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水平会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1908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水平会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水平会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水平会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水平会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水平会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水平会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水平会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水平会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水平会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水平会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三水平会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分数: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最好使用(  )

A.铅笔

B.纯蓝墨水笔

C.碳素墨水笔

D.圆珠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要长期保存,这就要求选择性质的稳定的的笔油,故选择C碳素墨水笔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 

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B.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5g甲、乙,

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将10%的甲溶液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40℃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没有指明溶液质量,无法确定;B.4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分别为50g和40g,故甲全溶,溶液溶质为45g,乙只溶解40g,故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C.利用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得:

×100%≈20.3%>10%,故C正确;D.没有指明溶液质量。

考点: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

3.下列是人体几种体液的正常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胰液7.5~8.0

B.胆汁7.1~7.3

C.血浆7.35~7.45

D.胃液0.9~1.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1、PH=7,溶液呈中性,2、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3、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故选D

考点:

溶液酸碱度

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D.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正确,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错误,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正确,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正确,故选B

考点:

空气的成分,氧气的助燃性,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5.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分别向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中滴加稀硫酸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分别向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中滴加稀硫酸是正确的对应方式,金属锌活泼先反应完,相对原子质量大,生成的氢气少;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不可能变为0,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饱和溶液中不能在溶解该溶液的溶质;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碱溶液中加水pH值减小但不能小于7,故答案选择A

考点:

金属活动性、高锰酸钾制氧气、饱和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pH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稀释浓硫酸

C.CO2的验满

D.倾倒液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是正确的操作;B选项稀释浓硫酸酸入水且不断的搅拌是正确的操作;C选项二氧化碳的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故是不正确的;D选项倾倒液体时标签要紧贴手心是正确的操作;故答案选择C

考点:

基本操作

7.将导出H2S气体的导管点燃后伸入盛有一定量O2的集气瓶内,下列3个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2H2S+O2="2S"+2H2O

②2H2S+SO2="3S"+2H2O

③2H2S+3O2=2SO2+2H2O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③②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硫化氢在不同含氧量的环境中燃烧的情况分析.在过量的氧气环境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少量的氧气环境下燃烧生成硫单质,二氧化硫可以和硫化氢之间发生反应得到单质硫:

将点燃的H2S气体的导管伸入盛有一定量O2的集气瓶内,开始阶段,氧气的量充分,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浓度减小,硫化氢燃烧生成单质硫;最后是硫化氢和已经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单质.所以B正确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8.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氢氧化钠的性质。

A项中,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B项中,氢氧化钠不具有挥发性。

C项中,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能变质。

D项中,固体氢氧化钠吸收水蒸气形成水溶液。

故选B。

9.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汽油和蒸馏水(闻气味)

B.FeCl3溶液和KNO3溶液(观察颜色)

C.硬水和软水(称量或过滤)

D.食盐水和双氧水(Mn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鉴别物质一般都是抓住物质的性质不同,然后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加以区分,A、汽油和蒸馏水,汽油有气味,而蒸馏水无气味,所以可以通过闻气味进行鉴别,正确,B、FeCl3溶液和KNO3溶液,FeCl3溶液是黄色溶液,KNO3溶液无色,观察颜色可以鉴别,正确,C、硬水和软水,应加入肥皂水进行鉴别,泡沫丰富为软水,泡沫少且起浮渣,为硬水,故错误,D、食盐水和双氧水,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会产生氧气,而食盐水加入二氧化锰,无现象,正确,故选C

考点:

物质的鉴别

10.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H2,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用于实验室制取H2,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保证固液能够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进行和停止,装置A、C、D能够达到目的,所以答案选择B

考点:

装置的选择标准

评卷人

得  分

 

 

二、填空题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1)第16号元素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数关系密切;

(3)在同一纵行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点);

(4)研究表明:

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请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非金属;得;

(2)最外层电子;(3)电子层数递增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或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大等;(4)逐渐减小。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一般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可知:

第16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答案为:

非金属;得;

(2)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电子数少于四个的一般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电子数少于八个而多于或等于四个的一般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电子数为八个的化学性质一般稳定,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进行解答;故答案为:

最外层电子;

(3)根据在同一个族中,电子层数的变化或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等或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变化特点可知:

电子层数递增,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或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大等;故答案为:

电子层数递增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或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大等;

(4)依据题中信息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逐渐减小;故答案为:

逐渐减小。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ⅢA

ⅣA

ⅤA

ⅥA

5  B

6  C

7  N

8  O

13 Al

14 Si

15 P

 磷 

16 S

 

(1)请你写出15号元素的名称 磷 .

