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W>YD.W与X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13.将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但当加入某物质后,铜粉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且有气体逸出,此物质是()
A.Na2CO3B.NaOHC.KNO3D.HCl
14.下列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
B.
C.
D.
15.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构成HmX分子。
在ag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molB.
(A-N)mol
C.
(A-N)molD.
(A-N+m)mol
16.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Xm+、bYn+、cZn-和dRm-(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n,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a-b=n-m
②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
③元素非金属性Z>R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
A.②③正确B.只有③正确C.①②③④都正确D.①②③正确
17.相同状况下,1体积某气态烃只能与1体积Cl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1mol此氯代烷可与4molCl2发生完全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
A.CH2=CH2
B.CH3CH=CH2
C.CH3CH3
D.CH2=CH—CH=CH2
18.下列变化中既有离子键断裂,又有共价键断裂的是
A.NaOH溶于水B.NH4HCO3受热分解
C.HCl溶于水D.I2的升华
19.三个相邻周期的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Y>Z>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Z>X
C.Y、Z的氧化物都有两性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Y>W
20.下列各组有机物中,其一氯代物的数目不相等的是()
A.正戊烷和正己烷B.新戊烷和
C.甲烷和乙烷D.丙烷和
21.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术语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NH4Cl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CO2的结构式:
O=C=OD.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22.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CH3(CH2)2CH3②CH3(CH2)3CH3③(CH3)3CH④(CH3)2CHCH2CH3
A.②④①③B.④②①③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水分子内存在氢键,所以水分子非常稳定
B.冰的密度比水小,与水分子内的共价键有关
C.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使水分子间作用力增加,导致水的沸点较高
D.化学键是指物质中相邻的原子或离子间的强烈的吸引作用
24.将8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装满水的量筒,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为1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可能为()
A.7∶5B.3∶7C.7∶1D.1∶7
25.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它们分子里的碳原子数相等。
将1.0体积这种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0体积的CO2和2.4体积的水蒸气(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则混合气体中烯烃和烷烃的体积比为()
A.3:
1B.1:
3C.2:
3D.3:
2
26.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A、B、C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为32。
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C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最强
B.元素D的某种同位素质量数为14,则其中子数为6
C.B、C两种元素可形成BC6型化合物,该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D.A、B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均能与它们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7.X、Y、Z、W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X原子的质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4倍,Y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X原子与W原子电子总数是Z原子电子数的2倍,W与X同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W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4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W>X
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
Y>Z
D.Y的单质在X的单质中燃烧生成Y2X
28.某稀溶液中含有4molKNO3和2.5molH2SO4,向其中加入1.5molFe,充分反应(已知NO3-被还原为NO),最终溶液体积为1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c(NO3-)=2.75mol·L-1
B.所得溶液中c(Fe2+):
c(Fe3+)=1:
2
C.反应后生成NO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下)
D.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
29.X、Y、Z、M、Q、R皆为前20号元素,其原子半径与最高或最低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位于第三周期第ⅠA族
B.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盐或碱
C.简单离子半径:
M->Q+>R2+
D.Z与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30.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和D同主族;X、Y、N分别是由以上四种元素中两种组成的化合物,Z是由以上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若X与Y的摩尔质量相同,Y为淡黄色固体,N常温下是液体,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省略),则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M>N,沸点M>N
B.原子半径:
D>B>C>A
C.Z为NaOH
D.M中含有非极性键
二、有机推断题
31.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M层上有6个电子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W
其单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都产生H2
(1)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4+,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_____,如何检验某溶液中含该离子_____。
(3)元素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填序号)。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2.有X、Y、Z、T、U五种短周期元素。
