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6536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9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

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传统道德的观点看来,文以载道,文学作品承担着教化的使命,而市民文学,则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现代文化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市民文学走出了边缘,大放异彩。

到了五四运动期间,新文学猛烈抨击大肆泛滥的市民文学,市民文学遭到重创,新文学占据了文坛的制高点,居于正统的地位。

民国时期的小报,用游戏的文字描绘出市井的众生相,以近现代都市中消闲趣味为主旨,拥有广大中下层市民读者。

小报文学,是一种市民文学。

正是因为如此,小报文学成为新文学抨击的对象。

以上海小报为例,面对新文学的攻击,小报文学也做出多方面的调整,由排斥、抗拒,到逐渐接受、认同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伊始,新文学就非议小报文学的创作。

小报文学虽然不以为然,却无法从正面做出反击,因为它以娱乐大众为宗旨,艺术水平与新文学相比,固然是相对粗俗一些。

所以,小报文学只能避重就轻地进行回击。

小报文学先是从道德层面上讽刺新文学宣扬“不孝”,再攻击新文学倡导的“自由恋爱”是“自由性爱”,又说新文学半欧化的语言犹如天书般晦涩,甚至嘲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说胡适迷信“赛先生”,但常年的旧患糖尿病最终是让“腐败”的中医给治好的。

小报刊登的这类反击新文学的文章,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学理论支持,大多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游戏之作,很少有使人信服的作品。

即使有的小报作家注意到新文学否定传统的问题,也只是流于表面地批评几句,指出新文学家倡白话、废文言的主张强词夺理、矛盾百出,但是如何无理、如何矛盾,小报并没有给出深入的解释分析。

尽管小报文学和新文学曾经水火不容,但在1927年前后,新文学开始对自身进行反省,不再批评指责小报文学。

小报文学也开始重新认识新文学的价值,重新评估新文学所取得的成绩。

小报在讨论什么是不朽的作品时,认为新文学中鲁迅和巴金的作品是真正的不朽之作。

20世纪30年代后期,小报文学提出新旧调和的理论,寻找到与新文学调和的可能。

所谓新旧调和,即新文学源出于旧文学,新旧文学各有优点和局限,可以相互沟通。

小报指出,凡是好的文学作品都是新旧调适的结果,张恨水和张爱玲是新旧文学调和得最好的作家。

尤其是张恨水的《啼笑因缘》,融新旧于一炉,描写细腻胜于新文艺小说,布局精细又不落旧小说的窠臼,是最优秀的作品。

到了20世纪40年代,小报文学更是融合文言和白话,每一份小报在同一个版面上,都同时刊登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写成的文章。

可见,与当初对新文学深恶痛绝相比,此时的小报文学逐渐向新文学靠拢。

小报文学之所以愿意接近新文学,在新文学面前甘拜下风,实际上是顺应新的文学格局的需要。

小报文学意识到,新文学自面世起,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文坛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现实。

面对新文学星星之火势必燎原的趋势,小报文学如果仍然顽固抗拒,最终就会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所以,面对文坛的新格局,小报文学只好重新定位自己与新文学的关系,以求继续生存。

(摘自2018年《看历史》第7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国时期的小报文学用游戏的文字描绘出市井的众生相,以消闲趣味为主旨,尽管艺术水平欠高雅,但深得中下层市民读者喜爱。

B.市民文学诞生之初发展顺利,并大放异彩,但到了五四运动期间,却遭到新文学的猛烈抨击,被边缘化了。

C.新文化运动伊始,新文学就非议小报文学的创作,小报文学发起了全方位的反击,从道德层面到新文学倡导,再到新文学的语言,甚至对胡适展开人身攻击。

D.20世纪40年代,小报文学逐渐向新文学靠拢,同一份小报的同一个版面上,同时刊登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写成的文章。

2.下列对原文内容及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时代的发展,小报文学面对新的文学格局,为求得继续生存,重新定位自己与新文学的关系,从顽固对抗,逐渐走向了认同。

