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5488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x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x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目录

 

一、实习简述1

二、实习目的1

三、实习设备1

四、实习任务2

五、实习内容2

1.测区概况2

2.控制点高程测量2

3.水平角测量3

4.导线长度测量7

5.数据的整理、计算8

6.地形图的测绘11

六、测量的精度要求11

七、小组技术总结12

八、小组成员16

 

一、实习简述

实习,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即在实践中学习。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

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

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

二、实习目的

   1、联系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能够测量出任意两点的高差,掌握水准仪的操作使用及保养方法,熟悉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掌握水平角与竖直角的测量,掌握经纬仪的操作使用及保养方法;

   3、通过实习,熟练地掌握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4、掌握钢尺量距的方法;

   5、使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测绘地形图

   6、熟练地掌握小区域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的布设及测算方法,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7、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8、培养热爱专业、热爱集体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逐步形成严谨务实、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

三、实习设备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DJ6型光学经纬仪、水准尺、50m钢尺、标杆、绘图纸、铅笔、橡皮等。

 四、实习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竖直角度测量

3.水平角度测量

4.导线长度测量

5.闭合导线业内测量

6.数据的整理、计算

   7. 地形图的测绘

五、实习内容

1.测区概况

本次实习地点在我校菁园操场,该地段位于学校中部,学府大道以西,一操场为主,周边有大量建筑物,起东侧靠山,四周有绿化种植物环绕。

周边地势起伏不大,面积占地较小,但地形相对复杂,对于刚刚接触测量的我们来讲,该地段的地形地貌不至于太简单,也不是很复杂,因此,在此地段实施测量,既有利于我们的能力的锻炼,又能确保我们能顺利得完成测量工作。

2.控制点高程测量

(1)踏勘选点:

根据测图的目的目的和测区的地形情况,拟定导线的布置形式,实地选定导线点并设立标志。

踏勘选点时注意以下几点:

a)相邻点间要通视,方便测角和量边;

b)点位要土质坚实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c)导线边长要大致相等,以使测角的精度均匀;

d)控制点应选择周围地势开阔的地点,以便于测图时充分发挥控制点的作用;

e)控制点的数量要足够,密度要均匀,以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我们根据测区实际情况,结合上面所说的要求,在所给点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了14各控制点(包括已知点:

O点),其大致位置如下图:

控制点位置图

(2)数据观测及处理

由于我们所测的区域高差较大,控制点间距离较远时,不能读出高程。

经过大家讨论,于是在距离较远的地方设置了转点,传递高程。

并在满足控制点的选择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点。

经验算,数据完全满足要求,最后得到的个控制点的高程如下表:

3.水平角测量

水平角观测即是观测上图中每个控制点与其相邻控制点的便所成的内夹角。

在用经纬仪角度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为了读数准确,每次都有着两个同学对同一观测进行读数,确保无误后才有记录员记录该数据,之后,现场处理数据,合格后进行下个观测。

结果如下:

水平角观测数据

测站

竖直位置

目标

水平盘读数

角度

平均角度

备注

,,

,,

,,

0

p

0

0

0

164

50

0

164

49

51

 

1

164

50

0

p

179

59

12

164

49

42

1

344

48

54

1

0

0

0

0

219

1

24

219

1

36

 

2

219

1

24

0

179

59

6

219

1

48

2

39

0

54

2

1

0

0

0

185

9

54

185

9

36

 

3

185

9

54

1

180

0

0

185

9

18

3

5

9

18

3

2

0

1

6

182

15

24

182

15

12

 

4

182

16

30

2

180

1

6

182

15

0

4

2

16

6

4

3

0

0

0

86

49

54

86

49

42

 

5

86

49

54

3

180

10

12

86

49

30

5

266

59

42

5

4

0

0

0

183

22

12

183

22

3

 

6

183

22

12

4

180

0

0

183

21

54

6

3

21

54

6

5

0

3

0

91

32

54

91

32

36

 

