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2159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形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际形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际形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际形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际形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形势.docx

《国际形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形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形势.docx

国际形势

第三讲国际形势

一、伊拉克战后的世界走向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为谋求中东霸权和单极世界格局,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基本行为准则,绕过联合国而发动的一场战争。

因此,这场战争在世界上引发的矛盾之多在冷战结束后是空前的。

这些矛盾,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并受到世界广泛关注。

1.称霸与反霸关系未来世界格局

如何看透伊拉克战争的真面目?

就性质而言,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典型的强权政治。

从法理上说,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绕过了联合国,严重违背了国际法和国际基本行为准则,从动机看,美国发动这场战争表面是出于对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的关切,实质则是为垄断伊拉克石油资源,谋求中东霸权和单极世界格局,从道义看,这场战争是美英不顾国际社会和参战国内部强大反战压力强行发起的,军事帝国主义色彩非常突出。

称霸与反霸是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矛盾,一直在制约着其他各种国际矛盾的发展。

伊拉克战争揭开了国际反霸斗争的新局面,这场战争牵动了西西矛盾、东西矛盾、南北矛盾、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阿拉伯国家内部的矛盾和有关国家内部的矛盾。

伊拉克战争使西方国家内部出现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分裂,西西矛盾深化的趋势难以逆转。

美、英、西等主战派和法、德等反战派各执己见,针锋相对。

欧洲至今缺乏统一的政治外交政策,加上多年来一直依靠美国军事保护,军事实力同美国存在较大差距,使欧洲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不能与美相提并论。

但欧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相差不大,经济、科技实力接近,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使欧洲的国际地位被进一步矮化,使欧洲难以接受。

因此,此次在伊拉克问题上,法、德联合俄罗斯,公开叫板美国的霸权,支持建立多极世界。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法、德迫于美国压力,虽然不得不做出一些姿态缓和对美关系,但它们寻求欧洲自强的决心不会改变。

未来欧美矛盾在称霸与反霸、分化与反分化等问题上还会有新的发展。

称霸与反霸也将继续制约南北矛盾与不同文明相互关系在未来的变化与发展。

美国在巴以问题上偏袒以色列的立场,美国长期以来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最为突出。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在中东强制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民主制度,伊拉克战争只是其中的一个步骤。

战争结束后,美将继续软硬兼施,分化、利用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加大对中东及其周边地区的渗透。

这将使美国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以及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面临新的考验,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有直接影响。

称霸与反霸一直是影响东西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和俄罗斯在冷战后一直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美国搞单极霸权。

这种立场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得到鲜明的反映。

伊拉克战争后,中、俄将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继续抵制强权政治,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中美、俄美在相关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会继续影响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称霸与反霸这一核心问题对未来国际关系有全局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矛盾会引起国际或地区的对抗。

称霸的一方和反霸的一方在经济发展和国际安全方面也有很强的相互依存关系,任何一方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都不能不继续保持同对方的合作。

这意味着,称霸与反霸将使美国与世界其他主要力量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既合作又斗争,在斗争中求合作的状态,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敌对关系,这是冷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特点。

2.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伊拉克战争提醒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是:

美直接介入地区军事冲突的频率上升。

从冷战结束到科索沃战争,8年中,美大规模海外用兵只有1991年的海湾战争,而且师出有名,得到联合国授权。

但最近几年来,世界格局之争引发美国海外用兵和涉美重大暴力事件的频率明显上升。

从科索沃战争、“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到目前的伊拉克战争,前后相距不到4年,美在海外大规模用兵已达3次,本土遭受重大攻击一次。

其中,只有阿富汗战争可以称得上自卫,另外两次战争在法理和道义上均有重大争议。

这种变化趋势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其一,美偏离国际法直接发起和参与的局部战争,比没有大国直接介入的局部战争带有更深的国际背景,对国际关系具有更强的冲击力,对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国际安全与稳定会产生更大的破坏作用。

其二,美“先发制人”战略对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可能在今后引发一轮全球性的国际军备竞赛,而这对未来世界局部战争有重要影响。