B.文章引用张恨水作品《啼笑因缘》是为了证明小报“凡是好的文学作品都是新旧调适的结果”的观点。

C.从对抗走向融合,新文学亦不再指责小报文学,认为两者只有新旧调和,才能创造出好的文学作品。

D.文章开始介绍新文学对市民文学的抨击,然后提出观点,再结合小报文学的反击和逐渐接受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国时期,小报文学与新文学的论战曾势同水火,但最终由排斥、抗拒,到逐渐接受、认同,其中过程颇有意思。

B.小报刊登的反击新文学的文章,使人信服的作品很少,是因为这些作品大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游戏之作,缺乏足够的文学理论支持。

C.“新文学源出于旧文学”这样的主张,与鲁迅说过的“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暗合,说明新文学与旧文学并非不可调和。

D.面对新的形势,小报文学在新文学面前甘拜下风,并不是真正认同新文学,而是为了求得自身生存的违心之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稻香

符浩勇

李群忙完应酬,从亿丰商厦出来时已是晚上八点。

他驱车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心里并不平静。

刚才酒桌上同行的话还响在耳边:

这些年,市县里只要有人进了省城站稳脚跟,你就无法摆脱市县来人的烦扰或者纠缠。

你帮他把事办了,孝敬菩萨的话也会说;可要是帮砸了事,当面甩脸就走人。

他正步入中年,已是省城商业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就拿这次人力资源部门招聘来说,应聘者各显神通,各个渠道途径的招呼铺天盖地,应接不及。

而二十多年前,他只身来到这座城市,却是举目无亲……

那年,家乡遭荒,娘给他一个地址,让他进城来找一个叫贾良的人,说他在家乡当过知青,会帮忙的。

走的前夜,他和青梅竹马的稻香道别,他动情地说:

“等我在城里站稳脚,就回来接你。

”稻香却婉拒了:

“你进城去了,就好好为前程奔,别惦记我了。

”说罢转身就走。

他没有去追她,却暗暗下了决心,在城里有出息了一定好好待她,就像他曾发誓不会忘记秋天田野的稻香。

次日,他挤上客车一路颠簸到了省城,好不容易转折打听到一家门牌下。

他敲开门,门里挤出一张中年男人的长脸,警惕地盯着他:

“你找谁?

”他说:

“我来找贾良,他在我们家乡当过知青……”那张长脸皱了皱眉说:

“贾良不住这里了,他早搬走了。

”他急忙问:

“那他搬到哪里去了?

”长脸回答说:

“城里这么大,找一个人就像大海捞针,哪里去找他,你还是回家去吧。

”说罢关上了门。

他提着行囊像一只无头苍蝇走在宽阔繁华的街上,看着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却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出来时,他只带了单程的路费,只得找了家小旅馆住下再作打算。

第二天他去找工作,准备先挣回家的盘缠。

他走过几条街道,问了好多家店铺,找工都没着落;饥肠辘辘,看着店铺里熏蒸出笼的包子,他记起了家乡田野的稻香。

忽然,他发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街边哭着,看样子显然是迷了路,一副又饿又怕的样子。

许多人停下来看她,却又都走开了。

他想起小时候有一次稻香上山打柴迷路的情景,就上前去,用他身上仅有的钱买了一块烧饼给了她。

女孩不哭了,跟着他又拐过一个街口,却说不清家到底在哪里,他正焦急,女孩的父亲突然从天而降,问清缘由,对他谢天谢地。

他已身无分文,正犹豫索要回家路费,没想到女孩父亲问:

“你是进城找工的吧?

要不到我们公司来干吧。

”他喜出望外,差些流泪跪了下去。

在公司,他的勤勉和上进,很快在对外营销方面独当一面。

在兼并一家公司时,他在一张人员花名册上看到了贾良的名字。

起初他还想天下之大,同名同姓的人多了,等到真正见到贾良,居然正是当初自己刚进城时敲门后见到的那个长脸的中年男人。

贾良见到他时,脸上也“唰”地红透了,不敢正视他。

哦,当初他为何不愿意相认?

