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理学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0727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生理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微生物生理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微生物生理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微生物生理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微生物生理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生理学答案.docx

《微生物生理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生理学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生理学答案.docx

微生物生理学答案

绪论

1.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有哪些?

答:

研究对象:

微生物生理学是研究微生物的正常功能和现象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生长繁殖、营养代谢、形态发生、遗传变异等活动中的生理规律

研究范围:

1.研究微生物细胞的重建方式与一般规律

2.研究微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3.研究微生物生理活动与人类的关系

2.试叙微生物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答:

培养技术:

微生物的类群众多,且都要求适合于自身的培养环境,因而发展了多种多样的培养技术。

染色技术:

染色技术构成了以染色反应为基础的细菌细胞化学。

细菌的每一基质都产生一个固定的染色反应,如我们要观察细胞的某一特殊构造,就需经过一特殊的染色

显微观察技术:

相差,暗视野,荧光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技术(扫描、透射)。

生化技术:

对细菌结构及其代谢产物、降解产物、合成产物进行的分离,纯化和分析的技术。

生物物理技术:

测量细菌的能量和电泳性质时,用凝胶扩散沉降试验、免疫反应、酶活性等。

在免疫反应酶活性方法中,多使用光谱仪、质谱仪、各种层析、标记元素等。

生物合成技术:

在生物合成中,多使用磁共振和顺磁共振、超速离心、超滤、聚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粘度计、旋光仪、比浊计、各种测压技术和分子放射自显影技术等。

3.您对21世纪微生物生理学的展望有哪些认识?

答:

a.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研究继续得到加强

b.继续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发现新的化合物、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催化剂

c.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

d.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微生物生理学将发挥重要作用

4.试叙微生物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答:

微生物生理的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免疫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多种学科,虽然在总体上各有自己的体系,论述问题的角度不同,但在某个问题的基本内容方面,交叉现象是存在的,难以划分的,这也说明了微生物生理学与这些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

微生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关系:

生物化学是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和工具,以微生物为对象的生物化学规律的揭示,不少内容本身就是微生物生理学的内容,虽然两者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都有自己应该解决问题的范围。

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之处实在不少。

微生物生理学与病理学的关系:

微生物生理学与病理学有密切关系,病理学家常常要求脱离寄主时研究寄生微生物,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从微生物生理学角度很好了解病原微生物的营养需要,还有许多病理学上要求微生物生理学加以研究的方能解决的问题。

微生物生理学与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的关系:

微生物生理学与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不可能不涉及到微生物的遗传变异、遗传变异现象也是一种生理活动,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的,对它细胞结构的研究是细胞生物学的范围,对于结构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功能的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微生物生理学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

微生物生理学与物理学、化学、数学等的关系:

微生物生理学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也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在微生物的生理活动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物理、化学现象,只有具有一定的物理学、化学知识才能比较正确地理解有关的生理现象。

物理学、化学也为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提供方法基础。

数理统计使我们在看起来是杂乱的众多现象中找出基本的规律。

微生物生理学与发酵的关系:

在发酵工业中,早就把许多微生物拿来生产成品,产品质量的优劣与否与掌握微生物的生理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对微生物的生理规律了解得比较的好的企业则生产的产品质优而稳定。

同时由于工业的发展逐步走上机械化自动的轨道,也就进一步需要微生物生理学能适应这个需要。

第一章

1.试叙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答:

2.试叙鞭毛的结构与功能。

答:

结构:

鞭毛发源于细胞膜内侧的基粒上细胞壁为鞭毛的运动提供了支撑点。

G+和G-菌中,鞭毛结构有区别,鞭毛是由鞭毛蛋白组成直径15~25nm,长度3~12um,鞭毛有单极生、单极丛生、偏极生、双极生、周生

鞭毛着生的方式和数量一般都是分类鉴定的依据。

功能:

鞭毛:

运动、具有抗原性

细菌的三种运动方式:

细菌鞭毛的自由运动,粘细菌的滑行运动,螺旋体的伸缩运动

3.试叙菌毛的结构与功能。

答:

结构:

菌毛是由菌毛蛋白组成,菌毛至少十根以上一般周生,

功能:

粘附,与致病性有关

4.试叙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答:

