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名词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0073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5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名词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微生物名词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微生物名词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微生物名词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微生物名词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名词2.docx

《微生物名词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名词2.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名词2.docx

微生物名词2

微生物

microorganism

因个体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

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微小生物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安东·范·列文虎克

AntonyvanLeeuwenhoek

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路易斯·巴斯德

LouisPasteur

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主要贡献:

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作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乙醇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是由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罗伯特·柯赫

RobertKoch

德国人,著名的细菌学家,曾经是一名医生,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2)分离、培养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这是当时死亡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柯赫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定律。

他也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汤飞凡

国湖南醴陵人,著名的医学微生物学家,在医学细菌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某些领域,作出了显著的贡献,特别是首次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从病人的眼结膜刮屑物中成功分离、培养沙眼衣原体,确证了沙眼衣原体的存在,为世界上首创,成为医学微生物学方面的重大成果。

菌落

colony

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菌苔

lawn

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所形成的微生物生长群体。

纯培养物

pureculture

由同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所形成。

培养基

culturemedium

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其中固化剂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3种。

稀释倒平板法

pourplatemethod

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制成可能含菌的培养平板,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和里面。

涂布平板法

spreadplatemethod

在培养平板表面均匀涂布经过稀释的微生物悬液后,保温培养,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平板划线法

streakplatemethod

用接种环在培养平板表面划线接种微生物,使微生物细胞数量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开。

保温培养后,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富集培养

enrichmentculture

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

菌丝体

mycelium

聚成一团的分支菌丝,见于真菌和某些细菌。

菌丝

hypha

大多数霉菌和某些细菌的结构单位,为管形丝状体。

双球菌

diplococcus

分裂后成对排列的球菌。

球菌

coccus

细胞大致呈球状的细菌

螺菌

spirillum

刚性的螺旋状细菌。

杆菌

rod

细胞呈杆状的细菌。

霉菌

mold

以多细胞丝状群体形式生存的真菌。

真菌

fungi

有线粒体,无叶绿体,没有根、茎、叶分化,以无性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

yeast

单细胞真菌。

细菌细胞壁

cellwallofbacteria

位于细菌细胞最外面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组成,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等多种功能。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大(20~80nm)和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由外膜(含脂多糖、磷脂和外膜蛋白)和一薄层肽聚糖(2~3nm)组成。

肽聚糖

peptidoglycan

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由无数肽聚糖单体以网状形式交联而成。

肽聚糖单体由肽与聚糖两部分构成,其中的肽有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聚糖则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以β-1,4糖苷键相互间隔交联而成,呈长链骨架状。

G+菌的四肽尾一般由L-Ala、D-Glu、L-Lys和D-Ala4个氨基酸构成,肽桥则由5个Gly残基构成;G-菌的四肽尾一般由L-Ala、D-Glu、m-DAP和D-Ala构成,且无肽桥。

磷壁酸

teichoicacid

G+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可分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前者是与肽聚糖分子间进行共价结合的磷壁酸,后者则是跨越肽聚糖层并与细胞膜相交联的磷壁酸。

外膜

outermembrane

位于G-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由脂多糖(LPS)、磷脂、脂蛋白和其他蛋白组成的厚膜。

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

位于G-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构成,是G-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成分。

外膜蛋白

outermembraneprotein

嵌合在G-菌细胞壁外膜上的多种蛋白质成分,例如脂蛋白和孔蛋白等。

周质空间

periplasmicspace

一般指位于G-菌细胞壁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呈胶状,内含各种周质蛋白,包括各种酶类和受体蛋白等。

缺壁细菌

cellwalldeficientbacteria

细胞壁缺乏或缺损的各种细菌的统称,包括支原体、L型细菌、原生质体和球状体等。

L型细菌

Lformofbacteria

指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因最初发现的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lusmoniliformis)是在英国Lister研究所发现,故称L型细菌。

原生质体

protoplast

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细菌等微生物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细胞,一般由G+菌形成。

原生质体对渗透压敏感,无繁殖能力,在合适条件下,细胞壁可再生,并恢复其繁殖能力。

球状体

sphaeroplast

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有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G-菌一般只形成球状体。

