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9989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伦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伦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伦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伦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伦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伦理学.docx

《伦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理学.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伦理学.docx

伦理学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政治教育(040202)专业(独立本科段)

 

伦理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03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四月

 

一、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课程性质

伦理学课程是政教系政教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定义

伦理学是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正确的道德导向,从道德层面激发学生的智慧,塑造完美人格,为新时代培养志向远大、以礼诚信、敬业爱岗的合格人才。

3.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提升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此,本课程目的之一,在全面阐述道德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提高道德认识和理论水平;目的之二,明确道德规范,完善道德人格,提高道德境界,加深对“以德治国”战略方针的理解。

结合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在内容上突出规范性、科学性、新颖性;在方法上突出多样性、灵活性和理论联系实际。

4.教学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道德的起源、类型、本质、价值及其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和道德建设体系结构,三大领域道德建设的意义、内容;阐述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人生观和道德理想的主要内容。

 

二、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章伦理学的对象、特点与价值

〔内容提要〕

第一节伦理学的历史及现状简介

一、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到文明社会以来,就有人研究它、讲授它。

在西方伦理学成为一门学科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在中国,孔子的《论语》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规范伦理学。

二、伦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产生只是一百多年的历史。

第二节伦理学的对象

一、什么是道德

1、道德概念的由来

2、马克思主义以前对道德的理解

3、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

二、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1、道德以伦理学为研究对象

2、伦理学以道德为研究对象必须从总体上和联系上考察道德现象:

道德现象定义,道德现象三种类型及其关系。

第三节伦理学的特点和价值

一、伦理学的特点

1、伦理学是一门规范科学

2、伦理学是一门价值科学

3、伦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

二、伦理学的价值

1、认识价值

2、调节价值

3、教育价值

〔目的和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了解“道德”、“伦理”和“伦理学”概念,着重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伦理学研究对象理论;掌握伦理学的特点和价值。

联系社会和个人道德实际,充分认识研究伦理学的必要性,培养学习兴趣。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1、道德

2、伦理

3、伦理学

(二)理解

1、马克思主义关于伦理学研究对象理论。

2、怎样划分道德现象?

3、伦理学的特点和价值。

(三)综合应用

学习伦理学的必要性。

第二章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内容提要〕

第一节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道德起源理论

1、神启论。

2、天赋道德论。

3、感觉欲望论。

4、自然起源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理论

1、劳动在道德起源中的作用。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社会分工在道德从萌芽到形成时期的关键作用。

3、道德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原始道德的发生

一、原始道德发生的前奏期

二、原始道德发生的萌芽期

三、原始道德发生的形成期

第三节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2、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都是从解决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中引伸出来的。

利益决定道德原则和规范所适用的范围。

3、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决定道德是有阶级性的

道德的阶级性是由经济利益决定的。

各个阶级在经济关系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着它们道德体系的社会地位。

4、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

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改变,迟早导致新旧类型道德的相继更替。

同一经济关系内部的某些重大变化,会导致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类型的某些变化。

二、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1、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不使用强制手段。

3、是一种内化规范。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1、是一种价值。

2、是实现价值的行动

〔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理论;批判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论,以及从人的自然本能中寻求道德根源的非科学观点。

