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9245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4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docx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docx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

计划方案

(讨论稿)

 

二○一三年十月

一、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必要性………………4

二、我省食品产业基本现状…………………………………5

三、全省食药监系统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现状…………………9

(一)检测机构的设置和人员情况

(二)主要检测仪器和设备情况

(三)检测能力情况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四、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19

(一)指导思想

(二)建设原则

(三)建设目标

五、食品检验机构能力建设要求………………………………20

(一)技术人员的配备

(二)技术装备基本配置

(三)设施环境条件要求

(四)科研信息化建设

六、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思路和标准............23

(一)省级检验检测机构

(二)市级检验检测机构

(三)县级检验检测机构

(四)乡镇街食品药品管理机构

七、编写依据及参考标准………………………………………27

附件1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配置表

附件2食品检测仪器设备起步投入配置表

附件3检验检测机构环境设施配置表

附件4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人员配备表

附件5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建设要求表

 

 

随着我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来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国家、省政府部署安排要求整合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了顺应机构改革完成后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需对现有的检验检测资源重新调整部署,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

根据国务院关于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我省食品药品监管改革的方案,充分发挥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整合社会检测资源,构建社会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的要求。

为认真贯彻改革方案,省局决定编制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此方案力求对全省食品检验机构管理水平、实验室建设起到指导作用,推进我省食药系统食品监管工作稳步提升。

为了充分发挥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结合目前我省食品检测机构的实际状况,构建的主要目标是在全省建成以省级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含国家级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为中心,市州级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县区级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为基础和补充,以满足我省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企业技术检测安全保障基本需要,做到体系健全、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重点突出、运转高效、科学规范的省、市、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一、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必要性

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以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手段,以可靠的实验环境为保障,对食品生产和食品质量安全实施科学、公正的检测、监测、鉴定、评价的技术保障体系。

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政府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承担着为行政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重要职能,在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和核心作用。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对于确保食品消费安全,提高食品市场竞争力和调节食品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肥料、动植物激素等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在促进食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食品质量安全的隐患。

加之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导致的食品污染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防止突发性或群发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我省食品产业基本现状

(一)基本情况

甘肃位于祖国西部,地域辽阔,气候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盛产中药材、瓜果、棉、煤、金属、畜肉、葡萄、马铃薯等。

是我国最早进行资源型开发的地区之一,由于资源的退减和枯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产业接续问题日渐突出。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推进,西部开发已进入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并举的新阶段。

顺势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推进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我省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证明,产业发展的关键取决于三大因素:

一是产业自身的独特性;二是产业横向竞争力的大小;三是产业发展的整体规模效应。

这三点集中起来就是产业集群问题。

我省食品产业发展及地理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显现在优势特色农产品方面:

1、粮食及加工品:

小麦、青稞、大麦、玉米、燕麦等;2、肉类及加工品:

牦牛肉、羊肉、甘肃蕨麻猪、陇西腊肉、靖宁烧鸡等;3、蔬菜类:

兰州百合、洋葱、马铃薯、脱水蔬菜、蕨菜、柳花菜、木耳、黄花菜、民乐大蒜等;4、瓜果类:

甜瓜(白兰瓜、黄河蜜)、籽瓜、桃、葡萄、枸杞、红枣、敦煌李广杏、平凉金果、天水花牛苹果等;5、调料:

武都花椒、甘谷辣椒等:

6、瓜籽:

黑瓜籽、红瓜籽、无皮瓜籽、葵花籽、白瓜籽等;7、植物油:

胡麻油、菜籽油、玫瑰油、橄榄油、罂粟油、紫苏油等;8、原料:

啤酒花、麦芽、苜蓿等;9、乳及乳制品:

酥油、干酪素等;

10、葡萄酒、白酒;11、淀粉及淀粉制品;12、蜂蜜、花粉、蜂胶;13、茶叶;14、杏制品等。

特别是河西走廊葡萄酒、庆阳杏脯、平凉金果、张掖红枣、甘南牛肉、兰州百合、陇南橄榄油、茶叶、甘肃干酪素等地理标志性产品,形成了一批当地优势食品工业,给地区经济发展及形象带来了地域影响力,为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效益。

以马铃薯、果蔬、酿酒原料、草食畜等为重点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1%。

甘肃葡萄酒产业在国内起步比较早,自1983年开始发展,经20多年的建设,已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符合国家酒产业发展方向,我省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及葡萄酒加工生产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已形成武威、张掖、嘉峪关三大产区,正在建设的有酒泉和天水产区,葡萄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主体是以农场、林场、农户和酿酒企业为主,葡萄酒品牌集中度高,仅莫高一家在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所占份额就超过1%,到2020年力争达到10%,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销售额超过400亿元。

