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局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共建规划编制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5226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局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共建规划编制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XX局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共建规划编制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XX局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共建规划编制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XX局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共建规划编制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XX局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共建规划编制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局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共建规划编制情况汇报.docx

《XX局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共建规划编制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局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共建规划编制情况汇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局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共建规划编制情况汇报.docx

XX局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共建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XX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我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共建规划的重要层面。

未来十年,我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为抓手,加强对我县集中连片地区的服务水平。

2011-2020年,我局将从就业和社会保障层面做好工作。

现将规划阐述如下:

※就业措施

一、就业促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2003年以来,我县不断加大就业促进力度,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从抓制度、建体系、创机制入手,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27.43万人,转移就业人数21.9万人,其中跨省劳务输出人数达12.1万人。

为了进一步做好就业促进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就业结构调整办法与措施

1、调整就业的产业和企业结构,增加就业容量。

一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努力发展就业弹性大的第三产业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二是切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发展,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三是制订发展小企业的可行政策措施;四是注重培育“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小企业”交差领域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

2、增强劳动力配置的灵活性。

搞活城镇劳动者的就业形式,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非全时就业,鼓励企业使用临时工、非全时工等灵活就业人员,对妇女实行“分阶段”就业等等。

3、加强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树立培训与就业一体化的指导思想,通过转业转岗培训使劳动力实现跨行业转移,以及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造就业岗位。

4、承接产业转移,增加就业岗位。

进一步做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工作,增加本地就业岗位,鼓励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二)、拓宽就业渠道办法与措施

1、加大培训力度。

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全面推进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高校毕业生能力培训,大力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

以高技能人才培训为重点,加大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订单式培训”、“个性化培训”等培训新模式。

建立健全劳动预备制度,推进城乡“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重点项目工作进度,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各类政府性投资项目要特别注重发挥农民工技能优势,优先吸纳农民工实现就业。

建立重点项目用工发布制度,搜集并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发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就业作用。

3、建立劳务品牌制度。

要依托市场,选准项目,着力打造一至两个劳动力技能品牌,提升我县劳动力资源的社会地位,促进我县劳动力合理流动和转移就业。

开展农民工跟踪管理服务,在我县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城市设立驻外劳务机构,提供跟踪服务,积极帮助解决农民工实际困难,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4、落实优惠政策。

县人保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大促进就业资金投入,简化办事程序,确保各项促进就业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落实农民工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各项扶持政策。

5、搭建用工平台。

通过举办招聘会、劳务洽谈会等形式帮助农民实现就业。

集中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强化对农民工就业服务。

(三)、完善就业服务办法与措施

1、新建县级综合人力资源市场。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升级,大力推进乡镇、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专职化、制度化建设。

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建立畅通的服务“绿色通道”,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手段,及时有效地发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市场就业供求、职业培训以及社会保险业务等公共服务信息。

2、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劳务输出中介组织。

将目前农村劳动力自发、无序、无组织的模式,转变成为有规划的、合理的、有组织的转移模式,从而解决“企业招不到民工,民工找不着企业”以及民工权利受侵等问题,而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大力培育劳务输出中介企业,由中介企业主导农村劳动力转移。

3、大力加强劳务技能培训。

一是要建立合理的培训体制,完善政府主导、职业学校实施、企业自主培训的机制。

二是要创新培训方式,发展订单培训,校(职业技术学校)企合作,定向培训等新型培训方式。

三是大力发展专业的培训机构,组建若干大型职业学校作为培训基地。

4、加快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进程。

在各乡镇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将就业和社会保障业务延伸到乡镇,方便农民工就近就地咨询、办理业务。

5、积极构建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

建立县、乡、村三级覆盖就业信息网络,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信息,实现县、乡、村劳动力资源和信息共享。

(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办法与措施

1、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公共服务。

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和转移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可凭身份证到当地劳动保障主管部门或劳动力市场进行求职登记,享受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公共就业服务。

2、鼓励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和省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和政策咨询服务。

要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

小额贷款扶持对象要延伸到农村劳动力,对进城创业的农村劳动者自筹资金不足的,各地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应为其提供担保支持。

鼓励省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凡省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可作为招商引资项目,享受本土扶持政策。

 3、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县财政要加大投入。

财政、人保、农业和扶贫等部门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资金的预算、使用和管理,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需资金的投入。

二是鼓励企业加大投入。

要鼓励工业园区企业和其他企业,按规定安排好员工的培训、社会保险和改善用工环境等经费,上述费用可在企业税前列支。

三是鼓励社会各界资助。

社会各界资助的资金要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完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等。

四是落实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资金。

4、优化工业园区和企业用工环境。

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工资支付规定,及时发布劳动力市场价位和工资增长指导线,引导企业适时提高员工待遇。

