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2802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0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docx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docx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8×4’=32’)、简答题(4×7’=28’)、论述题(2×20’=40’)

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

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海洋环境监测:

用科学的方法检测代表海洋环境质量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2.优先污染物(prioritypollutants):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3.优先监测: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4.环境标准:

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5.水体自净: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6.瞬时水样:

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

7.混合水样:

①等时混合水样: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②等比例混合水样: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的混合水样,即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

8.综合水样:

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9.真色(euchroic):

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

10.表色(allochromaticcolor):

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具有的颜色。

11.浊度:

反映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

12.酸度:

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和强酸弱碱盐。

13.碱度:

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

14.pH:

指示水酸碱性的强弱。

15.溶解氧:

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16.盐度:

1千克海水中所有的溴化物和碘化物被等摩尔的氯化物所取代,所有的碳酸盐全部转化为氧化物后所含的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17.矿化度:

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18.电导率:

以数字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指相距1cm两平行电极间充以1cm溶液所具有的电导。

19.沉积物(底质):

指水体底部表层的沉积物,它是矿物、岩石、土壤和自然侵蚀和废(污)水排出物沉积,以及生物活动,物质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等过程的产物。

20.四分法:

用分样板先将样品混合均匀,接着取相对的两份混合,然后再平分的过程。

21.浮游生物(Plankton):

体型微小悬浮于水层中,无或仅有微弱游泳能力随水流移动的水生生物。

22.大型底栖动物(Macrobenthos):

底栖生物的一类,不能通过0.5mm孔径网筛的底栖生物。

23.大型浮游生物(Macroplankton):

个体在5-10mm之间的浮游生物。

水母、大型桡足类、磷虾类、被囊类、毛颚动物、翼足类软体动物和异足类软体动物等的统称。

24.指标生物(Indexorganism):

对某种污染物质有很强的忍受能力或对某种污染物敏感的生物种类。

25.毒性试验(Toxicitytest):

将生物体置于试验条件下,施加污染物的影响,然后观察、测定生物异常或死亡效应,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

26.试液(Testsolution):

用作毒性试验的毒物溶液或排污口水样的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27.稀释度(Dilution):

试液被稀释的程度(倍数)。

28.受试生物(Testorganism):

用作毒性试验的生物。

29.受试验时间(Testingtime):

受试生物直接接触试液的起止时间范围。

30.半数致死浓度(Halflethalconcentration):

一定观察期内,造成50%的受试生物死亡的毒物浓度。

31.半数效应浓度(Halfeffectconcentration):

在一定观察期内,导致50%的受试生物出现某种异常反应(如回避、摄食率和呼吸率改变、平衡丧失等)的毒物浓度。

32.生物污染监测:

应用各种检测手段测定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及时掌握被污染的程度,以便采取措施,改善生物生存环境,保证生物食品的安全。

33.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

34.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

35.降尘:

粒径大于l0μm的颗粒物能较快地沉降到地面上,称为降尘。

36.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IP):

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PM10)可长期飘浮在空气中,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以气溶胶形式存在——微小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在气体介质中的稳定悬浮体系)

37.烟(smoke):

某些固体物质在高温下由于蒸发或升华作用变成气体逸散于空气中,遇冷又凝聚成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于空气中构成烟。

一般直径0.01-1μm

38.雾(fog):

由悬浮在空气中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

分散型和凝聚型,一般直径10μm

39.尘(dust):

分散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一般直径1-100μm

40.体积比浓度(Cm):

指100万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或蒸气体积数。

41.扇形角度(fanangle):

被测海域与监测点位置的最大夹角。

42.总悬浮颗粒物(totalsuspendedparticulatematter):

悬浮于空气中的粒径范围在100μm以下粒子的总称,简称TSP。

43.采样滤膜(membraneforsample):

用于阻留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滤膜。

44.样品滤膜(samplingmembrane):

载有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滤膜。

45.痕迹线(traceline):

样品滤膜膜面上载有大气悬浮颗粒物部分与非载有大气悬浮颗粒物部分的分界线。

46.空白滤膜(blankmembrane):

恒重的采样滤膜。

47.标准滤膜(standardmembrane):