X、Y、Z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41。
X和T的单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T2X(白色固体)和T2X2(淡黄色固体)两种化合物。
U单质在Z单质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物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X
Y
Z
(1)各元素的符号是X______,Y______,Z______。
(2)Y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Y与T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
(4)YX2和U2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其中氧化剂是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
三、实验题
33.学生设计的用氨催化氧化法制取少量HNO3溶液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室制备NH3,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__(填序号)。
①固态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加热
②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
③碱石灰中滴加浓氨水
④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装置C中的现象___;为确保装置D中尽可能多地生成HNO3,所通入O2和NH3的体积比应大于___;
(4)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
(请分步写出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A错误;
B.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但是有的微粒最外层2个电子也是稳定结构,如He,B错误;
C.两种微粒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比如S2-与Ar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S2-有较强的还原性,而Ar是稀有气体,非常稳定,不易反应,C错误;
D.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离核最近的电子层里,L层的能量比M层低,所以排满了L层后才排M层,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易错选C,有同学认为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就完全相同,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对于原子,这个规律基本能符合,但是对于离子来讲,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与其所带的电荷也有一定关系,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
2.D
【详解】
A.氯化氢中只含共价键,硝酸中只含共价键,故A不选;
B.水、氨气中都只含共价键,故B不选;
C.硫化钠、氯化钠中都只含离子键,故C不选;
D.四氯化碳中只含共价键,氧化钠中只含离子键,故D选。
故选D。
【点睛】
多数情况下,金属和非金属间形成的键是离子键(氯化铝、氯化铍除外);非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形成的键是共价键(铵盐除外),这是区分两者的重要因素。
3.A
【详解】
A.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非金属性:
Cl>Br>I,A错误;
B.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大小:
Na>P>S,B正确;
C.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也减弱,所以氧化性:
F2>Cl2>Br2,C正确;
D.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金属性:
Na>Mg>Al,D正确。
答案选A。
4.D
【详解】
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才能生成三氧化硫,A错误;
B.CO2和S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相同,不能鉴别,可用品红来鉴别,B错误;
C.由于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所以CO2通入BaCl2溶液不反应,C错误;
D.SO2、NO2气体均能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正确;
答案选D。
5.D
【详解】
A.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所以CH2Cl2只有一种结构,A错误;
B.甲烷可以跟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和氯水反应,故不能使氯水褪色,B错误;
C.甲烷性质稳定,不与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故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C错误;
D.甲烷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后会爆炸,是矿井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A、氨气的熔沸点较低,所以易液化,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作制冷剂,正确;
B、对于同种氧化剂,一般浓度越高氧化性越强,正确;
C、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正确;
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不会得到氢气,而主要是氮的氧化物,错误。
答案选D。
7.B
【详解】
由题给信息可知Mg、Ca、Sr、Ba对应的氢氧化物的溶解度逐渐增大,对应的硫酸盐的溶解度逐渐减小,则Sr(OH)2溶解于水、SrSO4难溶于水、BaSO4不溶于水,Ba(OH)2比Ca(OH)2易溶于水。
综上所述,B项错误,答案选B。
8.B
【详解】
A.常温下,Al遇浓HNO3和浓H2SO4都可发生钝化,则常温下都能用铝制容器贮存,故A正确;
B.浓硝酸易挥发,溶质减少,浓度降低,浓硫酸难挥发,但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溶液的浓度降低,故B正确;
C.浓硫酸与Cu反应需要加热,常温下浓硝酸能与铜较快反应,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黑,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浓硫酸和浓硝酸的特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9.D
【分析】
侯氏制碱法又叫联合制碱法,操作过程为:
首先,将足量NH3通入饱和食盐水中,NH3会溶解到溶液中,再通入CO2,溶液中会生成高浓度的HCO3-:
NH3+H2O+CO2=NH4HCO3;HCO3-与原有的高浓度Na+结合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3析出:
NH4HCO3+NaCl=NH4Cl+NaHCO3↓,总反应可表示为: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然后,将析出的沉淀加热,制得Na2CO3(纯碱):
2NaHCO3
Na2CO3+H2O+CO2↑,生成的CO2可用于上一步反应(循环利用);
【详解】
A.根据分析,侯氏制碱法中可循环利用的气体是CO2,A错误;
B.反应后冷却,瓶中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HCO3(小苏打),将其加热才能得到纯碱(Na2CO3),B错误;
C.碱石灰(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不能吸收NH3,C错误;
D.先通入NH3,NH3极易溶于水,为了防止倒吸,应从a管通入,之后再从b管通入CO2,D项正确;
故选D。
10.A
【解析】
【分析】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的物质满足以下特点:
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如果含有官能团,则含有的官能团种类及数目必须完全相同。
【详解】
