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论文.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825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教育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师德教育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师德教育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德教育论文.doc

《师德教育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教育论文.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德教育论文.doc

扬师德、正师风

--“爱生乐教忠诚履职”教育论文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世师表”的楷模。

他爱国、爱民、爱教育。

由于有了这种深切的“爱”,才有了他那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执着追求。

他穷毕生的精力,投身于人民教育的各项革新运动,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在旧中国矗立起一座人民教育的丰碑,铸就了民心所向的一代师魂,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他的教育思想是超时代的,他的教育成就是卓越辉煌的,他的教育影响是跨国界的。

因此,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他都是师之楷模,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

要弘扬陶行知思想,光大陶行知精神,首先,我们就要学习陶行知忠诚履职、爱生乐教崇高的师德。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就高于其它行业。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集团,它的道德水准高低将与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劳动,没有教师道德的高素质,便没有新一代民族素质的提高。

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锻造师魂先立德,学陶师陶重实践。

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

这种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师应该爱岗敬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

这种信念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决于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确立。

教师应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从一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具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

  其二,教师应该关爱学生。

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

陶行知先生说:

“待学生如亲子弟”。

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

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

“爱是一门艺术。

”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

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

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

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

“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伍为基础。

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

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

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崔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

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其三,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之必须有真才实学。

陶行知先生说:

“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

”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持之以恒,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

故此,当代师德对教师的要求也包容了“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这一内容。

  其四,教师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认真负责,勇于创新。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商品。

商品生产出了次品可以弥补,学生教育出了问题,几乎无法补救。

以众多优秀教师工作成功的表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点之一,就是尊重教育科学,遵循教育规律办事。

他们讲求教育艺术,坚持“文道统一”,他们不是照本宣科的“经师”,而是融科学、艺术、文化、道德于一身的教育精英。

他们有科学的头脑,敏锐的触角,艺术的手段,善于从不同的科学领域撷取时代信息,提炼精髓,精心设计,合理运用乃至创造性地施为。

他们无不时刻以自身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去催化新一代的科学潜能。

因此,他们获得了创造性劳动的成功。

由此看来,科学化教育才能对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负责,对教育的社会效益负责。

讲究科学,无疑是现代师德所应涵盖的内容之一。

  其五,教师还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

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如竞争中涌现了大批专家型教师,大批星级教师;展现了大批教育教学成果,造就了大批新型的人才。

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而是教师群体与家长,社会积极力量通力协作下的群体劳动成果。

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

  其六,教师还应有高尚的人格,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

教师高尚的人格,大度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具有无穷的感召力,亲和力。

教师高尚的人格来自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端庄优雅的仪表、风度、气质来自教师的文化素养。

教师只有以协调的人格美、仪表美、风度美,才能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塑造出当代教师的美好形象,造就新一代的师魂。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德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它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

因此,它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调节、影响作用。

学陶师陶重在实践,弘扬师德要正师风。

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审视陶行知崇高师德的价值,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塑造自身的形象,锻造新一代的师魂,把中国的教育推向新的辉煌!

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