目前我省有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500余户,其中:

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761户,共2262张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2700余户。

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128160个。

餐饮发证企业单位数55344个,不够发证条件的小餐饮和摊贩数量约5万余家,见图1(由于各地市政府划分小作坊政策不一致,各地小作坊统计数据有

区别,但总体是平衡的)。

保健食品企业14户,29种产品。

2011年全省食品生产加工总产值约为371.2亿元。

规模以上(年产值2000万元)企业261户,占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总数的19.5%。

总体质量水平步步提高,规模向集团化跨跃,平均年合格率达到90%以上,但蜜饯、肉制品、纯净水、酱腌菜合格率偏低,总体质量水平基本与全国一致。

图1:

我省食品领域分布图

 

(二)行政区划分布

全省2012年统计共有14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

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8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

1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1353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

126个街道、468个镇、725个乡、34个民族乡。

(三)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我省食品行业发展与全国省市食品企业同比,存在的问题是:

1、食品行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经济总量小,占全省工业的比重逐年下滑。

2、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低端产品多,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少,不能满足消费日益升级的市场需求;大宗农产品初加工比重大,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高端产品较少;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少,龙头企业带动性不强,区域影响力不高;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优势资源、特色产业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部分行业发展萎缩,产能下降。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全行业总体技术装备水平低,研发、设计能力弱;大部分企业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4、招商引资、引进外资能力弱。

全省消费品产业规模以上“三资”企业数仅占全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的4.5%,资产占9.2%,工业总产值占8.7%,利税总额占8.4%。

5、品牌培育滞后,名牌产品少,自主品牌培育的投入不足,品牌经营方式落后,贴牌现象普遍存在。

三、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现状

(一)检验检测机构的设置和人员情况

1.省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

全系统省级食品检测机构有2个,即甘肃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和甘肃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甘肃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目前共36名事业编制,为县处级建制单位。

依据国家、省政府体制改革方案要求,于2013年6月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整体整建制划转到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甘肃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是根据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文件(甘机编办通字[2011]93号《关于成立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的通知》)建立,中心加挂国家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甘肃)牌子,还是甘肃省葡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中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验单位。

目前中心设置2个管理科室,3个专业检验室。

包括办公室、综合业务科,检验一室(仪器分析)、检验二室(理化分析)、检验三室(微生物检验),实验室面积12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000万元。

实验室通过了国家及省级的资质认定认可评审,具备510种食品和296个参数的检验能力,年检验能力5000余批次,基本覆盖了食品质量安全及风险监测的检验项目,但未涉及保健食品项目。

中心现有正式人员32人,拥有食品检验、分析化学、微生物、质量管理等专业的技术人员25人,管理人员5人,工勤人员2人。

专业技术人员占中心总人数的78%,中心人员平均年龄41.8岁,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7人,中级职称10人,助理工程师7人,

大专以上学历占中心总人数的84%。

根据工作需要中心还外聘19人,主要在检验辅助岗位工作。

甘肃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为县处级建制单位,履行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检验职能,是省内最高的药品检验技术仲裁机构。

内设办公室、业务技术管理科、质量保证科、财务室、科技管理办公室、后勤设备保障科、抽样科7个职能管理科室和中药一室、中药二室、化学药品室、抗生素室、药理室、生物制品检定室、药品包装材料检测室、食品科(其中工作人员7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1人,初级4人)8个专业检测科室。

现有职工110人,各级各类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得的80%以,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7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2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0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27人。

实验办公综合楼一幢,总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049万元。

实验室资质认定食品23种,136参数,保健品6种,85参数,食品相关产品3类的检验能力。

2.市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

在全省14个地州市食品药品检测机构中,由于历史原因除兰州市未设置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外,其余13个州市均取得

了食品检验资质。

目前我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国家食药总局和省政府的机构改革指导意见,全省各市州、县区已相继出台“三定方案”,分别设立市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或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张掖、嘉峪关),县级成立食品药品检验所和乡镇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当前新设立的检验机构正处于筹划建设阶段,人员、设备、场所还未完全到位,尚不具备检验检测能力。

市级开展保健食品检验检测单位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有5个,分别是:

甘肃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张掖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嘉峪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陇南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天水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同样存在检验能力弱、不能全项检的现象。

