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上海市长宁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422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04-上海市长宁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0904-上海市长宁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0904-上海市长宁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0904-上海市长宁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0904-上海市长宁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04-上海市长宁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doc

《0904-上海市长宁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04-上海市长宁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04-上海市长宁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doc

长宁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海市长宁区统计局

2011年5月10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上海市和长宁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区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通过4000余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长宁区圆满完成了本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注1):

 

  一、全区常住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注2)为69057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02239人相比,10年共减少了11668人,减少1.66%。

平均每年减少1167人,年平均减少率为0.17%。

 

  全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175385人,占总人口25.39%。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6265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2733人,增长7.82%。

平均每年增加1273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6%。

 

  二、家庭户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42912户,家庭户人口为60418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75人减少了0.26人。

 

  三、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34566人,占总人口的48.45%;女性为356005人,占总人口的51.55%。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64下降为93.98。

 

  四、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47984人,占总人口的6.95%;15-64岁的人口为545063人,占总人口的78.9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7524人,占总人口的14.1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2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8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8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80674人,占总人口的98.5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897人,占总人口的1.4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了15549人,减少了2.23%;占总人口比重减少了0.57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3879人,增长了64.45%;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0.57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257294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1824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6195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5512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9214人上升为37258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9423人下降为2642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1773人下降为2345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12520人下降为7983人。

 

  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081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1421人,文盲率(注3)由3.17%下降为1.57%,下降了1.6个百分点。

 

  七、人口地区分布 

  全区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按街镇开列)

  华阳路街道 72730人 

  江苏路街道 51883人 

  新华路街道 73230人 

  周家桥街道 56628人 

  天山路街道 73757人 

  仙霞新村街道 84664人 

  虹桥街道 59551人 

  程家桥街道 24487人 

  北新泾街道 46865人 

  新泾镇 146776人 

  注: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各街镇常住人口,是指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文盲率是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长宁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解读

  我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已于5月10日正式发布,初步汇总数据显示,我区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为69.06万人,并呈现以下特点:

 

  人口年均减少0.17%

  常住人口规模缩小

  全区常住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减少了1.17万人,减少了1.66%,10年的年平均减少率为0.17%,与上一个10年相比,年平均增长率由正转负,下降了1.93个百分点。

全市常住人口则呈现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24%。

  外来常住人口增长7.82%

  每四人中有一人来自外省市

  在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却有明显增长。

我区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17.5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比较,增加了1.27万人,增长7.82%。

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25.39%,意味着我区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来自外省市。

但我区的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比重低于上海市39.00%的水平。

  户均2.49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4.29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2.75人减少了0.26人。

我区家庭户规模与全市平均规模持平。

  常住人口性别比为93.98

  男性人口少于女性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3.46万人,女性35.60万人,女性比男性多2.14万人。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93.98,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性别比105.64有明显下降,与全市性别比有明显差异。

上海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6.18,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有所上升。

  65岁及以上人口占14.12%

  人口老龄化[注1]与少子化[注2]

  现象加剧凸显

  全区常住人口中,我区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75万人,占总人口的14.12%,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上升了1.38个百分点,高出上海市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4个百分点。

0-14岁的人口为4.80万人,占总人口的6.95%,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下降了4.24个百分点,低于全市0-14岁的人口比重1.68个百分点,面临超少子化[注3]困局。

  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897人

  民族交流交融得到增进

  在全国56个民族中,长宁区有45个(不包括其他未识别的民族和入籍),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38个民族相比,民族种类明显增加。

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8.07万人,占总人口的98.5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0.99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3897人,增长了64.45%,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0.57个百分点。

与全市相比,我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高于全市水平0.23个百分点。

  大学文化程度3.73万人/10万人

  全区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大专以上)的25.73万人,占37.26%,即我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73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93.91%,远高于上海市每10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2.20万人的水平。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3.17%下降为1.57%。

我区受教育程度有明显提高,并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注1]: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龄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注2]: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代表着未来人口可能逐渐变少。

  [注3]: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3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