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课外练习题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5084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9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统计学课外练习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卫生统计学课外练习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卫生统计学课外练习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卫生统计学课外练习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卫生统计学课外练习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统计学课外练习题汇总.docx

《卫生统计学课外练习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统计学课外练习题汇总.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统计学课外练习题汇总.docx

卫生统计学课外练习题汇总

附录二课外练习题

第一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简答题

1.卫生统计学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2.变量和和资料分为哪几种类型?

3.常用位置度量和离散度量有哪些?

二、最佳选择题

1.下列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血型B.血压C.性别D.职业

2.利用样本对总体进行统计推断,样本是:

A.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B.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一部分

C.从总体中抽取有意义的一部分D.从总体中抽取典型的部分

3.统计量是:

A.参与个体数B.总体的统计指标C.样本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

4.记录60名男性职工的血红蛋白(g/dl),血红蛋白小于6的有0人,6到9之间的有1人,12到16的有58人,超过16的有1人,该种资料属于:

A.定量资料B.分类资料C.名义资料D.等级资料

5.随机抽得观察指标为数值变量的实验数据为21、23、25、27、28、20、22、23、25、24,求平均水平,最好选用:

A.中位数B.几何均数C.算术均数D.众数

6.对于同一组资料,哪个指标没有考虑到每个观察值的变异:

A.方差B.总体标准差C.变异系数D.四分位数间距

7.关于标准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差可以是负数B.标准差必定大于或等于零

C.标准差无单位D.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小

8.若要用图表表示某地区最近10年两种传染病发病率的动态发展速度,宜绘制:

A.直方图B.百分条图C.半对数线图D.普通线图

9.各观察值均加(减)同一常数,则: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都不变D.两者都改变

10.反映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特征宜用:

A.直方图B.条图C.线图D.圆图

三、判断题

1.统计推断包括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

2.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

3.同质的个体间不存在变异。

()

4.美国在1954年实施了评价索尔克(Salk)疫苗预防小儿麻痹或死于脊髓灰质炎效果的临床试验,有180万儿童参与,约1/4参与者实现了随机化,这180万儿童是研究的总体。

()

5.某市血液中心预检50名参加义务献血的男性体重,体重≤50公斤的有2人,50公斤<体重≤70公斤的有40人,体重>70公斤有8人,这是连续定量变量的资料。

()

6.离散变量在数值很大,其单位为“千”和“万”时,可以取小数值,此时可近似地视为连续型变量。

()

7.我国部分县1988年死因构成资料为:

心脏疾病11.41%,损伤与中毒11.56%,恶性肿瘤15.04%,脑血管病16.07%,呼吸系统病25.70%,其他20.22%,为表达上述死因的构成大小,应绘制成直条图。

()

8.要比较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两组数据的变异,可采用变异系数。

()

9.已知某地25岁成年男性的平均收缩压为113mmHg,从中随机抽取20名,测得平均收缩压为119mmHg,113mmHg与119mmHg不同是因为存在个体差异。

()

10.用两种不同的培养基(分别为701批与702批)分别培养鼠疫杆菌,重复试验单元数为5个,将48小时内各试验单元上生长的活细菌数记录如下:

701批:

488490123171702批:

9011612422584

则该资料的类型为计数资料。

()

四、填空题

1.反映定量变量观察数据集中位置的指标是()。

2.变异系数越大,说明以()为准的变异程度大。

3.用统计图表示各相对独立指标的数值大小,宜用()图。

4.用统计图来表示某一现象随另一现象而变动的趋势,宜用()图。

5.用统计图来表示全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宜用()图。

6.样本方差是总体方差的()估计。

7.样本方差的常用计算公式是()。

8.已知某疾病患者9人的潜伏期(天)分别是:

2333456916,则中位数是()天。

9.已知某地255名健康女性的红细胞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417.8±29.1(万/mm3),则红细胞的变异系数为()。

10.描述总体的特征数称为()。

五、计算题

1.10位学生的外语考试分数:

14710511811495116989792121

计算:

⑴样本均数;⑵离差平方和;⑶样本方差;⑷标准差;⑸极差

2.已知n=20,

±s=74.3±6.4,计算⑴样本方差;⑵∑Xi;⑶(∑Xi)2;⑷∑Xi2

参考答案

二、最佳选择题

1.B2.A3.C4.D5.C6.D7.B8.C9.B10.A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填空题

1.平均数2.均数3.直条图4.线图5.构成图6.无偏

7.[∑Xi2-(∑Xi)2/n]/(n-1)8.4天9.7%10.总体参数

五、计算题

1.