用于校正样品重量的空白滤膜。

48.大气二氧化碳分压:

大气二氧化碳分压是指在一定温度下,CO2气体单独存在并且占有与空气相同体积时的压力,用PCO2表示,单位是Pa。

49.光化学氧化剂:

除氮氧化物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

光化学氧化剂=总氧化剂-0.269×氮氧化物

50.硫酸盐化速率:

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SO2、H2S、H2SO4蒸气等含硫污染物,经过一系列氧化演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这种演变过程的速度称为硫酸盐化速率。

51.空气污染指数(API):

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

它将常规监测的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具有简明、直观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我国以SO2、NOX和TSP作为计算API的暂定项目。

52.赤潮(redtide):

是指海洋中的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具有多种颜色。

53.有害藻华(harmfulalgalbloom,HAB):

是指有毒或无毒藻类爆发引起水体变色,或其浓度虽不至于引起水色改变,但其危害性表现在毒性效应或对其他生境的物理性损害作用。

有害藻华包括有毒藻华和无毒藻华。

54.赤潮生物(red-tideorganisms):

能够大量繁殖并引发赤潮的生物称之为赤潮生物。

赤潮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原生动物和细菌等。

其中有毒、有害赤潮生物以甲藻类居多,其次为硅藻、蓝藻、金藻、隐藻和原生动物等。

55.赤潮毒素(HABtoxins):

由有毒赤潮生物产生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危害性较大的几种毒素分别是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DSP)、神经性贝毒(NSP),西加鱼毒素(CFP)、失忆性贝毒(ASP)和蓝细菌毒素(蓝藻毒素,CTP)等。

56.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由于人类的活动使某海域水体中氮、磷营养元素浓度超过正常浓度范围,引起浮游植物过量增长和整个水体生态平衡的改变,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

57.溢油:

指排入海洋环境或河流的油。

OPRC公约对油的定义是指任何形式的石油,包括原油、燃料油、油泥、油渣和炼制产品。

我们说的溢油主要是指原油及其炼制品,并不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

58.溢油应急反应:

从广义上讲,包含反应战略和反应行动,这两部分的要素是通过溢油应急计划来体现的。

从狭义上讲,溢油应急反应是指按事先指定的应急计划对突发的溢油事故采取迅速有效的控制、清除措施,以减少溢油对环境污染危害的活动。

59.海洋垃圾(Marinedebris):

在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被丢弃的固体物质,包括人们故意弃置于海里和海岸的已使用过的物件;由河流、污水、暴风雨或大风直接携带入海的被故意丢弃的物件;恶劣天气条件下意外遗失的渔具、货物等。

60.调查断面(Surveytransect):

在调查海区或海滩布设的采样单元,采样单元的长度是自采样开始到采样结束之间的直线距离,采样单元的宽度要根据具体的调查项目而定。

61.累积速率(Accumulationrate):

在一个采样单元,经过一个时间段垃圾碎片被冲刷并停留在海滩上的总量。

62.持续存量(Standingstock):

在一个采样单元,在某个时间点垃圾碎片的总量。

63.重点监测增养殖区(Important culturing region):

指为了解增养殖区环境质量而选择的用于监测的代表性增养殖区。

64.应急监测(Emergency monitoring):

在增养殖区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养殖对象发生大面积死亡或赤潮等灾害紧急事件时组织反应快速的现场观测。

65.跟踪监测(Tracking monitoring):

指对已发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养殖对象发生大面积死亡或赤潮等全过程的跟踪、取样、分析工作。

66.前滨(beachhead):

又称“滩面”,位于平均低潮线到平均高潮线之间的海岸带。

67.后滨(beachbottom):

又称“后滩”,位于平均高潮线至特大高潮线之间的海岸带。

68.肩滩(beachberm):

后滨与前滨分界处稍向岸倾的部分。

69.质量保证(Qualityassurance):

整个监测分析和测试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布站-采样贮存-运输-分析-数据处理-评价)

70.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

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是为控制监测过程的质量和测量装置的性能,使其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而采取的方法、技术和措施。

71.检出限:

指所用方法有给定可靠程度内,从零浓度样品中测到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72.生态监测:

利用各种技术测定和分析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作用的反应或反馈效应的综合表征来判断和评价这些干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危害及其变化规律,为环境质量的评估、调控和环境给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73.环境质量图:

用不同的符号、线条或颜色来表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或各种环境单元的综合质量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图。

 

课后思考题

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目的)

a)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b)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c)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d)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

环境污染特点:

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环境监测的特点:

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环境监测的要求:

准确可靠;快速灵敏;选择性好

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分析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看是否达到要求。

4.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其作用是保护环境、强化环境管理的及时基础,是环境规划的定量化依据、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

排放标准则是根据环境标准来制定的,有具体的指标来规定污染物的排放量。

5.制度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答:

①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②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③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④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不是越严越好

6.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执行上,地标优于国标。

7.对污染物的排放用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各有什么特点?

答:

总量控制在于保持收纳水体的功能性,浓度控制在于保持某种有害成分在水体中的浓度。

8.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水质监测的对象:

环境水体:

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地下水;

水污染源: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等

目的:

①对江、河、水库、湖泊、海洋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因子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②对生产、生活等废(污)水排放源排放的废(污)水进行监视性监测,掌握废(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源管理提供依据。

③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制订对策提供依据。

④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⑤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原则:

监测项目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监测项目都加以测定,只能是对那些优先监测污染物加以监测。

优先监测污染物:

a.标准中要求控制、在环境中难以降解;

b.危害大、毒性大、影响范围广;

c.出现频率高,有可靠检测方法;

d.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

e.具有生物累积性;

f.“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

9.怎样制订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

以海水/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制订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是完成一项监测任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的总体设计,制定时须首先明确监测目的,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定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及实施计划等。

①基础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调查

②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③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④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⑤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1)在对调查研究和对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域尺度范围、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代表性环境信息。

(2)大量废(污)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

(3)饮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4)监测断面的位置要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对某一河段,需要设置背景、对照、控制和削减断面。

◆背景断面:

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对照断面:

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

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一般设在排污区(口)下游500m处,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削减断面:

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采样点位及层次的设置: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

10.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

答:

①冷藏或冷冻法

冷藏或冷冻的作用是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度。

②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a.加入生物抑制剂;b.调节pH值;c.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注意:

加入的保存剂不能干扰测定;保存剂的纯度是优级纯;做空白试验。

11.水样在分析测试之前,为什么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

环境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往往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得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试样体系。

预处理的目的:

a.破坏有机物;b.溶解悬浮性固体;c.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预处理包括水样的消解、富集与分离。

12.现有一废水样品,经初步分析,含有微量汞、铜、铅和痕量酚,欲测定这些组分的含量,试设计一个预处理方案。

答:

取一份水样,加适量的硫酸和5%的高锰酸钾溶液,混均加热煮沸、冷却,滴加盐酸羟胺溶液破坏过量的高锰酸钾,加适量的EDTA掩蔽铜等共存离子的干扰,再加入双硫腙试剂,可以测定汞。

另取一份水样,加硫酸和硝酸溶液消解后,分成几份,分别加新亚铜灵试剂,用分光光度法测铜的含量;加双硫腙试剂用分光光度法测铅的含量。

另取一份水样,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常压蒸馏,蒸馏液用氨基安替吡林分光光度法测定酚。

13.样品采集质量保证需要哪些样品?

各需要多少个?

现场空白样,一天不得少于一个,测定结果应小于该项目分析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并与实验室空白比较无显著差异;

运输空白,每批样品至少有一个。

现场平行样应占样品总量的10%以上,每批样品不少于2组;

现场加标样或质控样应占样品总量的10%以上,每批样品不少于2个。

相关概念:

Ø现场空白:

指在采样现场以纯水作样品,按照测定项目的采样方法和要求,与样品相同条件下装瓶、保存、运输、直至送交实验室分析。

Ø运输空白:

以纯水作样品。

从实验室到采样现场又返回实验室。

运输空白可用来测定样品运输、现场处理和贮存期间或由容器带来的可能沾污。

Ø现场平行样:

是指在同等采样条件下,采集平行双样密码送实验室分析,测定结果可反应采样与实验室测定的精密度。

Ø现场加标样:

取一组现场平行样,将实验室配制的一定浓度的被测物质的标准溶液,等量加入到其中一份已知体积的水样中,另一份不加标,然后按样品要求进行处理,送实验室分析。

Ø现场质控样:

是指将标准样与样品基体组分接近的标准控制样带到采样现场,按样品要求处理后与样品一起送实验室分析。

14.怎样用萃取法从水样中分离富集欲测有机污染物质和无机污染物质?