3.强权难以撼动国际公理

伊拉克战争严重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性的治理与合作问题日益突出,在经贸、,环境、管理等领域里和某些安全问题上,国家之间的合作力度加大,出现了所谓主权的“部分让渡”现象。

西方一些人士借此鼓吹新干涉主义,提出“人权高于主权”。

科索沃战争前后,主权虚无论一度甚嚣尘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布什主义特别是“先发制人”理论出笼后,西方不少国家感到损害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可能殃及自身利益,欧美分歧与日俱增。

伊拉克战争更使“先发制人”的危害暴露得淋漓尽致,欧美矛盾也因此发展到了二战结束以来的新高。

目前,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问题已经成为国际、西方和美国内部讨论战后国际秩序时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国际法体现的公理面前,美强权政治将面对一系列两难问题。

第一,在对外关系上是否能够接受霸权的代价,即孤立于世界。

通过伊拉克战争,霸权主义正将美置于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困境。

第二,在国际秩序问题上是否愿意为“先发制人”战略付出代价,即无序和混乱。

目前,能够阻止美“先发制人”战略的惟一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世界的无序状态。

没有任何法理依据能使国际社会接受“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荒唐秩序。

因此,如果美自己不能或不愿去一一阻止别国效法自己,就只能接受无序的后果。

第三,在经贸、安全等众多领域是否能够接受单边主义的代价,即放弃美在多边体系中的利益。

美在世界多边体系中的既得利益远远大于其单边主义所带来的局部利益。

权衡利弊得失,美单边主义存在难以回避的局限。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国际舆论和各国政策将会使上述问题对美形成的压力加大,前不久,在圣彼得堡召开的俄、法、德三国首脑会议上,俄总统普京明确表示,伊拉克战争的消极后果是冲击了国际法体制,“新雅尔塔不符合莫斯科关于如何建立新世界关系的看法”;德国总理施罗德称:

“我们不需要雅尔塔”;法国总统希拉克则表示:

“希望世界是多级的,而且每一极在解决问题时都应采取平衡各方利益的、可以保障和平与民主的办法”,即这个问题可以而且应当在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的情况下加以解决。

美在中短期内不会因此放弃其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在伊拉克重建、中东和平进程等部分具体问题上,甚至还可能变本加厉地搞新殖民主义统治。

美霸权主义在有所得的同时,必为新的问题所困。

总体看,近代以来国际关系逐步形成的法理基础不会因伊拉克战争而废毁,反倒可能通过这次战争得到加强和世界更多的重视。

4.联合国仍是重要政治舞台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关系到国际关系的政治基础。

此次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对联合国权威的冲击,比起科索沃战争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正因如此,这种赤裸裸的霸权行径也在国际社会引起了空前的震动和反弹。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联合国作为称霸与反霸斗争的重要阵地,其作用会受到更多关注。

联合国将被法、俄、德等反对美英对伊动武的国家视为抵制美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主要阵地。

鉴于目前国际力量对比状况,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单独阻止美霸权主义。

通过正式联盟同美国抗衡也不利于有关国家的利益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制约美国惟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非正式的协调,对美形成所谓“软遏制”。

联合国固有的法律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为抵制美霸权主义和避免同美正面对抗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合法阵地。

联合国纵然不能阻止美军事强权,但却能使美在政治上面临国际制约。

此次在伊拉克问题上,有关各国正是利用了这个阵地,使美英在政治和外交上陷于空前孤立。

未来,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会更加重视加强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在圣彼得堡会晤上,俄法德三国首脑均继续强调维护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的核心地位。

阿拉伯联盟、欧盟最近均发表声明,强调联合国应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发挥中心作用。

美对联合国则会继续持实用主义态度,有用则来,无用则走。

在伊重建等问题上将竭力排斥联合国的主导地位。

但在总体国际秩序问题上,美彻底抛开联合国,另起炉灶的可能性不大。

而且,联合国对美仍有利用价值,如在朝核问题上,美可利用联合国顺水推舟,将难题转嫁联合国。

值得注意的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为加强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效率,联合国改革问题在国际上也更显突出。

