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原著导读读书心得.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827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政原著导读读书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思政原著导读读书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思政原著导读读书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思政原著导读读书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思政原著导读读书心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政原著导读读书心得.doc

《思政原著导读读书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政原著导读读书心得.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政原著导读读书心得.doc

思政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学院名称:

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051201528

成绩:

2013年9月1日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两句话是记忆中对《共产党宣言》的印象,也是让我热血沸腾的两句话。

当我合上《共产党宣言》这本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时。

胸中不禁泛起层层波涛,在我看来它的诞生就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道路。

正如历史书里记载的那样《共产党宣言》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之间,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发表,及23页。

随后,又分别以德文、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丹麦文、佛来米文、瑞典文等形式进行过发表。

起初我很是惊讶,这篇仅有23页的文章竟然能在多数欧洲国家发表并激起巨大的影响,但当我深入地阅读并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雏形时,我顿时意识到《宣言》的传播其实是一种必然。

下面我首先就其诞生背景和内容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17世纪到18世纪的产业革命满足了发现美洲、亚洲新市场而增加的需求,工场手工业代替了封建或行业的工业经营方式,率先帮助英法等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当工场手工业也无法满足需求时,蒸汽和机器主导的大工业时代来临,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使之最后战胜封建制度而居统治地位。

到19世界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已占居统治地位。

产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在法国正在进行,在德国也已开始。

 

其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和更深层阶级压迫的推动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阶级矛盾根源。

在资产阶级发展初期,出现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也出现了剩余价值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但是还处于一个相对缓和的程度。

但是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代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愈演愈烈,经济危机频频发生,爆发了各种起义和工人运动,其中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分别是

(1)1831年和1834年的两次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提出“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

(2)1836年至1848年的英国宪章运动,以实现普选权为中心内容;(3)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武装起义,宣布反对私有制社会。

这些斗争虽然都被镇压下去,却反映出当时的生产关系已经无法市营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迫切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结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以及阶级矛盾激化情况,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各个工人活动失败的原因,认为各个国家的工人阶级的力量不足以抵挡大工业化时代互相勾结的资本家,需要用科学的理论将各国分散的工人力量集合起来,让他们清楚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时代使命,为统一的工人运动提供行动纲领。

而《共产党宣言》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究其内容《共产党宣言》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它明确指出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各自的特点,继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

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当时的新兴阶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宣言详细的概括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指出了资产阶级起的积极作用,包括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开拓世界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把财产重新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它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而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阶级,也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先进性,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他们的存在同时开始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因为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他们通过机器化大工业和历次革命活动得到了锻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最终解放全人类。

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应用唯物史观,深刻分析资产者和无产者产生、发展和相互斗争的过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提出了震撼世界的科学论断: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通常习惯称为两个必然。

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是整个《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是马克思、恩格斯应用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即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集中表现为阶级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出的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终无法克服的矛盾。

它集中体现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

反观黑暗时代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耀眼的光芒照耀大地。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

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国大学生,我觉得我们心中有时不免缺乏一种科学的理想信念,缺乏一种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放弃的东西,而这样东西正是源自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正确认识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旦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中华民族一定会涌现这样的一批大学生,他们在为自己奋斗的同时,还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以天下事为己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我想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对于当代大学生最好的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