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与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6635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施工与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桥梁施工与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桥梁施工与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桥梁施工与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桥梁施工与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施工与检测.docx

《桥梁施工与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施工与检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施工与检测.docx

桥梁施工与检测

桥梁基础施工

(1)扩大基础

  扩大基础或称明挖基础属直接基础,是将基础底板设在直接承载地基上,来自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基础底板直接传递给

  承载地基。

其施工方法通常是采用明挖的方式进行的。

(2)桩及管柱基础

 当地基浅层土质较差,持力土层埋藏较深,需要采用深基础才能满足结构物对地基强度、变形和稳定性要求时,可采用

 桩基础。

基桩按材料分类有木桩、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与钢桩。

桥梁基础中用的较多的是中间两种。

按制作

 方法分为预制桩和钻(挖)孔灌注桩;按施工方法分为锤击沉桩、振动沉桩、射水沉桩、静力压桩、就地灌注桩与钻孔埋

 置桩等,前四种又统称沉入桩。

应根据地质条件、设计荷载、施工设备、工期限制及对附近建筑物产生的影响等来选择

 桩基的施工方法。

 由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或钢制成的单根或多根管柱上连钢筋混凝土承台、支撑并传递桥梁上部结构和墩台全部荷

 载于地基的结构物。

柱底一般落在坚实土层或嵌入岩层中。

适用于深水、岩面不平整、覆盖土层厚薄不限的大型桥梁基

 础。

按荷载传递形式可分为端承式和摩擦式两种,在结构形式上与桩基相似,但多为垂直状。

(3)沉井基础

 又称开口沉箱基础,由开口的井筒构成的地下承重结构物。

一般为深基础,适用于持力层较深或河床冲刷严重等水文地

 质条件,具有很高

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这种基础系由井筒、封底混凝土和预盖等组成,其平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

 或圆端形,立面多为垂直边,井孔为单孔或多孔,井壁为钢筋、木筋或竹筋混凝土,甚至由刚壳中填充混凝土等建成。

 若为陆地基础,它在地表建造,由取土井排土以减少刃脚土的阻力,一般借自重下沉;若为水中基础,可用筑岛法,或

 浮运法建造。

在下沉过程中,如侧摩阻力过大,可采用高压射水法、泥浆套法或井壁后压气法等加速下沉。

(4)地下连续墙基础

 用槽壁法施工筑成的地下连续墙体作为土中支撑单元的桥梁基础。

它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采用分散的板墙,

 平面上根据墩台外形和荷载状态将它们排列成适当形式,墙顶接筑钢筋混凝土承台;另一种是用板墙围成闭合结构,其

 平面呈四边形或多边形,墙顶接筑钢筋混凝土盖板。

后者在大型桥基中使用较多,与其他形式的深基相比,它的用材

 省,施工速度快,而且具有较大的刚度,目前是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基础。

连续墙的建造是通过专门的挖掘机泥浆护壁

 法挖成长条形深槽,再下钢筋笼和灌注水下混凝土,形成单元墙段,它们相互连接而成连续墙,其厚度一般为0.3-

 2.0m,随深度而异,最大深度已达100m.

(5)锁口钢管桩基础

 由锁口相连的管柱围成的闭合式管柱基础。

锁口缝隙灌以水泥沙浆,使管柱围墙形成整体,管内充混凝土,围墙内可填

 以沙石、混凝土或部分填充混凝土,必要时顶部可连接钢筋混凝土承台。

桥梁墩台施工

(1)砌筑墩台

  石砌墩台是用片石、块石及粗料石以水泥砂浆砌筑的,具有就地取材和经久耐用等优点,在石料丰富地区建造墩台时,

  在施工期间限许的条件下,为节约水泥,应优先考虑石砌墩台方案。

  砌筑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砌体所用各项材料类别、规格及质量符合要求;

  2、砌缝砂浆或小石子混凝土铺填饱满、强度符合要求;

  3、砌缝宽度、错缝距离符合规定,勾缝坚固、整齐,深度和形式符合要求;

  4、砌筑方法正确;

  5、砌体位置

(2)装配式墩(柱式墩、后张法预应力墩)

  装配式墩台施工适用于山谷架桥、跨越平缓无漂流物的河沟、河滩等的桥梁,特别是在工地干扰多、施工场地狭窄,缺

  水与沙石供应困难地区,其效果更为显著。

  装配式墩台的优点是:

结构形式轻便,建桥速度快,坞工省,预制构件质量有保证等等。

  1、装配式柱式墩系将桥墩分解成若干轻型部件,在工厂或工地集中预制,再运送到现场装配成桥梁。

  2、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墩分为基础基础、实体墩身和装配墩身三大部分。

装配墩身由基本构件、隔板、顶板及顶

     冒四种不同形状的构件组成,用高强钢丝穿入预留的上下贯通的孔道内,张拉锚固而成。

实体墩身是装配墩身高度

     及抵御洪水时漂流物的冲击等。

、尺寸不超过允许偏差。

转体施工法

转体施工法是指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位置,利用地形或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完成,然后以桥梁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桥转动到桥的轴线位置合龙成桥的施工方法。

可应用在拱桥、梁桥、斜拉桥、斜腿刚架等桥型的上部结构施工。

转体施工可采用平面转体、竖向转体或平竖结合转体。

桥梁施工设备

1、各种长备式结构,例如万能杆件、贝雷梁等

    万能杆件

  用来拼装各种施工构架的常备杆件。

以角钢、钢板、螺栓制成。

现有甲、甲A、乙三种类型,三种类型在结构、拼装形式上基本相同,只在局部构件的尺寸上略有差异而已。

其杆件较轻,互换性和

  适应性较强。

适用于拼装施工便桥、墩台脚手支架、架桥膺架、起重塔架、围笼等。

    贝雷梁

  由预制的节段式钢桁行架片拼接而成的桥梁。

原用作军用,每一行架片形式相同,通过销钉或螺栓可迅速接长,还可拼

  成多层,多列,适用于不同长度及载重,现在也普遍用于民用临时性建筑上和支架。

我国在稍做改进后称之为常备钢

  梁,但习惯上仍称做贝雷梁。

2、测量设备,例如经纬仪、测距仪等

    经纬仪

  用来测量角度的仪器。

分为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两大类。

光学经纬仪利用几何光学的放大、反射、折射等原理进

  行度盘读数;电子经纬仪则利用物理光学,电子学和光电转换等原理显示度盘读数,是近现代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产

  物之一,但价格昂贵,应用还未普及。

     测距仪

  常用的距离测量方法有卷尺量距、视距测量和电磁波量距等。

卷尺量距是用可以卷起来的软尺沿地面丈量,属直接量

  距;视距测量是利用经纬仪或水准仪望远镜中的视距丝及视距标尺按几何光学原理进行测距;电磁波测距是用仪器发

  射及接收红外波(红外光、激光)或微波,按其传播速度及时间测定距离,属于电子物理测量。

后两者属间接测距。

3、基础施工设备,例如打桩机、挖土机

    打桩机

  利用桩锤的冲击能将桩贯入地层的桩工机械。

由桩锤、桩架、起重机械、动力设备等组成。

按照动力来源,桩锤分为

  落锤、气锤、柴油锤、液压锤等。

其基本技术参数为冲击体重量、冲击动能和冲击频率。

      挖土机

  是挖掘土石方的施工机械。

由挖掘机构、转台、行走装置等组成。

按作业过程和构造分为单斗周期式和多斗连续式两

  种。

桥梁挖基常用反铲型和拉铲型的单斗挖掘机或抓斗施工。

4、混凝土施工设备,例如拌和机、运输泵、振捣设备等

   混凝土拌和机

  将水泥、粗细骨料、水和外加剂等拌制成混凝土的施工机械。

主要由动力、传动、搅拌、配水、进出料等系统组成。

  按工作性质可分为周期式(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类。

按搅拌原理分为自落式和强制式两种型式。

  混凝土运输泵

  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

主要分泵体与输送管两个部分。

泵体构造分为活塞式、挤压式、隔膜式

  等。

输送管一般用内径100-200mm的铝合金管,质轻耐磨,管节用扳扣相连,操作方便。

    混凝土振捣器

  利用激振装置产生振动,使混凝土在浇注时振捣密实的机械。

由动力、传动、激振等装置和机体组成。

按工作方式分

  为内部、外部、和底部三种类型。

内部振捣用插入式振捣器。

外部振捣器用附着式振捣器和表面式振捣式。

底部振捣

  用振动台或用几台附着式振捣器组成可移动的底部振捣器

5、预应力施工设备,例如各类张拉千斤顶、锚夹具等

       预应力筋张拉设备

  以张拉钢筋的方法对混凝土结构建立预应力的设备。

包括:

张拉千斤顶、油泵、高压油管、压力表等。

张拉千斤顶为

  液压驱动。

按构造分为拉杆式千斤顶,穿心式千斤顶,锥锚式千斤顶。

按功能分为单作用千斤顶,双作用千斤顶,三

  作用千斤顶。

油泵为向千斤顶提供压力能的液压泵,通常用电动油泵。

高压油管为连接油泵和千斤顶的输油管路,常

  用紫铜管或高压钢丝橡胶管,压力表安装在油泵或张拉千斤顶上,量测油压换算张拉力。

     锚具

  又称锚头。

各种预应力体系特别是后张体系中用以保持预应力筋张拉力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所需预应力的锚固部

  件。

按其锚定预应力筋的原理可分为4种:

1、靠摩阻力锚固,如锥形锚等;2、利用螺纹锚固,如轧丝锚等;3、将力

  筋端头镦粗支撑垫板上,如镦头锚;4、借力筋与混凝土间的粘接力锚固,如科式锚和先张法的自锚等。

种类繁多。

     夹具

  一种将夹片楔紧在锥形锚孔内的锚具。

属拉丝式体系。

在中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广泛应用。

6、运输安装设备,例如汽车、缆索吊、架桥机等

     架桥机

  整跨架设桥梁的施工机械。

中国铁路常备的有双悬臂式架桥机、单梁式架桥机和双梁式架桥机三种,用于分片架设小

  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公路桥或未通线路的铁路桥,常用各种类型的滑曳式架桥机架设,小跨度公路梁,亦可用简易

  的联合架桥机架设。

7、专用施工设备,例如移动模架、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

监测与加固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

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FiberReinforcedPlastic)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是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项新型加固技术,该项技术是将碳素纤维这种高性能纤维应用于土木工程,利用树指类材料把碳纤维粘贴于结构或构件表面,形成复合材料体CFRP,通过其与结构或构件的协同工作,达到对结构构件补强加固及改善受力性能的目的。

   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所用碳纤维材料主要为二种:

碳纤维与配套树脂。

其中碳纤维的抗拉强度为建筑钢材的十几倍,而弹性模量与钢材相当,某些种类(如高弹性)碳纤维的弹性模量甚至在钢材的两倍以上,且施工性能与耐久性良好,是一种很好的加固修复材料;配套树指则包括底层树脂、整平材料及粘浸树脂,前两者的作用是为了提高碳纤维的粘结质量,而后者的作用则是使碳纤维与混凝土能够形成一个复合性整体,并且共同工作。

粘贴碳纤维布施工工艺

1、施工流程

放设施工线→基面处理→刷抹漆底胶→刮腻子→粘贴碳纤维布→养护→涂刷碳纤维专用漆。

2、施工步骤

  

(1)依据设计文件进行施工范围内的放线作业。

  

(2)将施工区域内用角磨机对基面进行磨平处理,磨平时要见混凝土光面,并用空气压缩机将粉尘吹干净,直至用手触摸不粘灰为止。

  (3)将底胶按比例配制并搅拌均匀。

用短毛滚刷均匀涂抹在磨平部位,静置5—7小时,至手触摸不沾手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底胶拌和量每次不宜过多,应做到随用随拌,不得使用失效的环氧树脂,拌和器具应干净清洁,不得使用已浸过溶剂的毛滚。

  (4)待底胶干燥后,按比例拌和环氧腻子,并调和均匀,用腻子刮平工作面的坑槽,养生5—7小时。

  (5)粘贴碳纤维布

a.用砂纸打磨一遍工作面,并用棉丝将粉尘擦拭干净。

b.施放作业边界线。

c.按比例将积层树脂进行拌和均匀后,用短毛滚均匀涂抹于工作面上。

d.将碳纤维布按顺序依次粘贴于工作面,并用消泡滚反复滚压碳纤维布表面,使碳纤维布与工作面紧密结合,不至有气泡存在。

e.静置30—60分钟在碳纤维表面再均匀涂一层浸渍树脂。

涂抹浸渍树脂时,不得使粘贴的碳纤维布卷起。

(6)碳纤维在粘贴后,养护24小时,不宜使碳纤维布受潮、受震,也不得受荷载直接冲撞碳纤维布表面。

(7)待树脂初期硬化后,在碳纤维布表面涂刷一层碳纤维专用漆,其颜色和原来结构相同。

3、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1)施工宜在5℃以上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配套树脂的施工使用温度。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使用适用于低温的配套树脂或采用升温处理措施。