在俄法德三国首脑圣彼得堡会晤上,普京强调应该使联合国“拥有解决全球的世界政策和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

预计未来称霸与反霸双方都会加强对联合国的利用,并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展开斗争。

联合国在世界格局之争中的标志性意义会更加显著。

5.加强地区合作共抗霸权

伊拉克战争将使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地区合作的作用,在许多国家看来,布什政府对外政策在伊拉克战争中暴露的极端单边主义、军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倾向,使美国在世界上多年来极力标榜、刻意塑造的所谓“仁慈”的超级大国形象几乎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是一个专断、残酷和贪婪的超级大国形象。

从政治上看,这是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失败,其损失也许是美军事上的胜利难以弥补的。

美试图通过伊拉克战争收到杀一儆百的“示范”效应,在使一些国家噤若寒蝉的同时,也会使更多的国家末雨绸缪,加紧寻找防范和制约美国的办法。

此其一。

其二,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国际力量的严重失衡使得对美加强软制衡成为一种必然。

进行软制衡有多种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地区多边合作,推进区域化进程。

同其他的软制衡方式相比,加强地区合作有其特点和长处。

在政治安全领域,这种方式使参与国有相互借重之实,但无合纵连横之名,有助于促进国际政治民主化,同时避免世界走向集团对抗。

加强地区合作,虽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美单边霸权主义的某些行动,但对阻碍、制约美在有关地区的强权政治将发挥一定作用。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利用地区合作来加强对美制约。

阿拉伯联盟最近通过决议,要求联合国宣布中东为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地区,目的是要发挥集体力量,通过联合国在政治上对美在中东地区的单边强权施加压力。

这一行动对于伊拉克战后重建、缓和美国和叙利亚当前的紧张关系、中东和平路线图等敏感问题均会有影响。

伊拉克战争也再次给欧盟政治外交一体化和加强自主防卫能力等问题提出了新课题。

欧盟能否通过吸收新成员和协调内部矛盾与分歧,加强对美制衡能力,对世界格局影响举足轻重。

这次战争对亚太地区各种类型的多边合作也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朝鲜核问题的紧迫性愈加突出。

围绕朝核问题及朝鲜半岛局势,东北亚安全结构可能发生较大调整。

当前国际形势也给东盟地区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南亚地区安全形势提出了新问题。

二、伊拉克战后的多极化态势

法国、德国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俄罗斯是美国新的战略伙伴。

三国这次在打伊倒萨问题上公开与美国对抗,被看作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新表现,是对美国单边行动的有力牵制。

但制约美国的国际力量终究未能阻挡美国霸权的步伐。

1.多极化世界再添“砖瓦”

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一开始便流露出想撇开联合国单独动武的图谋,这一单边主义的动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满和俄法德三国的警觉。

它们深深感到,如果美国的单边图谋得逞,它们的大国地位和作用将严重受损。

今年2月24日,美国、英国和西班牙向安理会提出了新的决议草案,明确指出伊拉克“实质性地违反了”安理会的有关决议,要求对伊动武。

对此,俄罗斯、法国、德国不同意。

俄法德等坚持用政治外交手段解决危机的做法,对美英的黩武立场形成了牵制。

俄法两国还以使用否决权的强硬态度,迫使美英最终放弃向安理会寻求对伊动武授权的图谋,使美英对伊战争失去合法性。

虽然整个国际社会最终没能阻止美国对伊动武,而且随着战局的发展,俄法德从现实和本国利益出发,适当调整了其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但三国仍坚持伊拉克问题应重新回到联合国框架内来解决,旗帜鲜明地强调联合国在伊拉克重建中的主导作用。

4月11日至12日,俄罗斯、法国和德国三国领导人在圣彼得堡市举行会晤时,再一次否定了美英等国对伊动武的合法性,并警告美国不要在伊拉克战争后继续对其他国家发动军事打击。

