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哩嘀哩》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嘀哩嘀哩》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嘀哩嘀哩》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嘀哩嘀哩》教学设计与反思
《嘀哩嘀哩》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小学音乐第六册歌曲《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淅的咬字、吐字练唱歌曲《嘀哩嘀哩》,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并教育同学们热爱大自然。
2、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激发学生想象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并初步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3、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的第五、六句(第二乐段的一、二句)。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电脑课件。
学生情况:
经过调查,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
在校园广播、校园艺术节、以及一些VCD光盘上经常能欣赏到这首歌曲。
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哼唱这首歌曲,但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完全唱对,出错最多的地方是歌曲的第五、六句,所以我把歌曲的第五、六句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来设计。
设计思路:
设计本课前,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屏弃原来的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本着少讲精讲,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并给学生提供想像的环境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小小迎春花》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
一首《小小迎春花》给我们带来了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什么季节呀?
(春天)对,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姑娘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出去找春天,同学们都在什么地方找到了春天?
生1:
树木长出新的嫩叶,大地绿了,花儿开了。
生2:
天气暖和了,不用再穿上厚厚的衣服。
生3:
冬眠的动物醒了,燕子飞回来了。
……
师: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只要大家用心去看,去感受,其实春天就在咱们每个小朋友的眼睛里。
出示课件:
(《嘀哩嘀哩》伴奏,边看图片边说)听,春天来了,它想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看,春天正向我们走来,生机勃勃的春天,万物复苏,花红了,树绿了,太美了。
三、综合练习:
师: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开心吗?
生(齐答):
开心。
师:
有个小朋友看到这么美的景色高兴地竟拍起手来!
(播放打节奏的声音)他拍地节奏很特别,想不想学一学,来表达我们现在喜悦的心情。
(想)
1、(课件出示)拍一拍。
师:
以前我们在读节奏的时候都读成“哒”,今天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声音来读。
(可用小猫、小狗、青蛙的叫声)同学们自己试着拍一拍,哪位同学有胆量自己来试一试?
(个别学生试拍)
师:
不错,但是有个地方需要注意,大家看,这条节奏里有一个什么符号,(休止符)几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所以大家在练习时要注意空半拍,请听老师打一遍,(师示范)大家一起动手来拍一拍。
(全班齐拍)
师:
老师有一个提议,咱们请出音符宝宝,让它们根据这个节奏,给我们谱出一段曲子,相信唱出的旋律一定很动听,有请音符宝宝。
(师范唱)
2、(课件出示)唱一唱。
师:
请同学们用“啦”随老师唱一唱。
(学生唱)有信心完整的来一遍吗?
生(齐答):
有。
(学生演唱)
四、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
师:
春天的景色是美的,谱出的旋律也是美的,唱出的歌声更美,不信,你们听。
(课件播放歌曲《嘀哩嘀哩》)
师:
听完这首歌曲,感觉心情怎么样?
生4:
高兴。
生5:
愉快。
师:
给我们带来愉快心情的歌曲还没有名字呢?
你能为它起个名字吗?
(学生自由发言)
生6:
春天在哪里。
生7:
嘀哩哩。
生8:
找春天。
生9:
嘀哩嘀哩。
生10:
小黄鹂。
生11:
找春天。
……
师:
我们经常在一些光盘和磁带上看到如:
《嘀哩哩》《嘀哩嘀哩》《春天在哪里》这样的歌名,它们都是指的同一首歌曲,还有刚才同学们起的一些很好听的名字都可以作为这首歌曲的名字,我们课本上把这首歌的名字定为《嘀哩嘀哩》。
2、学习歌曲。
师:
这么好听的名字,这么美的旋律,相信读出来也一定非常好听,谁想读一读。
(学生朗读)
师:
读的真美,这么美的歌谣,我们赶快来学学吧!
咱们用“啦”来模唱旋律,老师弹一句,同学们唱一句。
(学生试唱)
师:
同学们看在这首歌的歌谱上,有一个我们刚刚提到过的符号多次出现是什么呀?
生12:
休止符。
师:
大家看在很多地方出现了休止符,有几分休止符?
(八分、四分休止符)我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空拍,同时还出现了反复记号,当歌谱唱到这个记号处时,需要我们把这段歌谱再重复唱一遍,下面请同学们用“啦”来完整地唱一遍,听好老师的前奏。
师:
真不错,咱们把歌词带进来唱好吗?
(老师弹亲琴,学生自己带词唱)
师:
通过同学们自己带词演唱,你们感觉这首歌哪个地方不好唱呢?
生13:
唱嘀哩嘀哩处时不好唱。
师:
这处的旋律跟我们刚才练的唱一唱的旋律,感觉怎么样?
生(齐):
一样。
师:
我们用“啦”来唱时,唱的不错,相信换成黄鹂的叫声一定也不会难倒我们,来跟老师学一遍。
(同学们完整地唱一遍)
师:
你们的歌声让我陶醉,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歌曲。
(课件播放歌曲《嘀哩嘀哩》)
师:
动听的歌曲百唱不厌,让我们怀着愉快地心情跟伴奏唱一遍。
可是大家一起唱有点太单调,可不可以换个形式来唱呢?