细菌细胞质膜

cytoplasmicmembraneofbacteria

又称细菌细胞膜。

是紧贴在细菌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厚的7~8nm,由磷脂(占20%~30%)和蛋白质(占50%~70%)组成。

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是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流。

间体

mesosome

细菌细胞中的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多见于G+菌。

每个细胞含一至几个。

其功能与DNA的复制、分配,细胞分裂和酶的分泌有关。

细菌的细胞质

cytoplasmofbacteria

细菌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包含基质和内含物等。

细菌的内含物

inclusionbodyofbacteria

细胞质内形状较大的颗粒和泡囊状构造,包括各种储藏物、羧酶体、气泡或磁小体等。

聚β-羟丁酸

poly-β-hydroxybutyrate,PHB

存在于某些细菌细胞质内的颗粒状内含物,由许多羟基丁酸分子聚合而成,具储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

异染粒

metachromaticgranules

又称迂回体或捩转菌素,是无机偏磷酸盐的聚合物,具有储藏磷元素和能量的功能。

在白喉棒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中易见到异染粒。

羧酶体

carboxysome

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核区

nuclearregion

又称核质体,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其成分是一个大型环状双链DNA分子,它是细菌负载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

芽孢

endospore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抗热、化学药物、辐射等)极强的休眠体。

产芽孢的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梭菌属(Clostridium)两属。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

osmoregulatoryexpandedcortextheory

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一个较新的学说。

它认为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从而使皮层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导致皮层充分膨胀,而作为芽孢的生命部分——芽孢核心的细胞质却发生高度失水,并由此变得高度耐热。

伴孢晶体

parasporalcrystal

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它对约200种昆虫尤其是鳞翅目的幼虫有毒杀作用,故可制成细菌杀虫剂。

糖被

glycocalyx

指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

糖被有数种:

①形态固定、层次厚的为荚膜,②形态固定、层次薄的为微荚膜,③形态不固定、结构松散的为黏液层,④包裹在细胞群体上有一定形态的糖被称菌胶团。

糖被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菌体免受干旱损伤或被宿主免疫活性细胞吞噬。

细菌鞭毛

flagellaofbacteria

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波曲、可旋转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功能。

鞭毛由基体、钩形鞘和鞭毛丝3部分组成。

鞭毛在细菌表面的着生方式有一端生、两端生、周生和侧生等数种,它是细菌鉴定中的重要指标。

fimbriae

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有菌毛者多属G-致病细菌。

菌毛的功能是使细菌可牢固地黏附于寄主的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等的黏膜细胞上,以利定植和致病。

性毛

pili,sexpili

又称性菌毛。

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粗。

每个细菌一般仅着生一至少数几条性毛。

多见于G-菌的雄性菌株上,其主要功能是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

核糖体

ribosome

是一种无膜包裹的颗粒状细胞器,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外层为蛋白质,内层为RNA。

每个细胞中有大量的核糖体。

原核生物具有70S核糖体,而真核生物则有80S核糖体。

营养物质

nutrient

微生物从外界摄取并用于生物合成和产生能量的物质,用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代谢活动。

主要元素或大量元素

macroelement

微生物细胞干重的95%以上由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铁等少数几种元素组成,将这些微生物生长需要量相对较大的元素称为主要元素。

微量元素

traceelementormicroelement

微生物细胞需要量很小的元素,包括锰、锌、铜、钴、镍、硒等。

碳源

carbonsource

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的物质。

氮源

nitrogensource

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生长因子

growthfactor

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且需要量很小,而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养型生物