重点掌握道德的本质及其意义。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劳动在道德起源中的作用。

(二)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理论。

(三)综合应用

道德的本质及其意义。

第三章道德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

〔内容提要〕

第一节道德的结构模式

一、道德的结构态势

总体上是有序和无序的统一。

1、道德存在的范围是有序和无序的统一。

2、道德作为系统的内部结构诸要素的存在态势是有序和无序的统一。

3、道德作为系统道德作为系统的相互关系是有序和无序的统一。

二、道德的社会结构模式

1、社会道德的关系结构。

2、社会道德的现象结构。

3、社会道德的水准结构。

4、道德的社会结构的总体模式。

三、道德的个体结构模式

1、个性道德心理结构。

2、个体道德行为结构。

3、个体道德境界结构。

4、道德个体结构的总体模式。

四、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辩证统一

1、从生成上看二者都是自成与相成的统一。

2、从运行过程上看都是自组、自控与互动、互控的统一。

3、从社会功能上看都是“自为”和互补的统一。

第二节道德的社会功能

一、道德的基本社会功能

1、反映(认识)功能。

2、调节功能。

二、道德认识功能的特殊性

1、从认识的角度和范围上看,着重于利益关系的角度。

2、从表达认识成果的方式上看,主要以具有善恶意义的行为、准则等形式。

3、从认识的基础上看社会生活实践是基础。

4、从认识主体上看整个社会都是主体。

三、道德调节功能的特殊性

1、从调解的角度和范围上看。

是从现实的利益关系的角度。

2、从调解的尺度上看。

是以“应当怎样”为尺度。

3、从调解的偏颇上看。

是侧重于引导当事人履行义务。

4、从调解的方式上看。

主要诉诸教育感化等。

5、从调解的效力上看。

对处于非对抗性矛盾可以充分发挥效力。

第三节道德的运行机制

一、道德运行的目标体系

1、道德运行目标的含义。

2、道德运行目标体系的结构特点。

3、道德运行的基本目标。

4、道德基本运行目标的实现。

二、道德运行的外部机制

1、外部机制的主要表现。

2、外部机制的性质与程度。

3、外部机制的基础和限度。

三、道德运行的内部机制

1、自选择能力。

2、自组织能力。

3、自控制能力。

四、道德运行的轨迹

1、道德运行曲线。

2、道德运行曲线的中轴线。

3、道德运行轴线与经济运行轴线。

〔目的和基本要求〕

掌握道德结构态势的有序和无序的统一,重点掌握道德基本社会功能及其特殊性,了解道德运行的目标、运行机制。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1、道德结构模式

2、社会道德水准

3、道德的社会功能

(二)理解

1、道德的社会功能及其特殊性。

2、道德结构态势的有序和无序的统一。

(三)综合应用

学习伦理学的必要性。

第四章道德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性

〔内容提要〕

第一节道德的历史类型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1、原始社会的经济特征。

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公有制。

2、原始社会的道德特征。

维护氏族公社和部落的共同利益的道德要求是基本原则,共同劳动、相互帮助、勇敢刚强、吃苦耐劳、维护氏族内的自由平等是最重要的美德和道德规范。

朴素性、狭隘性、外在性和权威性是重要特点。

3、历史地位。

为人类道德的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有许多消极的表现,突出的是氏族复仇、食人之风、血缘群婚。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1、奴隶社会的经济特征。

生产力不断提高,私有制产生。

2、奴隶社会的道德特征。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身依附关系是基本原则,鄙视劳动和劳动者、对奴隶主国家绝对忠诚、男尊女卑是道德规范。

3、历史地位。

道德成为独立的社会因素,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飞跃,同时又使人类道德堕入了深渊之中。

三、封建社会的道德

1、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

生产力有了更大发展,封建制度建立。

2、封建社会的道德特征。

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关系是基本原则,三纲五常、忠君孝亲、三从四德是道德规范,道德进一步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

3、历史地位。

向人道的方向迈进了一步,同时束缚了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1、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

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2、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特征。

利己主义是道德的基本原则,自由、平等、博爱,金钱万能是主要道德规范。

3、历史地位。

上升时期起进步作用,但其实质是极端不人道的。

历史上劳动人民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奴隶阶级道德

二、农民阶级道德

三、无产阶级道德

五、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略)

第二节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一、道德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二、道德的曲折前进过程

1、人类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进步的。

2、人类道德的发展是曲折前进,而不是直线上升的。

三、道德文化的批判和继承

1、道德遗产和“批判继承”的含义。

2、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

3、对待道德遗产采取批判继承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特点

一、传统伦理的肯定方面

1、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相处和“爱人”。

2、利民、富民、“民为贵”的民本思想。

3、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

4、重视理想和志向。

二、传统伦理的否定方面

1、每个人都没有独立的人格。

2、人的自我意识、自由个性被完全泯灭。

3、只要求人尽义务,很少讲权利。

4、束缚了人们积极进取、锐意进取的精神。

三、对待中国传统伦理的两种倾向

1、全盘否定。

2、全盘肯定。

〔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道德发展的各种类型及其特征。

明确道德发展的规律性,掌握对待道德遗产的正确态度,了解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特点。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批判继承

(二)理解

1、原始社会道德特征及内容。

2、奴隶社会道德特征及内容。

3、封建社会道德特征及内容。

4、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特征及内容。

5、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特点。

6、怎样认识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三)综合应用

如何对待道德遗产?

掌握这一理论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何意义?

第五章道德原则

〔内容提要〕

第一节共产主义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一、共产主义道德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共产主义道德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无产阶级的形成以及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为共产主义道德的产生和形成创造了物质条件。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和传播,为共产主义道德产生和形成创立了主观思想条件。

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道德

1、共产主义道德是从无产阶级完整利益中引申出来的。

2、共产主义道德是适应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的道德体系。

3、共产主义道德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

三、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过程

1、产生阶段。

2、形成阶段。

3、完善和普及阶段。

第二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一、什么是道德基本原则

1、道德基本原则含义

2、道德基本原则与道德规范、范畴的关系

二、确立集体主义原则的依据

1、集体主义含义。

2、确立集体主义原则的依据。

①集体主义反映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无产阶级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的根本要求。

②集体主义体现出以追求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基础调节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③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并贯穿于共产主义道德发展的始终。

④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区别其他道德的显著标志。

3、观点争鸣。

①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一个还是多个?