=110.3,极差R=55,离差平方和SS=2492.1,方差S2=276.9,标准差S=16.04,CV=0.1509。

2.题1-6∑Xi=1486,(∑Xi)2=2208196,∑Xi2=111188.04,S2=40.96

第二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简答题

1.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哪些?

其意义和计算有何不同?

2.应用相对数要注意哪些问题?

3.常用的人口统计学指标有哪些?

4.试比较发病率与患病率,死亡率与病死率。

二、最佳选择题

1.某大学连续5年招生增长率分别为3.6%,4.9%,2.9%,0.8%,3.3%,则该大学招生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A.(3.6%+4.9%+2.9%+0.8%+3.3%)÷5

B.

C.

D.

2.某医药企业利税总额2001年比1996年增长1.5倍,2004年又比2001年增长1.1倍,则该企业利税总额这几年共增长:

A.(1.5+1.1)-1B.2.5×2.1-1

C.(1.5×1.1)-1D.

3.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中,为了说明事物随时间发展的变化趋势时,宜采用动态相对数指标的:

A.率B.定基比C.构成比D.相对比

4.以1998年为基年,到2007年报告某药店销售额的平均发展速度,需要:

A.开6次方B.开7次方C.开8次方D.开9次方

5.某人为了研究某药的疗效,治疗5例病人,其中4例有效,其疗效最好表示为:

A.4/5B.80%C.4D.0.8

6.某年内两所规模和等级相当的医院在对5种类型肝炎病人治疗中,几乎都是甲医院的治愈率高于乙医院的治愈率。

但是计算各医院总治愈率又发现,乙医院的总治愈率高于甲医院的总治愈率,导致这种矛盾的原因是:

A.两家医院领导重视程度不同B.两家医院对预后的诊断标准不一致

C.两家医院医疗技术差别大D.两家医院各型病人人数构成不同

7.一项新的治疗方法可延长病人生命,但是无法治愈该病,则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该病的患病率会减少B.该病的发病率会减少

C.该病的患病率会增加D.该病的发病率会增加

8.发病率属于:

A.频率指标B.构成比指标C.近似强度指标D.相对比

9.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应当为:

A.麻疹疫苗接种人数B.麻疹易感患儿

C.麻疹患儿D.麻疹疫苗接种后阳转人数

10.某医院某年的肿瘤病人中,胃癌患者占5%,则:

A.5%是强度指标B.5%是频率指标

C.5%是相对数指标D.5%是绝对数

三、判断题

1.某大学在在1998年招生人数为a0,以后历年分别为a1,…,an,则招生人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2.某人搜集到如下表不同职业患病资料,并根据资料的全体病人中,工人占75%,农民占10%,得出结论是:

“工人比农民容易患病”。

()

3.某医师收治4名风湿病患者,使用秘方治疗一年后,患者病情有明显好转,则该医师治疗该病的疗效为100%。

()

4.2002年的某地30万人口中,一共发现2500名肺结核患者,全年总死亡人数为3000人,其中肺结核死亡98人,要说明肺结核死亡的严重程度,应该选用肺结核的病死率。

()

5.英国某年男性某病的发病率统计表明,本土居民总发病率为132.1/10万,移民总发病率为65.7/10万,本土居民比移民更容易发病。

()

四计算题

1.某市卫生部门抽样调查了1998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为止部分城乡居民脑卒中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年平均人口为1958368人,其中城镇987554人,农村为970814人,城镇病例1317人,死亡911人。

农村病例833人,死亡731人。

⑴计算城镇居民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和病死率。

⑵计算农村居民脑卒中的年死亡率。

⑶计算该市城乡居民脑卒中的年死亡率。

2.在1999年对某地区作病因调查中,对1573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患心血管病有16名,恶性肿瘤5名,呼吸系统疾病有11名,患其他疾病的有21名,求病因构成的百分比和各种病的患病率。

