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习题精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6445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习题精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习题精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习题精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习题精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习题精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习题精解.docx

《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习题精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习题精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习题精解.docx

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习题精解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

2015年习题精解

重庆工商大学陈正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指以宏观经济理论指导,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数整体所进行的实证经济统计分析。

2.消费需求弹性系数:

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是一个较为具体地反映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或制约性的分析指标。

它是经济增长率与消费需求增长率之比,说明消费需求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

3.内在传导机制:

是指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特征所导致的对冲击的反应。

这是一种内部缓冲机制或自调节机制,在数学形式上表现为分布滞后关系,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内生性,即经济波动的自我推动。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是指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是已实现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简称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

5.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益:

是指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一部分人从收入中得到好处,一部分人则遭到损害的结果。

专题统计分析:

专题统计分析是指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中心工作,围绕各个时期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的统计分析。

6.流量总供给:

流量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如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增加的总供给量,包括来自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有来自进口的商品和劳务。

流量总供给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商品和劳务之和。

-名词

8.存量总供给:

存量总供给是指期初结余总供给与流量总供给之和。

存量总供给减去结余总供给,就是本期实现的总供给。

-名词

9.流量总需求:

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如一年)形成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能力水平,包括实现的需求总量,也包括未实现的即准备购买的需求总量。

流量总需求来源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

-名词

10.存量总需求:

是指期初结余总需求与流量总需求之和。

-名词

11.潜在社会总供给:

潜在社会总供给是指在客观的、可能的条件下可实现的最大社会总供给量。

-名词

12.投资:

投资是指为获取预期回报而投入资源的行为和过程。

-名词

13.经济投资:

经济投资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而将国民收入转换为资本的过程。

-名词

14.总投资:

总投资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对固定资产和库存的投资支出总和,分固定资产投资和库存增加两部分。

-名词

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是指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是已实现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简称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

-名词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属于宏观经济制度化的统计分析工作是(A)。

A重庆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B重庆市投资结构分析

C重庆市社会发展水平分析D重庆市中产阶层分析

2.下列属于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的是(C)。

A多元统计分析B描述统计分析C动态比较经济分析D经济周期与预警分析

3.下列属于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的是(D)。

A多元统计分析B描述统计分析C常规经济统计分析D经济周期与预警分析

4.下列属于消费需求的是:

(A)。

A居民消费B居民储蓄C机关团体存款D投资贷款E利用外资

5.下面属于投资需求的项目是(A)。

A利用外资B出口C政府消费D居民消费

6.消费支出与物价水平之间呈(B)。

A正相关B负相关C完全相关D零相关

7.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投资一般指(B)。

A广义投资B狭义投资C经济投资B投资

8.影响产业结构成长的内部因素有(D)。

A自然资源B收入分配结构C经济体制D资本存量技术刚性

9.影响产业结构成长的外部环境因素有(A)。

A自然资源B管理水平C资本存量D技术水平

10.根据我国货币存量的各层次定义,M0称为(A)。

A流通中的现金B货币C准货币D货币+准货币

11.根据我国货币存量的各层次定义,M1称为(B)。

A流通中的现金B货币C准货币D货币+准货币

12.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主要学派有(B)。

A数量经济学派B新凯恩斯学派C重农学派D重商学派

13.下列属于我国关于通货膨胀的测度方法的是(D)。

A社会货币流通量测度法B缺口测度方法C广义货币法。

D物价指数测度法

14.下列属于西方关于通货膨胀的统计测定方法的是(A)。

A缺口测度方法B货币购买力测度法C货币供求比较测度法D货币数量公式测度法

15.在通胀的物价指数测度法中,物价水平在1%~3%以内,称为(A)。

A爬行的通胀B温和的通胀C飞奔的通胀D恶性通胀

16.在通胀的物价指数测度法中,物价水平在3%~10%以内,称为(B)。

A爬行的通胀B温和的通胀C飞奔的通胀D恶性通胀

17.经济周期中的繁荣是指国民经济活动(A)。

A达到高峰的状态B从萧条转向上升达到高峰的阶段

C降到最低点的状态D从高峰转向持续下降到最低点的阶段

18.景气调查对于企业采用的方式是(D)。

A典型调查B 重点调查C普查D抽样调查

19.景气分析中经济活动的先于基准循环日期的经济序列称为(B)。

A同步经济指标B先行经济指标C滞后经济指标E质量指标

20.物价指数反映的通胀是(A)。

A公开通胀B隐性通胀C公开和隐性通胀D温和通胀

21.下面属于投资需求的项目是(A)。

A利用外资B出口C政府消费D居民消费

22.结余总需求的计算公式是:

结余总需求=结余投资需求+结余消费需求。

23.下列属于消费需求的是:

(A)。

单选

A居民消费B居民储蓄C机关团体存款D投资贷款E利用外资

24.根据我国货币存量的各层次定义,M0称为(A)。

单选

A流通中的现金B货币C准货币D货币+准货币

25.根据我国货币存量的各层次定义,M1称为(B)。

单选

A流通中的现金B货币C准货币D货币+准货币

26.使用

的公式进行潜在社会总供给的评价的方法称为(A)。

A单因素评价方法B综合要素评价方法C系统评价方法D直接测算法

 

三、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选出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都全错)

1.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的模式有(CD)。

A生产法B分配法C直接法D间接法E平衡法

2.MESA具有的特征为(ABCD)

A是宏观经济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B宏观性C以微观条件假定为前提

D实证性E数量性

3.下列属于宏观经济专题统计分析工作是(CDE)。

A重庆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B重庆市国民经济蓝皮书C重庆市社会发展水平分析

D重庆市中产阶层分析E重庆市投资结构分析

4.下列属于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的是(BDE)。

A多元统计分析B投入产出分析C常规经济统计分析

D计量经济模型分析E经济周期与预警分析

5.下列属于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的是(ABC)。

A多元统计分析B描述统计分析C常规经济统计分析

D计量经济模型分析E经济周期与预警分析

6.从广义来讲,国民收入是由下列指标组成:

(ABCDE)。

A国民总民收入B国民净收入C按要素成本价格计算的国民净收入

D个人收入(PI)E个人可支配收入(GDP)

7.根据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可知,恩格尔系数为(ABCDE)。

A60%以上为生活绝对贫困B50%~60%为勉强度日C40%~50%为小康水平

D20%~40%为富裕,E20%以下为最富裕生活水平

8.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有(ABCDE)。

A经济发展水平B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C居民收入水平。

D价格水平E人口

9.投资需求拉动见影响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指标有(ABCD)。

A.

B.

C.

D.拉动物价上升=拉动名义增长-拉动实际增长

E.投资拉动=基期GDP×投资需求增长率

10.46.影响货币存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有(ABC)。

A基础货币的增加B货币比率的变化C准备金比率变动

D利率E国民收入

1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按内容可以分为(BC)。

A企业统计分析B制度化统计分析C专题统计分析D国民经济统计分析

E政府统计分析

12.下列属于宏观经济制度化的统计分析工作是()。

A重庆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B重庆市国民经济蓝皮书C重庆市社会发展水平分析

D重庆市中产阶层分析E重庆市投资结构分析

13.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的模式有(CD)。

-多选

A生产法B分配法C直接法D间接法E平衡法

14.在总供需平衡的直接法测算中,下列关系成立的是(ABCDE)。

多选

A期初结余总供给=流量总供给+本期实现总供给+期末结余总供给

B存量总需求=期初结余需求+流量总需求

C存量总供给=期初结余供给+流量总供给

D本期实现总供给=本期实现总需求

E本期期初结余总需求=上期期末结余总需求

15.下列属于结余消费需求的项目是:

(ABC)。

多选

A居民储蓄B手持现金C机关团体存款D投资贷款E劳务输出

16.总供需失衡状态,依据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状态可划分为四个类型,即:

(ABCD)。

多选

A商品、服务需求小于供给,货币需求小于供给;

B商品、服务需求小于供给,货币需求大于供给;

C商品、服务需求大于供给,货币需求小于供给;

D商品、服务需求大于供给,货币需求大于供给;

E商品、服务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17.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状态判断的统计方法有(ABCDE)。

-多选

A物价指数方法B社会总供求的监测指标方法

C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测定的判断方法D间接分析法

E直接计算法

18.决定社会总供给水平的因素主要有(ABC)。

多选

A劳动就业量B资本存量C技术进步水平

D货币发放量E人们的消费欲望

21.根据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影响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主要有(ABC)。

多选

A就业机会不足问题B平均开工时间长度问题

C工时劳动生产率问题D工资收入

E投资总额

22.根据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影响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主要有(ABC)。

多选

A就业机会不足问题B平均开工时间长度问题

C工时劳动生产率问题D工资收入

E投资总额

24.潜在社会总供给的统计评价方法有(ABC)。

A单因素评价方法B综合要素评价方法C系统评价方法。

D层次评价法E总量评价法

26.使用

的公式进行潜在社会总供给的评价的方法称为(BCD)。

A单因素评价方法B综合要素评价方法C系统评价方法D直接测算法

28.决定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有(ABCDEF)。

A固定资产投资B最终消费C货币供给与需求失衡的作用D财政赤字

E外贸变动的影响F物价因素

29.从广义来讲,国民收入是由下列指标组成:

(ABCDE)。

A国民总民收入B国民净收入C按要素成本价格计算的国民净收入

D个人收入(PI)E个人可支配收入(GDP)

30.下列属于狭义投资的有(ABC)。

A固定资本投资B存货增加C住宅投资D股票投资E社会保险

31.下列属于实业投资的有(ABCDE)。

A修建构筑物、建筑物B购买安装机器设备C购置车辆运输设备

D购买原材料E购买住宅商品房

32.投资需求分析的常用统计指标有(BCD)。

A证券投资B总投资C计划投资D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E金融投资

33.投资需求拉动见影响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指标有(ABCD)。

A.

