著特征。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新发明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迅速推广运用,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为了满足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列强加紧对外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内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考点一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2018课标Ⅰ)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 B 本题考查史学素养。

从材料信息可知,对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使人们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趋于全面,故选B项。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于英国最早具备了一系列条件,材料中的几种观点都有合理之处,故A项错误;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不能以观点提出时间的先后来判断观点可信与否,D项错误。

2.(2019吉林长春调研一)18世纪英国的手工工场中,做出一根大头针大约需要18道工序,平均每天一个工人能制造出4800根大头针。

如果他们彼此无关独立工作,一个人一天也做不出20根大头针。

这对工业革命发生所起的作用是(  )

A.可以省时省力地完成更多工作

B.将秩序和规律带到生产实践

C.对生铁的需求量有较大的增加

D.专业分工有利于技术的创新

答案 D 材料反映的是分工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工人进行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故D项正确。

A、C两项都不是对工业革命发生所起的作用,排除;不分工合作不等于没有秩序和规律,故B项错误。

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3.(2020广东茂名高三联考)下表体现了德国1907年与1882年相比,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

1882年

1907年

农业劳动力比例

42%

35%

工业劳动力比例

39%

42%

服务业劳动力比例

19%

23%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答案 C 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下降并非意味着农业衰退,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德国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人口比例增加,其反映出德国城市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不能体现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农业人口比例减少,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例增加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的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和完善,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德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能反映出德国与英国并驾齐驱,故D项错误。

4.(2019山东济南质检)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认为,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样就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推动这一“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金融中心的转移

D.中国市场的扩大

答案 A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反映了外国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使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推动这一“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选A。

一、选择题

                  

1.(2019河南郑州质检)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答案 B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题干材料表明,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的时刻表的出现改变了英国一些地区人们“日升日落”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改变是一部分人不愿意看到的,这说明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故B项正确。

A、C两项并不是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2.(2019湖南常德模拟)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答案 B 材料表明,蒸汽机的改良是为了解决生产中机械动力不足的迫切问题,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技术革新的迫切性,由材料中“有意的发明产物”可知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推动垄断组织产生与发展、实现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C、D两项错误。

3.(2018天津文综)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

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

这反映出(  )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答案 D 1830年,英国即将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的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科学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也对科学家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故D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业余科研传统对英国的不利影响,既不能说明英国科学水平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也不能说明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A、C两项错误;此时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其并未丧失优势地位,B项错误。

4.(2020湖南邵阳高三联考)19世纪初,欧洲女权运动兴起,女权主义者致力于争取受教育权和选举权、改善女工状况、拥有财产等诸多社会改革;1888年,国际妇女理事会成立。

影响欧洲女权运动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A.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

B.工业革命改变妇女的角色

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D.欧洲民族国家的诞生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