某类皮炎与桑毛虫的关系

组别

患病人数

未病人数

合计

观察组

105

39

144

对照组

66

73

139

3.为探索某类皮炎与桑毛虫的关系,以住宅旁有桑毛虫寄生树的人为观察组、无桑毛虫寄生树的人为对照组,结果如表所示,试计算比数比OR。

参考答案

二、最佳选择题

1.D2.A3.B4.D5.A6.D7.C8.C9.A10.B

三、判断题

1.√2.×3.×4.√5.×

四、计算题

1.⑴44.44/10万69.17%)⑵25.09/10万⑶27.95/10万

2.百分比:

心血管病30.19%,恶性肿瘤9.43%,呼吸系统疾病20.75%,其他病39.62%。

患病率:

心血管病1.02%,恶性肿瘤0.32%,呼吸系统疾病0.70%,其他病1.34%。

3.OR=ad÷bc=105×73÷66×39=7665÷2574=2.98。

第三章概率分布

一、简答题

1.何为二项分布?

泊松分布?

正态分布?

2.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三种分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3.正态分布的应用在哪些方面?

4.医学参考值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为什么?

二、最佳选择题

1.二项分布的概率分布图在()条件下是对称的?

A.π=0.5B.nπ<5C.nπ>5D.nπ=1

2.二项分布在满足()时,近似正态分布:

A.nπ足够大B.n>50

C.nπ或n(1-π)都大于等于5D.nπ和n(1-π)都大于等于5

3.()分布的均数等于方差.

A.正态分布B.泊松分布

C.二项分布D.对称分布

4.泊松分布在满足()条件时,近似正态分布。

A.λ=1B.λ=0.5C.λ>20D.λ无限大

5.二项分布在满足()条件时,近似泊松分布。

A.n很大并且π接近0B.n很大并且π接近0.5

C.nπ或n(1-π)都大于等于5D.π接近0.5

6.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和σ,曲线形状越扁平,意味着:

A.σ越小B.σ越大C.μ和σ越接近D.μ越大

7.一些以儿童为主的传染病,患者年龄分布的集中位置偏向年龄小的一侧,称为:

A.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正态分布D.以上都不是

8.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和标准差是:

A.1,0B.0,0C.1,1D.0,1

9.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和σ,()对应的正态曲线平行左移。

A.增大μB.减小μC.增大σD.减小σ

10.随机抽取某城市110名7岁男孩,测得平均身高为119.95cm,标准差4.72cm,理论上讲,95%的7岁男孩身高集中在:

A.119.95±1.28×4.72B.119.95±1.96×4.72

C.119.95±1.64×4.72D.119.95±2.58×4.72

三、判断题

1.随机投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子数服从二项分布。

()

2.当n→∞时,二项分布的概率分布图是对称的。

()

3.对称分布与正态分布等价。

()

4.如果标准差大于均数,那么一定不符合正态分布。

()

5.关于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各自的参数个数分别是2,1,2。

()

6.已知某单位3000名正常人谷丙转氨酶的测定结果服从正偏态分布的资料,为了直接由原始数据求其95%的正常值范围,宜采用百分位数法。

()

7.在正态分布密度曲线下,横轴上μ+σ右侧面积是0.1587。

()

8.随机变量X服从N(μ1,σ12)的正态分布,Y服从N(μ2,σ22)的正态分布,并且X、Y独立。

则X-Y服从N(μ1-μ2,σ12-σ22)的正态分布。

()

9.随机变量X服从P(λ1)的泊松分布,Y服从P(λ2)的泊松分布,X、Y独立。

则X+Y服从P(λ1+λ2)的泊松分布。

()

10.2003年上半年某地区10万人中出现非典型肺炎患者23人。

据此推断该地10万人中出现非典型肺炎发病人数不低于20人的概率为:

P(X≥20)=1-P(X<20)≈1-Ф[(20-23)/

]=1-Ф(-0.63)=1-0.2643=0.7357,但资料不满足泊松分布或二项分布的条件。

()

四、填空题

1.在正态分布的条件下,表示变量值变异情况的最常用指标是()。

2.若变量X服N(μ,σ2)的正态分布,则X的第99百分位数等于μ+()σ。

3.在正态分布条件下,样本标准差的值与()有关。

4.样本含量足够大时,来自正偏态分布的样本可以用()近似。

5.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则曲线呈现()形状。

五、计算题

1.某药治某病的治愈率为π,求治5例愈3例的概率。

2.某厂生产的针剂废品率为1%,400支针剂中有5支以上废品的概率是多少?