加强对工业园区和企业职工工资、工作时间、社会保险、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引导,搭建用工需求服务平台,构建招工培训模式,合理确定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招工用工组织保障。

要按照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劳动力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覆盖面。

5、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信息系统。

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网络、企业用工需求网络和教育培训信息网络,实行三网合一。

2013年底前全省实现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互联互通。

6、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网络。

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打破城乡分割、部门分割,培育发展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市场体系。

要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在加强转移就业培训和组织劳务输出方面的作用。

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一)、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办法与措施

为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进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就我市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1、主要任务和实施原则

(1)、主要任务

发挥我县职业技术教育扶贫作用,分期分批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实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工作能力,实现“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提高一家收入”的工作目标,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

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免费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要达到三个基本要求:

一是确保100%完成学业,获得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二是100%达到中级工技能水平,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毕业后100%推荐就业,帮助贫困学生家庭实现脱贫奔康。

(2)、实施原则

①.统筹协调。

赣县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免费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统筹,劳动保障、教育、财政部门和扶贫办按各自职能负责管理和指导,承担培训任务的职业技术学校负责教育和就业推荐。

②.公开公正。

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

申请办法、资助标准、承担任务学校及专业目录等要向社会公布,做到资助标准公开,工作过程透明,结果公平公正,确保享受免费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均符合资助条件,杜绝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

③.就地就近。

为利于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报读,根据我县贫困人口分布情况和各技工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和教学水平,结合我县产业升级换代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统筹安排承担助学扶贫工作的学校及专业。

④.市场导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充分就业为目标,突出办学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大力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加强教学管理和就业指导,提高教育质量,使贫困家庭劳动力完成学业并掌握技能后顺利就业。

2、补贴范围、标准和规模

(1)、补贴范围

贫困家庭劳动力免费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资助对象为经各乡(镇)确认的贫困户,赣县户籍身体健康,无传染病的劳动力。

(2)、补贴标准

学杂费资助标准。

按每人每年300-1600元的标准对贫困家庭劳动力给予技术培训费用补贴。

(3)、财政补贴规模

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全县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参加技术培训的补贴,补贴的程序和工作制定相应文件。

3、承担培训任务学校的资格认定

承担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任务的学校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专业设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力资源市场用工需求;二是具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培养,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三是具有良好的推荐就业网络和较好的就业渠道,毕业生推荐就业率在95%以上,能确保学生稳定就业。

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资格分别由劳动保障和教育部门认定。

4、经费拨付

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后,由承担培训任务的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负责将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开班情况及书面申请一式三份向劳动保障、教育部门申请,经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将培训补贴资金直接拨给承担培训任务的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

5、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实施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由县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配合实施。

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分别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资格确认和监督管理;扶贫机构负责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身份进行审查认定;财政部门负责审核经费拨付方案,并进行经费监管;监察和审计部门负责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查处资助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2)、加强宣传,积极推动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各有关部门要对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助程序等进行准确解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资助工作的开展。

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宣传报道工作,提供免费公益广告。

(二)、乡土人才培养办法与措施

乡土人才是农村开发应用和推广普及先进科学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带头人,是活跃在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第一线的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有一技之长的人员。

乡土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土人才身居农村,了解农事,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通过“言传身教”,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建设家园。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乡土人才资源开发。

1、加强农村科技人才开发。

树立现代人力资本投资理念,以培养农村实用科技人才为重点,着眼于农村科技能手、致富带头人、科技重点户、科技示范户等人才资源开发培养,从各乡(镇)上报的农村人才学员中,每年遴选确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对象40名,县财政安排一定数量资金支持他们开展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带动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普及。

2、加强乡土人才管理。

为提高广大科技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和制度,明确科技人才管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任务和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人才管理工作激励机制。

对有突出成绩的县财政给予奖励。

3、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结合我县实际,充分利用好“赣州农校”这一平台,遵照农校“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业”的办学宗旨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办学原则,以服务“三农”为中心,着眼于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培养,通过培训,使农村实用科技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

4、围绕产业基地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在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建立健全乡土人才培养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着力打造乡镇农机站软硬件建设,使乡土人才的知识不断更新、充实、深化,提高整体素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办法与措施

1、指导思想。

为加快现代农村建设步伐,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强民富民为目标,不断增强农民的创业能力和致富能力,为我县的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总体目标。

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发和使用的工作力度。

到2020年,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要有显著增加,人才素质要有明显提高,人才结构得以优化,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比重增加,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分布趋于合理,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的比例进一步优化;实用人才服务体系和市场机制趋于完善,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环境初步形成。

