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专题学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6048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弃疾专题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辛弃疾专题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辛弃疾专题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辛弃疾专题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辛弃疾专题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辛弃疾专题学习.docx

《辛弃疾专题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专题学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辛弃疾专题学习.docx

辛弃疾专题学习

铁骨铮铮民族英雄

慷慨悲壮一代词豪

——辛弃疾

导读:

他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有“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的壮举,他有“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他有“试手补天裂”的勇毅和豪迈,他亦有“可怜白发生”的无奈与苍凉。

他完美地将文韬与武略集于一身,令后世无数文人与将士自惭形秽。

他一生报国无门,却矢志不渝,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国赞歌。

他就是辛弃疾,一位侠之大者,一位傲立于天地间的民族英雄!

一【知人论世】

1.人物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词的思想境界和文学地位。

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个人履历

(1)少年时期(1140-1161)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辛弃疾早年深受祖父影响,同时,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抗金报国的志向。

(2)起义从戎(1161-1162)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1岁的辛弃疾率领2000多父老兄弟起义抗金。

未几,率部归附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

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

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

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

辛弃疾率领五十余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从此投奔南宋。

(3)仕宦生涯(1162-1181)

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的游宦时期。

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

他先后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但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

在此期间,他先后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然而这显然与辛弃疾的收复失地的理想大相径庭。

(4)闲居生活(1181-1207)

这一时期,辛弃疾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两次遭弹劾外,有二十余载赋闲在家,是他一生被迫归隐的时期。

期间他寄情山水,追慕陶渊明。

64岁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生前最后两年,朝廷再次起用,他因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1275年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3.人物轶事

(1)义斩义端

22岁的辛弃疾拉起两千人的队伍投靠了以耿京带头的抗金队伍,其中有一个叫义端的结拜兄弟因为受不了在义军里当差的苦头,竟偷偷地盗走了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里邀功。

耿京盛怒之下,拿辛弃疾问罪。

辛弃疾当场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

果然,在天快亮的时候,义端骑马出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个箭步窜了出来,一刀将义端和尚砍下马来,那和尚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

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分子,嫉恶如仇的辛弃疾,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2)鹅湖之会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

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

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

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策马相迎。

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

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

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

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

(3)哭祭朱熹

公元1200年(宋庆元年),朱熹病逝。

其时,朱熹的学说已被宣布为“伪学”。

在当权者韩侂胄一派的压力下,许多朱熹的门人弟子不敢前往吊唁,而被朱熹“断过财路”的辛弃疾却不畏禁令,前往哭祭,并留下了一句留传千古的悼词: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

凛凛犹生!

4.主要思想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等等。

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

辛词中还有不少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的作品,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柔美之感。

5.创作和艺术特色

辛词创作风格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

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

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对词体进行了大量多样化、规范化的革新尝试,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创建出独具一格的稼轩体词。

其词题材广阔,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6.后人评价

(1)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陆游

(2)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

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

——爱新觉罗·玄烨

(3)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王士禛

(4)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惟一幼安耳。

——王国维

(5)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

7.辛弃疾名句

(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

(3)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5)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6)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摸鱼儿》

(7)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沁园春》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8.阅读推荐

辛更儒《辛弃疾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出版社2015年版)

梁衡 《把栏杆拍遍》(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2006年版)

二【经典作品】

【教读篇目】

篇目

(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

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

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

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

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⑪,树犹如此⑫!

倩⑬何人唤取,红巾翠袖⑭,揾⑮英雄泪!

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水龙吟,词牌名。

本篇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时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

建康,今江苏南京。

赏心亭,《景定建康志》:

“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遥岑(cén)]远山。

[玉簪(zān)螺髻(jì)]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唐·李贺《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liǎo)]完毕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

《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

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

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季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三句]《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

刘郎,刘备。

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⑪[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化用宋·苏轼《满庭芳》: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⑫[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

《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此处借以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篇目

(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

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

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

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⑪。

凭谁问,廉颇⑫老矣,尚能饭否?