(2)在表面处理和粘贴碳纤维布前,应按加固设计部位放线定位。

(3)树脂配制时应按产品使用说明规定的配比称量置于容器中,用搅拌器均匀搅拌至色泽均匀。

搅拌所用的容器内不得有油污及杂质。

宜根据现场实际温度决定树脂的每次拌合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

(4)粘贴前板底首先要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结构新面,混凝土表面应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钢筋露出部位须做防锈处理,如损坏程度严重,须采取其它措施,以确保安全;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mm。

(5)按比例准确配制好底胶并搅拌均匀,注意一次调和量在可使用时间内用完,超过时间的绝对不能使用,以确保粘接质量;底胶硬化后,在表面有凸起部分时,要用磨光机或砂纸打光。

(6)粘贴碳纤维布时要从中间向两侧进行粘贴,可避免施工时产生气泡影响加固效果。

(7)碳纤维布配套树脂的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8)树脂的配置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现场施工人员应根据使用树脂材料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9)涂刷碳纤维专用漆必须等树脂初期硬化后再施做,如表面上仍有不平,用环氧树脂砂浆作细部找平后再涂刷碳纤维专用漆。

(10)碳纤维布的施工应由熟悉施工工艺的专业施工队伍完成,并应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梁式桥上部结构改造技术

梁式桥上部结构加固改造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扩大和增加原结构构件截面,以提高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②以新的结构代替原抗力不足的结构;③改变原结构的受力体系,使原结构受力减少;④对原结构施加预应力,改善原结构的受力性能。

其中,前三项为常规加固技术。

    1 常规加固技术 

   常规加固技术的具体内容及优缺点见表1。

技术名称

技术内容

适用范围

优缺点

增大主梁截面法

增加主梁法

凿开梁肋下缘砼保护层,露出原底层主筋,将原箍筋切断拉直后在主筋下缘增焊受力主筋,再重新浇筑保护层砼,以增大受力钢筋的截面

适用于受力主筋截面不足且桥下净空受限,不允许增加梁高的情况

不减小桥下净空,但需截断并接长箍筋,对结构的损伤较大,导致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且施工工艺较复杂

加厚桥面板法

凿除原桥面铺装层,桥面板经凿毛洗净并每隔一定间距设置剪力槽或剪力键,再现浇一层新的钢筋砼铺装层

适用于允许中断交通的小跨径T梁或板梁桥

施工时桥上交通受阻,不允许中断交通的桥梁不宜采用;将增加结构自重产生的弯矩,结构的承载力提高不显著

增大梁肋混凝土截面法

将结合部位的砼凿毛洗净后,每隔一定间距露出原主筋,增设箍筋将新、旧主筋牢固连接,再挂模浇筑新增梁肋马蹄形砼

适用于桥下净空较高,允许增加主梁高度的情况

将减小桥下净空,对于要求桥下净空的桥梁无法组织实施且对桥梁的外观影响较大,不适于城市桥梁

外部粘结加固

粘贴钢板

对粘贴部位砼和粘贴用钢板进行表面处理后,用环氧树脂胶浆将钢板粘贴在砼表面,并加压成型,使钢板密贴砼表面,以提高梁的抗弯、抗剪能力

粘贴钢板加工成型较困难,需要一定的支护设备,而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维修保养工作量大,粘结材料的耐久性能也值得重视

粘贴

玻璃钢

对粘贴部位砼和粘贴用钢板进行表面处理后,用环氧树脂胶浆将多层玻璃纤维布压铺成玻璃钢(其间可放高强钢丝排栅),然后将成型玻璃钢粘贴在构件下表面

特别适用于重型车辆或大型设备过桥时的临时加固处理

玻璃钢的弹性模量较砼低,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较大,且玻璃钢在恶劣环境下的老化问题较突出

粘贴钢筋

对粘贴部位砼和粘贴用钢板进行表面处理后,用环氧树脂胶浆将点焊成排栅的钢筋粘贴在砼表面,并对钢筋作防护处理,以提高梁的抗弯能力

增加辅助构件法

增加主梁

在新增主梁位置将原桥面凿开,切断原横隔梁,利用原结构挂设模板,现浇钢筋砼主梁,并连通原横隔梁,保证新旧结构成为整体,共同受力

适用于主体结构基本完好、而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必须中断交通,且工艺复杂,工程量大,对原结构的损伤较大