是怕会给他带来麻烦,还是像稻香说的那样城里的人情比纸薄。

而偏偏在这以后,他就是贾良的上司,虽然同在一家商厦里上班,在各种场合常常逢面,但却形同陌路;有好几次,他感觉到贾良似乎要跟自己和解打破僵局,但一想起当初的境遇,就懒得理睬他……

如今二十年过去,李群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有了一个温馨而安逸的家庭,妻子勤勉贤惠,女儿争气上了大学。

尽管这些年在城里打拼滚爬,疲于奔波,但每当驱车回到居住小区,看到楼上亮着柔和灯光的窗户,还有妻子倚窗期待的身影,他就感到无限幸福和温暖。

他开车缓缓滑进车库,刚走出来,有个女孩就上前拦住他。

他认为是为这次公司招考找他的,故作惊讶地问:

“你找谁?

女孩说:

“我来找李群叔,是我娘叫我来的,我娘叫稻香。

”他凝眼一怔,仿佛看到稻香轻盈的身影。

刚进城两年时,他回家乡,还带了城里的礼品去见稻香,她却已经嫁人了,山里的风霜削走了她的俊俏;她衷心祝贺他在城里站稳了脚跟。

再后来,母亲过世,他就很少回家乡了。

这些年因为业务忙于应酬,一次次盛宴的记忆荡然无味,也早忘却秋天田野的稻香。

现在莫非家乡又遭了灾,稻香才想起了他,让女儿来投靠他?

眼下已不是二十年前了,农民工涌进城来,就业机会竞争激烈。

况且找工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她要住多长时间?

家里的房间也不宽敞。

他不动声色地对女孩说:

“李群已经不住这里了,他早搬走了。

”女孩急问:

“那他搬到哪里去了?

”他说:

“在城里,找一个人就像大海捞针,你找不到他的,还是回家去吧。

”刚一说完,他就觉得这句话似曾耳闻,竟出自自己的嘴里。

女孩向他道谢准备离去。

他忽然想起这与多年前自己来找贾良时的遭遇是何其相似。

贾良鄙视他的那副嘴脸在心里生了根。

贾良早已退休了,他却始终都不原谅他。

而现在他怎么也成了这样!

他心里一抖,记起稻香当年的温情,对女孩说:

“我刚才没认出来,我就是你李群叔;先进家里住下吧,进城找工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

女孩听了,向他嫣然一笑,说:

“李群叔,你误会了,我不是来找工作的,我去年大学毕业,在一家公司上班,这次家乡要修大桥,我回去一趟,我娘让我给你带土特产来了。

他听着很羞愧,一脸窘态。

待女孩走后,他忽然记起前不久接到家多一个庆典请柬,他原打算找个借口搪塞过去,但此刻他决计了,不管多忙也要回一趟乡下去。

(摘自《小说选刊》2018年第6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同时运用心理、语言描写和反衬等多种手法对李群形象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充分表现了人物形象的特点。

B.小说以“稻香”为题,因为“稻香”既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又是主人公思乡情绪的寄托,更象征李群家乡人民的淳朴、善良、温情、宽厚。

C.“你误会了,我不是来找工作的……我娘让我给你带土特产来了。

”小说这一安排使故事情节陡起波澜,侧面展示了稻香的美好品质,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李群决计回乡做了铺垫。

D.小说穿插回忆了李群进城碰壁的遭遇,为下文写李群内心世界的变化作了铺垫,同时与稻香的女儿进城寻人的情节相照应。

5.结合文本,概括李群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6.文中两处划线的人物语言几乎一样,这样写有何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7月以来,全国多个重点城市的房屋租赁价格持续上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房屋租赁价格平均涨幅超过20%,广州部分地段好、公共资源便利地区的房屋租赁价格涨幅甚至达到30%。

材料二:

在一线城市房租过快上涨的背景下,北京、深圳、上海积极出台稳租金的相关举措,进一步促进租赁住房市场的发展。

深圳市率先探索“稳租金商品房”,要求“年租金增长率不超过正负5%”。

同样作为一线城市,上海也在积极探索租赁住房相关政策。

近年来,上海先后出让了“只租不售”的租赁住房用地,地价大幅度低于商品房用地,目前暂由国企拿地运营。

为加大租赁住房供应,北京市住建委多措并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公租房供应分配工作。