3.某地白血病发病率为0.0001,该地100万人中,计算有80~100人患白血病的概率。

4.某市12岁男孩身高X(cm)~N(143.10,5.672),求X的99%参考值范围并说明这范围的实际意义,再求身高在140~145cm之间男孩所占百分比。

参考答案

二、最佳选择题

1.A2.D3.B4.C5.A6.B7.A8.D9.B10.B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填空题

1.标准差2.2.3263.个体变异值4.正态分布5.草帽

五、计算题

1.P(治疗5例治愈3例)=10π3(1-π)2。

2.0.371164

3.0.3282,0.5169,0.8075

4.(128.4714,157.7286)cm,其实际意义为,若某男孩身高在此范围之外,则可怀疑该男孩身高异常,判断失误的概率不超过1%。

33.90%

第四章参数估计

一、简答题

1.样本均数的分布有哪些基本特征?

2.标准差与标准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3.置信区间与正常值范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4.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区别是什么?

二、最佳选择题

1.增大样本含量,理论上可使其变小的是:

A.样本标准差SB.样本均数C.均数的抽样误差D.样本变异系数CV

2.在同一总体随机抽样,其他条件不变,样本含量越大,则:

A.样本标准差越大B.样本标准差越小

C.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越宽D.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越窄

3.

是:

A.样本均数的标准差B.样本率的标准差

C.标准差的标准差D.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4.总体均数95%的置信区间是:

A.

±1.96SB.

±t0.05/2,df

C.

±t0.05/2,dfSD.μ±1.96σ

5.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95%的置信区间,估计精度高的是:

A.均数小的样本B.标准差小的样本C.标准误大的样本D.标准误小的样本6.

的关系是:

A.

越大,则

越大B.

越大,则

越小

C.

越小,则用

推测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D.

越大,则用

推测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7.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

A.是一个固定区间B.随样本不同而变化

C.不随总体均数变化D.随总体均数变化

8.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是:

A.标准差B.方差C.均数的标准误D.变异系数

9.

表示:

A.总体均数标准误B.样本均数标准误的估计值

C.总体标准差D.总体均数标准误的估计值

10.对于t分布来说,固定显著性水平的值,随着自由度的增大,t的临界值将会怎样变化?

A.增大B.减小C.不变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三、判断题

1.减少均数抽样误差的可行办法是增大样本容量()。

2.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可靠性大小的指标是标准差S()。

3.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随总体均数变化()。

4.一般情况下,同一批资料的标准误小于标准差()。

5.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相同的两个样本,它们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相同()。

6.在t值相等时,单尾概率小于双尾概率()。

7.

±t0.05/2,df

只适用于小样本,不适用大样本()。

8.增大样本容量的既然可以减少抽样误差,所以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9.从非正态总体抽样,只要样本容量足够大,可用正态近似进行区间估计()。

10.用样本率估计总体率,99%置信区间精度高于95%的区间精度()。

四、填空题

1.某药厂普查男职工,脉幅均数为21mm。

随机抽查30名男职工,测得脉幅均数为20.1mm,标准差1.9mm。

21mm与20.1mm不同,主要原因是()。

2.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比较,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低,两侧()。

3.从总体中重复抽样,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

4.样本均数的变异比原变量的变异()。

5.由于抽样而导致的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称为()。

6.当抽样来自非正态分布总体时,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在小样本情况下()。

7.若总体率π未知时,用样本率代替总体率π得到样本率的标准误是()。

8.由于点估计没有考虑抽样误差,不能评价估计值与真值之间的()。

9.用样本率和率的标准误估计总体率的置信区间,具有()。

10.卡方分布的均数是n-1,卡方总体方差等于()。

五、计算题

1.某药的某种成分含量服从正态分布,方差2=0.1082。

现测定9个样品,含量的均数

=4.484,根据=0.05求含量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

2.从一批药丸随机抽取35丸,测得平均丸重为1.5g、标准差为0.08g,求该批药丸平均丸重总体均数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