增加

横隔梁

在新增横隔梁部位的主梁上钻孔,设置贯通全桥宽的钢筋,并设法固定钢筋,待将与主梁结合处的砼凿毛、清洗后挂模浇筑

适用于因横向联系较差而降低承载力的桥梁上部结构

改变结构体系法

八字撑

架加固

在简支桥孔设置钢制或钢筋砼制八字撑架,为原桥上部结构增设两个支承,使原一跨简支梁变为三跨连续梁

适用于建在不通航河道上的桥梁上部结构

对桥下净空影响非常大,极不适于城市桥梁的加固,当建筑高度较大时,其工程量较大

连续体

系加固

将原多跨简支梁的梁端翼缘连接起来,使受力体系由原来的简支转变为连续,从而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

适用于原简支梁跨中截面抗弯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

虽不受净空限制,但对交通有影响

增设大边梁法

在原桥主梁的两侧增设抗弯、抗扭刚度相对较大的梁,并设置横隔梁使新旧结构成为整体,共同受力,使新增边梁能分担较多的荷载内力,从而减少原有结构承担的内力

适用于主体结构基本完好,具有一定承载潜力,同时需要加宽的桥梁

新建部分与原有结构相对独立,对交通的影响较小,也不受桥下净空的限制,但新建部分与原有结构之间必须采取可靠的联结措施,才能使其共同

工作

截面转换法

将多梁式钢筋砼T型梁桥的下翼缘封闭,使桥梁由开口的П型转换为闭合的箱型结构,提高截面的抗弯、抗扭刚度

适用于T型梁或П型梁桥

加固效果较好,但施工时在桥下工作,操作空间受到限制,特别是箱型梁底板砼的浇注较困难

2 预应力技术

随着荷载等级的不断提高,桥梁工程逐渐向轻型、大跨度方向发展,预应力砼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今后的桥梁加固中,现有加固技术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开发和研究预应力技术在旧桥改造中的应用。

 

   用预应力技术对结构进行加固主要是通过后张法中的体外预应力来实现的,其施工工艺:

体外预应力的预应力钢束设于砼构件的外侧,钢束穿过设在构件端部的挡块和中部适当位置的转向块进行张拉,从而使砼构件获得预压应力。

此法的主要目的是简化预应力工艺,但结构的受力|考试-大|特性比常规的粘结预应力砼差,钢材用量也较大,目前主要用于较大跨度的桥梁工程或维修加固工程中。

 

   2.1 下撑式预应力拉杆法 

   当桥下净空能够满足通车、通航要求时,可采用在梁下设置预应力拉杆的方法进行加固。

设计时一般采用粗钢筋作为拉杆,两端锚固在梁端,中间采用单柱或多柱支撑,使梁受到预应力的作用。

施加预应力的主要方法:

①横向收紧法。

将拉杆分两层布置于梁底两侧,在靠近梁的支座附近向上弯起,与固定在梁端的锚固板焊接。

在拉杆的弯起处用短柱支撑,在纵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撑棍和紧锁螺栓,再通过收紧器将拉杆横向收拢而产生预应力。

②纵向张拉法。

将预应力拉杆沿梁底布置,两端向上弯起,锚固于梁端,然后直接张拉梁底的水平拉杆,使拉杆产生预拉力,梁体因此受到预应力的作用。

 

   以上加固方法在福建省南平电机厂专用桥、广东省肇庆大沙桥、吉林省青山桥等7座桥梁中得以成功应用。

实践表明,其加固效果很理想。

但都需要在旧梁上设置可靠的锚固板,张拉的工艺比较复杂,其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预应力钢丝束法 

   沿梁腹侧面按抛物线形敷设预应力钢丝束,在梁底每隔一定距离(50~100cm)设置一根定位箍,用以固定钢丝束的形状,钢丝束的两端穿过梁端翼缘板伸至梁顶锚固。

张拉预应力钢丝束,通过定位箍使梁获得预应力;再通过喷射砼使预应力钢丝束及定位箍与梁体形成整体。

这种加固方法的受力明确,效果明显,但箍圈的构造较复杂。

桥梁需要加固的原因

桥梁是公路的咽喉,其使用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条线路的畅通,既有公路中设计标准较低的桥梁严重制约了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

