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6115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现代管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现代管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现代管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现代管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学.docx

《现代管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学.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管理学.docx

现代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含名词解释、简答等)

一:

名词解释:

1:

管理的定义:

指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第3页)(记)

3:

管理的人本原则定义:

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价值,并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见书58页记)

4:

系统定义:

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具有其各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并和一定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见书页)(记)

5:

管理系统定义:

是由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组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控制的一个整体。

(记)

9:

行政手段定义:

是一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和行政岗位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等强制性的方式,对下属或下一行政层级的机关施加直接影响的方法;(记)

10:

经济手段的定义:

是一种通过调节各方面利益关系去刺激组织和个人行为动力的管理手段。

(价格,税收,工资,奖金,罚款)(记)

11:

目标定义:

是指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记)

12:

目标管理定义:

是指依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的综合平衡,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达到的成果,制定出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激励、控制和检查工作的管理方法(记)

13:

组织定义:

是指人们社会活动中分工和协作的方式,在管理活动中,组织是一种管理主体,同时又是管理客体、管理对象。

(记)

14:

非正式组织定义:

是指基于思想观点,爱好、兴趣、习惯、志向等的一致而自发形成的伙伴关系。

(记)

18:

组织设计定义:

是指对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各个部门进行总体规划,以保证这些要素和部门所构成的组织是一个有机整体,能够协调地运作。

(记)

20:

人力资源规划定义:

是指一个管理系统为实施组织发展战略和实现管理目标,根据内部环境及其变化的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在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以求使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过程.(记)

23:

信息定义:

是指一定的客体传达给人并被人所理解和认识了的内容.(记)

24:

管理信息定义:

是指那些进入管理系统,能够对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信息,它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沟通和协调的介质.(记)

25:

财务管理定义:

是指一个组织及其独立预算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财务活动,理财务关系的过程;(记)

26:

财务管理制度定义:

是一种通过规章、规定等方式,把资金的运动方向和运动过程明确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资金运行机制;(多看)

29:

预测定义:

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预算.(记)

30:

决策定义:

是指人们针对特定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拟定多种行动方案,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活动.(记)

31;头脑风暴法定义:

也称畅谈会法,是通过会议的形式,邀集有关专家就某一问题敞开思想,畅所欲言,从中收集决策方案或评估方案的方法.(记)

32:

德尔斐法定义:

见书268页

33:

计划定义:

是指为实现已定的决策目标而对各项具体管理活动及其所需人力、财力、物力作出的设计和谋划;(记)

37:

协调定义:

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在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

    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和活动。

(记)

38:

正式沟通定义:

是指严格按照组织规定的程序和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多看)

39:

非正式沟通定义:

是指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多看)

40:

激励定义:

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追求欲实现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记)

41:

控制定义:

是指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记)

44:

管理环境:

是指影响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和内部环境。

(记)

45:

管理创新定义:

就是在管理中推陈促新(详见书338页)

二:

简答题型:

1:

现代管理的特征:

(重点记)(第8、9页)

第一:

系统化管理;

第二:

民主化管理;

  第三:

科学化管理;

第四:

法制化管理;

  第五:

以人为本;  

  第六:

追求效率;

2: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记)(第10-12页)

第一:

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第二:

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第三:

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第四:

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3:

现代管理学定义及特征:

(记)

定义:

现代管理学是总结了管理发展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特征:

(1):

变革性;

(2)开放性;

(3)严密性;

(3)实用性;

4: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经:

(重点记)

第一:

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第二:

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的出发点;

第三:

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第四:

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5:

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重点记)

第一:

机器大工业的需要;

第二:

市场竞争的需要;

第三:

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

第四:

阶级斗争的需要;

6:

古典管理理论的内容:

(见书38-46页)(记)

第一:

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代表作有《科学管理原理》

第二:

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第三:

管理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7: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见书39-41页)(记)

第一: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第三: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行标准化;

第四:

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

第五:

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

第六:

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第七:

为实行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8:

一般管理的主要内容:

(见书42-43页)(记)

第一:

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第二:

概括并详细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第三:

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第四:

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

例:

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等原则;

9:

管理组织理论的内容:

(见书45-46页)(记)

第一:

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划分了权威的类型;

第二:

归纳了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

第三:

概括了官僚制组织的结构;

10:

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梅奥及其观点:

(见书47-48页)(记)

第一:

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第二:

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

第三: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11:

后期行为科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第三:

弗鲁姆的期望价值理论;

第四: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第五:

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法”

12:

学习12:

企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重点记)(见书56页)

第一:

日本的兴起在于文化,在于特有文化基础上的新的管理模式;

第二:

企业管理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

第三:

企业文化的要义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成员间共同信念等;

第四:

作为企业领导应把主要精力用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培育上;

第五:

为了完成对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培育,企业领导者必须具有文化意识并具有相应的能力;

第六:

未来企业的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13:

管理的主要原则;(重点记见58页)

第一:

人本原则;

第二:

系统原则;

第三:

效益原则;

14:

论述如何理解管理的人本原则:

(见书58-63页)(重点记)

第一:

人是管理的目的

(1):

“人是目的”的观点是现代管理者的共识。

(2):

“人是目的”的观点综合了管理学发展的成就。

(3):

“人是目的”的观点是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

第二:

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

(1)  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做好现代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1)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一种充分尊重人的权利的管理

第三:

重视人的需要

(1):

通过认识人的需要去实现对人的管理。

(2):

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去实现对人的管理。

(3):

通过唤起和促进人的需要的生成去实现更为积极主动的管理。

15:

系统的特性:

(记)

第一:

整体性。

第二:

层次性。

第三:

动态性。

第四:

开放性。

16:

如何理解管理系统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组织性?

(记)

第一:

任何一个管理系统都不是盲目地建立起来的,而是从属一定的目的。

第二:

组织是管理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组成方式。

第三:

管理系统的状况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

17:

如何坚持系统原则?

(重点记)

第一:

具有全局观念。

第二:

关注系统结构的状况。

第三:

处理好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18:

管理效益取决的因素;(重点记)

第一:

取决于管理者;

第二:

取决于学理对象;

第三:

受管理环境的影响;

第四:

管理效益由生产方式决定;

19:

为何要坚持效益原则?

(重点记)

第一:

自然资源的匮乏决定了管理必须注重效益;

第二:

国际竞争的加剧决定了管理必须以效益取胜;

第三:

人类利益的趋同性决定了管理必须以效益为主导;

20:

效果,效率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论述题型,重点记)

第一:

效果是一项活动的成效与结果,是人们通过某种行为,力量,方式或因素而产生的合目的性结果;

第二:

效率是特定的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与所取得的效果之间的比率;

第三:

效益是一种有益的效果,反映了人们的投入与所带来的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四:

在管理学中,效果,效益和效率都是对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评价,效果的观念侧重于主观的方面。

效率侧重于客观的方面,效益则要求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统一中来进行判断。

21:

管理关系中人际冲突的原因:

(重点记)

第一:

管理者之间由于认识不同造成的冲突;

第二:

利益上的冲突;

第三:

管理中的结构性缺陷造成的冲突;

第四:

领导作风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冲突;

22:

管理道德的功能:

(重点记)

第一:

管理道德有助于增强管理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

第二:

管理道德评价是考察和遴选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三:

管理道德为管理活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第四: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自我完善的重要途经;

第五:

促进管理系统中人际关系的道德化;

23:

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管理者?

(重点记)

第一:

在下级面前,应以身作则;

第二:

密切联系部属,虚心听取下级的批评意见;

第三:

加强管理的民主化;

第四:

肯定部属的成绩;

第五:

正确运用情感激励;

24:

管理道德规范的内容;(记)

第一:

忠于职守

第二:

遵纪守法;

第三:

实事求是;

第四:

团结协作;

第五:

尊重人才;

25:

如何把握管理者的管理人格?

(记)

第一:

自觉的责任意识;

第二:

真诚的服务意识;

第三:

清廉为公的追求;

第四:

主持公正,维持正义;

第五:

言而有信,行而必果;

26:

在管理评价中应注意什么?

(重点记)

第一:

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第二:

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第三:

选择自由和道德责任的统一;

27:

管理的基本手段:

(重点记)

第一:

行政手段;

第二;经济手段;

第三;法制手段,

28:

管理者应如何科学,合理使用行政手段?

(记)

第一:

突出目标导向;

第二:

建立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

第三:

处理好管理宽度与管理层级的关系;

第四:

权责一致;

29:

经济手段的优缺点:

(重点记)

第一:

能够较好地处理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

第二:

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组织的工作效率成效显著;

第三:

利用经济制约关系,便于实行分权的组织管理,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

容易产生拜金主义;

第五:

容易导致目标的分散和混乱;

第六:

经济手段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会增加管理问题;

30:

如何运用思想教育手段?