结构:

细胞壁分G+和G-两种结构,G+比G-结构简单,G+细胞壁只有厚厚的一层肽聚糖物质,而G-除有一层薄薄的肽聚糖物质外,在外层还有一层脂质物质合并一起构成细胞壁。

功能:

机械保护作用,抗渗透压,保持菌体形态;内外物质交换的屏障;与抗原性、致病性、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G+菌G-菌

肽聚糖50%-80%1%-10%

磷壁酸10%-20%-

脂多糖-+

脂蛋白-+

5.试叙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答:

结构:

膜占细胞干重的10%,

其中:

脂类20%-50%

蛋白质50%-75%

糖类1.5%-10%

脂类:

低温型微生物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

高温型微生物含较多饱和脂肪酸

蛋白质:

表面蛋白20%~30%

结构蛋白70%~80%

功能:

a作为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屏障和介质,有选择性;b能量交换的场所,与呼吸、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类、电子传递链位于膜上;c传递信息;d参与细胞壁的合成。

6.试叙间体的作用。

其功能与横隔壁和壁的形成、DNA的复制、细胞分裂、氧化磷酸化、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芽胞的形成等有关。

7.试叙核糖体的作用及组成。

答:

组成:

核糖体由65%RNA和蛋白质组成,每个细胞可有104个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核糖体70S80S

亚基50S30S60S40S

蛋白质30-352030-5045-75

RNA23S5S16S28S5.8S5S18S

功能: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8.线粒体从细菌进化而来的理由及例证

答:

线粒体从细菌进化而来的理由:

基因物质,蛋白质,脂肪酸,呼吸链

线粒体从细菌进化而来的例证:

巨大变形虫,草履虫

第二章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答:

碳源,氮源,矿质养料,生长因子,水份

2.试述水对微生物生长的意义。

答:

a水是细胞重要组分,保持细胞正常的胶体状态;

b是代谢反应的重要介质,营养物质必须先溶于水,才能被吸收进细胞内;

c水的比热高,可有效地吸收代谢中所放出的热;

d水又是热的良导体,有利于散热、调节细胞温度。

3.常用的微生物碳源有哪些?

答:

•无机营养型微生物可以二氧化碳为唯一碳源。

•化能有机营养型微生物必须以有机物为必需碳源:

糖类(单糖、寡糖、多糖)、有机酸、醇、脂、烃及芳香化合物。

氨基酸既是氮源,又是碳源。

•常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萄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甘露醇、甘油和有机酸。

•发酵工业中常用:

饴糖、米粉、玉米粉、淀粉、米糠、纤维素。

4.常用的微生物氮源有哪些?

答:

•微生物利用氮源的情况可以区分以下3种不同类型:

固氮微生物:

可利用分子氮(N2)为唯一氮源,合成全部含氮有机物。

氨基酸自养型:

可用无机氮(NH3,NO3-)或尿素为唯一氮源,合成细

胞全部含氮有机物,是数量最多的类群。

氨基酸异养型:

不能合成某些必需氨基酸而必需从环境中吸收。

•实验室:

微生物培养基中常用氮源有铵盐、硝酸盐、尿素、蛋白胨、

多肽、氨基酸、蛋白质;

•工业上:

常用鱼粉、豆饼粉、蚕蛹、玉米浆、酵母粉作为有机氮源。

5.简述P、S、Mg、K、Ca、Fe、Cu等元素在微生物体中的生理功能。

答:

P:

核酸、磷脂、ATP、CoA、NAD、NADP、FAD、TPP(羧化辅酶)和FMN(黄素辅酶)是细胞中主要含磷化合物,磷酸盐还可调节pH。

S:

含S氨基酸、CoA、B1、硫辛酸的组成元素,包含在蛋白质、辅酶和辅基中,在细胞化学

组成和代谢活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S、H2S是硫细菌的能源物质。

Mg:

参与组成叶绿素、菌绿素等光合色素,是一些酶的激活剂和调节剂,是核糖体和膜结构的稳定剂,对某些重金属的毒害作用有一定拮抗作用。

K:

虽不参与细胞结构,但它是许多酶作用的激活剂,调控细胞原生质的胶体状态和细胞膜的透性,细胞内K+浓度远大于胞内。

Na:

主要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在海洋和噬盐微生物细胞内含有较高浓度的Na+。

Ca:

参与调节细胞生理状态,如维持细胞胶体状态,降低膜的通透性,调节pH,拮抗金属离子毒性,蛋白酶的激活剂,芽胞的组分,与抗热性有关。

6.微生物生长因子包括哪几类?

