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_精品文档.doc
《关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_精品文档.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
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宁委发〔2009〕37号),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和创新型经济建设,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以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整合要素资源,聚焦关键重点,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增强企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重大科技成果,攻克一批产业核心技术,确立高端产业技术优势;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科技型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突破力度,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为支撑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新格局,使南京产业结构转型、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领军型高端人才引进及成果孵化成效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以创新型体系建设为总体目标,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全面赶超、重点突破、局部超越”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态势。
1、创新型体系建设目标
——知识创新体系。
依托在宁高校、科研院所、中央企业及我市大企业,着力建设、引进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国家级高端研发平台建设的新突破,深度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国家基础科学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国内高水平的知识创新和国内外一流人才培养高地。
——技术创新体系。
依托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建设,围绕我市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导向,大力引进和建设科技与产业创新对接的平台,重点是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公共服务平台、行业技术与产品开发平台、跨国机构区域性研发中心,打造更加便捷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
——现代产业体系。
依托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优化提升四大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八个新兴产业和八个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载体建设体系。
创新载体建设模式,建设南京科技创新园区和模范马路创新街区,构建全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内核;加快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江宁开发区,着力培育高端产业;整合院企校创新资源,建设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园中园”,实现现有产业载体的转型升级,形成科技创新“双核多点”的新布局。
——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依托科技创新园区建设,设立全市科技创新管理高位协调机构,建立专业性综合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统一组织协调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化载体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科技与产业联动发展的新型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政策保障体系。
围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按照“以园区承接平台,以平台招揽人才,以人才集聚产业,以产业支撑发展”的思路,构建融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体制机制创新于一体的政产学研金政策保障体系。
——人才支撑体系。
全面实施紫金人才计划,着力构建政策优势突出、服务环境一流、创业氛围浓厚、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的人才集聚高地,为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2、主要指标
(1)科技进步贡献率2012年达到55%,2015年达到60%;
(2)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012年达3%,2015年达5%;
(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012年达到45%,2015年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2012年达到26%,2015年达到30%;
(4)专利申请量2012年达到20000件,2015年达到35000件;授权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量的比重2012年达到30%,2015年达到40%;
(5)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2012年达到13%,2015年达到15%;
(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2年达到52%,2015年达到54%;
(7)软件业务总收入2012年达到1200亿元,2015年达到2000亿元;
(8)万元GDP综合能耗年均下降4.5%;
(9)3年内,面向海内外,引进100名突破关键技术、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领军人才(团队);引进1000名各类紧缺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着力建设科技创新载体
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园区。
紧紧追踪科技前沿,高度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融科技研发、高端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生活配套和高品质生态空间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园和模范马路创新街区;加快建设液晶谷、无线谷、生物医药谷、农业谷,辐射带动开发园区创新型企业的成长。
——科技创新园建设工程。
高水平规划建设南京科技创新园(麒麟生态科技城)。
通过创新资源、生态资源和政策资源的空间集聚,迅速提升南京科技创新的层次和水平。
按照集聚“高端技术、高端产业、高端客户、高端人才”的要求,重点抓好科技创新核心区的规划建设,先期启动一批科技与产业对接平台的建设和入驻。
立足科技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和强化创新激励、成果转化激励、创新项目输出激励等一系列激励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园与产业园区联动发展机制,全力为全市产业园区提供优质高端产业化大项目,力争将科技创新园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新型经济建设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国家一流的创新中心。
——南京模范马路创新街区建设工程。
充分利用南京模范马路创新街区集创新人才、优势学科和国家重点科技型企业的强有力支撑,引导和集聚国内外科技资源与服务功能,建设以南京科技广场、中国(南京)电力自动化产业园、国睿科技园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平台,围绕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着力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电子信息及现代研发设计服务业,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产学研结合示范中心、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研发设计服务业创新型核心街区。