autotroph

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生物。

异养型生物

heterotroph

以还原性有机物为主要碳源的生物。

光能营养型生物

phototroph

以光能为能源的生物。

化能营养型生物

chemotroph

以有机物或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为能源的生物。

无机营养型生物

lithotroph

以还原性无机物为电子供体的生物。

有机营养型生物

organotroph

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的生物。

光能无机自养型

photolithoautotrophy

利用光能、无机电子供体(H2、H2O、H2S、S等)并以CO2为碳源的生物。

光能有机异养型

photoorganoheterotrophy

利用光能并以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及碳源的生物。

化能无机自养型

chemolithoautotrophy

氧化还原性无机物获得能量和电子,以CO2为碳源的生物。

化能有机异养型

chemoorganoheterotrophy

氧化有机物获得能源、电子及碳源的生物。

原养型

prototroph

自然发生的同种其他个体一样,具有相同营养需求的微生物。

培养基

culturemedium

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复合(天然)培养基

complexmedium

含有化学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的培养基,也称非化学限定培养基(chemicallyundefinedmedium)。

合成培养基

syntheticmedium

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化学限定培养基(chemicallydefinedmedium)。

固体培养基

solidmedium

在液态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而制成的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semisolidmedium

在液态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的量比固体培养基中的少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liquidmedium

不含凝固剂的液态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minimummedium

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加富培养基

enrichmentmedium

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用于培养营养要求比较苛刻的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differentialmedium

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特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生特征性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

选择培养基

selectivemedium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将所需微生物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分离出来。

琼脂

agar

由藻类(石花菜)中提取的一种高度分支的复杂多糖,用作凝固剂配制固体、半固体培养基。

明胶

gelatin

由胶原蛋白制备的培养基凝固剂。

渗透屏障

permeabilitybarrier

微生物细胞表面由原生质膜、细胞壁、荚膜及黏液层组成的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屏障。

扩散

diffusion

营养物质通过原生质膜上的含水小孔,由胞外(内)高浓度环境向胞内(外)低浓度环境进行运输的过程。

促进扩散

facilitateddiffusion

营养物质在载体(透过酶)辅助下跨质膜扩散过程。

透过酶

permease

一种由膜结合载体蛋白质或由两种以上蛋白质组成的系统,能帮助营养物质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

passivetransport

包括扩散和促进扩散在内的,利用被运输物质的膜内外浓度差的能量而进行的物质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

activetransport

在载体的帮助下,依靠细胞提供的能量进行的物质跨膜运输,可以进行逆浓度运输。

初级主动运输

primaryactivetransport

由电子传递系统、ATP酶及细菌视紫红质引起的质子跨膜运输,在原生质膜内外建立质子浓度差。

能化膜

energizedmembrane

细胞通过消耗呼吸能、化学能及光能,引起胞内质子(或其他离子)外排,在原生质膜内外建立质子浓度差(或电势差),使膜处于充能状态。

次级主动运输

secondaryactivetransport

能化膜质子浓度差(或电势差)消失过程中偶联的其他物质的运输。

同向运输

symport

某种物质与质子通过同一载体以相同方向进行的次级主动运输。

逆向运输

antiport

某种物质与质子通过同一载体以相反方向进行的次级主动运输。

单向运输

uniport

在能化膜质子浓度差(或电势差)消失过程中,某种物质单独通过某一载体进行的次级主动运输。

基团转位

grouptranslocation

物质通过载体帮助,在一个较复杂的运输系统的作用下进行的跨膜主动运输,被运输物质在该过程中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Na+,K+-ATP酶

Na+,K+-ATPase

存在于原生质膜上的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利用ATP的能量将胞内Na+“泵”出胞外,并将胞外K+“泵”入胞内,也称Na+,K+-泵。

ATP结合盒式转运蛋白

ATP-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s,ABCtransporters

利用ATP的能量跨膜转运物质而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的膜蛋白复合体,需要一种位于质膜外的底物结合蛋白来行使功能,简称ABC转运蛋白。

分解代谢

catabolism

也称产能代谢或生物氧化,是指细胞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产生能量的过程。

合成代谢

anabolism

是指细胞利用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并消耗能量的过程。

糖酵解

glycolysis

无氧条件下,生物降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并产生能量的过程。

该途径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

发酵

fermentation

广义的发酵,泛指一切利用微生物进行生产的过程,多指传统的与实际生产有关的工业化生产,多是好氧过程,如氨基酸发酵、抗生素发酵、单细胞蛋白质生产等。

微生物生理学上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底物水平磷酸化

substrate-levelphosphorylation

一种产生ATP等高能化合物的方式,即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这些高能化合物可以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