谁有好办法?
生14:
可以男生来问,女生来答,最后黄鹂鸟的叫声一起来唱。
(学生跟伴奏演唱)
五、教学延伸,自我展示。
师:
我们不仅要唱春天,还可以用你们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你们心中的春天,可以动笔画一画,老师这里的黑板就可以当做你们的画板,也可以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改编歌词用歌声来唱一唱,还可以用优美的舞姿来跳一跳,咱们比比看,看哪一组表现的最棒。
(播放《嘀哩嘀哩》伴奏,小组合作)
学生展示:
1、绘画组: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春天。
师:
好灵巧的小手,把春天打扮的这么漂亮呀!
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吗?
(学生描述)
2、歌唱组:
改编歌词。
师:
真了不起,都能创编歌词了,歌声也非常美,说不定有的同学以后还会成为词作家和歌唱家呢!
3、朗诵组:
学生朗诵诗歌。
师:
朗诵的真美,老师都应该向你们学习。
4、舞蹈组:
(带上各种头饰花、鸟、草、树等)放伴奏表演《嘀哩嘀哩》舞蹈。
师:
同学们表演的真形象,老师太喜欢你们了。
六、小结:
师:
大家真了不起,通过刚才的展示,看的出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保护才会有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去爱护、保护大自然,去争做“绿色小标兵”,让我们的校园,祖国,世界变的更美丽。
(听《嘀哩嘀哩》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新课改给我们音乐课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生机,同时也给我们音乐老师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在一种新思想新理念的驱使下,我尝试着上了一节《嘀哩嘀哩》一课。
这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它反映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寻找春天的足迹、迎接春天的到来。
学唱这首歌时春天刚刚到来,所以学生的感受很深。
课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春天,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春节。
然后通过放映有关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沉醉在欢乐的气氛中,一副副美丽的画面,成为连接学生与歌曲情感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能通过画面感受到歌曲的艺术美,从而引导学生情随意走,层层深入,步步升华,达到审美教育的教学育人、寓教于乐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益。
新课程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科学认识的紧密联系。
在节奏(难点)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进行有节奏的模仿,既有新意又不枯燥,稍加指导,学生们掌握的情况会更好而且记忆更深刻。
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实践,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学习歌曲时,我没有一句一句地教,而是老师弹琴,学生自己用“啦”模唱旋律,然后自己带词试唱,对于难点处再单独教一教。
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我采用了男女生分唱,以达到相互学习,进而巩固以学知识。
音乐与活动是沟通的,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
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
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
在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这样的自由。
画画、舞蹈、创编歌词、朗诵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
因而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这种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本课通过小组合作以多种形式来展现自己心中的春天,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在这里课堂活跃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新课改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郊途径。
在如何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领域中,我还只是刚起步,也正在探索、实践。
但我深信一份耕耘定有一份收获的喜悦!
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设计
执教者:
平地小学曾林娟
一、教材分析
在课本中,《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片段。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方法,在习作中运用”。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
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且用“猴儿”“虎势儿”“公鸡鹐架似的”等形象的比喻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生动描绘。
其中,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
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
在原著《小兵张嘎》小说中,小嘎子是个调皮捣蛋甚至有些赖皮的儿童,在战争中不断成长为勇敢的小八路军战士。
主人公与学生年龄相仿,学起来有趣味性。
另外,原著中对小嘎子有生动的外貌描写,也有小嘎子和胖墩儿第二次摔跤的描绘,可以作为补充资料和文本内容延伸。
二、设计理念
由课内到课外,由表达到运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合作学习,读写结合。
三、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随文认识生字词,理解“破绽、精神抖擞、扳不动、咕咚、合了裆、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词句,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3.学习并运用抓住典型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人物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小嘎子人物形象。
(二)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抓住典型动作、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习作中。
五、教学准备
(一)生预习课文。
(二)教师准备:
2.电视剧《小兵张嘎》视频片段
3.小说《小兵张嘎》原著文字资料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互动导入,明确课堂目标
1.师:
孩子们,我给大家带来几位朋友,看看谁有火眼金睛能把他们快速认出来。
2.前面都是古代人物,接下来两位和你们年纪差不多,出示:
脑袋圆虎牙尖身子壮腮帮子鼓
两眼滴溜转膀子粗肉嘟嘟
鬼点子涌现(小嘎子)眼睛一眯笑嘻嘻(胖墩儿)
机警一脸脚跟一跺树叶落
嘎气一身摔跤惯手无人敌
摔跤场上不凡响却怕跑步喘吁吁
“八路”小将军中才
3.你们更想和谁交朋友?