②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是什么?

三、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1、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集体主义原则最根本的要求。

2、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相结合,是集体主义基本原则最经常最起码的要求。

3、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要自觉地无条件地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必要时做出牺牲,是集体主义原则最重要的归宿。

第三节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利他主义

一、利己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1、从哲学世界观上比较。

2、从判断人们行为价值尺度上比较。

3、从人们行为的最后归宿上比较。

二、划清几种界限

1、集体主义与集团利己主义。

2、集体主义与合理利己主义。

3、集体主义与利他主义。

4、个人利益和个人主义。

〔目的和基本要求〕

掌握共产主义道德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先进性,重点理解概括集体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依据、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同各种利己主义的根本对立,树立集体主义的道德信念。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1、个人利益

2、集体利益

(二)理解

1、确立集体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依据。

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3、利己主义同集体主义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综合应用

坚持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意义?

第六章道德规范

〔内容提要〕

第一节道德规范概说

一、道德规范的性质

1、道德规范是主客观相统一而形成的。

2、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3、道德规范与风俗不同。

4、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不同。

二、道德规范的表现形式

概括为:

图腾、禁忌、风俗、礼仪、准则、箴言、义务及责任。

第二节道德规范的他律性

一、道德规范的外在约束性

道德规范的外在约束性是指道德规范的他律性。

二、道德规范的外在导向功能

1、导向功能是指道德规范对人的道德活动起到的引导作用。

2、道德规范的实然性与应然性。

三、道德义务

1、马克思、恩格斯对道德义务的理解。

2、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有区别。

3、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关系。

第三节道德规范的自律性

一、道德规范从他律向自律的转换

1、转换是道德规范的特殊性之一。

2、道德的社会化问题。

二、道德主体自身的意志约束

1、表现为对道德他律性的认同。

2、表现为主体自己为自己立法。

3、集中表现为意志对爱好和欲望的把握。

三、道德良心

1、良心不过是社会的客观道德义务,经过道德规范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过程,而在道德主体的内心深处,以自律准则的形式积淀下来的人的道德自制能力。

2、良心对主体的道德行为所起的调节作用。

〔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掌握道德规范的性质,明确道德规范的外在约束性,理解道德义务是道德规范他律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掌握良心及其作用。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导向功能

2、道德规范的实然性

3、道德规范的应然性

4、良心

(二)理解

1、如何理解道德规范的主客观的统一?

2、为什么说道德义务是道德规范他律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三)综合应用

良心对主体的道德行为所起的调节作用是什么?

第七章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及道德要求的层次性

〔内容提要〕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及其层次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道德规范之间的对立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

2、四种不同社会性质的道德规范。

3、同时存在不同社会性质的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现象。

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及其层次性

1、四个层次:

公共生活领域的一般道德规范;家庭生活领域、职业生活领域的特殊道德规范;基本道德规范;最高道德规范。

2、为什么?

第二节社会主义公共生活中的一般道德要求

一、社会公共生活规则

1、社会公共生活规则是公共生活必需的、最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范。

2、`道德要求:

处理私人关系的,处理人群关系的,保护资源环境的。

3、履行社会公德的意义。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有利于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1、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2、关心人的物质文化生活。

3、同人民的敌人作斗争。

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一、“五爱”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爱祖国。

2、爱人民。

3、爱劳动。

4、爱科学。

5、爱社会主义。

二、“五爱”道德规范提出的根据及其意义

1、根据是根植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

2、意义:

确立了明确的道德目标和人生价值取向,树立了道德标准。

第四节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最高要求

一、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及其主要要求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和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是必要的。

2、要求:

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一切要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公而忘私;要有勇于牺牲的精神。

二、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产生的经济基础相同。

都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

目的是一致的

2、相互联系,互相渗透。

〔目的和基本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及其层次结构,掌握社会公共生活规则、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五爱的基本内容,明确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1、社会公共生活规则

2、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3、五爱

(二)理解

1、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及其层次性。

2、社会公共生活规则道德要求。

3、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

4、“五爱”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综合应用

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

 

第八章职业道德

〔内容提要〕

第一节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一、职业道德的界说

1.职业含义。

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社会来源的社会活动。

2.职业道德含义。

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

二、职业道德的历史考察

1、奴隶社会职业道德真正形成。

2、以后得到丰富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

1、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2、社会主义制度是基础。

第二节职业道德的特征、要素和模式

一、职业道德的特征

1、内容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形式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3、范围上的确定性和有限性。

