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5241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教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教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教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教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资.docx

《初中物理教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教资.docx

初中物理教资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科目代码:

3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图1为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装置示意图.置于马蹄形形磁铁中的导体两端用细导线悬挂起来,且与灵敏电流计、开关串联组成闭合电路。

该实验在教学中用于说明()

A.安培力

B.电磁感应现象

C.电动机原理

D.电功和电功率

【答案】B。

没有电源设备,有金属棒在切割磁感线,所以探究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故选B。

2、如图2所示,将一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看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

【答案】D。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属于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通电矩形导体线框abcd与无限长通电直导线AB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电流方向如图3所示,ab与导线AB平行,关于AB的磁场对线框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d

b

a

A

I

B

A.线框有两条边所受的安培力方向相同。

B.线框有两条边所受的安培力大小相同。

C.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向下。

D.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向右。

【答案】B。

左力右磁,和力有关的用左手判断,其余用右手判断。

①用右手判断磁场方向,线圈处于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ab处磁感应强度大于cd处磁感应强度。

②有左手判断安培力方向,ab向左,cd向右,ad向下,bc向上。

③判断安培力大小,Fab>Fcd,Fad=Fbc。

4、如图4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竖直插在大而深的水银槽中,管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玻璃细管足够长,管内气柱长4.0cm,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10.0cm,大气压强为76.0cmHg,现将管沿竖直方向上缓慢移动,当管内外水银面恰好相平时,管内气柱长度约为()。

 

A.2.0cmB.3.5cmC.4.0cmD.4.5cm

【答案】B。

设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管内气体处于等温变化过程。

初始状态:

P1=(76-10)cmHg=66cmHg,V1=4S;末状态:

P2=76cmHg,V2=LS。

等温变化,根据理想气体状态防方程。

5、如图5所示,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虚线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关系为B=B0+kt(k为常数)。

在磁场外有一个0为圆心,半径为2R的半圆形导线,则该半圆形导线感应

R

2R

0

电动势的大小为()。

 

【答案】C。

注意:

面积S取磁场面积。

6、铀是常用的一种核燃料,其原子核裂变的反应方程式如下,则方程中的ab可能是:

()

【答案】D。

铀核裂变的方程式为:

故选D。

7、一个物体在几个力同时作用下运动,

其位移为

其中一个分力为

,求该分力在此过程中做的功。

A.36JB.48JC.56JD.60J

【答案】A。

分三个方向,分别就功,再相加算总攻。

i方向做正功,48J。

j方向做负功,8J。

k方向做负功,4J。

48-8-4=36J。

故选A。

8、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斜面是等边三角形,如图6所示。

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射到圆锥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

 

A.rB.1.5rC.2rD.2.5r

【答案】C。

折射率为1.5,临界角小于45度,第一次垂直入射,光线不发生偏转。

第二次折射时入射角为60度,发生全反射,且恰好垂直射出。

光路图如下。

N

A

M

O

C

B

ON=r,AO=2r,AM=AO=2r。

故选C。

二、简答题。

9、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并以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一课举例说明。

【答案】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物理课堂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生活、生产实际,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课中,各个环节都要体现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这样,学生能更加深刻形象的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并体验到物理学科的乐趣所在,解释生活中的疑难问题。

例如:

在导入环节,可以展示挖隧道激光准直;新课环节,可以思考常见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实验环节,可以探究小孔成像的原理等等,这样学生能在思考生活中的现象相应用中切实感受光的直线传播,加深印象,激发兴趣。

10、结合实例说明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答案】在"声音特性"一课中,教师可以演示很多简单的小实验,例:

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叉,观察与其接触的乒乓球的运动。

将闹钟放到真空罩中,抽去空气后声音变小等。

学生不再是记忆书中的知识点,而是在观察演示实验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伴的交流等多种形式得出结论,形成规律。

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案例分析。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11、案例: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简单机械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

某学生对其中一道题的解答过程如下:

题目:

如图7所示,工人师傅用一个滑轮组把一个质量为120kg的重物提起。

若工人师傅的拉力为400N,在10S内中午被提起了1m,(g=9.8N/kg),求:

(1)重物的重力是多少?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工人师傅的功率是多少。

问题:

(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解法。

【答案】错误:

有用功和总功的表示出现错误,机械效率和功率计算错误。

错误原因:

学生没有正确掌握有用功和总功的计算方法,不知道两种功真正的含义和区别。

正解: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正确分析此题。

【答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哪部分的功叫有用功,根据我们的目的来寻找,发现提升物体部分的功才是有用功。

继续引导,提升物体是哪个力呢?

提升了多高呢?

从而得出提升物体的拉力大小等于重力,且高度为H,从而计算出

然后按照这个思路思考总功的含义,人是做功的总来源,所以人拉力的功是总功,拉动的距离学生已经会计算,直接可以计算出

最后提示学生什么是机械效率呢?

学生能够想到它的含义,使用有用功比上总功得出机械效率。

工人师傅的功率应该用那一部分来计算呢?

学生肯定能想到工人师傅的功也就是总功。

从而正确计算功率。

12、案例:

下面是某老师在初中物理“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中新课导入的教学片断:

老师:

同学们,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老师拿出一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

老师:

现在我用手把乒乓球放在口朝下的漏斗中,请看(说完开手),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甲:

乒乓球掉下来了。

老师:

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让乒乓球悬在漏斗口而不掉下来呢?

(学生思考......)

老师:

如果我用嘴通过濡斗颈向下吹气,然后放开乒乓球,大家猜一猜这次乒乓球会掉下来吗?

(老师向漏斗颈吹气,手放开乒乓球后,乒乓球悬在漏斗口而不掉下来,学生吃惊地看着......)