答:

主要有维生素、氨基酸、核苷类(碱基)。

7.试述各种维生素在微生物体中的作用?

8.比较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在微生物体中的需要量。

答:

维生素:

一般需要浓度:

1-50ng/ml

氨基酸:

一般需要浓度:

20-50ug/ml

碱基:

一般需要浓度:

200-2000ug/ml

9.试述专性厌氧微生物为什么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存?

答:

专性厌氧微生物体内缺少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在微生物体内氧化还原作用下,氧还原生成超氧基(O2—)化合物,H+和过氧化氢(H2O2)这些物质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

10.举例说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答:

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

根据能源来分:

a光能营养型,b化能营养型,c寄生营养型(细菌营养型,只能在细菌细胞内生长;植物营养型,只能在植物细胞内生长;动物营养型,只能在动物细胞内生长)

根据合成必要代谢物质的能力来分:

自养型;异养型;低能营养型

11.试述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分泌。

答:

由于细胞膜的屏障作用,一般情况下大分子营养物质如淀粉、脂类和蛋白质等不能自由地穿过细胞膜,所以微生物分泌水解酶类,首先将大分子营养物水解后,才可吸收加以利用。

而这些水解酶均为蛋白质大分子,它们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才能向胞外分泌。

除了酶类物质外,其它一些大分子物质如毒素的分泌、细胞膜和细胞壁上的蛋白质结构成分的定位等也都需要进行蛋白质的跨膜运输。

因为细胞壁的肽聚糖层对这些大分子是可通透的,因而大分子物质的运输需要克服的是膜的屏障。

对于G-菌而言,蛋白质不仅要通过细胞内膜还要通过细胞外膜,一般来说,把蛋白质通过细胞内膜运送到达周质空间的过程称为转运,而到达细胞外称为分泌。

在G-菌中蛋白质分泌较为复杂,有些蛋白质可从细胞质直接通过细胞内膜和细胞外膜运输到细胞外,有些则要先通过细胞内膜到达周质空间,再通过细胞外膜到达细胞外。

12.试述小分子营养物质的四种吸收方式。

答:

a.被动扩散:

被动扩散是由于细胞内外营养物质浓度差而产生的物理扩散作用,非特异性。

b.促进扩散:

酶与营养物质可逆性结合来加快运输速度,动力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不改变内外浓度的动态平衡。

c.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和养料具有特异性;消耗细胞能量;逆浓度梯度吸收营养物质;改变运输反应的动态平衡点。

d.基团转位:

基团转运是指细胞在运输物质过程中,同时伴有对运输底物进行化学修饰的一种运输方式。

基团转运属于主动运输,有能量的消耗和载体蛋白的参与,但因为底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因而对原运输底物而言,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13.蛋白质转运系统有哪几类?

答:

Sec转运系统,Tat转运系统。

14.Sec转运系统和Tat转运系统共性有哪些?

答:

①所转运的蛋白质含有信号肽。

合成的蛋白质前体上均在N-端有介导转运的信号肽,信号肽均由3部分形成,位于N末端的带正电荷的n-区、形成α-螺旋的疏水性的h-区和位于C末端的含有信号肽酶切点的c-区。

信号肽在蛋白质穿越细胞内膜时被信号肽酶切除。

②在两种转运系统中,蛋白质的转运都需要消耗能量。

Sec转运系统的能源来自于ATP的水解,在不同的阶段还需要质子梯度提供能量。

而Tat转运系统的能量来自于质子梯度,与植物叶绿体中蛋白质转运的ΔpH依赖系统相似。

15.Sec转运系统和Tat转运系统差异性有哪些?