8月27日,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目前,西城、海淀、丰台三个区的近5000套公租房房源正在进行意向登记过程中,预计年底前还有近万套房源要启动分配。

除一线城市外,全国不少租金上扬的城市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来平抑租金,包括增加房源供应、推进租赁合同备案、规范中介行为、严查租金贷等。

由于我国租赁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加之租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所以我国应加快租赁住房立法并积极出台稳租金的长远政策。

(摘自2018“搜狐焦点网”)

材料三:

“房住不炒”正面临新问题,在限购限价房市新政的高压下,房租却暴涨,可谓“按下葫芦起了瓢”。

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十大城市租金环比均有所上涨。

北京、上海、深圳的租金涨幅最大,北京7月份房租同比上涨3.1%,部分小区甚至涨幅超过30%。

表面上看,本轮房租上涨是由中介代表的资本驱动所致,其垄断房源,哄抬租金。

北京市住建委联合银监局等部门于8月17日集中约谈主要住房租赁企业负责人,以打压炒作行为。

其实,北京房租上升,资本驱动只是助推,主要还是供给减少,租房市场的底层供应量被大量抽掉,加之“共有产权房”“公租房”不能立马跟上,造成供需面突然失衡,“3个人争一套房变成了8个人争”。

供给减少,资本驱动炒房,刚需不得不接盘,这个上涨逻辑在北京以外的其他城市也成立,也与非理性炒作房价的逻辑如出一辙,无非是通过垄断房源,过去是抬高房价现在变为炒高租金,将成本转嫁给刚需用户从中渔利。

打击中介资本炒作只能解决租金暴涨于一时,却难以建立抑制租金上涨的长效机制。

要实现“房住不炒”,除了严控垄断炒作,还要完善法规保障租客权益,但关键还是在于保障供给,从平衡供求面上下功夫。

首先需要保障住房供给的基本面。

导致北京租金上涨的直接原因是大面积拆违及其他行政法规导致的租赁面积的减少,但同时公租房、廉租房供应不能及时跟上,供需面失衡,为炒作者提供了渔利空间。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租赁人口为800万人,而租赁房源量仅为350万间,租赁缺口达400万间以上。

其次要保障租房一方的基本权益。

本轮上涨中,中介吃差价、“二房东囤房”以及房东见利肆意违反合同哄赶租客等行为,必须以法律来进行限制和规范,保障租客权益。

实际上,租金上涨的管控在发达国家已有参照。

德国通过《民法典》《租金额度规定法》等立法渠道,对维护承租人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并对一定期限内的最近涨幅做出限制。

美国的法律还规定,房东不能随意涨房租,房租每年的升幅不能超过平均工资的增加幅度和通胀幅度;房东不能轻易毁约,更不能随意赶走房客,等等。

法律最大限度保障了租户的利益,使房客享有充分的安全感,租赁市场才能有良性的发展。

再次要打击垄断炒租。

不得哄抬租金抢占房源,更不得利用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获取的资金恶性竞争抢占房源;不得以高于市场水平的租金或哄抬租金抢占房源;不得通过提高租金诱导房东提前解除租赁合同等方式抢占房源。

“房住不炒”是增加百姓获得感的关键点。

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更深层次的和谐社会。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减)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8年7月以来,北上深广等城市房屋租赁价格持续上涨,平均涨幅超过20%,广州和北京有些地段房屋租赁价格涨幅甚至达到30%。

B.在一线城市房租过快上涨的背景下,北京、深圳、上海积极出台稳租金的相关举措,进一步促进租赁住房市场的发展。

全国很多城市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来平抑租金。

C.为了应对房租过快上涨的情况,北京市住建委多措并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公租房供应提速。

D.面对限购限价房市新政的高压,中介资本通过垄断房源,炒高租金,将成本转嫁给刚需用户而从中渔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2018年7月房租情况分析,深圳的房租环比涨幅最高,北京的月度人均房租最高。