学生乙:

太神奇了,不可思议。

老师:

这不是魔术,也不是杂技,其实你们也能做到,只要不断的吹气,让空气流动起来就行。

学生甲:

那我们也来试试吧。

(先后有几名同学上台模仿老师的实验)

老师:

流动的气体有一些不一样的特点,我们这个实验就和流体压强有关。

想弄清楚原因吗?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流动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吧。

问题:

(1)用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答案】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倒过来的漏斗上窄下宽,空气流动上快下慢,下表面压强大于上表面压强,所以小球收到一个向上的支持力,从而保持静止。

(2)分析这个教学片断在教学中的功能。

【答案】在这个导入过程中,老师使用了演示实验的方式来进行,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首先,使用实验导入,比较有趣,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无聊,在烘托课堂气氛,提升学习兴趣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其次,该实验现象具有很强的冲击性,违背了学生平时生活中的常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学生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学习动机。

最后,这个实验非常契合本节课内容,没有脱离课本范围,导出课题非常流畅自然。

(3)用另外的实验设计一个该内容的新课导入片断,要求达到与上述教学片断相同的功能。

(4)【答案】

老师:

同学们,如果我带让这两张纸自动的合并到一起,大家有什么办法吗(两根筷子上都挂着一张纸,中留出一点空隙)?

(学生思考讨论,一筹莫展......)

老师:

如果我向这个缝隙中吹气,这张纸会做什么运动呢?

学生甲:

我觉得纸会被吹得向两侧展开。

(老师做实验)

学生乙:

怎么可能啊,怎么越吹,却越向里面靠拢呢?

老师:

谁来讲台也试试?

(学生丙上台尝试,有一样的现象,大家感到很疑惑,很神奇。

老师:

其实啊,这个神奇的现象依靠的就是老师吹出去的气体,今天呢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气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题。

1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

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电生磁”一节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演示实验如下:

演示:

如图所示,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的洒满铁屑。

观察通电螺线管两端小磁针的指向,轻敲纸板,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

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一次。

任务:

(1)说明上述实验中“轻敲纸板”的操作意图。

【答案】轻敲纸板,铁屑会被弹起,在空中因受到磁力会调整方向和位置,再次落下时便会出现清晰的排列规律。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断。

【答案】

老师:

同学们,还记得磁铁周围有什么吗?

学生甲:

磁铁周围存在磁场。

老师:

很好,我们怎样验证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呢?

学生乙:

用小磁针来判断磁场的方向,小磁针N极指向就是磁场方向;用铁屑的排布来观察磁场的强弱。

老师:

很好,看来这位同学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关于磁场的内容。

那磁场只能由磁铁产生吗?

下面老师用其他的仪器来代替磁铁(老师闭合了电路开关),哪位同学能上来帮助老师做这个实验昵?

学生丙:

(用小磁针判断了磁场的方向,并标记)我发现这个仪器周围有磁场。

老师;很好!

实验成功,请回。

哪位同学能来验证一下磁场的强弱呢?

生丁:

(轻轻敲击纸板,观察铁屑情况)我发现,越靠近这个管子,磁场越强。

老师:

非常棒,你能想到敲击纸报这个细节!

下面,再找一位向学,改变电流方向,再次进行实验。

生戊:

(改变电流方向,发现磁针指向反向,磁场强弱分布相同)我发现磁场方向变化了!

老师:

很好,观察非常细心。

同学们,老师并没使用磁铁,也会产生磁场,其实呢,这个磁场是电流产生的,这个仪器叫通电螺线管,下面,我们来总结这个实验的现象。

14、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浮力”内容的要求为: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二:

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浮力”一节,关于“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探究实验如下: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塑料块浸入水中之后,从烧杯中溢出的水叫做塑料块所"排开"的水。

利用图中的器材,测出塑料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再测出塑料块排开水的重力。

你能不能发现塑料块所受的浮力等于什么?

如果烧杯中的水没有溢出,我们怎样判断塑料块排水的多少?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已学过浮力的概念。

任务:

(1)简述阿基米德原理。

【答案】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者叙述式)等。

【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知道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并总结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重力这个结论,提高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交流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验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克服困难,耐心观察。

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处理数据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并总结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②教学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的导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展示几个情景:

(1)漂浮在水面上的轮船。

(2)水下的潜艇。

(3)沉在水底的石头。

问题1:

他们都收到什么力?

问题2:

他们的浮力大小分别是?

导出新课: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学生思考。

回答1:

都会受到重力和浮力,石块还会受到支持力。

回答2:

轮船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潜艇和石块的浮力等于?

通过典型案例导入新课,由于不知道潜艇和石块的浮力大小,学生会产生求知动机。

新课探究

(1)引导学生猜想。

(2)展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意图。

(3)总结归纳实验数据。

(4)得出结论。

学生猜想:

浮力大小可能与在水中的体积、也就是排水量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过程:

(1)测出物体重力和小桶重力,计入表格。

(2)把物体放入水中,测出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计入表格。

(3)测出被排开的液体重力。

计入表格。

(4)重复实验3-6次,交流得出结论。

结论:

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学生能尝试自己设计的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最终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提升自己操作能力,归纳能力,交流能力,并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巩固提升

教师引导,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请学生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大小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学生总结:

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学生听讲小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能够自己总结阿基米德内容,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归纳表达能力。

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内容。

谈谈自己的收获。

作业:

课下自己了解下潜水艇上浮和下潜的原理。

学生交流,谈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学生在回顾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本节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分享自己的感受。

课下作业能引导学生继续拓展,充实自己,逐渐能够解释与浮力有关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