3.某医院用复方当归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脑动脉硬化症188例,其中显效83例,求复方当归注射液显效率的95%置信区间。

4.某地抽查360名健康男性的红细胞数荤数为4.66(×1012L),标准差为0.58(×1012L),分别计算红细胞数的抽样误差和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5.随机抽查8个制药企业生产的一种减低胆固醇的药物(Zocor)的成本如下:

1101121159910098104126

成本服从正态分布,估计Zocor成本总体均数的95%的置信区间。

6.美国人睡眠时间相差很大,总体中12%的人睡眠不足6小时,3%的人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

随机抽查25人,调查其睡眠时间为:

6.9

7.8

7.3

6.8

7.6

7.6

7.0

6.6

6.5

7.1

6

8.6

7.7

6.5

5.5

7.1

7.2

6

6.2

7.6

6.9

5.8

7.2

5.3

6.7

⑴ 计算每晚睡眠时间总体均数的点估计。

⑵ 假定睡眠时间服从正态分布,计算每晚睡眠时间总体均数的95%的置信区间。

7.从一个城市的人力资源市场随机调查346名求职者,问他们为什么频繁变动工作,回答“其他地方工资高”的有152人。

⑴试估计所有求职业者中认为“其他地方工资高”的人所占比率的点估计。

⑵计算总体概率95%的置信区间。

参考答案

二、最佳选择题

1.C2.D3.A4.B5.D6.C7.B8.C9.D10.B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填空题

1.抽样误差2.平坦3.未必相等4.大为减少5.均数的抽样误差

6.不服从正态分布7.

8.差异9.比较大的可靠性10.2(n-1)

五、计算题

1.(4.4134,4.5546)

2.(1.4725,1.5275)

3.

,(0.3705,0.5125)

4.0.0306,(4.60,4.72)

5.(99.91,116.08)

6.⑴ 6.86⑵(6.54,7.18)

7.⑴ 0.4393 ⑵ (0.3870,0.4916)

第五章假设检验

一、简答题

1.假设检验的原理和基本思想是什么?

2.两类错误有何区别与联系。

3.t检验和Z检验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4.运用假设检验要注意什么问题?

5.如何恰当的运用单侧和双侧检验?

二、最佳选择题

1.要想达到使显著性检验的两类错误同时减少的目的,可采用:

A.缩小βB.缩小αC.增加样本容量D.减少误差

2.关于假设检验,下列哪个说法正确:

A.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

B.若P值小于0.05,则接受H1犯错误的可能性较大

C.若P值大于0.05,则接受Ho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D.采用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是由实验设计方法决定的

3.某市20岁以上男子平均身高171cm,该市某大学随机抽查36名20岁以上男生,测得平均身高176.1cm,标准差8.4cm,该大学20岁以上男生平均身高与该市平均值的关系是:

A.高于该市B.与该市差不多C.低于该市D.无法确定

4.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之前,要注意两个前提:

一是服从正态分布,二是:

A.核对数据B.方差齐性检验C.做变量代换D.求均数和标准差

5.抽样调查甲市22名20岁以上男子身高,测得平均值174.1cm,标准差8.2cm,抽样调查乙市30名20岁以上男子,测得平均值172.4cm,标准差7.8cm,经检验满足方差齐性,甲乙两市20岁以上男子平均身高的关系是:

A.高于乙市B.与乙市差不多C.低于乙市D.无法确定

6.两样本比较时,下列检验水准中犯第Ⅱ类错误概率最小的是:

A.α=0.05B.α=0.01C.α=0.10D.α=0.20

7.在H0不真,按α=0.1水准不拒绝H0时,犯错误概率是:

A..β,β未知B.β>0.1C.β<0.1D.1-β,β未知

8.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得出的结论是:

A.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B.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