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5277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财政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公共财政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公共财政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公共财政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公共财政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财政学.docx

《公共财政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财政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财政学.docx

公共财政学

第一章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①市场存在着垄断或不完全竞争,使其并不总是产生最有效的结果.

②市场行为的外部性可能产生负面的外溢效果.

③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

④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或不对称性所导致的经济中的不确定性.

⑤市场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后果在政治上或道义上无法接受.

财政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1社会公共需求是财政产生的基本原因2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必要条件3国家产生是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

实证分析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弄清楚对象的本来面目,即“实然”状态,回答所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因此,客观性即真实完整的描述和揭示对象的状态和属性是其要达到的目标。

规范分析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依据某种价值判断和设定的目标,应该使对象成为什么,即“应然”状态,回答所研究的对象“应该”怎样或“应该成为什么”的问题。

正的外部性是指主体行为对其他主体带来不需付费的利益。

负的外部性是指主体行为对其他主体造成某种得不到补偿的损失。

简答:

公共财政模式的特点(基本特征):

1公共财政是纳税人的财政2公共财政以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3公共财政应向社会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4公共财政是民主财政5公共财政是法治财政

应向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第二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主体是市场

帕累托最优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

任何资源的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人受益而又不使其他人受到任何损失。

换言之,在未达到帕累托最优前,一定存在资源的闲置或非最佳效率的配置。

1交换最优:

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2生产最优:

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3产品混合最优:

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

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洛伦茨曲线:

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表示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曲线,由奥地利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

图中横轴(OP)表示累计的人口百分比;纵轴(OI)表示累计的收入百分比;对角线(OQ)是绝对平均线,表示占总人口某一百分比的人口恰好拥有相同比例的收入;折线OPQ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某一社会成员拥有全部的社会收入,而其他所有人的收入为零。

在现实生活中,收入分配的分布线OMQ即洛伦茨曲线结余绝对平均线和绝对不平均线之间,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其弯曲程度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用统计方法表示,可用A的面积(OMQ)除以A+B的面积(OPQ),所得的比率成为“洛伦茨系数”或“基尼系数”。

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得出的统计指标。

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联合国有关组织根据经验统计得出:

基尼系数处于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处于0.3~0.4之间视为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分配相差悬殊。

第三章

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完全或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或者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种属性中的一种属性的物品。

包括:

集体物品、可收费物品、公用资源

听证会制度是公共定价的核心制度安排

经济学物品分类的基本维度是物品在消费过程中的使用属性或满足人们欲望的效用获得的属性。

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不同组合

公共生产

私人生产

公共提供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如:

公立学校、图书馆、体育场等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如:

监狱外包、城市环保外包等

私人提供

私人提供公共生产

如:

电力、燃气、自来水供应等

私人提供私人生产

如:

私立学校、图书馆等

混合提供

混合提供公共生产

如:

收学费的公立大学、城市公共交通等

混合提供私人生产

如:

享受财政补贴的私立学校等

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自愿供给、政府供给、俱乐部提供、公私合作供给

简答:

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属性的解释

1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正的外部效应,教育不仅使自身受益,而且还可以使社会受益,从受益的排他性角度它属于准公共产品。

2义务教育是通过立法约束受教育者的家庭和政府的行为,受教育者家庭有义务让子女接受教育,而要强制就必须免费,完全由公共部门免费提供,所以就是公共产品。

因此,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的免费教育,那么强制性的免费的义务教育就是属于公共产品。

3准公共产品是指仅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属性中的一种,且不需要达到完全非排他或完全非竞争的程度。

非义务教育,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包括初中后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由于是非义务普及教育,在教育机会有限的条件下,一个人受教育就可能排除另一个人受教育的机会,这决定了其具有排他性,而接受高一级教育是有计划限定,那么它存在一定程度的消费的竞争性,因此,非义务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

作图与计算

1、私人产品需求的水平加总

由于对私人产品的消费存在竞争性和排他性,市场上对某种私人产品的需求量表现为在不同价格水平上,单个消费者需求量的加总,在坐标图上,由于用横轴代表需求量,纵轴代表价格水平,所以,私人物品的需求加总就表现为水平加总。

2、公共产品需求的垂直加总

公共产品的需求加总不是对公共产品数量的加总,而是每个人对既定公共产品愿意支付价格的加总,若以同样的坐标图表示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对公共产品价格的加总恰好与私人产品需求数量的加总相反,呈现为垂直方向的加总。

