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一中新课标高考语文能力提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解析10页.docx
《湖北荆州一中新课标高考语文能力提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解析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荆州一中新课标高考语文能力提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解析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荆州一中新课标高考语文能力提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解析10页
湖北荆州一中2020新课标高考语文
能力提升模拟试题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2019·江西新余第四中学月考)以“蜡染”为开头,把下面的语句重组成一个单句。
①蜡染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②蜡染古时候被称为蜡缬。
③始于秦汉,盛于隋唐,流传至今。
④蜡染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⑤蜡染是用蜡刀点蘸熔蜡在织物上描图案,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图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蜡染是一种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的,始于秦汉、盛于隋唐、流传至今的,用蜡刀点蘸熔蜡在织物上描图案,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图案的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解析 本题考查重组句子。
解答此题,首先要将题中的5个短句改写成一个以“蜡染”为开头的长单句,通读5个短句,只有①句适合做主干句,即“蜡染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然后再将另外4个句子作为主干句的修饰成分,其中,②句是讲蜡染的古称,③句是讲蜡染的发展历史,④句是讲蜡染的历史地位,⑤句是讲蜡染的操作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这些内容插入主干句中即可。
2.根据下列信息,写一则寻人启事,语言要准确、得体,150个字左右。
山东的李玉带着58厘米高、两岁半的儿子李蒙去济南市泉城广场游玩,不慎把儿子丢失了,他急于寻找,向人说出了儿子的特征,大眼睛、双眼皮、长脸、淡眉毛,头戴深绿色大盖帽,身穿紫绿色毛衣、蓝色线裤,脚穿白色皮鞋,说枣庄地方话,但吐字不太清晰……联系电话:
1506323××××、1364568××××。
走失时间:
2019年5月4日上午11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寻人启事
2019年5月4日上午11点,我带儿子去济南市泉城广场游玩,儿子不慎走失,恳请大家帮忙寻找。
我儿子叫李蒙,两岁半,身高58厘米,大眼睛、双眼皮、长脸、淡眉毛,头戴深绿色大盖帽,身穿紫绿色毛衣、蓝色线裤,脚穿白色皮鞋,说枣庄地方话,但吐字不太清晰……联系电话:
1506323××××、1364568××××。
李玉
2019年5月4日
解析 寻人启事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标题通常写在第一行居中的位置,如“寻人启事”等。
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①交代走失人的身份、特征。
②交代走失的时间、地点、原因等。
③联系的方法。
写清楚如何与寻人单位或个人联系。
④结语。
在正文的后面,有些寻人启事还会写上几句感谢的话。
落款写明寻人启事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以及日期。
本题根据题干要求,依据上述寻人启事的写法筛选整合所给信息即可。
3.下图是某省文物研究所征集的徽标,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徽标的构图要素主要有鼎、汉字“文”、双手。
“鼎”代表着文物,体现某省悠久的历史文化;“文”体现文物研究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手”体现文物研究所对文物的保护。
解析 考生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找出徽标的应用对象。
题干指出这个徽标是某省文物研究所征集的,由此判断,徽标的内容是有关文物的。
二是把握徽标中的构图要素。
特别关注变形的文字(汉字、数字、字母等)和变形的事物,比如在这个徽标中,有变形的汉字“文”、抽象的“手”的造型等。
三是联系徽标的应用对象,把握构图要素体现的意义。
比如“手”,从“手”体现的意义分析,即保护;比如“鼎”,从文物的角度分析,代表着历史文化等。
二、名篇名句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人诗心往往相通,陆游曾在某年的“十一月四日”夜阑人静之时“卧听风吹雨”,梦见“铁马冰河”;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也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类似情怀。