俄法德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聚首圣彼得堡,无疑是向华盛顿和国际社会发出明确的信号,表明三国有决心抵制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独断专行、无视国际法准则的“先发制人”的作法,捍卫联合国主导的现有国际安全体系和本国的利益。

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加强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继续谋求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新秩序。

三国希望未来的国际社会是一个多极世界,其中每一极都采取平衡的措施,确保世界和平与民主。

2.多极化背后的利益驱动

俄法德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多极化世界的建立,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世界的多极化符合其自身的根本利益,只有在多极化的世界里面,他们才可能发挥“极”的作用。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法国要想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凸显自己的大国地位,就要与美拉开距离,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亮出自己的旗帜,否则,世人将“只知有美国而不知有法国”。

而且,法国知道,美对它此类做法会感到无可奈何。

德国在两极格局时期对美从来都是亦步亦趋。

德国这次和法国站在—起反对美国,也是基于大国意识萌发,想要改变过去“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形象。

东西德于1990年10月实现统一,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欧洲经济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它在政治上没有地位。

德国要想成为一个政治大国,那就要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积极争取发言权,让世界感觉到德国独立的意志和立场,也即“极”的作用。

从两极世界中衰落的俄罗斯更要重整大国地位,恢复国际影响力,在此发挥“极”的作用。

虽然俄罗斯认为美国去年和它关系不错,甚至两国宣布互不视对方为敌手,而是伙伴与朋友,有意建立新型的国际伙伴关系。

但美国说得多,做得少,俄罗斯没有拿到什么实惠,因此觉得老是跟着美国走,美国实际上还老是在算计着俄罗斯。

俄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不得不有所牵制。

除政治上的考虑外,三国欲借伊拉克问题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背后也还有经济利益的驱动。

莫斯科是伊传统的重要经济贸易伙伴,伊不但欠俄80亿美元的债务,而且伊政府与俄公司签有数百亿美元的石油合同。

法德两国也同样在战前与巴格达有较为密切的经贸关系。

伊拉克战争让三国蒙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如果由美国及其盟国主导伊拉克战后重建工作,俄罗斯等国被排挤出局,它们将很难确保其战后在伊拉克的利益。

针对美国防部官员所提俄法德免除伊拉克拖欠三国债务的建议,他们都给予了回绝,其中以俄方的态度最为强硬并具代表性。

据悉,俄罗斯继承的原苏联所借外债总额大约为1000亿美元,仅2003年它就有170亿美元要还。

俄共主席久加诺夫说:

“美国人在战争中表现得异常野蛮,现在他们又露出了傲慢又势利的嘴脸。

3.多极化趋势只会在曲折中发展

正如俄法德三国元首在圣彼得堡会晤时所说,目前世界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各国面临着要“多极化”还是接受“强权政治”的选择。

尽管俄法德三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向美国发出了“拒绝接受建立单极世界企图”的政治信号,似乎形成一种多极制约美国的空前局面。

但必须看到的是,美国仍是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就总体实力而言,仍然无人可望项背。

伊拉克战争进一步巩固了它的这一地位。

从拒绝加入《京都协议书》、退出《反导条约》到推出“先发制人”战略、组建反恐联盟、绕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做法,可以看出美国急欲成为不受国际社会约束的国际新秩序中心。

美伊战争开创了美国“先发制人”的恶劣先例。

如果美伊战争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种经常性模式,世界将没有什么秩序可言,每个国家趋于自保的现实主义倾向会有所抬头,理想主义色彩会有所淡化。

世界的多极化进程将因此更加艰难曲折。

但毕竟,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在俄法德的“搅动”下显出了更为清晰的苗头,受此影响,世界多种力量在抵制美国单边主义上渐露行迹。

围绕伊拉克问题,联合国监核会不愿受美国的摆布:

大国反战立场坚定;一些身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小国能不为利诱所动。

另外,土耳其的反复、加拿大的暧昧、墨西哥的冷淡、澳大利亚的“分裂”等,都表明盟友和朋友在关键时刻也未必与美国同心同德。

实际上,英、美特殊关系的背后也暗藏不少分歧。

在伊重建问题上,大多数国家都认为联合国应发挥主导作用。

三、伊拉克战后重建

伊拉克战争尘埃落定。

美国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却没有赢得政治、外交和道义上的胜利。

因此,它要借伊拉克战后重建做一篇大大的文章,一方面强化已经赢得的胜利,最大限度地实现既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补办手续”,把输掉的东西追回来。

1.打造“民主样板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整合中东”的开端,美国要在这个“极端宗教思潮和国际恐怖主义的策源地”树立一个阿拉伯世界的“民主样板”,进而推动整个中东地区向“民主化过渡”。

因此,这个“样板”如何打造,便成为重建的重点。

有两个先例可供参考。

一个是日本模式,一个是阿富汗模式。

日本模式的特点在于美国独大和军事管制。

日本模式的特点归结起来只有一条:

在美国军管下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对日本进行各项改革,之后把改造后的日本交给日本政府,走的是“先改造后政府”的道路。

阿富汗模式的特点是自治政府和多国协建。

阿富汗战争刚结束,就迅速组建了由阿富汗人组成的临时联合内阁,卡尔扎伊成为阿富汗联合政府的首脑。

美国没有改造阿富汗的宪法与政体,阿富汗是在以卡尔扎伊为首的联合政府领导下对宪法进行逐步修改的。

阿富汗模式的特点归结起来也是一条:

先组建自治政府,在被赋予权力的自治政府领导下解散地方武装、

修改宪法、巩固中央集权,走的是“先政府后改革”的道路。

美国为战后伊拉克的重建制定了一个三步走的方案,即先进行军事管制,然后成立“伊拉克临时政府”,最后通过全国选举建立伊拉克人领导的全国政府,建立一个亲美的“民主”政权。

从这个方案来看,这是一个介乎日本模式和阿富汗模式之间的“混合体”。

伊拉克不是一无所有的阿富汗,它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不会像阿富汗战争后那样彻底引退,势必在战后重建中发挥主导作用。

解除伊拉克现有武装,彻底销毁伊拉克可能拥有的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伊拉克长时间保留军事存在是战后美国的必然选择。

建立临时政府则是为了使未来的政权能够获得伊拉克人民的广泛支持,但这个政权必须接受美国提出的民主化改造任务,不可能像阿富汗那样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这种“混合体”模式只是美国整合中东的第一步。

紧接着,它要摧垮“邪恶轴心”,改造“无赖国家”。

而更长远的目标则是,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取得全面突破,迫使阿拉法特退出历史舞台,根除巴勒斯坦内部“恐怖势力”,促压其尽快过渡到“真正的议会民主”。

在此基础上,根据四方“路线图”安排,与以展开和谈,争取于2005年建立独立巴勒斯坦国,巴以实现和平共处。

压叙利亚接受“以强阿弱”现实,与以言和。

分解叙黎“特殊关系”,分而治之。

最终,美国将控制中东战略资源和市场,改变整个地区的经济面貌。

2.与联合国“争权

由谁主导伊拉克战后重建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而其斗争焦点就是联合国应该发挥何种作用。

到目前为止,关于联合国的作用至少有4种提法:

主导作用、核心作用、重要作用和伙伴作用。

按照《联合国宪章》,联合国理应发挥第一种作用,即在伊拉克重建中拥有决定性的发言权,任何一个会员国都只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联合国。

这种作用已经被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明确排除了。

她说,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流血牺牲,理应在战后伊拉克发挥“主导作用”。

“核心作用”是4月4日法、德、俄三国外长会晤时的提法,意思是除联合国一个核心外,其他有关各方也可起重要作用。

它比前一层次略低,但也还可以接受,至少可以避免美国在战后重建中“一手遮天”。

“重要作用”的提法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与赖斯、布莱尔会晤后提出来的,其含义很含糊,联合国参与人道救济也可以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像联合国在阿富汗那样,它最多通过一个派遣维和部队的决议,实权都在美国手里。