3.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

全系统县级食品检测机构食品检测为空白,本次机构改革指导意见和“三定方案”要求县一级加强并增设食品药品检验所。

综上,各地“三定方案”已确定了食品检测机构人员编制数,如武威市22人,白银市10人,酒泉市16人,张掖市食品药品机构未分设置25人,人员配置有一定差距,不能满足检验工作需求,存在较大缺口,平均在50%以上。

图2

各地区食品检验机构编制和缺口人数柱状图

 

(二)主要检测仪器和设备情况

甘肃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已基本建立起完善的食品检测体系,具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荧光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全自动蛋白仪、膳食纤维测定仪、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系统(GPC)、智能全自动电位滴定仪、柱后衍生系统仪、全自动细菌及药敏分析仪、微波消解仪等10万元以上大型进口仪器设备36台(套),以及通用配套仪器设备197台(套),设备原值1800万元,能满足当前食品理化、微生物、元素、添加剂、农兽药残留、污染物等检测需求,其项目检验能力覆盖面达到95%以上。

但大型贵重仪器如液质等的数量单一,部分高端检测仪器因资金原因还不能到位,总体装备水平在国内西北同行业食品检验机构中并不突出。

甘肃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运行管理体系,

具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荧光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微波消解仪等万元以上的进口与国产仪器160余台套,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66台(件);常用仪器设备400余台套,

基本满足理化、微生物、添加剂等检验能力。

但由于该中心以药品检验为主,及社会食品检验资源的分配因素,食品检验未放到主要位置,在人员结构、专用食品检验仪器配置使用方面处于一般水平。

各州市食品药品检验设在同一机构,虽申请了食品、部分保健食品检验能力项目,但食品检验专用设备少,部分设备食药共用,也购置了一些如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荧光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大型仪器,由于场所、人员能力等因素未发挥其作用,利用率不高。

(三)检测能力情况

本次调研调查说明全省各系统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已形成对保健食品、餐饮食品及28类包括乳制品、调味品、糕点、调味品、饮料、酒类、肉制品、小麦粉、食用油、豆制品、粮食加工品等食品的检验能力。

省级机构检测能力较强,可覆盖95%以上的食品项目,市级覆盖约75%。

但在食品药品系统食品检验能力偏低,特别是在市县级单位更低,从2个省级单位和13个市州(除兰州市)单位授权检测能力情况表分析可看出,省级单位检测能力虽基本能满足我国行业和产品现有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规定要求,但与国内食品检验机构相比差距相当明显。

各地州申请项目少、检验能力弱,且分布不均,有的有资质确未开展食品检验工作,有的仅做一些常规检验项目,未发挥出自身能力。

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已取得食品资质认定实验室情况表

食品中心

食药所

西

食品检验能力

510个产品296个参数

23个产品136个参数

10个产品80个参数

20个产品95个参数

19个产品135个参数

15个产品75个参数

23个产品34个参数

11个产品11个参数

13个产品99个参数

30个产品298个参数

18个产品120个参数

15个产品116个参数

203个参数

10个产品11个参数

13个产品6个参数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体系不健全。

一是食品、保健食品检测机构功能单一。

在现有的市州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中,不能满足食品、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需要。

二是检验机构能力不强,差距较大,特别是县级还没有食品检验机构,市州级检验机构在农药、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真菌毒素、保健功能项目等指标的检测能力还不能满足需要。

三是现有检验检测机构力量分散,没有形成合力且效率较低,存在检不了、检不准、检不快、检不出的现象。

四是违禁添加物、高新技术产品检测能力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食品(如转基因食品等)越来越多,相应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项目亟待建立。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新的生产工艺带来的安全问题、违规添加违禁物质、潜在的危害物研究及检验鉴别方法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2.队伍人员技术水平建设尚需提高。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集检验检测、计量、标准化技术以及法规、政策为一体,要求从事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素质。

但是我们的队伍建设与食品检测业务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距离。

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专业性强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既是购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开展了新的检测项目,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尤其是新型仪器分析的拨尖人才,而招聘这些人才困难很大;二是检验人员数量与业务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业务的快速发展,势必造成人手不够;三是人员结构梯度建立仍然不够完善,

专业人员少,相当一部分验人员兼职从事食品检验,特别是缺乏系统内顶尖的检测及学术带头人;四是人员素质的提高跟不上业务的快速发展,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标准的实施和部分检验方法的变更,部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没有同步跟进,影响了检测工作质量。

3.经费保障不足,装备水平不高。

造成检验检测设备水平滞后,技术支撑体系脆弱,设备精度和检出限达不到要求。

许多常规检测设备购置年代较远,有的仪器设备使用时间在10年以上,甚至是80年代购置,这些设备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部分指标无法检测,或是精度达不到要求,检不出所含有毒有害成分。