4、功效上的职业化和成熟化。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

1、职业理想。

2、职业态度。

3、职业责任。

4、职业技能。

5、职业纪律。

6、职业良心。

7、职业荣誉。

8、职业作风。

三、职业道德的结构模式

1、从表现形式方面概括,有规范型模式、范畴型模式、规范范畴型模式。

2、从核心内涵方面概括,有义务型模式、良心型模式、价值目标型模式。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职业道德建设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意义

1、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突破口。

2、使社会主义一般道德要求职业化,更能深入人心。

3、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产业内涵

1、第一产业的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艰苦奋斗发展农业。

2、第二产业的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坚决保证产品质量。

3、第三产业的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提高服务质量。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职业道德建设

1、注意商品经济的职业道德的特点。

2、从经济运行机制协调二者的关系。

3、提倡合理正当的竞争。

〔目的和基本要求〕

掌握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征,了解职业道德要素,明确社会主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职业

2、职业道德

(二)理解

1、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

(三)综合应用

社会主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第九章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

〔内容提要〕

第一节两性关系的本质及其道德意义

一、人类文明的重要本质

1.人类的两性关系的发展客观地反映了文明史的一个方面。

2.三种主要婚姻形式:

群婚制、对欧婚制、一夫一妻制。

二、婚姻家庭的社会本质

1.婚姻家庭范畴包含着经济基础的内涵。

2.婚姻家庭范畴包含着上层建筑的内涵。

三、一夫一妻制的道德进步

在于从中发展起现代的个人的性爱。

第二节爱情的道德内涵

一、爱情的基本特征

1、爱情包含性欲的因素,但并不归结为性欲。

2、爱情是一种高级心理现象。

3、爱情是高尚的道德感情。

4、爱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5、爱情在两性关系中具有巨大的能动性。

二、恋爱的道德要求

1、注重于双方的品德、情操和志同道合。

2、尊重对方情感,平等履行义务。

3、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

第三节婚姻的道德基础

一、婚姻道德基础的哲学根据

1、婚姻道德是社会范畴。

2、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具有重要职能。

二、婚姻道德基础的伦理分析

1、社会主义婚姻的道德基础是爱情和义务的统一。

2、婚姻家庭是包括人们爱情生活在内的特定的共同体。

三、离婚的道德研究

第四节家庭的道德建设

一、家庭道德建设的内容

1、建立夫妻平等相爱的道德关系。

2、父母要抚养教育好子女。

3、赡养和尊敬老人。

二、家庭道德发展的展望

〔目的和基本要求〕

了解婚姻家庭的社会本质,掌握爱情的基本特征,明确家庭道德建设的内容,树立正确的爱情家庭观。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爱情

(二)理解

1、婚姻家庭的本质。

2、爱情的基本特征。

3、家庭道德建设的内容。

(三)综合应用

社会主义家庭道德建设的意义。

第十章人生观和人生价值

〔内容提要〕

第一节人生观

一、什么是人生观

1.人生观含义。

就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价值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2.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

人生观以世界观为指导,是世界观的具体化。

二、人生观的类型及具体形态

1.唯心主义人生观。

虚无主义人生观、悲观主义人生观、唯意志主义人生观。

2.机械唯物主义人生观。

享乐主义人生观、命定人生观、实用主义人生观。

3.唯物主义人生观。

人生的目的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人生的意义在于为人民服务。

三、共产主义人生观和剥削阶级人生观的本质区别

1.两种人生观反映的阶级利益和意志不同。

2.两种人生观的核心根本不同。

3.两种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不同。

4.两种人生观的世界观基础不同。

第二节人生的价值与评价

一、道德价值的特征

1、道德价值不能脱离现实,只能从现实中引申出来。

2、道德价值不能还原为现实,包含着更高的、理想的要求。

二、人生价值的伦理

1、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2、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3、现实价值与应有价值。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1.价值与评价是有区别的。

2.人生价值评价标准是客观的。

3、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不是永恒不变的。

第三节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实现

一、价值目标与个人自由

二、价值取向与道德责任

三、社会实践与自我实现

〔目的和基本要求〕

把握人生观和道德理想的内涵、社会本质及其在个人道德品质形成、提高过程中的作用;了解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的人生观和道德理想及其阶级本质,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人生观

(二)理解

1、人生观类型和形态。

2、共产主义人生观与剥削阶级人生观的本质区别。

3、道德价值的基本特征。

(三)综合应用

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