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360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doc

《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doc

江都区实验小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

本学期,学校各项工作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决策和精心指导下,沿着期初制订的工作目标,立足自身实际,契合区教育局提出的“教育生态优化年”建设主题,积极促进我校在教育环境、校园文化、师德师能、班级管理、教学质量、学生素养、特色品牌诸方面迈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现总结如下:

一、精细规划,谋求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是学校建校112周年。

2006年,学校建校100周年时,在校学生3904人,教师176人。

12年后的今天,在校学生7500人,教师385人。

特别是新校区投入使用后的7年来,学校规模逐年膨胀,学校文化的凝聚力、教师的职业素养、管理的精细度等,整体水准逐年消减,由此带来的弊端已经逐渐显现。

如果把老实小原有的优良传统和优质教育资源看作分子,目前的状况是分母远大于分子,优良传统和优质资源被稀释。

分子、分母如何融合发展?

优良传统如何传承和创新?

学校管理如何高效优质?

都是我们当前急需思考和解决的中心问题,也是关系学校未来发展的根本问题。

从上学期开始,学校多次召开会议,商议构建立足未来发展的“大实小”文化。

本学期,先后两次邀请专家,和学校专题组一起,反复论证,初步确定了以“和实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文化篇、课程篇、课堂教学篇以及面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实小百年变迁,不变的是“和”和“实”,“和融实干”是实小传统文化中的优势基因与资源。

以“和实”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契合当前学校发展的现状,符合学校未来发展的愿景。

对教师、学生、学校,以及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给出了纲领性的规范。

当然,美好的愿景要真正落到实处变为现实,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下学期乃至更长的时间,学校将组织全体教师反复学习、反复领会,并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们希望,在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内,打造出“敬业+专长”的师资、培养出“合格+特长”的学生、创办出“规范+特色”的学校,力争到2020年,把江都区实验小学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优秀,教学质量一流,科研成果丰硕,群众广泛认可”的标杆学校。

二、团队共进,拓展教师队伍成长新作为。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85人,骨干教师160人,占教师总数的41.6%。

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另于强和郜晓定正在审批中),扬州市特级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79人,省市骨干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21.8%。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校省、市级骨干教师与学校在地区的影响力,远远不匹配。

本学期,继续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优势教师重点培养,扩展中青年骨干教师业务素养成长的空间。

骨干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其师德修养、教育理念、业务水平将直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目前学校主要有三个平台,着力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一是教导处牵头的“专题研究”。

本学期的“专题研究”延续往年的做法,在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的专题研讨,通过“精备课、细磨课、同研讨”各环节,让老师们在常态工作中经历“微成长”。

期末阶段,各校区最终选出于菲群、吴燕芳、郭蕾等九位优秀老师参加学校的会课活动,受到好评。

二是教科室组织的“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

本学期优化调整了新老师徒对子,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更加直面课堂,更加注重常态,把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三是各类竞赛和教学类展示活动。

以赛促训助提升,是近年学校坚持的做法,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各类竞赛和培训,通过比赛选拔、重点培养、奖激并重等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

一学期以来,骨干教师激流勇进,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于强和郜晓定冲击省特级教师,目前已经送省审批;黄红成、袁方x、王进、郭蕾和朱婧参加省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区级选拔,黄红成获一等奖,郭蕾获三等奖,王进和袁方进入市级选拔,目前王进已进入市级第三轮集训;刘广兵、吕菊兰、李桂d参加扬州市学科教学竞赛,均获得一等奖;在江都区英语课外阅读“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活动中,吴艳芳获一等奖、王丽获二等奖;在综合实践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邓少丽获得特等奖,将代表江都参加扬州市级选拔;在区小学语文上岗五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郭文佳、彭晶双双获得一等奖;在区小学数学上岗五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于霏老师获得一等奖,郭蕾老师获得二等奖。

此外,吕菊兰代表扬州市参加省级的赛课,并取得佳绩;石景飞、郑琳参加省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专题研讨课,受到好评;在学校第34届“教学之春”活动中,肖玉芹、王进和管爱梅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让参加活动的教师受益匪浅……

以上老师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自己努力,也离不开身后的磨课团队,正是学校平台和个人努力的累加,才结出今天的累累硕果。

(以下三节,不作为上报到教育局的工作总结的内容。

在捷报频传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教师队伍中频现不和谐的声音。

师德师风建设是本学期教师会议上提得最多、话锋最严的内容,从《江都区教育系统八条禁令》的反复学习,到邀请区教育局纪检组彭如武同志来校宣讲,到多次短信提醒、多次个别约谈,体罚和变相体罚以及有偿家教问题,始终是贯穿本学期的另一条隐暗的线。

有些教师的言行,甚至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完全丧失了做教师的道德底线。

当然,不排除有被社会和家长扩大和诋毁的成分,但我们教师自身存在道德短板,是不容置疑的问题。

有些教师将学校的平台当作“福祉”,将学校领导的保护当作容忍,放弃自身人格,无视学校声誉,一个人带给学校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十个人给学校带来的荣誉。

我们还看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无组织、无纪律、无工作责任,迟到早走成为常态,班级管理杂乱无章,学生行为无拘无束,教室内桌凳排放、学生抽屉卫生惨不忍睹。

教育言行简单、粗暴,学生长期没有心理疏导,跟家长长期没有交流沟通,导致小错误被积累,小情绪被放大,小矛盾被激化,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家长无理蛮横是可能存在的原因,但我们教师自身,有没有需要深入反省的地方?

