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卷调查及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794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卷调查及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卷调查及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卷调查及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卷调查及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卷调查及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卷调查及分析.doc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卷调查及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卷调查及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卷调查及分析.doc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卷调查报告

——陕西省“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SGH140112)

咸阳市淳化县方里学区姚辉李永锋党仲强寇润利

一、调查目的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课题已全面进入研究阶段,为了充分了解掌握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行为、学习等方面习惯养成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使每位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健体,成为诚实守信的文明小公民,同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坚实基础。

笔者于2014年11月份,在学校寄宿生中进行调查,形成此调查报告。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调查对象为各年级100名寄宿生。

发放100分问卷,回收100份。

力求从整体上反映学生习惯养成的现状。

为了使调查问卷高效,笔者多次召开班主任、管舍教师、任课教师座谈交流会,最终确立33个调查问题,4个座谈问题。

问题涉及了学生学习、卫生、文明礼貌等七个方面。

三、调查结果与说明

课题组负责人对调查问卷进行认真详细统计归纳,其情况报告如下:

1、生活、卫生习惯:

(1)60﹪的学生能按照学校要求,做到起床后自觉整理床铺,摆放生活用品,讲究卫生,常洗澡、洗头、洗手、勤剪指甲,爱惜粮食,不挑食偏食,打饭能自觉排队。

但还有少部分学生不讲究卫生,不会叠被子,将生活用品胡乱摆放,饭前便后不洗手。

98﹪的学生已养成了打饭打水自觉排队的好习惯,但还有50﹪的学生有剩饭现象。

(2)我校无洗澡设施,要求学生双休日回家洗澡,有父母看管的,学生都能一周洗一次,但留守儿童卫生习惯较差。

少数学生睡前洗脚洗袜子,大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这个习惯。

学校提供条件,要求每个住宿生带水壶打水,方便洗漱,但是大多数学生宁可熄灯铃前玩耍,也不去洗。

生活老师提醒了就洗洗,若不提醒就不洗。

(3)44﹪的学生能做到不带零食到学校,有些学生偶尔带,16﹪的学生根本做不到。

调查了解,违纪学生老是扎堆出现在某个班级内,这与班主任的教育不到位有关。

(4)调查数据显示52﹪的学生能主动捡拾校园垃圾,这个调查结果与学校掌握的情况有点出入,学校认为能主动捡拾垃圾的学生占不到5%。

2、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习惯:

(1)60%以上的学生能使用日常文明用语,助人为乐。

这与学校开展的一些教育活动是分不开的。

有一些学生做不到这一点,但有部分学生经常说粗话、脏话,有时会大喊大叫,甚至有以大欺小的现象。

(2)95%学生能做到课间上下楼梯不追逐打闹,遵守晚睡纪律,按时作息,爱护花草树木,不在校园内乱涂乱抹,爱护校园内的公共设施,不用脚踢手划,认真值日保持教室宿舍校园整洁等。

有个别学生不遵守学校纪律,上下楼梯时快跑或者是骑在扶手上滑下来;不按时作息,早上起床过早,影响别人休息;在花园内摘花折草,将桌凳上的螺丝拧下来;在校园内乱扔果皮纸屑等。

(3)75﹪的学生在家能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25﹪的学生不能,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

这些家长认为,重视学生学习就是只学习不干活,他们忽略了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

3、学习习惯:

(1)30%的学生不能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上课时不能认真听课记好笔记,没有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还有学生因人而异,表现出只爱学习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

(2)60%以上的学生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提问或回答问题,并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不明白的问题主动向别人请教,课堂上必要的学习用品能准备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次考试,并将成绩及时汇报给家长。

(3)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诸多因素中贪玩占的比例最大,还有10%的学生有厌学情绪,52%的学生上课时不注意专心听讲,学习依赖于死记硬背,碰到难题不愿意动脑筋思考等。

4、安全习惯:

50%以上的学生能做到不带管制刀具到校内玩,不玩火、不玩易燃易爆物品,不与陌生人接触,不听坏人哄骗,不到水库、河道内游泳,养成了良好的安全习惯。

四、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文明语言、行为、生活和卫生习惯等方面呈现出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发展状况。

