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1541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八单元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八单元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八单元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八单元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docx

《第八单元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docx

第八单元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

第八单元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

第八单元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尊王攘夷”尊攘派、高杉晋作、“奇兵队”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尊王攘夷”运动为什么会发展为倒幕运动?

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倒幕运动的成功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对日本近代化乃至亚洲的影响问题探究

  分组讨论民族危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增强国民潜在的爱国主义热情倒幕运动的兴起“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倒幕根据地西南强藩;“大政奉还”问题探究

  分析图表

  历史比较体会时代风云人物的魄力、人格魅力、坚韧毅力等品质戊辰战争“王政复古”、“辞官纳地”、鸟羽、伏见战役、“戊辰战争”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

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

难点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节教材主要介绍黑船事件以后,面对西方势力入侵,国家主权逐步丧失,社会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日本社会各阶层不满幕府的对外软弱妥协,对内的恐怖镇压,掀起“尊王攘夷”运动。

但此时尊攘派重心是在“攘夷”,还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

1863年幕府发动政变后,尊攘派被清除出京都,支持倒幕派的长州藩在内外压力下被迫屈服,“尊王攘夷”运动终结。

指望幕府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已不可能;而且尊攘派也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在倒幕派的压力下,幕府“大政奉还”。

幕府表面上结束统治,实际上仍控制国家政权。

为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倒幕派发动戊辰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使幕府名实俱亡。

日本进入明治时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

建议提问“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第一目“尊王攘夷”教材阐述了尊攘派走上政治舞台的背景、原因、开始标志以及受到的广泛支持、尊王攘夷的主要活动及最终的失败。

重点是尊攘派走上政治舞台的原因。

1.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

在介绍尊王攘夷运动兴起的原因时,建议向学生介绍刺杀井伊直弼事件即所谓的“樱田门事件”。

1858年6月,井伊直弼出任在幕府中掌握实权的大老一职。

井伊直弼主张对内加强幕府的专制权力,对外妥协。

当时,幕府将军德川家定病重不能理政,井伊直弼掌权后,幕府的统治更加反动。

对外,井伊直弼上台后不久就同美国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及其附件,出卖日本的利益取得西方国家的支持;对内,先是罢免了幕府中主张改革的官员,还以将军的名义打击主张改革的大名;不久,井伊直弼大肆迫害反对派,很多改革派领袖遭到处罚,或被免职、幽禁、流放,有的甚至被处死。

前后共有一百多人入狱,死者达四分之一。

因为当时天皇的年号是“安政”,故这次迫害事件在日本历史上称为“安政大狱”。

为了反抗井伊直弼的高压政策,1860年3月24日上午8时,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被砍下了头。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事件”。

发动“樱田门事件”的武士们宣布,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反对幕府,只是为了清君侧。

从此,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有地主、富农、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参加的“尊王攘夷”运动开始了。

尊王攘夷运动的参加者被称为尊攘派。

尊攘派除了得到部分大名的支持,还得到许多豪农、豪商的积极响应,财力雄厚的豪农、豪商不但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还在尊攘派遭幕府迫害时为他们提供隐蔽场所。

尊王攘夷运动在长州、土佐和萨摩等西南诸藩发展迅速,这些藩的大名长期遭到幕府的排挤,与幕府的矛盾比较大,他们希望借助尊王攘夷运动扩大自己在日本政治中的影响力,故此对尊攘派采取支持的态度。

在介绍尊攘派的活动时,建议教师向学生指出:

尊攘派是为“攘夷”而尊王,“攘夷”是中心口号,中心活动。

教学建议:

介绍结束后,可以请学生总结“尊王攘夷”运动兴起的根源、直接原因?

分析尊攘派为何会得到广泛支持?