[倩(qìng)]请托。

[红巾翠袖]:

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揾(wèn)]擦拭。

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永遇乐,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

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

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

他是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草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拓跋焘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刘义隆遭到重创。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赢得]剩得,落得。

⑪[四十三年]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⑫[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研读篇目】

篇目(三)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

笑语盈盈暗香去⑨。

众里寻他⑩千XX。

蓦然⑪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⑫处。

[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一片神鸦社鼓]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祇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

“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

”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粤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青玉案,词牌名。

“案”一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⑤[“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⑥[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⑦[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⑧[“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⑨[玉壶]比喻明月。

⑩[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⑪[“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⑫[笑语盈盈暗香去]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⑬[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XX,千百遍。

⑭[蓦然]突然,猛然。

⑮[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篇目(四)

菩萨蛮①·书江西造口壁②

郁孤台下清江水③,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④,可怜无数山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⑥,山深闻鹧鸪⑦。

篇目(五)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②。

平冈③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④。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⑤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⑥花。

①选自《苏教版高二选修》。

这首词写于1176年。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菩萨蛮,词牌名。

②[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③[郁孤台下清江水]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⑤[无数山]很多座山。

⑥[愁余]使我发愁。

⑦[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⑧选自《稼轩长短句》,是南宋辛弃疾创作的《鹧鸪天·代人赋》中的一篇。

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乡村生活欣赏流连,对上层社会鄙弃,故作此词。

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55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⑨[些(sā)]句末语助词。

⑩[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⑪[暮鸦]见王安石《题舫子》诗:

“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这里隐括其句。

⑫[青旗]卖酒的招牌。

⑬[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自读篇目】

篇目(六)

南乡子①·登京口北固亭②有怀

何处望神州③?

满眼风光北固楼④。

千古兴亡⑤多少事?

悠悠⑥。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⑦,坐断东南战未休⑧。

天下英雄谁敌手⑨?

曹刘⑩。

生子当如孙仲谋⑪。

 

【自读提示】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

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①选自《稼轩长短句》。

南乡子,词牌名。

②[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③[何处望神州]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④[北固楼]即北固亭。

⑤[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⑥[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⑦[年少万兜(dōu)鍪(móu)]少年英雄踌躇满志,戎装上阵,想要建功立业。

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⑧[坐断东南战未休]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⑨[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⑩[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⑪[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 

篇目(七)

丑奴儿①·书博山②道中壁

少年不识③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④。

 

而今识尽⑤愁滋味,欲说还休⑥。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自读提示】

此词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篇目(八)

一剪梅·中秋元月①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②。

今宵楼上一尊③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④乘风问化工⑤,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⑥,杯且从容。

【自读提示】

《一剪梅·中秋元月》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于中秋之夜,抒发感慨的词作。

诗词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上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

下片写赏月不得的愁绪。

①选自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

丑奴儿,词牌名。

②[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③[少年不识]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④[为赋新词强(qiǎng)说愁]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勉强地,硬要。

⑤[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灵犀一点】

1、辛弃疾,不仅仅是伟大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军事家,他有抱负,有战略眼光,有很强的军事才干。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大规模跨海登陆作战的军事家。

无论从军事战略水平、战役组织实施能力,还是治国安邦的行政才干,辛弃疾都足以跻身于中国历史中一流人才的行列,以至于有人评论,如果南宋朝廷真的重用辛弃疾的话,那么宋金的历史将会改写。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毛泽东圈画过许多著名词人的作品。

从故居藏书中看到的,他圈画得最多的是辛弃疾的词,约98首。

可见毛泽东对辛弃疾与辛词是推崇备至的,正所谓英雄惜英雄。

试从情感、词风和写法的角度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

3、学者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中调侃: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

”又说“他只有一块心病:

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连辛弃疾自己都自嘲为何偏偏姓“辛”: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永遇乐》))结合词人经历,你如何解读这个“辛”字?

4、辛弃疾出则纵马杀敌,入则成锦绣文章,你对封建时代时代的文人会有什么重新的认识,辛弃疾也是封建正统教育的产品,你又对封建的教育有何认识?

5、辛词中多次提及“英雄”一词和诸多的英雄人物,那么你认为辛弃疾是一个英雄么?

何为英雄?

谁是你心中的真心英雄?

 

①[欲说还(huán)休]一说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一说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②选自《稼轩长短句》。

一剪梅,词牌名。

③[月也杯中]一作“月在杯中”。

④[尊]同“樽”,酒杯。

⑤[浑欲]简直想。

⑥[化工]指自然的造化者。

⑦[从容]悠闲舒缓,不慌不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