3、林达尔均衡

林达尔均衡实现有两个假设前提为条件:

一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真实而准确地表露自己能够从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收益,即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所得到的边际效益,不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份额;二是每个社会成员对其他成员的偏好、收入状况和公共产品或服务可以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十分清楚,即客观上也不存在隐瞒个人边际效益的可能。

在林达尔均衡下,每个人共同面对的公共产品产出量和每个人付出的税额满足了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每个人消费公共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恰好等于其为该增量单位公共物品所花的纳税额的边际评价。

二是每个人的出资额总和等于生产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这时单位公共产品的均衡出资额被称为“林达尔价格”。

第四章

政治市场的四个主体的追求

1政治家和政党:

争取选票最大化,以获得执政地位和实现连选连任

2官僚: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其目标函数包括“薪水、职务津贴、社会声望、权力、人事权、较大影响力,轻松的工作负担等”。

官僚以最大化预算为目标,来获得个人的地位与权力和收入,政府官僚必然想方设法追求机构预算的最大化和对政府权力的有效控制。

3选民:

参与投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参与政治活动获得预期收益最大化

4利益集团:

利益最大化

政府失灵的原因:

1政府利己动机(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的现象。

2政府的有限理性(政府有限理性是指政府的智慧相对于处理公共事务的有限性)

3激励与约束不足(缺乏竞争机制的激励,缺乏降低成本的约束)

政府失灵表现:

决策失误、政府扩张、滥用公共权力、缺少回应、政治周期。

简答:

投票悖论:

即在多数规则下,对三个或三个以上方案进行选择,且其中的任意两个方案进行两两投票,并按照传递性公理得出最后的结果时,如果对AB两个方案表决A胜出,对BC两个方案表决B胜出,对CA两个方案表决C胜出,即出现循环胜出,结果导致无一方案可获胜的困境。

只有备选方案超过两个以上时才会出现在只有一个或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可以获得一个均衡的结果,一旦投票人数较多或备选方案超过三个,出现投票悖论的几率就会增大。

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如果所有投资者的偏好都成单峰形,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是唯一的,不会出现循环胜出现象;如果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出现了循环胜出现象,则意味着在所有投票者中至少有一个人的偏好是多峰的;反之,在所有投票者中,只要有一个人的偏好是多峰形的,那么多书规则下的投票结果便有可能出现循环胜出的现象。

单峰偏好定理的意义在于:

揭示了投票悖论产生的原因和避免投票悖论途径。

在现实社会中,如果个人偏好绝大多数呈单峰,民主选择是可以实现的。

而当有可能出现投票悖论时,投票程序实际上可以决定哪一备选方案胜出。

这也说明在多数票规则则下,操纵投票程序就可以控制表决结果,确定议程的权力常常就是决定结果的权力。

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以序数的偏好关系为前提,通过严密的数理推理论证,发现在任何一个社会体系中,不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n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成社会的偏好次序,并且能够代表社会全体成员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规则,他得出:

如果我们排除效用人家比较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的偏好总和成为表达社会偏好的最理想的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性的。

假设条件:

1两个基本连贯性公理:

连续性公理:

即对于所有的选择项X和Y,一定有X≥Y,或Y≥X

传递性:

即对于所有的选项X、Y和Z,如果X≥Y,Y≥Z,一定有X≥Z

2五个最低必要的伦理条件

个人理性:

对任何一组既定的社会偏好而言,社会选择规则都必须能够产生一种完整的和可传递性的社会秩序

与选择方案无关的独立性假设:

当人们在一组可供选择的方案之间进行社会选择,只取决于他们对这些选项偏好的排序,不受其他因素的任何影响

帕累托效率状态:

一种是如果社会所有成员都认为X比Y好,则社会选择顺序必须表明X优于Y;另一种是如果社会至少有一个成员认为X比Y更理想,而其他所有社会成员认为无差异,则社会顺序必然表明X优于Y

④定义域的非约束性假设:

社会选择赖以产生的定义域必须包括所有可能的个人偏好顺序

⑤非个人独裁假定:

对于所有选项X和Y来说,不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个人I,如果I认为X比Y好,则社会严格的认为X比Y好。

阿罗不可能定理表明:

现代民主制度下,公共部门无法把社会成员对于公共产品的个人偏好加总成为一个集体的偏好。

在现实中总是通过修正五条标准中的某一条以避免出现“投票悖论”,从而实现公共产品的偏好加总

意义:

它打破了一向被人们认为是真理的观点,即我们一向推崇的“少数服从多数”的社会选择方式不能满足“阿罗五个条件”如同市场存在着失灵一样,公共选择规则也会导致民主失效,因此多数票原则的民主决策机制的合理性是有限度的,从而使我们对公共选择和民主制度有了新的认识:

真正完美的民主选择是不存在的,绝对的民主选择也是不可能的,人类只能追求相对的民主选择

中间投票者定理:

唐斯指出:

如果在一个多数决策的模型中,个人偏好都是单峰的,则反映中间投票人意愿的那种政策会最终获胜,因为选择该政策会使一个团体的福利损失最小。

   

 中间投票者定理表明,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获得极大量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与纲领符合中间投票人的意愿。

反过来,任何政党或政治家,如果要赢得选举的胜利,必须保持中庸。

此外,如果一个社会成员中产阶级居于多数地位,那么整个社会就越是不可能出现极端的选择,就越不可能出现革命或者反革命。

政治就越稳定,社会经济生活也就越有条件理性化,而不是走向极端。

因此,中产阶级与民主的稳定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五章

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理论:

1瓦格纳法则: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提高,即财政支出呈现出相对增长的趋势。

2非均衡增长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威丝曼提出

3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由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

财政支出效率评价的基本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法、“公共劳务”收费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

针对某项支出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该目标的方案,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通过比较方法,并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部门为维持其职能而进行的消耗性支出以及公共投资支出,这些支出在经济行为上都表现为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交换活动,在性质上反映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活动的内容和不同的功能。

它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社会投资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根据某种标准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的转移给特定的对象,如个人、企业或组织机构等。

转移性支出是指国家为促进经济与社会目标的实现,给与特定对象的补助或捐赠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财政资金单向无偿的转移。

我国政府收支分类的财政支出功能分类与财政支出结构分类的比较

预算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

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

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环境保护、城乡社区管理事务、农林水事务

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支出

转移性支出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的分类

一社会消费性性支出分类

行政管理、国防、外交、教育、科学技术、卫生、文化

二社会投资性支出

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财政投融资

三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税式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计算:

衡量财富支出规模的指标

衡量财富支出规模可用绝对指标和相对量指标。

绝对量指标是以一国货币单位计算的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支出的总额,它反映政府实际支配的社会资源的总量。

相对量指标:

1财政支出的经济负担率=财政支出/GDP(GNP)

目前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平均为40%~50%,发展中国家平均为20%左右。

这一指标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总产值的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占总产值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2财政支出增长率

3财政支出的收入弹性

4边际支出倾向:

它从另一角度反映了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的变动,即财政集中度的变化

第六章

政府投资的特点:

投资的来源、目的、领域、机制不同(主体不同)

改革开放后,我国各项财政支出增长最快的是行政管理支出

国防支出影响因素:

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兵役制度、装备技术因素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为了满足全社会公共需要而发生的消费性支出,社会消费的基本特征是直接的非生产性消费,包括了物质品的消耗和人的消费,通过物质消耗和人的消费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社会的消费过程,包括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公共事业支出。

三公指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出国,是涉及行政支出中的铺张浪费与腐败问题的词语。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我国国防政策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历来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1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4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我国国防费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三部分组成,各占约三分之一。

行政管理支出的构成:

立法、行政、司法、检察、公共安全、外交外事、党与社会团体支出

决定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因素:

社会发展阶段、政体和行政体制、政府自我扩张倾向与外部控制

廉价政府是指政府以较低的税收提供较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小政府是廉价政府的重要特征。

用经济学的边际分析,就是行政管理的边际支出与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所决定的政府成本费用下的政府。

简答:

导致我国管理费用支出不断上升的原因分析

1政府规模过大,人员经费在公用经费中的支出比重过高,机构改革为实现预期目标

2公务消费中过度追求在职消费

3预算体制存在缺失

4监督机制不完善

政府提供医疗和教育支出的原因

1教育和医疗都是公共事业支出,公共事业是满足社会群体性需要的公益性事业。

2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效应,教育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教育事关一国的国际竞争力

3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国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关乎人的健康权利,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必要条件

1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2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产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

3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额缺陷。

这几点依据的核心在于,现代文明已经达到社会整体力量对个体生命威胁不可漠视,必须给与救助的高度,政府必须采取制度性措施,为全体国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第七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

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4%~8%企业3%~7%合计11%

第一年第一个两年第二个两年第三个两年第四个两年

财政补贴的特点:

政策性、补偿性、时效性

财政补贴的种类(按补贴对象划分):