分组讨论“尊王攘夷”这一口号与当时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程度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当时日本新的生产关系还不成熟,不能产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

然而凡是反对现存秩序,必须具有一定的革命理论,在当时条件下,为寻求反幕府的理论根据,中下级武士只能树起比幕府地位高且为封建主义所承认的权威,即天皇的权威。

因为他们除“尊崇皇室”和“击攘夷狄”的大义名分论之外,找不出其他更合理的反抗根据,这就是中下级武士“尊王尊攘”口号局限性的所在。

换言之,它成为反对幕藩封建体制各派的共同政纲,也是日本资本主义不成熟的条件所决定的。

2.尊王攘夷运动的终结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复杂,建议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向学生讲述、讲多讲少;也可以建议学生课后在网上或图书室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这一时期日本错综复杂的政局,了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血腥性。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教师可以简要介绍1863年政变。

1863年秋天,幕府发动兵变,把长州藩的尊攘派驱逐出京都,很多支持尊王攘夷运动的公卿和长州大名毛利父子被免职。

毛利父子原想同幕府妥协,但遭到幕府拒绝。

遭到拒绝的毛利父子在长州藩重用高杉晋作等尊攘派人士。

尊攘派以长州藩为根据地,准备卷土重来。

大约一年后,XX多长州藩兵进攻京都。

但是,由于幕府事先得到消息,在京都集中了七八万人作好防守准备。

双方在京都展开了激战,两万八千多家房屋毁于战火,长州兵一度攻进皇宫的哈御门,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幕府兵击退。

因哈御门又称禁门,故这一事件历史上又称“禁门之变”。

由于“禁门之变”,长州藩和尊攘派被视为叛逆。

幕府还纠集35藩兵力,征伐长州藩,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次征长战争,准备粉碎反幕势力的基地,英、美、法和荷兰等国配合幕府的运动,派军舰炮轰长州下关的各个炮台。

长州藩面对内外强敌,只得妥协。

高杉晋作逃亡,其他几名禁门之变中的领袖人物被处死,幕府撤兵。

尊王攘夷运动宣告结束。

第二目“倒幕运动的兴起”教材阐述了尊王攘夷运动迅速发展为倒幕运动的原因,西南强藩成为倒幕活动的根据地,第二次征长战争及幕府在强大压力下的“大政奉还”。

重点是倒幕运动兴起的原因,难点是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根据地。

1.尊攘派变成倒幕派建议首先请学生尝试分析尊攘派变为倒幕派的原因,然后教师加以总结: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

单纯“攘夷”是不行的,不根本推翻腐朽的幕藩体制,摆脱封建束缚,决不能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

以后,尊攘派以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因积弱而被列强宰割作为教训,决定奋起自强。

自强首先要振兴工商业,实行开国,扩大对外贸易,以集中政治军事资金。

在此以前,尊攘派为“攘夷”而尊王。

“攘夷”是中心口号。

到了此时,根本战略应由攘夷转为倒幕,并为倒幕而要求“开国”,于是放弃了攘夷论。

就这样,尊攘派变成了倒幕派,这是幕末政治斗争形势的重要转变。

2.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倒幕派首先控制了长州藩,1864年12月,高杉晋作等潜返下关,发动了夺取长州藩保权力的战争;1865年初倒幕派获胜,重掌长州藩权力。

高杉晋作和木户孝允在长州进行“割据富强”的改革。

改革军制:

从英国购买先进武器,组织新式军队;经济上:

新建了造船、冶铁、炼油等藩营手工业工场,对外开放,扩大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积蓄倒幕的物质力量。

与此同时,萨摩藩以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为首的激进派逐渐取得了政权,走向倒幕。

通过改革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力量,成为倒幕派的新据点。

随着倒幕运动的深入,萨摩和长州日益接近。

1866年1月,长州和萨摩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密约规定在幕府征讨长州时,萨摩要协助长州,并共同举兵反幕。

11月,萨摩、长州建立经济同盟,由此形成了以两藩同盟为核心的举国讨幕的局面。

建议请学生结合第一节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分析为什么西南强藩会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培养学生学会从政治、经济、军事、领导、群众基础等方面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农民和市民暴动,极大地支持、推动了倒幕运动的发展。