(2)“赋”体之文多铺采摛文,善用夸张,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表现阿房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占地极广;以“______________”谴责统治者对搜刮的财物毫不珍惜。
(3)李商隐有着“朦胧、象征”的诗美追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一大特点,如《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答案
(1)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2)覆压三百余里 用之如泥沙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解析 易错字:
(2)覆。
三、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别刘秀才
许 浑①
三献②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
孤帆夜别潇湘雨,广陌春期鄠杜③花。
灯照水萤千点灭,棹惊滩雁一行斜。
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
【注】 ①许浑:
早年屡试不第,直至42岁才考中进士。
②三献:
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楚厉王、楚武王,均不被认可。
后卞和又将璞玉献给楚文王,楚文王命人将这块璞玉雕琢成玉璧,并将玉璧命名为和氏璧以表彰卞和。
③鄠杜:
鄠县和杜陵,代指京都。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中的“三献”是说诗人多次科举却无功而返,含蓄地表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
B.诗歌颔联描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的情景,他已经走上大道,在春天到达鄠杜赏花。
C.诗歌颈联写诗人所见,萤光被灯照后变暗,河岸上宿雁被桨声惊飞,从中可以看出船行的状态。
D.诗歌写景富有艺术性,颔联两句形成暗与明、冷与暖的对比,颈联则由近及远、以动衬静。
答案 B
解析 诗歌第四句是诗人对在秋天分别后的行程的设想,诗人想从大路出发,在春暖花开之时到达京都。
6.诗人为什么“望见乡山不到家”?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人多次参加科举却无功而返,于是怀才不遇,客居他乡,无心回家;
(2)诗人想在春天到达京城,以求取功名,所以诗人跨越万里山河,远远地望见家乡,却不愿回家;(3)表达了诗人万里奔走,功名不就誓不还乡的坚定决心。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9·湖南雅礼中学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崛起,是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发展中最突出的现象。
伴随着行业发展的是日益突出的侵权问题。
这一问题,已然引发官方的重视。
国家版权局官员透露,短视频行业的版权保护特别是重点短视频平台企业突出版权问题整治,是“剑网2018”的重点之一。
通过整改,短视频版权保护环境取得显著改善。
短视频产业并没有给著作权理论或制度带来本质性冲击,短视频版权保护难的症结也不在于相关理论与制度存在缺陷,而在于操作层面的难度。
因为侵权短视频通常都是几分钟的内容,而且市场生命力非常短暂,价值不会太高。
如果用诉讼维权的话,成本显然太高,事实上真正进入诉讼程序来维权的也不多。
所以,解决这类侵权纠纷的路径应该不是事后的司法救济。
(摘编自《法制日报》)
材料二:
(数据来源:
《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材料三:
传统版权保护机制具有耗时长、成本高、收益低、维权难的问题,对于网络纷争维权事件很难判定,电子取证难度系数大且过程复杂。
而区块链分布式、不可篡改的属性,使其成为保护数字内容的天然屏障。
据悉,原本区块链的版权保护解决方案,会通过区块链技术在文章中嵌入具有唯一性的标识“原本DNA”,嵌入“原本DNA”后,无论文章被转到微博、微信还是各个网站,都可以通过“原本DNA”进行溯源,一旦发现侵权行为,技术平台便会立即取证存证。
另一方面,从作品的产生开始,版权的每一次授权、转让,都能够被恒久地记录和追踪,不仅能够优化创作者对作品的管理方式,同时也能够为各类纠纷提供准确的司法取证。
(摘编自北国网)
材料四:
在“内容为王”的发展法则下,对优质作品资源的核心控制力成为网络平台竞争的关键。
而独占优质内容版权会影响用户获取内容的便捷性,不利于内容服务市场的良性竞争,这一现象在网络音乐市场尤为明显。
虽然国家版权局为此专门约谈了主要网络音乐服务商及境内外音乐公司,促使其相互授权,大大改善了网络音乐版权秩序。
但“独家授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市场呼唤基于服务质量上的平等竞争,既让创作者获得应有的版权收益,也应保证用户对作品的平等使用权和作品本身的正常传播。
目前,注意力经济衍生出的新型业态处于发展阶段,对原创作品版权保护的程度和方法如何适应技术的发展尚在探索之中。
传统版权保护机制往往无法跨平台使用,对原创作品的保护思路大多停留在“一告一赔”“一诉一罚”的阶段,既不符合著作权法鼓励传播的宗旨,也没有充分体现技术演进趋势和分享经济的内涵。
原创作品的保护思路亟待升级,需要创新和完善原创作品的保护机制与利益实现形式,实现维护作品合法权利与提升传播价值的“双赢”。