答:

①Sec转运系统转运的蛋白质以松散的线状形式转运,而Tat转运系统转运的蛋白质以折叠形式转运,且绝大多数转运的蛋白为与细菌厌氧呼吸有关的并含有氧化还原辅因子的酶。

②Tat信号肽通常比Sec信号肽长,含有双精氨酸保守序列核心S/T-R-R-x-F-L-K,特征性氨基酸含量也不同于Sec信号肽。

第三章

1.试叙微生物代谢的特点。

答:

a.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快,有的代时间仅20’;b.微生物种类繁多,各种微生物对营养要求与代谢方式均不相同,有的可以进行化能自养或异养,有的进行光能自养或异养,表现了代谢的多样性;c.微生物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当外界环境条件如培养基成分,PH及温度,供氧等发生改变时,微生物能改变自身的代谢方式,适应改变了的环境。

d.微生物还具有易于人工控制的特点。

在某些特殊因素(诱变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异,这样微生物可作为研究生物体代谢规律的理想材料。

2.举出当前微生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答:

1)静息细胞法

2)同位素示踪法

3)极谱分析法

4)瓦勃格压力计法

5)突变株的应用

6)酶抑制剂法

3.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从哪几方面来?

答:

能量来自有机物,无机物,可见光

4.在单糖分解中,从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微生物有哪几种常见途径?

答:

EMP途径(又称已糖二磷酸途径或酵解途径),HMP途径(又称磷酸戊糖途径),ED途径(又称已糖磷酸),PK,直接氧化

5.微生物的合成代谢有哪些方面?

答:

CO2的固定;二碳化合物的同化;糖类的合成;脂类的合成;生物固氮;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核苷酸的合成;核酸的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6.何谓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何谓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答:

初级代谢:

指与微生物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代谢过程,包括产能代谢,小分子前体物质的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如DNA,蛋白质,酶的合成等。

指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所有带些活动,缺少次级代谢,微生物就不能生存,它贯穿于微生物生长的所有阶段。

次级代谢:

只存在于细胞生长的一定时期,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对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不是必不可少的。

7.微生物次级代谢有哪几种类型?

答:

a.根据产物合成途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与糖代谢有关的类型,与脂肪酸代谢有关的类型,与萜烯和甾体化合物有关的类型,与TCA环有关的类型。

b.根据产物作用可以区分为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及维生素。

8.微生物次级代谢的特点有哪些?

答:

1)次级代谢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并受初级代谢的调节;

2)次级代谢产物一般在菌体生长后期合成;

3)次级代谢酶的专一性低;

4)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菌株特异性;

5)次级代谢可能与质粒有关。

9.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方式有哪几种?

答:

1)代谢调节的环节

2)酶活性调节

3)酶合成的调节

10.酶合成调节有两种类型?

答:

1)酶合成的诱导

2)酶合成的阻遏

11.酶活性调节通过什么实现的?

答:

酶活性的调节是通过激活或抑制已有酶的活性而实现的

12.酶活性调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底物和产物的性质和浓度、环境因子如pH等。

13.何谓酶的激活?

何谓酶的激活剂?

答:

酶的激活:

在某些物质的作用下,使原来无活性的酶变成有活性,或使原来活性低的酶提高了活性都称为酶的激活或活化

酶的激活剂:

凡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称为激活剂

14.酶激活作用有哪两种情况?

答:

前体激活:

即代谢途径中后面的酶促反应,可被该途径中前面的一个中间产物所促进。

反馈激活:

即指代谢产物对该代谢途径的前面的酶起激活作用。

15.何谓酶的抑制?

抑制作用有哪些特点?

答:

酶的抑制:

由于某种物质的存在,使酶的活性降低或失去活性,称为抑制。

特点:

抑制作用可以是不可逆的,这将造成酶活性的永久性丧失;抑制作用也可以是可逆的,即当抑制剂去除后,酶的活性又可恢复。

16.直线反馈调节模式有哪两种?

答:

直线形代谢途径的反馈调节模式

直线顺序反馈抑制作用模式

17.分枝反馈抑制的模式有哪几种?

答:

分枝顺序反馈抑制的模式

 

分枝同功酶反馈抑制的模式

 

分枝协同反馈抑制的模式

 

分枝累积反馈抑制的模式

 

分枝增效反馈抑制的模式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什么是微生物的细胞周期、分几个阶段?