但还有一些学生与培养目标、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文明言行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一)、学习习惯与家庭教育相关

1.调查中发现只有26%的学生有课前预习习惯,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的仅占被调查学生的33%,52%的学生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学习满足于死记硬背,碰到难题不愿意动脑筋思考等,老师在与不在教室时表现都一样的仅占38%。

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关,还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关系。

教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习惯培养的问题,重视优生,忽视差生,这些现象导致优生更优,差生更差。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大部分都是农民家庭,农活繁忙,没有时间去引导教育孩子。

加之部分家长文化程度较低,要求简单;家庭书香味不浓,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大,学生没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

对此我们要多召开家长会,聘请专家学者对家长进行辅导,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使家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2.调查中有一题:

家里有好吃的,孩子会怎么做?

部分家长帮助孩子填写的是自己一人吃。

究其原因,在于受不良家庭教育影响,当今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使得相当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轻德,情商偏低”,孩子缺乏人际交往,唯我独尊,情商低,无感恩之心,认为家里的一切都是自己应该享受的,心里只有自己,同学之间缺少合作与热情。

还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常有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冲突,家长却不能正确对待的现象,因此“孩子好了,大人恼了”的事情屡见不鲜。

立德树人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紧密配合,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办好家长学校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文明言行习惯养成与家长、教师教育观念相关

调查中发现,平时有帮助他人习惯的学生仅占66%,有时做的占21%,不做的占13%,学生以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重,缺乏动手能力,劳动意识薄弱。

究其原因是家长缺乏引导,没有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太少;同时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有时因为安全压力,尽量减少学生的校内劳动,甚至学生宿舍的卫生生活老师也要帮助完成,因此学生帮助他人的习惯学校说教批评多,引导践行少。

因此,学校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开展“大扫除活动,我是校园小卫士,我为校园增添一片绿”等活动,让孩子知道:

劳动最光荣。

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学校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三)、生活习惯与学校常规教育有关

调查中发现有30%的学生挑食,这类学生一种是因为身体发育的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完全,造成积食而挑食;另一种是因为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合他们的口味而挑食偏食。

这些原因,学校老师要注意引导教育,要充费利用健康教育课多为学生讲解科学饮食的道理,引导教育克服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同时要加强学生用餐管理,规范用餐纪律,提倡光盘行动,对浪费现象要尽心批评教育。

五、采取对策

1、抓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政教处和教育处一起从学习习惯、品德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健体习惯等落实。

采用日查和周查的方式进行。

日查:

政教处每班派小助手检查学生的仪表、卫生、两操、班级卫生、课间纪律等。

教育处查课前准备、课堂倾听、作业完成及学生课堂参与度等方面。

周评:

将检查结果公布,并选出优胜班级进行表扬,树立典型,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2、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计划地开展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

如:

诗文诵读竞赛,作文比赛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严格教学常规,培养学习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习、复习。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一份辅导记录和一个典型案例,耐心细致、满腔热情的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3、家校联手,形成合力。

第一,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正确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处处事事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潜移默化教育中养成好习惯。

第二,家庭教育从落实家庭教育常规入手,通过家长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不断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教育实效性。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开展“读书月”班队活动,运用“和好书交朋友”班队课,捐2本书丰富图书角,写好征文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把这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带到家中,影响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活动中来。

开展:

诚信、文明、守时、守纪等班队活动,树立榜样,营造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增强活动效果。

5、加强学生用餐习惯培养与引导。

在学生用餐时,学校少先队教育监督学生用餐不喧哗、不挑食、不抛撒,餐后主动整理餐具,不随意摆放。

建立红红领巾监督岗,发放《文明用餐,反对浪费》倡议书。

同时学校食堂管理人员、班主任也可以一并检查进行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教育局面。

其次,学校坚持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水平,也预防了学生偏食、挑食、厌食的不良生活习惯。

(陕西省“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成果之一)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