问责制度,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制度,但就目前来看,人情大于制度。

惨痛的教训一次次提醒我们,靠人管人,永远不会公平,也永远得不到安宁。

学校大了,人员多了,制度应该是每一位实小人顶礼膜拜的铁书丹卷,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应该成为“大实小”的行事准则。

由此,对给学校造成被动和恶劣影响的事件,应基于事实,分清责任主体进行问责和调岗,给教师队伍刮骨疗伤。

三、教学科研,做实质量提升的新保障。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

这学期,我们牢固树立“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思想,常规工作不放松,特色工作出亮点,强化教学管理,推进校本教研。

在做好规定课程“开齐上足教好”的同时,细化教学常规管理,把扬州市四年级质量监测和江都区六年级质量检测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本学期,先后接受了区教育局视导回访及综合督导过程评估,各项工作均得到肯定。

1.关注校区同规年级间的均衡发展。

学校三个校区的生源质量和师资结构的差异,多少给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造成一些非人为的短板。

本学期,学校着力关注校区间的教学均衡,强化年级间的沟通和交流,特别重视对四、六年级日常教学和后期复习工作的宏观指导,多次组织质量监控,及时进行分析,坚持校区的横向对比,寻找差距、查摆问题、整改提升,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各校区常规巡课制度化、教学检查常态化,促进教学工作规范、有效。

2.细化教学过程管理。

学期初,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了教学常规的要求,组织全体教师重温《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学生作业及批改规范》等规章制度,并以迎接区教育局视导回访和综合督导评估为契机,从“细”“实”“严”入手,高标准、严要求。

在期中阶段组织了一次校区间互查,发现了不少零散问题,对问题学科和问题人进行个别约谈,限时整改,将教学常规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3.抓好实验教学,扎实开展新课程研究。

自去年我校成功申报为江苏省第二批“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以来,面向一年级25个班级开展的珠心算实验教学一直在进行当中。

5月,在一年级学生中举行了校级珠心算展示暨竞赛活动,检验教学成果,也为后续工作积累经验。

同样,在一年级刚刚增设的英语和科学课程,以及在各年级开设的书法课程,都在有条不紊的实施当中,在期末,还对一年级英语课程组织了考查。

后期,将会组织更多的研讨活动,以便于把握学科动向,互通教学经验,尽早出成绩。

四、以生为本,再塑实小学生的新形象。

学校依托队部建设,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抓手,立足核心素养,着眼学生未来发展,塑造具有实小品牌形象的高品质学生。

(一)德育常规工作不松懈

1.发挥阵地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台、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传统美德等,及时报道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公布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获奖情况,树立榜样,扩大影响。

2.加强少先队队伍建设。

本学期,大队部继续抓好少先队小干部的培训,对“红领巾文明岗”和参与常规检查的队员进行专项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并不间断地进行突击巡查,力求做到人人在岗,个个尽责。

对补充到国旗护卫队、红领巾广播台的新队员实行以老带新,促使他们快速成长,适应新岗位的工作需求。

3.推进中队辅导员的培训。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和专家引领,促进辅导员队伍整体素养的提升。

以《班级一日常规管理细则》为衡量标准,以“五星班级”“流动红旗”和各类优秀评比表彰为重要抓手,以每周晨会、班队安排为主要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常规教育。

4.社团活动课程化改革。

积极探索社团活动的课程化,在现有社团活动的基础上,把所有社团项目进行整体架构,形成“触角式”社团体系,并纳入到“和实课程”的四个维度中,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确保每个学生有自选参与社团活动的机会,真正通过多元触角感受到“习有得,趣无限”。

5.尝试改革优秀学生的评价机制。

在学校“和实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指向落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总要求,建构“和实少年”的“五小”评价体系和标准,即小主人、小健将、小君子、小学者、小创客。

目前,“五小”评价标准已经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进一步商讨中,争取下一学期实施到位。

(二)主题教育活动求实效

一学期以来,面向学生的主题教育活动精彩纷呈,各显特色。

大队部工作每月一主题,以活动促成长。

学期伊始,组织了开学典礼暨第一次升旗仪式,倡导“新学期、新起点、新梦想”的健康风貌。

3月,先后组织了元宵节主题班队活动、小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妇女节感恩行动,结合传统节目宣扬文明有礼、感恩亲情等传统美德。

3、4月,组织开展春季游学活动,一二年级走进生态公园、自在公园,亲近大自然;三四年级参观扬州科技馆、双博馆,感受科技的魅力,聆听历史的回响;五年级走进曹王实践基地,进行为期四天的集体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清明前夕,六年级前往江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5月份,开展了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组织了一年级新队员入队仪式。

6月份,启动了“未来之星艺术节”,举行了“十岁成长礼”,组织了“六一”庆祝活动。

此外,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关工委“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施恩郝获特等奖,陈思源、宫无右等9名学生被评为“江苏省百万好少年”。

在江苏省青少年英语展示活动总决赛中,我校学生刘轩源、孟逸凡获得一等奖;郭毛晨、周楚晨获得二等奖;胡其粲、张童瑞等11名学生获得三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学期结束前,还举办了六年级毕业典礼,给六年的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特色教育品牌出成果

创新教育和文体活动在本学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创新教育方面:

在扬州市少年科学院第三届小院士评选活动中,我校学生张祺瑞、张博轩、臧芃源、朱雨轩、蔡宇杭获得扬州市少科院“小院士”称号,另外管心、刘润鑫、许一诺、朱允泽获得扬州市少科院“小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