底物水平磷酸化可以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可以存在于呼吸过程中,但产生能量相对较少。

乙醇发酵

alcoholicfermentation

葡萄糖在酵母和某些细菌[八叠球菌(Sarcina)、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中经EMP途径,或者在某些细菌[发酵单胞菌(Zymomonas)]中经ED途径降解成丙酮酸,进一步生成乙醛,乙醛还原生成乙醇。

乳酸发酵

lacticacidfermentation

有两种方式,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被NADH还原为乳酸,终产物只有一种乳酸,称同型乳酸发酵(homolacticfermentation);葡萄糖经PK、HK或H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代谢终产物除乳酸外,还有乙醇或乙酸,称异型乳酸发酵(heterolacticfermentation)。

呼吸

respiration

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为好氧呼吸(aerobicrespiration),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为厌氧呼吸(anaerobicrespiration)。

电子传递系统

electrontransportsystem

又称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

一系列膜相关电子载体,把电子传递给最终电子受体,除了泛醌之外,电子载体在膜上的排列顺序为还原电位最负到最正。

一般电子传递系统的组成及电子传递方向为:

NAD(P)→FP(黄素蛋白)→FeS(铁硫蛋白)→CoQ(辅酶Q)→cytb→cytc→cyta→cyta3。

氧化磷酸化

oxidativephosphorylation

一种产生ATP的方式,即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P)H和FADH2,通过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性化合物,并偶联着ATP的合成。

反硝化作用

denitrification

又称硝酸盐呼吸(nitraterespiration),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的厌氧呼吸,此过程中硝酸盐还原形成气态产物N2O、N2。

同化型硝酸盐还原

assimilativenitratereduction

在厌氧或好氧条件下,某些兼性厌氧细菌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进一步转变成铵,作为氮源被细胞利用。

异化型硝酸盐还原

dissimilartivenitratereducetion

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分泌到细胞外或形成N2被释放。

在这个过程中,硝酸盐只作为电子受体,用于生物氧化产能,而不作为细胞氮源。

化能自养菌

chemoautotrophs

利用无机物(NH4+、NO2-、H2S、S0、H2和Fe2+等)氧化放出的化学能作为能源,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可以在完全无机的条件下生长的细菌,一般为好氧菌。

不产氧光合作用

anoxygenicphotosynthesis

光合细菌所特有的、没有氧气生成的光合作用,具有三种类型:

只有一个光反应中心的紫色细菌环式光合磷酸化和绿硫细菌的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以及一种只存在于嗜盐菌中嗜盐细菌紫膜进行的光合作用。

产氧光合作用

oxygenicphotosynthesis

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

光能驱动下,电子从光反应中心Ⅰ(PSⅠ)的叶绿素a出发,通过电子传递链,连同光反应中心Ⅱ(PSⅡ)水的光解生成的H+,生成还原力;光反应中心Ⅱ(PSⅡ)由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电子,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给光反应中心Ⅰ(PSⅠ),期间生成ATP。

初级代谢

primarymetabolism

微生物细胞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次级代谢

secondarymetabolism

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自身生命活动无明确生理功能物质的过程。

反馈抑制

feedbackinhibition

一种酶活性的调节机制。

一个代谢途径的终产物积累过量时,终产物通过抑制该代谢途径的定步酶(pacemakerenzyme)活性而抑制自身的合成。

 

分批培养

batchculture

是指微生物在封闭系统中进行的培养,培养过程中不对培养基进行更换。

迟缓期

lagphase

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基时,其数量并不立即增加,这个阶段被称为迟缓期,又称为延滞期或延迟期。

对数生长期或对数期

logarithmicphase

微生物经过迟缓期后,以最大的速度进行生长和分裂,导致微生物数量呈指数增加的时期。

在对数生长期微生物各成分按比例有规律地增加,微生物呈平衡生长。

对数生长期也称指数生长期或指数期(e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