A.CH3—CH2—CH3和CH3—CH2—CH2—CH2—CH3均属于烷烃,组成上相差2个CH2原子团,符合同系物的定义,A项正确;
B.CH3—CHCH2含碳碳双键,而CH3—CH3没有碳碳双键,官能团不同,不属于同系物,B项错误;
C.CH3—CHCH2含碳碳双键,而CH3—CH2—CH3没有碳碳双键,官能团不同,不属于同系物,C项错误;
D.CH3—CH2—CHCH2含碳碳双键,而CH3—CH2—CH2—CH3没有碳碳双键,官能团不同,不属于同系物,D项错误;
答案选A。
11.D
【分析】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离子键存在于大多数强碱、盐、金属氧化物等离子化合物中;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共价键一般存在于酸、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单质、大多数有机物中。
【详解】
A.H2SO4为共价化合物,硫酸中只含共价键、不含有离子键,A不符合题意;
B.CaO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B不符合题意;
C.HClO为共价化合物,HClO中只含有共价键、不含离子键,Al2O3与MgCl2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共价键,C不符合题意;
D.K2O2中,钾离子和过氧根之间是离子键,过氧根中氧和氧之间是共价键,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之间是离子键,氢氧根的氧和氢之间是共价键,K2SO4中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硫酸根中硫和氧之间是共价键,所以三种物质均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一般说来,活泼的金属原子和活泼的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多是离子键(AlCl3除外),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多是共价键(铵盐除外)。
12.A
【分析】
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应为Al,Y和W、Y和Z分别相邻,且W、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W为O、Y为S,Z为Cl元素。
【详解】
A.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氧气大,沸点比氧气高,故A错误;
B.X为Al、Y为S、硫离子比铝离子多一个电子层,离子半径较大,故B正确;
C.非金属性O>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O>H2S,故C正确;
D.O的非金属性较强,与铝反应生成的氧化铝为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可导电,故D正确。
故选A。
13.C
【详解】
A.加入碳酸钠时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铜不参与反应,铜粉质量不会减少、溶液不会呈蓝色,A不符合题意;
B.NaOH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但铜不参与反应,铜粉质量不会减少、溶液不会呈蓝色,B不符合题意;
C.铜、稀硫酸、硝酸钾混合时发生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则铜粉质量减轻,同时溶液逐渐变为蓝色,且有气体逸出,C符合题意;
D.铜粉放入稀硫酸、HCI混合液中不发生反应,铜粉质量不会减少,溶液不会呈蓝色且没有气体逸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易错选D,Cu的金属活动性排在H+之后,不能置换出H2,而C选项中的NO3-在酸性条件下即可表现强氧化性,可以与Cu反应。
14.D
【分析】
共价化合物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含离子键。
【详解】
A.MgCl2是离子化合物、且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错误,A不符合题意;
B.K2S是离子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CaF2是离子化合物、且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错误,C不符合题意;
D.H2O是共价化合物,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H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形成的H2O中O与两个H之间分别共用一对电子,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易错选B,该选项所述的形成过程是正确的,但是题目要求形成共价化合物,而B中的K2S是离子化合物,所以不能选B,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审题。
15.D
【详解】
HmX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A,所以agHmX的物质的量为
mol;X的质子数为A-N,所以一个HmX分子所含质子为m+A-N,所以ag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N+m)mol,故答案为D。
16.A
【分析】
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Xm+、bYn+、cZn-和dRm-(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与Y同周期,Z与R同周期,且X、Y在Z、R的上一周期,a-m=b-n=c+n=d+m;若m>n,则a>b>c>d,X在Y的右边,Z在R的右边。
【详解】
①由a-m=b-n,可推出a-b=m-n,①不正确;
②由以上分析知,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②正确;
③因为Z、R同周期且Z在R的右边,所以元素非金属性Z>R,③正确;
④X在Y的右边,金属性Y>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X,④不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②③正确,故选A。
17.A
【详解】
根据题目中该烃加成反应所需氯气的量判断该烃分子中只含有一个双键,又根据氯代烷1mol可与4mol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判断该加成产物分子中只含有4个氢原子,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B
【解析】
【详解】
A.NaOH溶于水电离出Na+和OH-,只破坏离子键,故A错误;
B.碳酸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离子键和共价键都发生断裂,故B正确;C.HCl中只含共价键,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共价键电离,故C错误;
D.I2的升华,发生物理变化,只是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化学不被破坏,故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
根据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及晶体的构成微粒确定晶体类型,根据微粒之间的作用力判断化学键,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存在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存在共价键,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中存在共价键、离子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离子键。
19.A
【解析】X、Y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所以X是O元素,Y是Al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Z原子的最内层电子数是2,其最外层电子数是4,Z是Si元素;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即:
3+4=6+1,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是相邻的三个周期,所以W是K;所以X、Y、Z、W分别是:
O、Al、Si、K;原子半径:
K>Al>Si>O,即W>Y>Z>X,A选项正确;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强,H2O的稳定性比SiH4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