B.

C.

D.拉动物价上升=拉动名义增长-拉动实际增长

E.投资拉动=基期GDP×投资需求增长率

34.从一般意义上,可以将货币存量的层次划分为(ABC)。

AM0=流通中的现金BM1=M0+流通性强的存款CM2=M1+流通性弱的存款

DM3=全部资金EM4=所有国民资产

35.从一般意义上,可以将货币存量的层次划分为(ABC)。

AM0=流通中的现金BM1=M0+活期存款CM2=M1+准货币

DM3=全部资金EM4=所有国民资产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总供需间接法统计的实际计算中,社会总供给的测算以(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而社会总需求则以(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

2.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首先可划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

3.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

4.对于高收入者来讲,随着金融资产拥有有量的增加,其(储蓄的愿望)会减弱,平均消费倾向会(提高)

5.景气统计调查系统主要以(问卷形式)定期向一定比例的(企业)进行景气统计指标数据的搜集活动。

6.景气统计分析的基础是(敏感性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统计工作。

7.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个大类:

即:

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经济统计分析方法、数量经济分析方法。

8.经济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的内容有3个大类,即:

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常规经济统计分析方法。

9.在总供需间接法统计的实际计算中,社会总供给的测算以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而社会总需求则以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

10.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与失衡是其状态的两种类型。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首先可划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

11.总供需的结构失衡可分为基础结构失衡和非基础结构失衡两种类型状态。

12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近似公式为: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正常劳动力数量的96%×每年正常工作小时数×正常劳动生产率

13.投资需求分析的常用统计指标有:

总投资、计划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4.潜在社会总供给的综合要素评价方法的测算公式是:

潜在社会总供给=(资金投入×资金边际产出弹性系数+劳动投入×劳动边际产出弹性系数)×正常综合要素生产率。

15.潜在社会总供给的统计评价方法有:

单因素评价方法、综合要素评价方法、系统评价方法。

五、简答(每小题5分,选做2题,共10分)

1.简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工作的主要步骤。

(6个步骤)

答: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工作的主要步骤有:

1)确定分析对象和主要目的;2)初步调研;3)分析体系的设计;4)分析所用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的和计算。

5)形成研究分析报告;6)成果的提供与发布。

(前4点1分,后2点0.5分)

2.简述世界各国对基尼系数的测算评价。

答:

大多数国家的基尼系数都在0.2~0.6之间。

经济学家根据经验和分析对基尼系数的区间范围作了如下判断:

基尼系数抵于0.2表明收分配高度平均;0.2~0.3为相对平均;0.3~0.4大致合理;0.4~0.6显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0.6以上则表明收分配严重的向一部分人倾斜。

(各个分号1分)

3.简述消费结构变动规律。

答:

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消费结构呈现出如下的变动规律。

1分

1)从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分类来看,生存型消费占比重会出现下降趋势,而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所占比重会呈现上升的趋势。

1分

2)从物质产品消费和服务产品消费的分类来看,实物消费所占的比重趋于下降,而服务产品的所占的比重会逐于上升。

1分

3)从吃、穿、住、用、住、行的分类来看,吃在消费所占的比重会逐步下降,而穿、用、住、行的消费所占的比重会逐步上升。

1分

4).从劳务消费内部来看,人们的消费中具有如下的优先顺序:

先满足生存需要方面的劳务,再满足享受和发展需要方面的劳务;先满足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劳务;先满足实物型、人力型方面的劳务需要,再满足智力型方面的劳务需要,等等。

1分

4.简述主导产业变化的规律。

答:

主导产业的变化规律是指:

在工业化早期,主导产业主要取决于资源状况和制度基础;(1分)主导产业随产业结构成长而呈顺序变更,即由非耐用消费品向耐用消费品产业发展(2分),从维持生活基本需求向中间需求进而向享受和发展型需求的产业发展(1分),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1分);政府在基础没施、外贸保护、法律、财政、金融方面对主导产业起着重要作用。

(1分)

5.写出货币需求模型的一般形式,并简述各个符号的经济意义。

答:

货币需求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2分)

式中:

为t期实际货币余额,其中

为名义货币余额,p为价格平减指数;

为第t期实际GDP或GNP;

为第t期的利率。

(2分)

为初始值表式实际货币需求量的起点;

为回归系数,分别表明GDP、利率和上一时期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一个单位时引起t时期实际货币余额增加的数量。

(1分)

6.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实证性具有那些特点?