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出口补贴、专项补贴

第八章

简答;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价格因素:

价格变动直接影响从价计征的流转税收入;价格变化影响企业所得税收入;价格的变动与产品比价的变化往往是同时发生的;物价总水平上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2社会环境因素

3决定财政收入下限标准的因素是由一定历史阶段中基本政治与经济制度决定:

刚性因素,带有有一定弹性的因素,社会投资性的职能。

财政收入数量的上限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总量

(1)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基础性的制约作用)

(2)生产技术水平因素(3)经济结构因素(4)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因素(5)价格因素:

一是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是现行财政收入制度。

第九、十章

税收的分类:

1.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行为课税、资源课税

2.按课税标准分类:

从价税、从量税

3.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直接税、间接税

4.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价内税、价外税

5.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课税对象主要包括:

所得、商品、财产

税收的三大类:

所得课税、商品课税、行为课税

课税对象(课税客体)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税收的特点(形式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中国税收收入的构成主要由商品课税为主构成,西方主要以所得税为主体。

我国税种:

1流转税类(商品课税5种):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烟叶税、关税

增值税分为生产型、消费型、收入型增值税

增值税的税率:

1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

2纳税人销售或进口货物税率为17%,除五类商品外:

纳税人销售或进口粮食、食用油;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图书、报纸、杂志;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税率为13%

3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

4纳税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税率为17%

5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2所得税类(2种):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所得课税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类税。

3资源税类(1种):

资源税

资源课税是对自然资源征收的税种的总称。

资源税是以在中国境内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土地课税被归于财产税,土地有资源的性质,但也是财产。

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4财产税类(4种):

房产税、车船税、船舶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特点:

对财富的存量课税,课税较为公平且符合受益原则;收入弹性小,课税对象稳定;征收管理较为复杂。

5行为税类(7种):

耕地占用税、城镇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车辆购置税

行为课税是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作为征税对象的税类。

特定行为指国家出于财政目的或政策目的而要通过征税加以限制或监督的行为。

特点:

税种多,税源分散;政策性强,调节范围明确;税负直接,难以转嫁;稳定性差,往往具有临时性或偶然性。

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定额税率

 

简答: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思想:

1公平原则:

它是指一国国民都应该依其在国家的保护下所获得收入的多少,按照一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税收。

2便利原则:

它是指对国民征税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应尽量站在纳税人的立场,减少纳税人的麻烦和所费。

3确实原则:

它是指国民所缴纳的税收必须明确规定。

4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课税应使收入尽可能地归入国库,也就是税务部门征税时所耗用的费用应减少到最低程度。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提出了按比例纳税的思想和税制效率的思想,初步认识到了税收与收入再分配、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代表了资本主义时期对税收原则的认识。

税收原则:

1税收的公平原则:

受益原则、能力原则

2税收的效率原则:

税收行政效率原则、税收经济效率原则

税收效应是指因为政府征税所引起的纳税人在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的各种反应,也可以说是政府征税对消费者或生产者的消费决策或生产决策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税收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税收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从而减少了纳税人可支配的收入,改变了纳税人的预算线,并进而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

税收收入效应本身并不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它只表明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了政府手中,但收入减少效应却会引起纳税人在储蓄、劳动供给、投资等方面的一系列进一步反映,进而会改变经济的效率与状况。

税收替代效应是指政府课税会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会引起纳税人用一种经济行为代替另一种经济行为。

计算:

1个人所得税包括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2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速算扣除

全月应纳所得税

税率(%)

0

不超过1500元的

3

105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555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1005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275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5505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13505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2稿酬所得,使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1x≤4000:

(x-800)(1-30%)*20%应纳税所得额=x-800

2x≥4000:

x(1-20%)(1-30%)*20%应纳税所得额=x(1-20%)

3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对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的极高收入,实行加成征收。

对对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5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1x≤4000:

(x-800)*20%税率20%

24000

x(1-20%)(1-30%)*20%税率20%

32万

x(1-20%)*30%-2000税率30%

4x>5万:

x(1-20%)*40%-7000税率40%

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其中,储蓄存款利息所得自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收个人所得税

5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6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

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拉弗曲线

基本命题:

1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工作的积极性2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3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朝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朝相反方向变化。

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

图中纵坐标代表的是由税率和生产共同决定的税收收入。

税率从原点开始为0,逐步提高至B点为100%。

税收从原点开始为0,沿纵轴方向随着税率的变化而变化。

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呈现为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