要交朋友不能光看外表,还要了解他们的性格。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小嘎子和胖墩儿是怎样的孩子。
4.读课题,板书“嘎”“墩”
5.都说课题是课文的眼睛,从中能获取重要的信息。
你们从课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主要人物:
小嘎子、胖墩儿;主要事件:
比赛摔跤)
学法指导一:
关注课题,提取关键信息。
(二)生字词过关,感受语言特色
1.第一关,读准生字词
咕咚(dōnɡ)破绽(zhàn)扳(bān)不动精神抖擞(sǒu)
手疾眼快膀大腰粗 推拉拽顶公鸡鹐架三抓两挠
冷绊子合了裆(dānɡ)
(三)整体感知课文,感受形象
1.生字词难不倒你们。
经过预习,你们认为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呢?
(精彩、激烈、别开生面、实力相当……)
2.这场实力相当的摔跤比赛是怎样进行的呢?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3.摔跤比赛开始了!
点读:
“起初俩人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
接着嘎子和胖墩儿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
最后小嘎子想用脚腕子去钩胖墩儿的腿,不料反被摔了个仰面朝天。
”
4.这就是描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三次过招,谁能把这三招找出来?
(提示:
动作词)(虎势儿一站、走马灯似的转、钩)板书:
站、转、钩
5.接下来回到原文看看作者怎么把这三招描写详细生动,请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三次过招的句子,在旁边批注你体会到的人物性格特点。
学法指导二:
边读边悟边批注。
(四)品读词句,体会人物性格
过招一:
站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
点拨:
“虎势儿”怎么理解?
(老虎的姿势/气势)一看到老虎你想到什么词?
(图)
应该怎么读?
比读(2-3人、全班)如此威风凛凛虎势儿一站,站出了一个怎样的
嘎子?
(信心十足、气势逼人……)面对气势逼人的嘎子,胖墩儿被吓退了吗?
从哪看出?
(公鸡鹐架)
指导朗读:
这真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
一开始小嘎子就气势逼人,读出必胜的信心来!
(适机板书:
信心十足)
2.第一招不分上下,看第二次过招,观察视频里俩人的动作。
播放视频片段。
3.第二次过招两人使用最多的动作是什么?
(转)快找找文中描写“转”的句子。
过招二:
转
“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
点拨:
哪个词写出嘎子转起来的样子?
(猴儿似的蹦来蹦去)猴给你什么感觉?
这一蹦蹦出一个怎样的嘎子?
(板书:
机敏)朗读,读出一个机敏的嘎子。
4揣摩小嘎子边转边想什么。
同桌讨论。
(欺负对手傻大黑粗、消耗对方体力、使巧招儿、下冷绊子……)这一转转出一个怎样的嘎子?
(聪明、有计谋)(板书:
富有心计)
5难怪一开始胖墩儿问他一叉一搂还是随便摔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
(随便摔)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仗着自己眼疾手快……)果真是一个富有心计的孩子。
6.作者用了这一处心理描写让我们体会到这么多嘎子的想法,引读。
7.嘎子这么机敏又富有心计,我敢打赌胜利非他莫属!
他很占优势!
同意的举手。
问不同意的同学:
难道胖墩儿不是嘎子说的傻大黑粗吗?
口说无凭,找找描写胖墩儿的句子。
预设一:
“可是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
点拨:
“惯手”什么意思?
(经常做某件事情)哪些描写体现胖墩是惯手?
(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这些都是动作描写,看图演绎。
预设二:
“‘是吗?
’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
点拨:
从动作词(立刻退、闪身、脱单褂儿、叉着腰)体会到胖墩儿纵横摔跤场多年!
指导朗读,读出一个老练的摔跤惯手胖墩儿。
过渡:
怎么知道胖墩儿是名副其实的胖还是虚有其名呢?
预设三:
“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
8.从这些描写中你们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胖墩儿?
(深藏不露、有实力不张扬……)
过渡:
看来小嘎子不得不使出终极绝招了,朗读:
终极过招:
钩
“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
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点拨:
圈出所有动词。
关注到小嘎子一口气用了四个动作“推拉拽顶”,一起来做一做,感受四个动作力量上的变化。
(用的力量越来越大)为什么嘎子要一下子使那么多招,而且力量越来越大?
(使尽全力想赢比赛)他心里只有一个字“赢”!
从中看出嘎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板书:
争强好胜)
指导朗读:
这一钩钩出了一个沉不住气的嘎子啊!
读出他的求胜心切!
你想对惨败的嘎子说什么?
(你小瞧对手了!
你太心急了!
你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学法指导三:
抓住关键的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内心,从而感悟人物性格。
(五)领悟写法,朗读回顾
1.这场摔跤比赛如你们所说激烈、火药味十足。
回顾作者是抓住什么描写把这场比赛写得精彩绝伦?
(抓住人物典型的动作、心理描写)抓住典型的动作和心理来描写不仅可以把比赛写生动,还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胖墩儿的(深藏不露、稳重)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2.比赛真是令人意犹未尽,让我们再用声音回味一下那激烈的场面吧!
再次朗读全文。
(六)课后小练笔,学以致用
1.以你们对小嘎子的了解,他会服气吗?
是啊,所以他说:
“咱们是三盘两胜!
再来!
”第二回合的比赛开始了。
只见……”
发挥你们的想象,第二回合怎么比赛?
谁输谁赢?
课后完成小练笔,注意用上今天学的描写方法——人物典型的动作和心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