答: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具有的实证性这是指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从现实的经济现象状况出发,运用统计手段,研究经济统计分析规律;

二是以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为约束,也就是说,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所使用的统计变量是有时间下标和空间范围的;

三是依据数量逻辑和事物相结合的实证逻辑进行的分析。

26.简述MESA方法的特征(3个)。

简答、多选

1)多样性;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种类十分繁多。

2)系统性:

任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都必须从国民经济整个系统联系的分析上进行,因此,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必须系统、完善。

3)专业性: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除使用一般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外,许多分析方法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方法好模型体系。

27.简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选择的原则(3个)。

1)针对性;应当针对不同的问题好领域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

2)适宜性:

应当以适宜的方法进行分析,而不是越复杂越好。

3)关联性:

鉴于研究对象的系统性、关联性使得分析方法存在极大的关联性。

六、计算分析(每题10分,选做3题。

写出计算公式,中间过程保留4位小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某地区2006年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单位:

亿元)

收入分配项目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其它

合计

固定资产折旧

80

112

128

80

400

劳动者报酬

768

157

410

416

1751

生产税净额

96

224

179

128

627

营业盈余

176

179

307

176

838

合计

1120

672

1024

800

3616

试计算:

1)各部门的个人,集体和国家分配和主体之间的分配格局;

2)分析各部门对于国家的贡献。

解:

1)根据资料计算得到三者的分配格局和各部门的主体分配格局如下:

(3分)列向结构

三者分配格局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其它

合计

个人所得

68.57143

23.3631

40.03906

52

48.42367

集体所得

22.85714

43.30357

42.48047

32

34.23673

国家所得

8.571429

33.33333

17.48047

16

17.3396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计算分析表明,个人,集体和国家的整体分配格局是个人占较大比重为48.42%,国家占17.34%。

从各个行业的三者分配上看,农业和其它是个人所得占较大比重,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是集体所得占较大比重。

(2分)

(3分)横向结构

主体分配格局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其它

合计

固定资产折旧

20

28

32

20

100

劳动者报酬

43.86065

8.966305

23.41519

23.75785

100

生产税净额

15.311

35.72568

28.54864

20.41467

100

营业盈余

21.00239

21.36038

36.63484

21.00239

100

合计

30.97345

18.58407

28.31858

22.12389

100

2)计算分析表明:

该地区2006年不管是从贡献率还是从部门分配比例上看都是轻工业的对于国家的贡献大。

行业贡献率为33.33%;地区总体税收的35.73%都是轻工业贡献的。

(2分)

2.某地区2004-2007年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的资料如下:

年份

可支配收入(亿元)q

消费需求(亿元)Q

2004

3001

1602

2005

2899

1337

2006

4387

2235

2007

5321

2771

根据上述资料试计算:

1)该地区的消费倾向;

2)分析可支配收入变动拉动的消费需求情况;

3)分析消费倾向变动拉动的消费需求情况。

解:

1)根据消费倾向的计算公式知:

消费倾向=消费需求/可支配收入;得到下表:

(3分)

年份

可支配收入(亿元)q

消费需求(亿元)Q

消费倾向p=Q/q

2004

3001

1602

0.533822

2005

2899

1337

0.461194

2006

4387

2235

0.50946

2007

5321

2771

0.520767

测算表明该地区的消费倾向有所下降,但基本稳定在0.5左右。

(1分)

2)根据:

消费需求(Q)=可支配收入(q)×消费倾向(p)的公式,使用指数分析方法得到可支配收入拉动消费需求变动的情况如下表。

(2)

3)根据消费需求=可支配收入×消费倾向的公式,使用指数分析方法得到消费倾向变动拉动消费需求变动的情况如下表(2分)

消费需求增长量(亿元)

=p1-p0

可支配收入影响(亿元)

=(q1-q0)*p0

消费倾向变动影响(亿元)=(p1-p0)*q1

-265

-54.44985005

-210.55015

898

686.2559503

211.7440497

536

475.8354228

60.16457716

4)分析:

计算表明,2007年消费需求增长536亿元,是由于可支配收入增长使得消费需求增长了475.8354亿元和消费倾向变动使得消费需求增长了60.1646亿元共同影响的结果。

(2)

3.已知某地区GDP和消费额的统计资料如下:

 

GDP(亿元)

消费额(亿元)

年份

名义

缩减指数%

名义

CPI%

2004

3782

1.038

2456

1.103

2005

4513

1.092

2899

1.11

2006

4879

1.14

3324

1.12

2007

5671

1.135

3567

1.16

根据上述资料,试计算:

1)实际GDP和实际消费额;

2)计算GDP和消费额的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

3)计算各个时期的名义消费需求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