(2)从原子结构看,氧和硫同属ⅥA(第六主族)的原因是                     .

(3)上表中      元素(填元素符号)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4)写出13号元素和16号元素的单质在高温下化合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磷;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

(3)Al; 

(4)2Al+3S

Al2S3.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元素周期表可以知道15号元素的名称磷.

(2)从原子结构看,族数值与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氧和硫同属ⅥA(第六主族)的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

氧、硅、铝、铁、钙,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4)从元素周期表可以知道13号元素的单质是铝、16号元素的单质是硫,铝和硫在高温下化合的化学方程式2Al+3S

Al2S3.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并灵活应用于解题当中,难度不大.

13.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化学符号

C

 

 

N2

 

 

P2O5

H2O

Hg

 

 

氧气

 

 

 

【答案】如表

 

S

Fe

 

Mg

O2

 

 

 

 

 

氮气

 

 

五氧化二磷

【解析】

试题分析: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有:

一种元素,一个原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宏观意义有:

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微观意义有:

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原子的个数比等.按照正价前,负价后的一般原则,写出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是正写倒读.

解:

大写C表示碳的元素符号,硫的元素符号为S,铁的元素符号为Fe,N2表示氮气的化学式,镁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Mg表示,氧气的化学式为O2,P2O5表示五氧化二磷,H2O表示水,Hg表示汞.

故答案为:

 

S

Fe

 

Mg

O2

 

 

 

 

 

氮气

 

 

五氧化二磷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等,基础性比较强,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它们都是由古代       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其中,       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答案】生物的遗骸 煤 石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本题较简单,根据学生平时识记的知识,即可解答。

天然气、煤、石油是生活中常作用的燃料,被称为化石燃料,因为它们都是古代的动植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其中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方面的内容。

15.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先后遭遇持续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各地采取措施积极抗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         、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质关系到人体健康,可用      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的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镁,可用醋酸溶解除去。

醋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OOH+Mg(OH)2      (CH3C00)2Mg+2X,则X的化学式是       。

【答案】

(1)过滤 

(2)肥皂水   H2O

【解析】

(1)净化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故填:

过滤;

(2)检验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化合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前有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1个镁原子,反应后现有4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1个镁原子,故2X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X为水,故填:

肥皂水,H2O.

评卷人

得  分

 

 

三、计算题

16.没有水,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小华与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的组成,量取了72g水,用右图所示电解水的装置进行实验,通电后两电极都有气体放出。

请帮他们先在理论上推测一下,正极、负极分别会收集到什么气体,最多各是多少克?

【答案】负极收集到氢气的质量为8g,正极收集到氧气的质量为64g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正氧负氢”可知,a管为氧气,b管为氢气;再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过水与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由水的质量计算出氧气和氢气的质量即可。

解:

设负极收集到氢气的质量为x,正极收集到氧气的质量为y

2H2O 

2H2↑+ O2↑ 

36    4  32

72g    x   y

 

解得x=8g,y=64g

答:

负极收集到氢气的质量为8g,正极收集到氧气的质量为64g。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

本题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类问题中的简单计算,完整的计算步骤、规范的书写格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17.为了节能减排,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以某种镁硅酸盐矿石[主要成分Mg3Si2O5(OH)4]为原料的新型绿色水泥。

全球镁硅酸盐储量丰富,新型绿色水泥不必担心原材料,推广潜力很大。

以下为新型绿色水泥与传统水泥对的比如图:

(1)与传统水泥相比,每生产和使用1t绿色水泥能够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质量是   t。

(2)传统水泥生产中,煅烧碳酸钙含量为80%的石灰石50t,可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高温煅烧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石灰石所含杂质不反应)

【答案】

(1)0.6t  

(2)17.6t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它们的对比图可知,每生产1t水泥,绿色水泥比传统水泥少产生0.3t二氧化碳,但多吸收0.3t二氧化碳,故每生产和使用1t绿色水泥能够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质量=0.3t+0.3t=0.6t;

(2)利用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与碳酸钙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

石灰石中含CaCO3质量=50t×80%=40t   

设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

CaO+CO2↑

100          44

40t           x

解得:

x=17.6t

答: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7.6t。

考点: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8.向10gCaCO3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g.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