(重点记)

第一:

坚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

第二:

做到关怀体贴下属,以情感人;

第三:

自觉地探索思想教育工作的艺术;

第四:

在管理系统中,树立正气,创立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31:

组织目标的作用:

(重点记)

第一:

目标为组织指明方向;

第二:

目标具有激励作用;

第三:

目标具有凝聚作用;

第四:

目标是组织考核的依据;

32:

确定目标主要应考虑上级的要求,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多选)

33:

要使目标合理,有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重点记)

第一:

要把关键性目标与目标的全面性结合起来;

第二:

要把目标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第三:

要把目标的科学性与预见性结合起来;

34:

现代管理学的10:

目标管理的内容:

(记)

第一:

注重工作的效果;

第二:

注重管理的综合性;

第三:

建立目标责任制;

35:

目标管理的特点:

(重点记)

第一:

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第二:

目标管理强调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

第三:

目标管理是一种系统整体的管理方法;

第四:

目标管理是一种重视成果的管理方法;

36:

目标管理的最早提出者---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杜拉克著作《管理的实践》

37:

目标管理的要求:

(重点记)

第一:

则需各级主管人员对它有详尽的了解和认识目标;

第二:

制定目标的各级主管人员必须要得到必须的指导方针了解决策和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和组织的基本战略和政策;

第三:

主管人员必须认真理解组织的宗旨和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并依据科学的程序确定目标;

第四:

主管人员要特别注意防止目标管理变成一种短期行为;

第五:

必须保持其明确性和稳定性;

38:

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

(记)

第一:

组织环境;

第二:

组织战略;

第三:

组织规模;

第四:

组织技术;

39:

组织设计的原则:

(重点记)

第一:

任务和目标原则;

第二:

分工和协作的原则;

第三:

命令统一原则;

第四: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

职、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第六:

执行与监督机构分设的原则;

40:

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

(重点记)

第一:

主管人员与其下属双方的素质和能力;

第二:

所面对的问题的种类;

第三:

授权;

第四:

使用标准程序的程度;

第五:

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

第六:

组织文化的凝聚力

41:

在组织变革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变革的策略内容:

(记)

第一:

选择好时机;

第二:

明确从何处着手;

第三:

弄清变革的范围和深度;

第四:

始终把握组织变革的目标;

42:

人力资源的特征:

(记)

第一:

具有时效性;

第二:

具有时代性;

第三:

具有能动性;

第四:

具有重复开发性;

43:

人员选聘的原则:

(记)

第一:

效率优先的原则;

第二:

双向选择的原则;

第三:

全面原则;

第四:

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  

44:

管理信息的作用:

(记)

第一:

管理信息是保证决策和计划科学性的前提条件;

第二:

管理信息是管理系统控制的依据和手段;

第三:

管理信息是管理系统中各工作环节和管理层次互相沟通、联络的纽带和桥梁;

45: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记)

第一:

管理对外部信息的需求决定了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第二:

管理系统内部沟通对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出的要求;

第三:

现代技术为建立专门的、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可能

46: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记)

第一: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第二:

要坚持系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第三:

要具有可靠性;

第四:

要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五:

要注意其适应性和灵活性;

第六:

要讲究经济效益;

47:

财务管理的制度性措施的内容(记)

第一:

在组织编制预算时需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第二:

下级单位需真实准确的并按规定时间和要求编制财务报告;

第三:

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48:

决策的原则:

(重点记)

第一:

信息准全原则;

第二:

科学可行原则;

第三:

对比选优原则;

第四:

科学民主原则;

第五:

反馈原则;

49:

决策的程序(记)

第一:

搜集信息;

第二:

发现问题;

第三:

确定目标;

第四:

设计方案;

第五:

分析评估;

第六:

选择方案;

第七:

试验实证;

第八:

实施决策;

50:

现代决策方法的内容:

(记)

第一:

决策的软方法;

(1)头脑风暴法;

(2)德尔斐法;

(3)列名小组法;

(4)方案前提法;

(5)提喻法;

第二:

定量决策法:

(1)风险型决策方法;

(2)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51:

计划的特点:

(重点记)

第一:

计划具有目的性;

第二:

计划具有普遍性;

第三:

计划具有适应性;

第四:

计划具有经济性;

52:

计划的特点:

(重点记)

第一:

计划具有目的性;

第二:

计划具有普遍性;

第三:

计划具有适应性;

第四:

计划具有经济性;(多看)

53:

制定计划的原则:

(重点记)

第一:

统筹原则;

第二:

重点原则;

第三:

弹性原则;

第四:

连续性原则;

54:

制定计划的要求:

(重点记)

第一:

加强调查研究;

第二:

进行科学预测;

第三:

吸收专家、群众参与制定计划;

第四:

计划要勇于创新;

55:

影响指挥实现程度的因素:

(重点记)

第一:

指挥的目标和手段的合理性;

第二:

指挥权力的强弱程度;

第三:

指挥客体的潜在能力;

第四:

组织环境;

56:

指挥的内容:

(记)

第一:

下达目标任务;

第二:

确定权责关系;

第三:

及时发出行为指令;

第四:

合理配置并及时调整各种资源;

57:

指挥的基本要求:

(记)

第一:

树立和维护指挥者权威;

第二:

合理分配权力;

第三:

有效地运用指挥方式;

第四:

坚持指挥的原则;

58:

指挥的原则:

(记)

第一:

以计划为依据;

第二:

统一性原则;

第三:

秩序性原则;

第四:

强制与说服相结合的原则;

59:

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记,详见书322页)

第一:

协调作为管理的一种重要职能,是任何一项管理不可缺少的;

第二:

协调是管理专业化的最基本要求;

第三:

协调是群体活动的基本要求;

第四:

现化管理的客观要求使协调成为可能;

60:

协调的内容:

(记)

第一:

目标协调;

第二:

利益协调;

第三:

思想与行为协调;

第四:

政策与规范制度协调;

61:

协调的基本要求:

(记)

第一:

坚持协调的原则;

第二:

实现有效沟通;

第三:

选择协调方法;

第四:

理顺管理体制;

第五:

协调的其它几项要求(全员参与、直接接触等)

62:

有效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

(记)

第一:

以人为本原则;

第二:

客观公正原则;

第三:

灵活机动原则;

第四:

注重整体原则;

63:

协调的方法(记)

第一:

酝酿协商;

第二:

建议说明;

第三:

思想教育;

第四:

冷处理或缓冲;

64:

服务于协调工作的体制建设应注意的问题或理顺管理体制内容(记)

第一:

权责划分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纵向权力与责任分配不合理.

第二:

机构设置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层级设置太多和部门划分太细.

第三:

人员配备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分工不明确和责任心不强.

第四:

组织沟通渠道有畅通和堵塞.

65:

激励的过程:

(记)

第一:

把握人的需要;

第二:

认识行为的动机;

第三:

对行为的引导;(强化理论与行为矫正模型)

66:

激励过程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记)

第一:

需要与目标;

第二:

公平与奖惩;

第三:

参与管理与工作丰富化

67:

如何理解控制是贯穿于其它各项管理职能之中,是存在于管理活动全过程?

(记)

第一:

控制是对组织成员行为的规范活动.

第二:

控制是指向未来.管理者对既成事实往往是无通为力的.

第三:

控制可使工作失误及时得到补救.

第四:

控制是主管人员选择何种领导方式的依据.

68:

在管理控制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内容:

(记)

第一:

计划的要求;

第二:

组织结构;

第三:

关键控制点;

第四:

控制趋势;

第五:

主管人员的个性;

第六:

客观性与灵活性;

69:

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记)

第一:

稳定的环境是管理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

第二:

环境是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

环境制约着管理系统活动的方向和内容;

第四:

环境对管理过程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70:

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记)

第一:

管理者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进行管进实践;

第二:

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必须注意协调组织自身的内部环境;

第三:

管理者必须注意向民主化方向发展;

第四:

管理者必须致力于提高管理效率;

71:

管理创新的程序(记)

第一:

寻找机会.

第二:

提出构想.

第三:

迅速行动.

第四:

坚持不懈.

72:

国际化管理在组织结构上的新特点主要用的组织形式:

(重点记)

第一:

职能分布的全球组织形式;

第二:

产品分布的全球组织形式;

第三:

地区分布的全球性组织形式;

第四:

混合分布的全球结构形式;

第五:

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三:

理解类:

1: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方法:

第一:

比较研究法;

第二:

定量分析法;

第三:

历史研究法;

第四:

案例研究法;

第五:

理论联系实际法;

2: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见书29-30页)

第一:

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第二:

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第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3:

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多看)

(1):

英国的小詹姆斯-瓦特和鲁滨逊-博尔顿的贡献---发现了管理技术和成本核算制度;

(2):

英国的亚当斯密的贡献---提出劳动分工及著《国富论》

(3):

英国的查尔斯-巴贝奇的贡献---科学管理的先驱者

第一:

细致的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

第二:

提出了一种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第三:

对劳动分工的效益和主管人员对设备人力使用上的具体管理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4):

罗伯特-欧文的贡献---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及人际关系之父

(5):

安德鲁-尤尔的贡献---管理教育的先驱并强调三项原则(机械原则,道德原则,商业原则)

(6):

丹尼尔-麦勒姆和享利-普尔的贡献---制定了严密的管理制度,严密的组织措

4: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多看)(见书51-55页)

第一:

管理过程理论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的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强调

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

第二:

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第三: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巴纳德并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重点)

第四: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西蒙和马奇代表作有《组织》和《管理决策新科学》

第五:

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代表作《系统理论和管理》

第六:

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伍德沃德和美国的菲德勒代表作《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

5:

管理道德能调节管理系统中人际冲突时发挥作用,

  主要因为它能满足两方面的要求:

(多看)

第一:

公正性的要求;

第二:

合理的功利要求;

6:

管理道德的形成途径:

(多看)

第一:

管理道德评价;

第二:

管理道德教育;

第三:

管理者的自我完善;

7:

行政手段的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