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临颍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504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临颍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快临颍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快临颍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快临颍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快临颍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临颍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doc

《加快临颍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临颍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临颍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doc

加快临颍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

(临颍县建设局解鹏)

一、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

产业集聚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是积极顺应发展趋势,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争当“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区的有效举措;是实现临颍县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

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始于2007年,位于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产业带上,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京港快速客运铁路四条交通大动脉穿区而过,省道S329横贯东西,是郑州、许昌、漯河中原城市群节点城市,北距新郑国际机场60公里,特别是郑州至许昌城际轻轨的修建,新郑机场许昌航站楼的建立,使临颍县30分钟即可到达新郑国际机场。

西安、武汉、南京、合肥、济南、太原等周边省会城市,全部处在5小时车程之内,可以辐射周边3亿多人口的消费市场,是企业原材料运输、产品销售最适宜的集散地,是企业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区。

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面积21.65平方公里,分别由10.05平方公里的“工业区”、7.92平方公里的“行政文化居住区”、1.65平方公里的“仓储物流区”和2.03平方公里的“生态环保区”四个功能分区组成。

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县里高起点制定了多规合一的集聚区发展规划,成了五横十三纵道路61公里,实现了区内供排水、强弱电、燃气、美化等基础设施的全覆盖。

建区之始,临颍县里就明确提出“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互动”的发展理念,倾全县之力,建设全省一流产业集聚区。

依托食品产业优势聚项目,打造主导产业特色鲜明集聚区的发展定位。

目前区内已进驻食品企业100余家,形成了以食品产业为特色的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先后被确定为全省产业转移试点产业集聚区、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示范产业集聚区、“十快”产业集聚区、中国食品名城(临颍)休闲食品产业基地。

截止去年底,区内已累计完成各类投入80亿元,实现产值70亿元,吸纳就业人数35000

人。

二、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要做法

临颍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休闲食品产业为主导,二是闽商扎堆投资,三是产城互动。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产业集聚区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县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和隆起带。

  一是产业集聚区致力招大引强,加快产业集聚。

临颍县将打造食品和电子电器两个超百亿特色主导产业作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硬目标,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加大招商工作力度。

通过创新招商方法、优化发展环境等有效手段,强化招商选资,致力招大引强,加快产业集聚、加快项目建设。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

临颍县坚持多策并举,运用银政合作、市场运作和政企合作等方式,畅通融资渠道,有力支持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梅苑、荷园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产业集聚区产业承载能力和县城人口承载能力。

 

三是创新运作方式,破解用地难题。

注重土地运作,破解用地难题。

抓住省国土资源厅把临颍作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县这个机遇,在上级国土部门的指导下,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严格落实村镇体系规划,扎实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用足用活省厅给我们下达的1500亩周转指标,切实解决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问题。

三、加快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建议思考

加快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是提升产业集聚区本身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是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现实需要。

但是,目前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诸如整体规划较为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融资渠道窄、投资规模小、服务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等方面。

如何加快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建议从以下角度思考、入手。

(一)科学规划引领集聚区发展。

规划是龙头,是灵魂,决定着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方向和格局,也是促进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最基础的工作。

实现产业集聚区的预期目的,精心设计、科学规划非常重要,规划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的成效。

产业集聚区发展,要做到规划先行。

规划思想要坚持“三结合”:

把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与能源、交通、水、电、通讯等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结合起来,与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结合起来,做到功能互补,同步推进,统筹考虑,科学规划。

要科学合理布局食品、电子等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及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使集聚区既具备产业支撑以聚集财气,又具备生活功能以聚集人气。

同时,要认真落实规划,确保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实施一个调,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要结合本地实际,继续立足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编制和完善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规划等。

继续与北京土人、上海同济、广州市城市设计研究院等国内一流设计院所保持沟通、联系,按照产城相融的理念,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有机融合,在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区位优势条件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发展定位和规划层次,打造自身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实现科学发展。

 

(二)畅通投融资渠道支持集聚区发展。

破解资金瓶颈,坚持利用财政杠杆支持产业集聚区投融资机制建设。

一是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对集聚区基础设施给予的普惠制资金支持、单独奖补等资金;二是建议产业集聚区借鉴兄弟地区的做法,试验成立投资公司,并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划转、授权,以及财政历年投入所形成的如土地、道路等各种可利用的实物资产抵押,增强投资公司资本实力。

三是要发挥县域金融部门的融资作用,鼓励和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入驻集聚区,建立集聚区金融服务站,提供就近服务。

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集聚区建设,着力打破集聚区建设融资瓶颈,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实验探索“三方协议”反担保贷款融进模式、供应链融资模式。

四是政府可对经营效益好、获得金融贷款多、外资吸引力强、财政投入放大效应突出的企业,在安排资金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给予重点倾斜,以鼓励产业集聚区加大投融资业发展。

(三)坚持要素集聚加速集聚区发展。

(1)要用好政策,集聚土地,注重土地运作,破解用地难题。

在用足用活省厅给我们下达的1500亩周转指标的基础上,抓住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机遇争取土地指标,用于集聚区建设,切实解决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问题。

要尤为重视推进和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重点满足产业集聚区建设需要。

(2)要强化创新,集聚技术,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要引导企业走规范发展道路。

引导各类集聚区内的企业瞄准本行业标准,树立行业品牌,走品牌化发展道路;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各类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形成企业带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

(四)聚焦重大项目支撑集聚区发展。

(1)要加快推进在建项目。

对于产业集聚区续建项目,要强化责任,加大力度,力争早日投产。

对于产业集聚区新开工项目,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尽早形成施工高潮。

(2)要抓住机遇谋划项目。

当前,国家和省、市都在制定出台产业扶持政策、产业振兴计划,我县要抓住机遇,加快谋划、启动一批重大项目。

要充分利用好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对接转移项目。

(3)要严格标准选、上项目。

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围绕产业集聚区发展定位和打造食品和电子电器两个超百亿特色主导产业作的目标,创新工作方式,由“招商引资”逐步向“招商选资”过渡,致力招大引强,加快上马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

(五)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集聚区。

加快完善集聚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区域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集聚区企业联合采购、集中管理、统一配送。

建立健全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满足集聚区在科技、劳动、培训、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对医疗、就业、养老保险等所有服务性事项全部实行社会化服务。

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积极转变招商引资的理念和方式,更加注重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项目招商,特别要通过完善产业链条来留住企业,让其栖息在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链上。

(六)培训、引进高素质人才保障集聚区发展。

高素质劳动力是加快工业化进程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重视产业集聚区劳动力的培训。

(1)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集聚区企业发展结合起来。

加大针对集聚区企业用工需求的培训支出力度,使培训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更容易就业,也更能满足集聚区用工需求。

(2)要将下岗职工的培训与集聚区劳动力培训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增加就业,也可提高和优化产业集聚区的服务水平。

(3)要鼓励各类职业学院、学校与产业集聚区企业,开展定向培训。

通过运用相关政策,引导职业学校为集聚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