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计划进度表期末教学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1815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17 大小:9.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计划进度表期末教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7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计划进度表期末教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7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计划进度表期末教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7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计划进度表期末教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7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计划进度表期末教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计划进度表期末教学总结.docx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计划进度表期末教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计划进度表期末教学总结.docx(3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计划进度表期末教学总结.docx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计划进度表期末教学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科目:

xx

年级:

xxxx

任课教师:

 

20xx年x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

新招一年级学生35人。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

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

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1、准备课,2、位置,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图形

(一),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11~20各数的认识,7、认识钟表,8、20以内的进位加法,9、总复习。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

年纪小,自律性差。

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

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

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

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

一共分为9个单元:

1、准备课,2、位置,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图形

(一),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11~20各数的认识,7、认识钟表,8、20以内的进位加法,9、总复习。

本册教材本册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

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辨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

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总复习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1准备课

本单元安排了“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先呈现了一幅“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接着从中抽取出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最后配合此部分安排了对应的练习题。

“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中提供了丰富的计数资源,通过计数图中人或物的数量,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认数和读数的情况、观察事物的方法、语言表达的能力等,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奠定基础。

同时,借助这个主题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初步懂得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遵守纪律、按时到校、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好好学习、锻炼身体等。

教科书P4~5用集合图表示事物,出示相应的数,让学生体会到情境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数”来表示,既渗透了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了数学化的过程,又将数数与认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比多少”是学生学习认数、计算的准备性知识。

教科书用“小猪帮助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科书通过两个层次的比较帮助学生学习“比多少”。

第一层是利用小兔与砖、小猪与木头的数量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初步理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第二层是通过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的问题,使得观察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更加多样化,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在入学前,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由于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学校大门,他们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充满好奇,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而且容易疲劳,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科书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数量的感知,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但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他们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

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与培养。

1.教学时充分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去数、去比较。

在充分利用情境图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中应重点强调经历与感悟,引导学生在观察、数数、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中积极合作。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3.全面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及比多少的基本经验。

“数一数”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帮助。

“比多少”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理解“比多少”的道理,但注意要求不要过高。

第1课时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5,完成教科书P8“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数数的方法,会数、会读10以内的数。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掌握数数的方法,初步学习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数学信息。

3.了解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按顺序数数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

▶教学准备

课件、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

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

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师:

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

那你能从1数到10吗?

请你试着数一数。

(板书课题:

数一数)

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数数。

【设计意图】借助从1数到10的活动,了解学生数数的基本情况。

【教学提示】

学生在数物体数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指导他们有条理地说,不仅关注结果是多少,更要关注学生观察的顺序以及数数的方法。

二、引导观察,学习有序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引导学生打开教科书P2~3,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美丽的校园里面有什么,数一数分别有多少。

师: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美丽的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

同学们看一看,互相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

有一些学生,有一位老师,有的学生在跳绳,有的学生在踢球,有几棵树,有一群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师:

大家不仅说出了校园里有些什么,有的同学还能说出这些人或物的数量,真了不起!

如果我们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就更好了。

同学们,你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去数的呢?

【学情预设】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感受观察数数的顺序和方法。

(1)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

师:

同学们,仔细数一数,这里有几个足球?

(学生回答:

一个足球)

师:

一个足球,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指定学生上台指着图,边指边说。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

一位老师、一座教学楼……

师:

大家的眼睛真亮!

像一座教学楼、一位老师、一个足球……这样数量只有1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课件出示)(板书:

1)

【教学提示】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要引导他们数数,按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顺序有条理地数数,做到口手一致。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并带领全班学生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

师:

请同学们找一找,图中有哪些人或物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

指定学生上台指着图,边指边说。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

两个单杠,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读书,两层教学楼……

师:

两个单杠,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读书,两层教学楼……它们的数量都是2,都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

(课件出示)(板书:

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并带领全班学生读一读。

(3)数出数量是“3~10”的人或物。

师:

我们数出了数量是“1”“2”的人或物,图中有哪些人或物可以用数字“3、4、5、6、7、8、9、10”来表示呢?

赶紧数一数吧!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有序数出:

3个石凳,4棵向日葵,4个垃圾桶,5个大字,5朵花,6盆植物,7只鸽子,8只大雁,8棵大树,9个女孩,10个男孩。

可能还有学生数出一共有20人,教师也要予以肯定。

(课件出示)(板书:

3、4、5、6、7、8、9、10)

 

教师出示对应的数字卡片,带领全班学生读一读。

对于数量比较多或比较分散的人或物,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按顺序从上往下数,从左往右数。

(4)按顺序数画面上数量是1~10的人或物。

师:

请同学们对照图片再完整地数一数,说一说。

学生数数,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数数的方法。

师:

刚才我们数了很多人或物,你觉得怎么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学生思考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师小结:

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数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做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

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人或物。

(板书:

从上往下数从左往右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数出情境图中人或物的数量,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热爱校园生活。

通过观察描述人或物的数量,初步感知同数量的各种事物可以用同一个数字表示,初步体验从数学的角度看图说事,感受数数的方法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认读1~10各数

1.按顺序读数。

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1~10这10个数,现在你能按顺序把这10个数排一排吗?

拿出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摆给同桌看。

同桌间互相摆数字卡片,教师巡视。

师:

你会按顺序读一读这10个数吗?

(学生齐读1~10各数)

2.打乱顺序读数。

师:

我们已经会按顺序读出这10个数,但如果打乱它们的顺序,你还会读吗?

【学情预设】学生大多数能准确认读,少数学生有困难,可以通过生教生的方法来强化认识。

3.接龙数数游戏。

师: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出示一个数,你们接着往下数,数到10为止;或者倒着数,数到1为止。

师生一起玩游戏。

【学情预设】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游戏,大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