且大多主要检测设备无或只有1台,明显不能满足检测的批量、快速、准确需要,检测能力的提升慢,与工作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4.检验场所面积不足,实验环境条件较差。

食品实验室布局应能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和检测项目所要求的工作条件设计,实验室相对隔离,布局合理,功能明确,配置必要的防尘、通风、保温、样品处理等设施。

而我省大多检验室是普通办公用房,依办公楼基础改造建设,条件、布局欠合理,辅助设施安装不能有效进行,排污、排烟气等不达标,温湿度系统不能有效控制,设备间相互影响,造成部分环境条件达不到检测方法标准规定的要求,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

5.食品质量安全技术研发能力亟待加强。

食品的检验工作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检验机构一定要有专门的人员去关注这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很多打假工作都不是一份标准就能够解决的,要在大量数据库的基础上用统计学的方法去识别产品是否掺假。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的检验机构要做的不仅仅是按照现有的产品标准进行检验,还应该能识别现在行业内存在的各种非法添加行为,虚假宣传行为以及掺杂掺假行为,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由于食品基本都是由天然的作物、动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本底非常复杂,要进行惨假、真伪识别需大量辛勤的工作和获取积累足够数据及经验,才能推进此项工作的发展,在我省省级食品、保健食品检测机构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承担了一些国家、省级科研课题,但整体团队研究能力层次不齐,加之日常检验工作的繁忙,针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疑难及快速检验方法研究偏少。

市州目前还不具备食品科学研究能力。

6.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有待加强。

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发达国家通常由政府出资,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对食品实施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

而我国目前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投入十分有限,我省也就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开展这项工作,在市洲还处于空白。

食品除了按照标准要求的项目进行监测以外,我们应该加强风险监测工作,摸清现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的风险源点,摸清原材料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摸清行业研究的新动态,摸清新的工艺、新的原材料可能为食品安全带来的潜在风险,有了这些基础数据,才能知道问题出在那个环节,才能帮助企业排查生产加工环节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7.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监管信息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利用。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大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小到一个单位,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必不可少的资源,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食品信息平台,能够使监督管理更规范、信息查询更便捷、流通环节更透明、责任更清晰,检验检测流程有依据,是提高食品检测效能、传输相关数据、查询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

我省食药系统各食品检验机构信息化工作及门户网站构建还处于筹划阶段,与同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需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结合本系统、本单位实际建立适合自身业务的食品信息化检验平台,相互交流,共享食品相关知识和信息,为地方经济做好服务。

四、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贴未来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以“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提升食品检测机构能力为工作重点,

以全面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符合我省省情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二)建设原则

省级食品检验机构定位在高端检测和技术保障方面,重点加强突发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快速反应检测能力的建设,注重提升研究能力,指导市、县级检验机构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

市州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要为当地政府对食品质量监管和地方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满足绝大部分常规项目检验的需要,在本区域有产业特色的食品检验能力上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重点是满足对本县食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的需要,开展基本常规性检验,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指标结果准确可靠。

(三)建设目标

以完善检测手段为重点,全面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一个由省、市、县、乡镇街四级组成的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检验检测体系。

五、食品检验机构能力建设要求

根据规划原则和目标,依据《检测与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17025)》《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

对全省四个层次的食品实验室建设在人员、设备、环境及科研信息化建设方面具体要求是:

(一)技术人员的配备

  根据全省食品检测体系建设和开展检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各级食品检测机构必须配备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人才,采取有效措施,满足食品检测体系人才的要求。

总体主要要求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的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检验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人员的比例应当不少于30%。

技术管理人员应当熟悉业务,具有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从事食品检验相关工作3年以上。

具体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人员配备见附件4。

(二)技术装备基本配置

本计划列出的检测设备,依省级、市州级、县级层次梯度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合理配置,突出重点的布局,确保对不同类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分别满足一般成分理化项目、元素、微生物、食品添加剂、营养素、真菌毒素、食品污染物、违禁添加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保健功能项、食品转基因成分分析。

也可根据本单位的发展需要和本地区的食品产业的特点以及监管实际需求,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基础上,添置其他技术装备,但新增的仪器设备,坚持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同时确保有一定的超前性。

具体仪器设备配置见附件1:

省级食品检验机构省级仪器设备装备配置应不低于8000万,市州级不低于1000万元,县级不低于150万元。

全省食品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缺口配置表见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