(摘编自《2017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年度报告》)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2018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的规模已超过6亿,比上年年底增加了三千多万人,占网民总体规模的七成多,增长率较整体网民增速高。
B.2014年以后的几年间,我国网络视频内容行业的市场规模由将近三百亿元发展到超过两千亿元,每年保持高速增长,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C.我国网络视频用户的付费比例在2013年时还比较低,但2016年大幅提升,到2018年网络视频付费用户已经超过五成,付费比例比五年前增长六倍多。
D.近几年中,2016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付费比例的增长率和视频内容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率都有突出表现,这是因为2016年网络视频用户增长大爆发。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项,“这是因为2016年网络视频用户增长大爆发”,从图表中看不出这一点,于材料无据。
故选D项。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短视频的版权维护已成为最突出的网络版权问题,但经过了国家“剑网2018”行动之后,这一行业存在的版权问题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
B.对短视频侵权,如果用诉讼维权,成本太高,事后司法救助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路径,所以侵权短视频在市场生命力非常短暂,价值不会太高。
C.传统版权保护机制的缺陷非常多,很难判定网络纷争维权事件,电子取证困难,对原创作品的保护思路滞后,不符合著作权法鼓励传播的宗旨。
D.网络平台独占优质内容版权会影响用户获取内容的便捷性,不利于内容服务市场的良性竞争,因此网络平台应改变“内容为王”的发展法则。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项,张冠李戴。
原文说的是“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崛起,是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发展中最突出的现象”。
并非说“短视频的版权维护已成为最突出的网络版权问题”。
B项,因果关系颠倒,原文是“因为侵权短视频通常都是几分钟的内容,而且市场生命力非常短暂,价值不会太高。
如果用诉讼维权的话,成本显然太高,事实上真正进入诉讼程序来维权的也不多。
所以,解决这类侵权纠纷的路径应该不是事后的司法救济”。
D项,“因此网络平台应改变‘内容为王’的发展法则”曲解文意,原文“而独占优质内容版权会影响用户获取内容的便捷性,不利于内容服务市场的良性竞争,这一现象在网络音乐市场尤为明显”,“内容为王”的发展法则没有错,错的是不应独占优质作品资源。
故选C项。
9.为更好地做好网络版权保护工作,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加快研发原本区块链技术,使其成为保护数字内容的天然屏障。
②网络版权市场需要树立良性竞争机制。
③原创作品的保护思路亟待升级,需要创新和完善原创作品的保护机制与利益实现形式。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五、任务驱动作文审题立意
10.(2019·广东省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五四”前夕,某媒体记者走进100所大学,对近2000名不同专业、年龄、生活背景的新时代大学生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下图是某一问题的数据统计图。
作为即将迈入大学的新时代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立意
立意指导 审题:
本题是一道图文结合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内容是某媒体在“五四”前的一次大学生调查,图为针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回答的数据统计,分别涉及集体意识与担当、理性的爱国主义、奋斗精神、个性鲜明向上向善和对真理、进步的不懈追求。
材料内容呼应“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这一宏大社会主题,视角独特,贴近当代青年生活。
导语要求考生以“即将迈入大学的新时代青年”为写作身份,表达由材料所触发的联想和思考,既有针对性,又有开放性,有利于彰显考生的写作选择性。
考生应锁定“新时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对象背景,既可以选择某一种品质展开思考,也可以选择多种品质联合思考,如果能辩证地思考材料中的品质内涵,则更能反映考生的理性思考水平。
不能完全脱离材料而谈论品质问题,更不能脱离材料不谈品质问题。
立意:
(1)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品质;
(2)当代青年应有的担当意识;
(3)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