7

91

35

54

5

180

2

42

91

32

18

7

271

35

0

7

6

0

0

0

173

26

0

173

25

45

转点

8

173

26

0

6

179

59

30

173

25

30

8

353

25

0

8

7

0

0

0

94

43

6

94

42

51

 

9

94

43

6

7

179

59

54

94

42

36

9

274

42

30

9

8

0

0

0

207

7

24

207

7

21

 

10

207

7

24

8

179

59

24

207

7

18

10

27

6

30

10

9

0

0

0

202

8

0

202

8

3

转点

11

202

8

0

9

179

59

12

202

8

6

11

22

7

18

11

10

0

0

0

177

9

6

177

9

9

 

12

177

9

6

10

179

59

12

177

9

12

12

357

8

24

12

11

0

0

0

139

27

0

139

26

51

转点

13

139

27

0

11

179

59

24

139

26

42

13

319

26

6

13

12

0

0

0

99

30

6

99

30

21

 

14

99

30

6

12

179

59

12

99

30

36

14

219

29

48

0

13

0

0

0

118

20

54

118

20

39

 

1

118

20

54

13

179

59

36

118

20

24

1

298

20

0

经验算,误差为105秒,小于允许误差224秒,数据合格,可以进行计算。

得到最终水平角的观测值,如下表:

控制点水平观测角

控制点

°

O

118

20

39

1

219

1

36

2

185

9

36

3

182

15

12

4

86

49

42

5

183

22

3

6

91

32

36

7

173

25

45

8

94

42

51

9

207

7

21

10

202

8

3

11

177

9

9

12

139

26

51

13

99

30

21

4.导线长度测量

(1)导线边长的测量,我们主要用的是钢尺、水准尺和标杆。

由于两个控制点的距离不一样,对于距离短的,我们直接用钢尺进行两次测量,并验算是否合格,否则重新测量;距离比较远或者高差比较大的,我们采用直线定线,进行分段测量。

开始每段距离我们都是往返测量,后来发现效率不高,于是我们采用同一方向去不同初读数观测两次,这样速度就快多了。

由于两点间高程不一样,要保证钢尺水平就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前面我们用水准仪测出了两点间的高差,这为我们的距离测量提供了很大方便,我们将钢尺一端置于高程较高的控制点上,另一端立着水准尺,将钢尺对准两点高差的读数,水平后读的两点就爱你的水平距离。

最终结果如下表:

导线测量数据

 

往测(m)

返测(m)

0--1

50.446

50.446

1--2

43.924

43.932

2--3

48.963

48.955

3--4

61.587

61.581

4--5

104.096

104.091

5--6

115.406

115.397

6--7

80.645

80.662

7--8

62.481

62.465

8--9

95.591

95.577

9--10

55.245

55.255

10--11

51.461

51.457

11--12

45.716

45.716

12--13

34.338

34.343

13--0

61.913

61.902

(2)导线成果计算:

首先件检核外业测量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闭合差调整,然后由起算数据推算个控制点的高程坐标。

处理结果如下:

导线数据处理

 点号

往测(m)

返测(m)

差值

均值

精度

备注

0--1

50.446

50.446

0.000

50.446

0.000000

合格

1--2

43.924

43.932

0.008

43.928

0.000182

合格

2--3

48.963

48.955

0.008

48.959

0.000163

合格

3--4

61.587

61.581

0.006

61.584

0.000097

合格

4--5

104.096

104.091

0.005

104.094

0.000048

合格

5--6

115.406

115.397

0.009

115.402

0.000078

合格

6--7

80.645

80.662

0.017

80.654

0.000211

合格

7--8

62.481

62.465

0.016

62.473

0.000256

合格

8--9

95.591

95.577

0.014

95.584

0.000146

合格

9--10

55.245

55.255

0.010

55.250

0.000181

合格

10--11

51.461

51.457

0.004

51.459

0.000078

合格

11--12

45.716

45.716

0.000

45.716

0.000000

合格

12--13

34.338

34.343

0.005

34.341

0.000146

合格

13--0

61.913

61.902

0.011

61.908

0.000178

合格

5.数据的整理、计算

内业计算是根据所测得的控制点的高程、水平角、水平距离和已知点坐标推算控制点的坐标的过程。

(1)水平角处理:

根据水平角的观测数据,进行闭合差调整,其角度闭合差

<

,满足要求。

则其角度改正

,由此得到最终水平角如下表:

 

水平观测角处理

控制点

观测角

改正数

改后水平角

°

°

O

118

20

39

-7.5

118.3421

1

219

1

36

-7.5

219.0246

2

185

9

36

-7.5

185.1579

3

182

15

12

-7.5

182.2513

4

86

49

42

-7.5

86.8263

5

183

22

3

-7.5

183.3654

6

91

32

36

-7.5

91.5413

7

173

25

45

-7.5

173.4271

8

94

42

51

-7.5

94.7121

9

207

7

21

-7.5

207.1204

10

202

8

3

-7.5

202.1321

11

177

9

9

-7.5

177.1504

12

139

26

51

-7.5

139.4454

13

99

30

21

-7.5

99.5038

(2)坐标处理:

坐标计算。

根据已知点坐标、水平角和水平距离,计算控制点坐标,其计算过程如下表:

坐标计算

控制点

改后水平角

坐标方位角

cos

sin

距离

Δx

Δy

Δx

Δy

x

y

°

°

m

m

m

m

m

m

m

P

240.136

61366.380

64219.367

O

118.342

224.967

-0.7075

-0.7067

50.446

-35.691

-35.650

-35.684

-35.645

61341.802

64176.562

1

219.025

263.992

-0.1047

-0.9945

43.928

-4.598

-43.687

-4.592

-43.682

61306.118

64140.917

2

185.158

269.149

-0.0148

-0.9999

48.959

-0.727

-48.954

-0.720

-48.949

61301.525

64097.235

3

182.251

271.401

0.0244

-0.9997

61.584

1.505

-61.566

1.514

-61.559

61300.805

64048.286

4

86.826

178.227

-0.9995

0.0309

104.094

-104.044

3.221

-104.029

3.231

61302.319

63986.727

5

183.365

181.592

-0.9996

-0.0278

115.402

-115.357

-3.207

-115.341

-3.195

61198.290

63989.959

6

91.541

93.134

-0.0547

0.9985

80.654

-4.409

80.533

-4.398

80.541

61082.949

63986.764

7

173.427

86.561

0.0600

0.9982

62.473

3.748

62.360

3.756

62.367

61078.551

64067.305

8

94.712

1.273

0.9998

0.0222

95.584

95.560

2.123

95.573

2.133

61082.307

64129.672

9

207.120

28.393

0.8797

0.4755

55.250

48.604

26.272

48.611

26.278

61177.881

64131.805

10

202.132

50.525

0.6357

0.7719

51.459

32.714

39.721

32.721

39.727

61226.492

64158.083

11

177.150

47.676

0.6733

0.7393

45.716

30.782

33.800

30.788

33.805

61259.213

64197.810

12

139.445

7.121

0.9923

0.1240

34.341

34.076

4.257

34.080

4.261

61290.001

64231.615

13

99.504

286.625

0.2861

-0.9582

61.908

17.712

-59.320

17.720

-59.313

61324.082

64235.875

2160.000

911.796

-0.125

-0.094

0.000

0.000

坐标闭合差:

精度:

,故满足精度要求。

因此,数据完全合格,可以使用。

故最终各控制点的坐标如下:

控制点坐标

控制点

x

y

H(高程)

m

m

m

O

61341.802

64176.562

265.748

1

61306.118

64140.917

263.974

2

61301.525

64097.235

261.868

3

61300.805

64048.286

261.118

4

61302.319

63986.727

257.552

5

61198.290

63989.959

257.217

6

61082.949

63986.764

257.093

7

61078.551

64067.305

257.654

8

61082.307

64129.672

255.960

9

61177.881

64131.805

259.683

10

61226.492

64158.083

263.013

11

61259.213

64197.810

265.359

12

61290.001

64231.615

266.082

13

61324.082

64235.875

265.765

6.地形图的测绘

   

