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必过真题课后习题大纲重要知识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4659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必过真题课后习题大纲重要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教育心理学必过真题课后习题大纲重要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教育心理学必过真题课后习题大纲重要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教育心理学必过真题课后习题大纲重要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教育心理学必过真题课后习题大纲重要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必过真题课后习题大纲重要知识点.docx

《教育心理学必过真题课后习题大纲重要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必过真题课后习题大纲重要知识点.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必过真题课后习题大纲重要知识点.docx

教育心理学必过真题课后习题大纲重要知识点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复习提纲

《教育学》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

【1】知识点

孟子是最早将“教”和“育”连在一起的人。

许慎是最早将“教”和“育”做出解释的人。

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广义教育:

是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包含: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教育:

就是指学校教育。

(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学校教育特点:

1、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培养对象为青少年儿童

3、都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老师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在教的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在学的过程中,受教育者是主体。

他们有共同的教育对象,即教育内容;他们有共同的教育目标,都是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

教育社会现象、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学是广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教育的发展分为萌芽、创立、分化三大阶段。

(2)

教育的萌芽阶段: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欧洲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孔子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1、他晚年整理和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2、他开创了我国私人讲学的先河,积累了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

孔子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三要素。

孔子的教学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2、启发诱导原则

3、学思结合原则4、谦虚笃实原则

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先向学生发问,让学生回答如果答错了不给予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进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理论原则是灵魂说。

他提出了“自由教育”。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

《学记》的教学原则:

1、教学相长原则:

虽有佳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

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

故⑼曰:

教学相长⑽也。

2、预时孙摩原则:

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渐进、和集体教育原则。

3、藏息相附:

课内外结合原则,课外练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内容,劳逸结合。

4、长善救失原则: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贪多狭窄自满畏难,学生的四种不同状态。

5、启发诱导原则: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学记》论教师:

师严道尊,高度评价教师作用能为师然后能为长,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记问之学不足为师。

教育的创立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第一次提出班级授课制,认为教育要适应自然。

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卢梭——《爱弥尔》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并主张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被西方史称“科学教育学之父”。

认为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斯宾塞——《教育论》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儿童中心说、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活动教学。

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

教育的分化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的教育著作。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全世界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的教育著作。

凯洛夫——《教育学》

马卡连柯提出集体主义教育和平行教育原则。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赞科夫——《教育与发展》提出发展性教育理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教学,《教育过程》一书,倡导发现式学习。

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

20世纪主要的教育学流派:

德国的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文化教育学,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法国的制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系统科学的教育学,批判教育学;文化教育学主要代表是狄尔泰和斯普朗格,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主张文化陶冶。

【2】习题:

简答

1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答:

教育作用:

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关于教育对象:

提出“有教无类”其中“无泪”是相对于贵族而言的,不包括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

关于教育目的:

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关于教育内容:

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文是文化知识——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内容。

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谦虚笃实。

关于道德修养:

立志有恒,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教师观:

“学而不厌,毁人不倦”

2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是什么?

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

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第一次提出班级授课制。

提出统一学制和学年制。

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

建立教学原则体系。

3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什么?

关于教育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关于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的生长下去。

论课程与教材:

为完成活动课程,提出“做中学”的教育原则

提出教学的五步骤: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足以产生问题的资料。

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动手做、验证假设。

提出儿童中心论。

4《学记》阐述了哪些教育思想?

教育的作用: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敏,教学为先”。

即教育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提出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的原则。

顿时孙摩的原则。

课内外结合的原则。

长善救失的原则。

启发诱导的原则。

论教师:

提出“师严道尊”

5孟子的道德教育方法是什么?

持志养气,即坚持纯高的志向,培养意念、情感和精神状态;

反求诸己,凡事求严于律己,自我反思,自我监督,自我评价;

动心忍性。

即在逆境中得到磨砺

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位倾向的教育家凯兴斯坦纳。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错误的起源说:

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利托尔洛、沛·西能(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2、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模仿)抹杀了教育的目的性。

正确的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教育的发展历史的三个尺度:

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

按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可分为:

现代教育、古代教育。

按生产关系尺度划分,教育可分为:

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划分,把教育发展分为:

原始社会形态、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

原始教育形态: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教育内容简单,手段和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

分为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出现了学校。

教育内容是“六艺”

欧洲奴隶社会两大著名教育体系:

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分别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军事体育教育和多方面发展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六学二馆)。

欧洲封建社会两大著名教育体系: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七艺)(七技)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1、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非生产性

2、阶级性

3、古代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道统性、象征性、专制性、刻板性;

4、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现代学校教育:

按社会性质划分:

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

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

包括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的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特征:

1、教育的生产性: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的世俗性:

教育逐渐确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以便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宗教不得干预学校教育的明确规定。

5、教育的终身性6、教育的革命性

当代中国教育:

是从1949年开始。

改革开放后的教育:

1983年,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系统地进行改革。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想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框架。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确立了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2003年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2009年全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公平。

历史定位: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教育。

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

“两基”: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双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教育改革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工作方针。

《教育规划纲要》即国家中长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010年7月颁布《教育规划纲要》:

未来10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伟大蓝图。

战略目标:

“两基本,一进入”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按照完善现在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

我国教育的发展任务: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2、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4、将职业教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6、发展继续教育

7、重视民族教育事业

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教育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

我国教育的改革任务:

主要任务是以培养人才为核心

1、改革人才培养制度

2、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3、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教育

4、改革办学体制

5、改革管理体制

6、扩大教育开放

六项保障任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制教,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2】练习

简答

1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原始形态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育的无产阶级、平等性;

教育内容简单;

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3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只能。

教育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教育还具有等级性。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的特征。

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4今后我国教育发展的任务是什么?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动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

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

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学;

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论述

1、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科学性,教育的世俗性,教育的国际性,教育的终身性,教育的革命性。

2、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实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战略性目标:

两基本,一进入。

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应完成以下六项任务以保障战略性目标的实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保障经费投入;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推进依法治教;

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

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突出的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

1、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根据

2、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3、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动因

4、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尺度

5、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归宿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结构和布局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4、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5、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校园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制度对教育有决定作用)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

4、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

5、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标准和有关教育内容

文化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

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变革着现在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

1、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3、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教育能促进现代经济发展

1995年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起推动或阻碍作用。

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递-保存文化2、传播-交流文化

3、选择-提升文化4、更新-创造文化

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

1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实现人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变化过程。

1、是一种历史变化过程

2、实质是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

3、是基于教育传统的现代化

4、是在技击吸收国外的优秀教育成果的过程中实现的

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功能:

育人功能、社会功能。

【2】练习

填空选择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主要是(政治制度)。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4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

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制度)。

6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7教育具有(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8决定教育社会性质的因素是(政治制度)。

9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交流文化、选择—提升文化、创造—更新文化)方面。

10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11995年我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简答

1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含义。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就是指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受社会各要素的影响,表现为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深受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对教育的作用分别有哪些?

经济: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育组织的形式。

政治: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文化: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育人模式,历史传统。

科技: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3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作用分别有哪些?

政治:

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文化: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交流文化、选择—提升文化、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经济:

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4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是一种历史变化过程。

教育现代化,不仅意味着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而且意味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

实质是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即现代教育。

是基于教育传统的现代化。

也是在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的过程中实现的。

论述

1.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定的教育由一定的生产方式产生,但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另一种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

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无论是其思想、制度和目标,还是内容、方法和手段,都是在继承与超越的基础上产生的。

2.科学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民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3)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4)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3.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

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4.如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

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

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

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

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

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生理发展:

机体的正常发育、体质的增强

心理发展:

认知的发展、意向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

1、顺序性——“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2、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不能“一刀切”;同时还应看到前后相邻的阶段是衔接的,考虑这种衔接性。

3、不平衡性——关键时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4、互补性——“长善救失”

5、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

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2、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

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主要社会环境包括:

家庭环境与大众传媒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家庭教养的方式:

1、过度保护型2、过分干涉型

3、严厉惩罚型4、温暖理解型

环境决定论:

定论者夸大环境的影响,把环境影响决对化;儿童发展虽起重要作用但不能决定儿童的发展;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对环境影响能够认识选择和改变。

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

教育发挥主导与促进作用的条件:

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2、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外因关系,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

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教育万能论”代表人物:

洛克、康德

【练习】

简答

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简述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的作用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

人是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5简析遗传决定论。

该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动力远在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机体的成熟机制决定的。

6简析教育万能论。

该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源自外咋的要去,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7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有哪些?

过度保护型。

过分干涉型。

严厉惩罚型。

温暖理解型。

论述

1.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需要哪些条件?

这是由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