农民和市民暴动1860年发生43起,1865~1867年,平均每年发生55.3起,城市贫民捣毁运动,主要是反对幕藩领主和商人囤积粮食投机涨价的“米骚动”。

群众斗争情绪激昂,不顾幕府的镇压,在街上张贴写给老中的匿名信说:

“现在要么把我们消灭,要么就把米价降到3百文。

如这两件事都不能办到,就把全市化为焦土。

”当他们被捕时,坚决果敢地向审问他们的大坂官吏指出:

引起这次暴动的祸首就是将军。

大久保利通获悉后认为:

“民心已离将军,幕府何足惧!

”4.介绍“大政奉还”时,建议可以简要介绍:

长州及萨摩藩的倒幕派为推翻幕府,朝着“举兵倒幕”方向迈进。

其他各藩也有主张武力倒幕的志士活跃。

1866年的12月,不满15岁的明治天皇即位,倾向于倒幕的岩仓具视等人掌握了京都朝廷的实权。

1867年10月,萨摩、长州、安艺三藩讨幕派在京都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利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义武装倒幕。

他们一方面扩充兵力,另一方面秘密同天皇取得联系,准备发动宫廷政变,把德川将军赶下台去。

明治天皇写了一份“讨幕密诏”,交到大久保利通他们手里。

将军德川庆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企图在形式上让天皇执政,而自己在天皇之下掌握实权,于是在天皇发下讨幕密诏的同一天,上奏要求把政权“奉还”给天皇,这就是所谓的“大政奉还”。

建议可以请学生总结幕府主动“大政奉还”的原因。

第三目“戊辰战争”。

教材介绍了“戊辰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经过、结果及胜利的原因,重点是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

1.战争爆发的原因建议请学生根据教科书理解、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目的、直接起因,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总结。

建议向学生指出教材中所说的1868年初“京都政变”就是我们经常在资料中所看到的“王政复古”。

两者是一回事,也就是宣布京都的天皇政府是唯一合法的日本政府,天皇收回统治权,下令剥夺德川家的将军之职,废除幕府制度,紧接着要求德川将军“辞官纳地”即交出统治地区。

 2.戊辰战争的爆发及主要经过“王政复古”后,幕府仍拥有实权,时刻准备反扑。

1868年1月,德川幕府以“除君侧之奸”为名,进攻京都。

1月3日中午,朝廷宣布德川幕府为“朝敌”,决定讨伐。

于是新政府军和幕府军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接触,全面内战展开。

幕府军虽然有1万5千多人,但是,人民群众痛恨德川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政府军作战目的明确,士气旺盛;同时一些原来站在幕府一边的藩为形势所迫,背离幕府转而群攻幕府军队,结果,幕府军队被只有5000人的明治政府军队击败,向大阪溃逃,政府军乘胜追击,占领重要城市大阪,这次战争的胜利,打开了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政权的道路,迫使近畿以西各藩投向反对幕府的萨摩和长州方面;促使三井等特权商人决定抛弃幕府,以财力支持新政府,继续追讨德川庆喜。

新政府为使天皇政权获得欧美各国的承认,向各国公使面交国书。

各国承认新政府和旧幕府为对等的交战团体,宣告战争中局外中立。

但法国暗中支持幕府,英国商人则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1868年3月,政府军进抵江户郊区。

4月21日新政府军“无血入城”,接收江户,德川庆喜去水户“谨慎”,仍给静冈土地70万石。

至此,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名实俱亡。

德川庆喜虽降,但内战还没有结束。

幕府的残余势力仍在日本东北部组织了“彰义队”和“奥羽、越列藩同盟”等武装势力继续同明治政府为敌。

又经过一年的征战,才最终彻底打败幕府,结束了战争。

关于战争经过,主要让学生了解鸟羽、伏见战役以及进入江户,其他也可以不作要求,可以建议有兴趣的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的图书、影像资料。