力争到2012年,研发及配套面积达150万平方米,集聚研发设计企业1500家,产业科技人员8万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
——中国南京液晶谷建设工程。
按照“依托龙头、系列开发、集群发展、高端培育”的总体原则,以数条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为牵引,加快引进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研发机构。
依托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子科技第55所国家平板显示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引进一批包括中国电子平板显示研发中心、夏普液晶显示全球研发中心在内的国内外优势液晶显示专业研发机构。
重点开展液晶面板工艺技术、关键材料技术、驱动电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以及测试平台建设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研发。
同时积极鼓励生产型企业加大研发成果的产业化,为南京液晶谷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2012年,南京液晶谷实现总投资超650亿元,形成年投放玻璃基板170万张,年生产大中尺寸模组3200万片,液晶电视1400万台、液晶显示器1800万台的生产能力,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到2015年,建设更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积极引入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项目,培育一批国际性大企业集团,实现总产值超3000亿元,将液晶谷建成全球领先的液晶显示产业基地。
——中国无线谷建设工程。
以“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核心,汇集领域顶尖人才,推动技术研发与标准制订,形成原始创新高地;以“通信技术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为技术转化桥梁,形成与一大批无线通信领域的高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的互动,形成通信新产品研发基地;以通信产业生态圈建设为承载,引进面向通信产业的各类制造、销售企业;同时,联接与呼应雨花台区已具特色和规模的现代通信软件产业基地,实现从通信技术链向通信产业链的转化,最终形成集国家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和制造、销售、服务企业于一体的产学研联合创新与产业化生态圈。
力争到2012年,建成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综合实验场,引进海内外通信技术领军人才30名,建立与企业的联合研发中心10个,年均就地转化重大研发成果6项。
到2015年,无线谷通信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带动全市通信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南京生物医药谷建设工程。
围绕我市所具有的生物医药研发独特资源和产业基础,以建设综合性产业集聚区为目标,通过省、市、区三级联动、资源集成、共同推进的规划建设方式,以高新区生物医药园及其产业化基地、浦口区的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为核心,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建设生物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平台,构建在全国有影响的生物技术创新及产业基地。
力争到2012年,建成药品检测平台、中药制备技术平台和研发与技术服务平台,产业规模超过400亿元。
——中国南京白马农业谷建设工程。
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目标,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以产学研联合科技创新与辐射、推广为主要内容,促进体制机制创新,集聚大批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在溧水县白马镇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示范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基地,打造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力争到2012年,核心区建设规模超过5000亩,产生农业高新技术成果300项,实现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就地转化200项。
推进园区转型发展。
整合南京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优势资源,与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充分结合,积极建设开发区科技创新“园中园”,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加速融合,形成创新要素更加集聚、高端项目加速成长、产业竞争力迅速提升的开发园区转型发展新局面。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建设国内一流平板显示产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着力打造应用软件及系统集成、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和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园,南京化学工业园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化工园区”,江宁开发区重点打造智能电网等产业园,主城区内的各省级开发区重点打造服务外包产业园和软件产业示范园。
(二)加快推动产业转型
围绕“4+8+8”的产业发展方向,瞄准国际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的前沿,大力发展南京在全省全国领先一步的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加快产业高端化,占领产业制高点。
1、加快支柱产业提档升级。
进一步明确传统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发展方向,强化信息技术、节能减排等高新技术的渗透、应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开发TFT-LCD、激光显示、OLED面板、模组制造,整机设计,背光、彩色滤光片等配套材料制造技术;积极开发光电子集成器件、光纤预制棒、传感器、高端效率器件和电路制造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微系统技术、微传感技术、扩频宽带通信技术、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进一步掌握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制备与封装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笔记本电脑、高性能服务器、并行计算机、海量存储设备等制造技术的开发;突破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办公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软件,软件测试与架构技术。
坚持“产业配套集群化、技术导入高端化、研发创新一体化”导向,以第6代、第8代液晶面板项目建设和更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引进为龙头,确立新型显示产品系列化开发的发展格局,强化新型显示产业上游关键器件、专用设备以及下游模组和整机等产业链本地化配套。
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将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我市第一支柱产业。
——石油化工产业。
着力开发基础化工高端产品,拓展精细化工产品链,大力发展化工产品及废弃物本地化循环利用技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确立石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打造醋酸、乙烯、丙烯、碳四、碳五、苯系以及高效低毒农药等七条高端化、精细化的完整产业链;加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产品和装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制造水平;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置,突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降低污染物排放,建设循环经济示范的生态工业园区;按照“提升品质、资源梯级利用和产业规模发展”的原则,打造国家级成品油、乙烯和醋酸基础化工产业基地。
在现有环境容量不突破的前提下,C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