我国公路桥梁的设计标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设计荷载由汽-6、汽-8、汽-10、汽-13发展到汽-15、汽-20及汽-超20级;验算荷载也由拖-30、拖-60、拖-80发展到挂-100和挂-120。

据调查,全国在20世纪80年代前建成的国道、省道和县级公路中永久性大、中型桥梁的设计荷载达到汽-20级、挂-100标准的仅占6.53%,汽-l0、履-50及以下荷载标准的桥梁占9.17%,其余84.3%的桥梁基本上是汽-13级和汽-15级标准。

由此可见,既有桥梁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设计标准要求。

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量和车辆载重不断加大,公路交通的负荷日趋增大,使部分早期设计修建的桥梁的既有损伤不断加重,加速了桥梁的老化、破损。

特别是修建年代早、设计标准低的桥梁,病害严重,已不能维持正常使用,而只能限速限载通行,甚至不得不关闭交通,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交通运输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受资金和材料资源的限制,上述桥梁不可能全部拆除重建,而期望尽量利用既有桥梁,通过技术手段对旧桥进行技术改造,恢复和提高其承载能力。

预应力连续桥梁加固技术

摘要:

通过分析甘陶河特大桥出现病害原因的分析,找出重点加固的部位,通过碳纤维布和钢板进行加固,取得的非常好的效果,本文重点讲述了预应力桥梁的受力分析、加固方案、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加固后的桥梁检测技术及其相关参数,来重点介绍预应力连续桥梁的加固技术。

关键词:

桥梁、碳纤维布、钢板、加固

1、工程概况:

甘陶河特大桥位于石太高速公路河北段K359+888处,该桥于1994年7月竣工,上部结构为15孔40米预应力混凝土箱式(单箱单室)连续梁,单桥共分三联,每联5孔长200米,全桥长616.70米,双幅共分6联,桥面净空2×净-9.5米,2%桥面横坡由箱梁顶面调成,下部结构为独柱式墩、框架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该桥西头上跨宜沙公路,桥面斜交。

该桥在桥梁检查中发现南幅第二联出现严重的病害,主要是底板、顶板出现横向的裂缝,箱梁幅板在预应力锚固端附近、支座两端、跨中也出现了斜向裂缝,并且部分裂缝已经贯通。

南幅其余两联病害程度较轻,鉴于这种情况,该桥的业主单位委托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对该桥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建议对该桥进行加固。

业主于2004年底组织有关专家对该桥的加固方案先后进行了论证,根据专家的意见,业主委托设计单位进行了设计,设计图纸完成后,业主又组织有关专家再次召开“石太高速公路甘陶河特大桥病害治理设计”的研讨会,同时对该设计提出了修改意见。

该桥的加固于2005年3月开工,2005年5月完工,为半幅断交施工,工期为2个月。

2、病害的原因分析:

该桥南半幅第二联病害比较严重,该桥主要病害及病害产生原因分析如下:

2.1、箱梁底板裂缝:

分部特征:

主要是横桥向裂缝,并且局部与腹板裂缝贯通。

产生原因:

2.1.1、底板预应力钢筋锚固不足,锚固端变形较大,使得钢丝束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相对滑移,并沿钢束方向引起拉应力,而锚具附近加强钢筋偏少,进而产生与钢束垂直的裂缝,该裂缝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贯通的横向裂缝,属于预应力的牵拉裂缝。

2.1.2、支座处底板钢筋不足,依据板底裂纹的分部情况,即裂纹方向与预应力钢筋方向垂直,显然裂缝的出现是混凝土受拉开裂的结果,主要由于支座两侧底板钢筋均设置为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束在支座两侧13米范围内均已截断。

2.1.3、预应力作用过强,反拱过大,造成在连续梁支座底部产生了正弯矩,而相反在跨中产生负弯矩,尤其是在预应力张拉施工阶段,如果控制不好张拉力,预拱度及张拉时的压重,势必由于预应力的作用在支座处产生正弯矩。

2.2箱梁顶板裂缝

分部特征:

主要分布在预应力钢束锚固端附近,支座两端和跨中。

产生原因:

箱梁顶板裂缝主要是由于该桥采用单室单箱,顶板较宽,而横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