可以提醒学生:

新政府当时还没有独立的财源,内战军费和政府开支主要依靠三井、鸿池、小野、岛田等大商业资本家的借款和发行政府纸币维持,因此后来明治政府在维新时期对这些大资本家多有扶持,为后面章节的学习略作交代。

3.关于战争胜利的原因,建议请学生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加以分析总结。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如有可能,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维新前期列强在日本的角逐。

通过探讨,学生会认识到:

幕末日本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样,面临着沦为欧美列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关于“尊王攘夷”一目的教学,可以提问“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尊王攘夷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开始标志,建议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现刺杀井伊直弼的事件,然后请学生自己总结尊王攘夷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建议提醒学生尊王攘夷运动的中心是“攘夷”,为“攘夷”而“尊王”。

可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图文说明,分析这一运动为什么会得到广泛支持?

“奇兵队”与幕府军队的不同之处?

结合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尊攘派为什么不能提出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口号?

尊攘派的局限之处?

关于“倒幕运动的兴起”一目,可以首先由学生分析尊攘派为何转变为倒幕派?

学生一般能分析出幕府不能实现改革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有识之士要倒幕。

建议提请学生注意:

在攘夷运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感受到要富国强兵,不能光靠盲目“攘夷”,“开国”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付诸实行,尤其是在西南各藩。

在介绍有关倒幕派控制长州、萨摩政权,实行经济、军事等改革后,可以请学生结合第一节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分析为什么西南强藩会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培养学生学会从政治、经济、军事、领导、群众基础等方面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关“大政奉还”背景的分析,可以按教科书内容和插图分析,不作过多补充。

有关“戊辰战争”一目,可以问学生:

既然幕府已经“大政奉还”了,为什么1868年初,倒幕派还要发动政变,要求“王政复古”?

什么是“辞官纳地”?

关于战争的经过,结合插图,介绍鸟羽、伏见战役,“无血入城”,让学生大体了解“彰义队”、“奥羽越列藩同盟”、“函馆之战”,不用作具体要求。

关于战争胜利的原因,建议请学生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加以分析总结。

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2.教学案例案例一

  在介绍倒幕运动的兴起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展示图片三张:

图片1.日本地图:

结合地图,介绍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1866年1月萨摩、长州,缔结军事同盟,规定在幕府征讨长州时,萨摩要协助长州,并共同举兵反幕;11月,萨摩长州建立经济同盟,由此形成了以两藩同盟为核心的举国讨幕的局面。

图片2.“大政奉还图”结合图片说明:

这幅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

1867年,萨摩、长州、安艺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席卷了包括京都、大阪、横滨、江户等大城市在内的幕府管辖区。

幕府的统治摇摇欲坠。

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大政奉还图》描绘的就是这一场景。

案例二

  在介绍戊辰战争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展示图片鸟羽、伏见战役,介绍这幅图描绘的是在战斗中,新政府军乘胜追击,幕府军仓皇逃窜的场景。

四、问题解答【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1.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题关键:

理解“攘夷”思想是怎样发展为“倒幕”思想的。

思路引领: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盲目“攘夷”思想被抛弃,“开国”思想被接受。

答案提示:

相同点:

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的支持;领导力量基本一致;根据地基本一致。

不同点:

前者重在“攘夷”,失败;后者重在“倒幕”,彻底打跨幕府,胜利。

2.请分析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解题关键:

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

思路引领:

从国际、国内形势两方面分析。

答案提示:

国内:

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人民群众痛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

国际:

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二)学习延伸你了解中国那一段历史吗?

你认为高杉晋作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解题关键:

唇亡齿寒;分析中国衰败的根源,外来侵略加剧了衰败。

思路引领:

高杉晋作的说法有的很有道理,但有关中国衰败的原因并不够全面。

答案提示:

唇亡齿寒;中国衰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没落,游离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之外,落后就要挨打;而因循守旧,武器落后,加剧了衰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