“伙伴作用”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4月3日在布鲁塞尔北约外长会议期间提出的,实际上就是要联合国起辅助作用,只在人道救济和维和方面“提供帮助”,说白了是“小跑腿”。

这是美国最乐意接受的结果。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5月22日,美国、英国、西班牙三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48,3号决议,解除了对伊拉克长达13年的制裁。

提案废除了制裁期内建立的一整套由联合国主导的监管机制,设立了“伊拉克发展基金”,建立了一套由美英占领当局主导的操控对伊石油出口的新机制。

至此,争吵不休的伊拉克战后重建的主导权,终于如愿以偿地落入了美英两国手中,而且因为有联合国的授权而有了合法的外衣。

当然,美国也做了一定的让步,同意把将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的特别协调员升级为特别代表,并同意该代表“具有独立职责”,可以同占领当局“密切合作”,在“包括促进建立国际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伊拉克政府”等问题上发挥作用。

尽管如此,联合国仍然摆脱不了一个“配角”的身份。

这是联合国被边缘化的一个重要信号。

谁来主导伊重建,只是美国和联合国之间一场不大不小的较量,美国还有更大的野心。

它已在多种场合透露出要改造联合国安理会的想法,目的就是要为它推行“先发制人”战略在联合国内扫清障碍。

3.“追认”战争合法性

伊拉克战争一结束,美国就匆匆提出取消对伊制裁,这当然不是美国突然起了恻隐之心。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造成国际社会对战争的间接认可或对战争结果的认可,制造国际社会接受美国主导伊拉克战后重建的既成事实,从而为美国控制伊拉克披上合法外衣,并利用伊拉克石油资源为美国主导的战后重建出资。

此前,美英已经做过类似的努力。

比如5月下旬,美英曾想利用安理会讨论恢复对伊“石油换食品”计划而达到“追认”战争合法性的目的,但未获成功。

相反,最后通过的第1472号决议称美英联盟为“占领者”,并责成他们按照国际法解决伊被占领土上的人道主义问题。

但是,该决议修改了原先决议中关于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的支配必须由联合国与伊政府共同决定的规定,而授权联合国秘书长一人处理,实际上已把萨达姆政府排除在夕L,间接承认了美国武力推翻萨达姆的既成事实。

此后,国际社会对美英在重建问题上利用联合国追认“倒萨”战争合法性的企图一直非常警惕,俄、法两国不止一次宣布,决不能允许安理会决议中有承认美英战争合法性的内容。

在讨论并通过第1483号决议的过程中,双方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虽然最后的文本删去了最初案文中一些承认占领合法化的措辞,并且加入了“安理会一年后可以讨论决定美英是否有必要继续占领伊拉克”的文字,但美英获得重建主导权这一成果却使他们向孜孜以求的“战争合法化”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随着重建工作的进展和各国介入程度的不断深入,美国将凭借手中的重建主导权,对各方施加影响,进行牵制,想方设法通过新的联合国决议,正式或变相承认其发动战争的合法性。

在来来的斗争中,联合国是否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美英设下的圈套,成为他们实现自己目的的一个工具,很难预料。

四、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伊拉克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它的影响却是深刻而持久的。

这场战争不仅迫使世界各国重新思考和评估其政治安全战略,也使人们对国家经济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包括伊拉克在内的中东地区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也是我国的利益之所在。

因此,我们应认真研究和分析美英对伊发动的战争对我国经济贸易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时调整我们的战略,采取相应措施,趋利避害,确保我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1.近期对我与伊经贸往来影响明显

(1)美英对伊动武前夕及期间,我国与伊拉克的货物贸易基本停止。

2002年中伊双边贸易额为5.2亿美元。

2003年1-4月份,双边进出口总额只有764.3万美元,同比下降96.2%,其中我出口下降95.1%。

但就中东整体来看,1-4月我国出口额为42亿美元,同比增长30.4%,增幅略低于同期我国出口总值增长33.5%的水平,可以说基本未受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