(1)图纸的准备

   首先用对角线法绘制方格网,然后展会控制点。

展点后要做检查,用比例尺在图纸上量取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实测距离相比较。

   

(2)碎步测量

   碎步测量采用经纬仪配合量角器法,根据视距测量的原理,通过测量并计算出立尺点与测站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按极坐标法将个立尺点展绘在图纸上并注明高程。

   a)   碎步点的选取原则:

地物取其外形轮廓希线转点,地貌取其地形线上的坡度变化点。

碎步点间隔要求图上2-3cm间隔一个点,即最大间距为15m。

对于高程相同的地区,如操场,可以只测一个点的高程代替全部点的高程。

   b)   测图时的最大间距:

地物点应小于60m,地貌点应小于100m.

   c)   地形测图时,应遵守1:

500比例尺规定中的有关规定。

   d)   注意事项:

   测图时,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的0.05Mmm(M为测图比例尺);

   安置仪器时,以较远控制点定向,较近控制点进行检查;

每测十几个碎部点后,应做归零检查,用经纬仪重新瞄准定向点,检查水平读盘的读数是否为0。

00'00",其归零差不超过4';  

绘图时注意保持作图规范和图面整洁。

六、测量的精度要求

   1.距离往返测量相对误差不超过1/2000;

   2.水准仪高差测量中高差闭合差在容许值±12nmm或±40Lmm范围内;

3.测内角时一测回中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超过±40"。

七、小组技术总结

十天的实习很快结束,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实习中,小组成员相互合作,不但顺利完成了测量任务,也增进了组员之间的友谊,可谓受益良多,现将我们小组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日期

星期

天气

出勤人员

工作任务

遇到困难

解决方法

备注

6月25日

全到

借水准仪、校正、熟悉仪器、测控制点

突遇暴雨,测量进度缓慢。

对仪器不够熟悉。

理解控制点选择的基本要求,和水准测量基本步骤。

慢慢熟悉仪器,熟练运用仪器。

大雨、测两个点

6月26日

全到

测控制点、绘图

选择控制点和转点,计算误差和限差。

坚持弄清水准测量的基本步骤和需要注意的情况比如:

1、在坡度较大的路段所设的点不能远2、由于不需要过多的控制点所以在两点设置转点。

大家齐心协力,一上午完成任务。

测量结果满足误差要求。

6月27日

全到

没有经纬仪无法进行闭合导线测量。

——

未测

6月28日

全到

没有经纬仪无法进行闭合导线测量。

——

未测

6月29日

全到

借经纬仪、校正

下午借仪器后熟悉仪器,检验仪器发现仪器垂直制动和垂直微动损坏,存在水准管误差。

竖直盘水准器反光镜损坏。

测量第一个控制点检验误差是否超限,经检验确实存在较大误差,决定换经纬仪仪器。

下午借仪器

6月30日

全到

钢尺量距、测控制点、绘图

由于测区的坡度较大,钢尺量距存在较大误差。

数据处理和绘制控制点图。

发现控制点所包含的区域超出标准图幅。

利用经纬仪定线分段测量水平距离,提高测量精度。

小组成员利用Excel编写程序,处理数据,并在Excel中绘制出各测点的大致位置,看是否满足实际情况。

询问老师,舍去部分控制点。

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提高了测量速度。

晚上小组成员利用excel处理数据,提高了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

7月1日

全到

测碎部点、绘图

理解碎部测量的基本步骤,选择代表点。

仔细阅读课本上碎部测量的步骤和要求。

选择代表点时,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这样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

分工合作,两个绘图,两人记录数据并计算,两人读数调仪器,两人立尺并选择代表点,一人负责各小组的沟通调节。

7月2日

全到

测碎部点、绘图

测量主要建筑物

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

我们还要对所测过得范围能够做到胸中有数,避免漏测、重测。

完成了碎部测量的大部分工作

7月3日

全到

——

——

考试

7月4日

全到

7月5日

全到

7月6日

全到

测碎部点、绘图、归还仪器

羽毛球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