B.我国应加快租赁住房立法并积极出台稳租金的长远政策,是因为租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C.我们只有像德国和美国一样,通过立法,才能保障租户利益,使房客享有充分的安全感,租赁市场才能有良性的发展。

D.我们要构建更深层次的和谐社会,关键是以“房住不炒”来增加百姓的获得感。

9.结合材料,简述房租暴涨的原因,并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

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

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

武德初,赤牒拟涟州别驾。

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

十年,文德皇后崩,百官缞绖,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众或指之,敬宗见而大笑,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马。

十七年,以修《武德》、《贞观实录》成,封高阳县男,赐物八百段,权检校黄门侍郎。

高宗嗣位,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

敬宗嫁女与蛮酋冯盎之子,多纳金宝,为有司所劾,左授郑州刺史。

永徽三年,入为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六年,复拜礼部尚书,高宗将废皇后王氏而立武昭仪,敬宗特赞成其计。

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并直言忤旨,敬宗与李义府潜加诬构,并流死于岭外。

显庆元年,加太子宾客,寻册拜侍中,监修国史。

初,虞世基与敬宗父善心同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

“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

”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

敬宗嫁女与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本皇家隶人,敬宗贪财与婚,乃为九陇曲叙门阀,妄加功绩,并升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同卷。

敬宗为子娶尉迟宝琳孙女为妻,多得赂遗,及作宝琳父敬德传,悉为隐诸过咎。

太宗作《威凤赋》以赐长孙无忌,敬宗改云赐敬德。

白州人庞孝泰,蛮酋凡品,率兵从征高丽,贼知其懦,袭破之。

敬宗又纳其宝货,称孝泰频破贼徒,斩获数万。

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咸亨元年,抗表乞骸骨,诏听致仕,仍加特进,俸禄如旧。

三年薨,年八十一。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B.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C.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D.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B.“男”,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

《礼记·王制》: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男、子,凡五等”,“男”属于第四等爵位。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泛指官吏,本处指有关官员。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礼记》谓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敬宗不守礼制,轻薄张扬。

在文德皇后去世,文武百官守丧期间,许敬宗竟然当众取笑欧阳询,轻谩礼法,被降职为洪州都督府司马。

B.许敬宗位高权重,贪图利禄。

许敬宗代为礼部尚书时,将女儿嫁给了蛮族酋长冯盎的儿子,收受很多财物。

后来他又把女儿嫁给出身高贵的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其目的还是为了钱财。

C.许敬宗陷害忠良,助纣为虐。

高宗要废掉皇后王氏以武氏取代她,许敬宗竟然赞成其计。

其他忠直大臣如长孙无忌等坚决反对,许敬宗竟然与李义府诬陷他们,使他们客死异乡。

D.许敬宗身为史官,歪曲事实。

许敬宗作《敬德传》时,对其过咎回护隐饰,又把太宗赐给长孙无忌的《威凤赋》擅自写成赐给敬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并直言忤旨,敬宗与李义府潜加诬构,并流死于岭外。

(2)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榘①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②。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南宋词人。

②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的得”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

一幅荒村行旅图首先呈现于眼前。

B.“马蹄”三句,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意境,一辞一景,使本不相关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感情浓烈的图画。

C.“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羞涩”二字极妙。

以拟人、动作描写和双关手法写出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还没有抬起头来,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情状,又表达出词人无限愁苦的心情。

D.时隔十载,词人旧地重游,已是物是人非,“身名都被儒冠误”。

杜甫诗云: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词人借杜甫诗意来表达自己的际遇,“身”与“名”都为儒冠所误,可见愤慨之深。

15.词作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为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2)《阿房宫赋》中“,”两句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谴责了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吝惜的做法。

(3)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用“,”来描述峡江两岸峰峦紧密相接的特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

热爱大自然。

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

这也许怪不得他,()。

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

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

(1),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等等,有敬仰之心。

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

(2),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

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做到了的人是伪善。

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3)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

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

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4),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教养不但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且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B.不是教养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

C.不是教养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D.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18.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B.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C.因为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