(1)40     

(2)18.25%

【解析】

试题分析:

(1)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由图象可知:

当CaCO3质量为0时,即为盐酸与CaCO3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此时所用稀盐酸的量即是所消耗的稀盐酸,故10gCaCO3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40g

(2)根据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中CaCO3与HCl的质量关系,计算出HCl的质量,进一步计算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

设HCl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

10g   x

100:

73=10g:

x

x=7.3g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7.3g/40g×100%=18.25%

考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9.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以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该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CO(NH2)2+H2O

请计算:

(1)尿素中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

(2)若按上述方法生产240t尿素,可固定的CO2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

(1)3:

4:

7:

1;

(2)176t.

【解析】

(1)尿素中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2:

16:

(14×2):

(1×4)=3:

4:

7:

1;

(2)设可固定的CO2的质量为x

CO2+2NH3═CO(NH2)2+H2O

44         60

x         240t

=

x=176t

故答案为:

(1)3:

4:

7:

1;

(2)176t.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评卷人

得  分

 

 

四、简答题

20.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镁带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2)若用镁带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答案】

(1)镁带燃烧是镁带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过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和镁带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因氧气的质量没有计算在内,所以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大。

    -----3分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分

【解析】

(1)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来解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适合所有的化学反应,有些反应表面上不符合质量守恒,那是忽略了某些气体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点评:

实验操作中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化学式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定要学习一些基本操作,以使你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评卷人

得  分

 

 

五、探究题

21.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进巧如图所示探究实验,请回答问题:

(1)乙试管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同学们将甲试管的剰余物过滤,并将滤液与乙试管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由此可知,甲试管中溶质为①________________,乙试管中溶质为_______________,将废液缸中物质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滤液W

【提出问题】

滤液W中一定含有哪些离子?

可能含有哪些离子?

(3)滤液W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猜想与假设】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同学;可能含有CO32-

B同学:

可能含有Ca2+

C同学:

可能含有H+

(4)大家一致认为①___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A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少量滤液W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边滴边振荡,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于是得出结论:

自己的猜想错误,滤液W中不含CO32―,B同学也用稀盐酸进行实验,却观察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于是得出结论:

A同学的猜想正确,滤液W中含有CO32―

[分析与交流J

A、B两位同学所用药品相同,结论却不同,原因是(5)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与归纳]

本实验帯给我们的启示:

证明某种离子存在的关键是(6)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溶液中产生气泡

(2)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NaOH、Ca(OH)2)②氯化钠、碳酸钠(NaCl、Na2CO3)(3)Na+    Cl-    OH-(4)①C②乙试管中一定含有Na2CO3,它与氢离子不能共存(与盐酸不能共存)白色沉淀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氢离子)不能共存;氢离子(或H+)与氢氧根离子(或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5)A同学滴加的少量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或生成氯化钠和水),(也可以写反应方程式)并且被氢氧化钠耗尽,B同学滴加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合理即可)(6)加入适量的适当的试剂或加入适量的试剂与要证明的离子反应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

【解析】

试题分析:

乙试管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中产生气泡;反应结束后,同学们将甲试管的剰余物过滤,并将滤液与乙试管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由此可知,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所以甲试管中溶质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NaOH、Ca(OH)2),乙试管中溶质为氯化钠、碳酸钠(NaCl、Na2CO3),将废液缸中物质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滤液W,滤液W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  Cl-  OH-,可能含有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中的一个;猜想为: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同学;可能含有CO32-;B同学:

可能含有Ca2+C同学:

可能含有H+,大家一致认为C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乙试管中一定含有Na2CO3,它与氢离子不能共存(与盐酸不能共存)白色沉淀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氢离子)不能共存;氢离子(或H+)与氢氧根离子(或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A、B两位同学所用药品相同,结论却不同,原因是)A同学滴加的少量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或生成氯化钠和水),(也可以写反应方程式)并且被氢氧化钠耗尽,B同学滴加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总结与归纳]本实验帯给我们的启示:

证明某种离子存在的关键是:

加入适量的适当的试剂或加入适量的试剂与要证明的离子反应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

考点:

物质的检验过程和评价

评卷人

得  分

 

 

六、推断题

22.A~E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所示转化关系如图,其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已知A、B均为黑色粉末,C、D、E常温下呈气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