从2011年到2020年,在全县、乡、村范围内,通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和掌握4万名左右,覆盖农村经济各个行业、领域,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各类农村实用型人才,基本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和掌握0.3万名具有大专毕业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主要包括农、林、水、牧、渔各个产业的科研开发等骨干型优秀实用人才;培养和掌握1万名具有高中阶段教育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从事农业种植、养殖、农机、兽医和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等各类专业实用人才;培养2.7万名掌握专业生产技术、技能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业能人、农民企业家,或为农产品开发、销售服务的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

3、工作措施。

1、抓好科技推广、经营管理、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商业者等队伍建设。

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上下功夫。

实行培训与需求、服务与使用、鼓励与创业、引导与提高相结合。

2、认真开展现有农村人才资源状况调查摸底工作。

掌握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农村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行业、区域分布等方面情况,并登记造册,建立档案,综合分析,查找不足。

3、由县农业局牵头,人事和劳动保障、财政、教育、科技和涉农部门协助,每年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认真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培训内容和对象。

4、培养对象:

一是县、乡、村现有的各类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加强培训,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应用能力,使其成为当地某项农业科技带头人;二是重点从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农民和每年回到农村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具备条件的“田秀才”、“土专家”中,培训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志于发展农村经济的青年农民;三是外出务工人员。

5、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培训、教育基地,开展农业职业培训,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林业、水利、水产、畜牧、农机等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大力开展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专业课程内容可根据形势发展调整增加种植类、养殖类、经济类、管理类、农副产品加工类、营销类、服务类等。

农业职业培训要体现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要求,从传授单一技术、技能向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延伸。

6、鼓励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培训。

一是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办培训,形成多元化的培训机制;二是注重依托乡村企业和中介组织等开展培训;三是充分发挥远程培训的辐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及报刊等媒体开展远程培训;四是鼓励以技术、项目为载体的多种方式联合培训。

五是利用各级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重要实践基地开展培训。

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教育,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奉献精神。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信息网络建设,推动人才服务和培训方式的信息化。

7、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把培训与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劳务输出的订单培训(订单—培训—输出),加强与劳务输入地的联系与合作,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4、经费保障和奖励机制。

加强和规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资金,县财政每年可安排100万元-300万元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

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领域,建立起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共同投入的人才开发机制。

制定表彰制度。

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表彰奖励,县政府每3年进行一次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表彰活动。

县政府每4年进行一次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表彰活动,每次选拔10名左右。

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不断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社会保障

一、目标任务

2011-2020年,我局将继续从“五大保险”方面完善社会保障机制,逐步营造起与我县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氛围,保障离人民尊重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任务目标详见表一、表二:

表一:

2011-2020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目标任务

单位:

年度

任务(人数)

项目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36511

36600

36700

36800

36900

37000

37100

37200

37300

37400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62012

63000

64000

65000

66000

67000

68000

69000

70000

71000

工伤保险

14622

14800

14900

15000

15100

15200

15300

15400

15500

15600

生育保险

12515

12600

12700

12800

12900

13000

13100

13200

13300

13400

表二:

2011—2020年养老保险工作规划

单位:

人、万元

年份

项目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参保人数

29465

34900

36500

38300

40200

42200

44300

46500

48800

51200

基金征缴

5880

7350

9180

11050

13250

15500

17900

20150

23200

26680

养老金

发放

9266

11380

13030

15420

17350

19350

21430

24210

26860

29670

离退休人数

6854

8020

8750

9850

10550

11250

11870

12770

13500

14200

二、具体措施:

1、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扩面征缴。

稳步推进基本全覆盖,确保基金收支平衡。

以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宣传,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抓好中断人员的续保,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基本全覆盖;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为契机,理顺各种管理关系,完善基金征缴运行机制;调整和统一缴费基数,拓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渠道,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确保基金支付能力稳步提高,个人账户逐步做实,切实降低支付风险;建立规范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运行机制,完善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加大投入,完善职能,规范流程,逐步实现离退休人员100%社区化管理服务。

到2020年,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基本全覆盖,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稳步增长,基金征缴率保持95%以上,多渠道筹资机制进一步完善,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

2、加快推进“金保”工程建设。

按照金保工程总体要求,分期推进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到2020年,实现对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全过程的管理,实现从以参保单位管理为主向以参保人员管理为主、从专管员式管理向柜员式管理、从分险种单一管理向各险种综合管理转变,同时实现与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的整合。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系统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技术支持能力。

以社会保险基础信息库的数据集中化、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公众提供统一服务,推进社会保险网上办公。

3、加强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社保基金监管委员会作用.强化劳动保障行政监管,出台社保基金监管办法,明确基金监督内容、监管方式,加强对社保基金管理和运行机构执行贯彻基金管理法规和政策情况监督检查,实施对社保基金征收、支付发放、管理和运行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切实做好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工作,对基金进行全面、动态、实时监控。

做好稽查反欺诈工作、防止基金跑冒滴漏。

XX局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