答:

首先,根据待测物质选择效果好的萃取剂和有机溶剂,控制溶液的酸度,消除干扰。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有机污染物质会溶解在有机相中,无机污染物质则溶解在无机相中,基于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将二者分离富集。

15.简述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原理及操作要点

答:

固相萃取法(SPE)的萃取剂是固体,其工作原理基于:

水样中欲测组分与共存干扰组分在固相萃取剂上作用力强弱不同,使它们彼此分离。

操作要点:

固相微萃取法(SPME):

类似于一支微量注射器,由萃取头和注射器组成,萃取头是一根表面涂渍某种吸附剂的石英细丝或内表面涂有吸附剂的细管,长约1cm,接不锈钢丝,收纳于萃取器针头内,以防损坏。

萃取后,插入气相色谱仪的汽化室进行解吸和测定,也可送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经洗脱后测定。

操作要点:

萃取→解吸→检测分析

16.简要说明离子交换法分离和富集水样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原理。

答:

某些树脂对于金属离子(或非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对痕量元素吸附之后,用酸洗脱,再分析测定。

17.常见的水质物理指标种类及其操作要点?

水温、水色(臭和味)、水深、透明度、浑浊度、漂浮物质、悬浮物

(浊度和色度虽然都是水的光学性质,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色度是由于水中的溶解物质所引起,而浊度则是因水中不溶解物质引起的。

所以,有的水样色度很高,但并不浑浊,反之亦然。

18.常见的水质非金属无机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pH(比色法、玻璃电极法)、溶解氧[碘量法、高锰酸钾修正法、叠氮化钠(NaN3)修正法、溶解氧电极法]、盐度(盐度计、比重计、光学折射仪、氯度滴定)、矿化度(重量法、电导法、阴、阳离子加和法、离子交换法、比重计法)、电导率(电导仪)、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电位测定方法:

19.《海水水质标准》与《地表水水质标准》中对水域功能和标准的分类?

20.常用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评价

21.测定沉积物有何意义?

采样后怎样进行制备?

常用哪些分解样品的方法?

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

测定沉积物的意义:

a.能够了解水环境污染现状,追溯水环境污染历史;

b.研究污染物的沉积、迁移、转化规律和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的影响;

c.对评价水体质量,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和沉积污染物对水体的潜在危险提供依据。

制备分为脱水、筛分、分解或浸取、有机污染物的提取四步。

常用的的分解方法有:

①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或王水-氢氟酸-高氯酸)分解法:

适用于测定底质中元素含量水平及随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样品分解;

②硝酸分解法:

该方法能溶解出由于水解和悬浮物吸附而沉淀的大部分重金属,适用于了解底质受污染的状况;

③水浸取法:

该方法适用于了解底质中重金属向水体释放情况的样品分解。

22.环境监测的过程。

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2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

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24.地表水监测基本项目:

①江、河、湖泊、水库:

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铜、锌、硒、砷、汞、铬、镉、铅(六价)、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等。

②海水:

水温、漂浮物质、悬浮物质、色、臭、味、pH、DO、COD、BOD、汞、镉、铅、六价铬、总铬、铜、锌、硒、砷、镍、氰化物、硫化物、活性磷酸盐、无机氮、非离子氨、挥发性酚、石油类、六六六、DDT、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苯并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病原体、放射性核素。

25.用于测定无机污染物的方法:

①化学分析法:

重量法、容量法

②原子吸收法: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③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和红外分光光度法

④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⑤电化学法:

电位分析法、近代的极谱分析法、库伦滴定法

⑥离子色谱法:

一次进样连续测定多重离子

⑦其他:

原子荧光法、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等。

26.用于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

①气相色谱法②高效液相色谱法③气相色谱-质谱法④其他:

化学分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