答: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是指新生的细胞长大以及最后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一个细胞周期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世代时间或倍增时间,世代时间是微生物生长中极重要的概念。

真核细胞的生长周期分为分裂间期(G1,S,G2),前,中,后,末

原核细胞的生长周期一般较短,只有G1期(复制前期)、R期(复制期)和D期(分裂期),DNA复制一结束,便立即进入细胞分裂。

R期D期长短较稳定,G1期可变,甚至无G1期。

2.什么是同步生长、用什么方法可获得同步细胞?

答:

同步生长:

一个细胞群体中各个细胞部在同一时间进行分裂,就可以说细胞在进行同步分裂或同步生长,进行同步分裂的细胞称为同步细胞.同步细胞群体在任何一时刻部处在细胞用期的同一相,彼此间形态、生理生化特征都很一致。

筛选法:

过滤法,区带密度梯度离心法,膜洗脱法,

诱导法:

物理和化学法

3.细菌的细胞周期中主要的细胞学变化有哪些?

答:

细胞的表面生长.横隔形成、DNA复制分离并进入子细胞和细胞分裂

4.试述细菌生长曲线各期的细胞生理特点。

答:

延滞期:

处在该期的细胞特征:

个体变长,体积增大,代谢加强,RNA含量增加,使细胞质噬碱性增强;由于代谢活性的提高,使贮存物消失。

对数期:

细胞生长旺盛,代谢活力强、分裂速度快,以几何级数增加,代时稳定。

稳定期:

体积较小,开始积累贮存物和次生代谢产物、芽胞细菌开始形成芽胞。

衰亡期:

多形态、畸形、革兰氏染色不稳定。

5.试述生长速率与营养物的浓度关系及Ks的生理意义。

答:

①当生长限制性底物浓度很大时(S»Ks)Ks往往可忽赂不计,Ks十S=S,这时µ=µm,说明这时细菌以最大生长速率生长。

②当生长限制底物浓度很低时,则Ks十S=Ks,这时µ=µm/Ks.S,它表明这时细菌的生长远速率与生长限制性底物浓度成正比。

常数Ks的生理意义在于可以用它来衡量微生物对某种底物的亲和力,Ks值越小,表明它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大。

6.什么是二峰生长曲线?

研究其意义如何?

答:

二峰甚至多峰生长曲线也较为普遍,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培养中有二种或三种以上的碳源时才出现。

第一个对生长数期中微生物是利用第一种碳源,在这期间,对第二种碳源的利用有抑制作用,直到第一种碳源用尽后,利用第二种碳源的适应酶才开始形成。

第二个对生长数期微生物利用第二种碳源,而第二个对生长数期的长短,是取决于该微生物产生适应酶的能力。

7.什么叫连续培养?

连续培养器分为哪两类?

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

连续培养:

不断地向培养器中加入培养液,同时移出同体积菌液使培养器中微生物保持相对稳定生长速率,始终处于对数期或稳定期,以获得大量的均匀的菌体或代谢产物培养方法。

恒化连续培养:

特点控制一种低浓度的限制性养料因子,通过调节其浓度来获得具有不同生;长速率的培养物。

恒浊连续培养“

特点微生物以最高速率生长。

8.什么是微生物的稀释率?

怎样表示?

什么是停留时间?

怎样计算?

答:

稀释度D表示单位时间,新加入的培养基体积与培养器内培养基总体积之比,

D=f/V

稀释度D的倒数表示培养液在培养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θ。

θ=1/D=V/f

9.试述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

答:

一、温度五、辐射

二、水分六、超声波

三、pH七、高压

四、O2和Eh八、化学杀菌剂和化学疗剂

10.何谓微生物的抑制?

哪些因素可引起微生物的抑制?

答:

微生物的抑制:

微生物存在于环境中,不可避免要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限度内,环境因子的变化可以引起微生物形态、生理或遗传特性的变化,但超过一定限度,常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低温,高温,低渗,高渗,干燥,水活度过低,强酸强碱,辐射,氧气含量不合适,化学杀菌剂

11.试述抗微生物剂和抗代谢物的种类及作用。

答:

抗代谢物是一类与生物体内的必需代谢物结构相似、以竞争方式取代正常代谢物、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物质,也称代谢拮抗物。

人们最早应用的第一个实用性抗菌物质就是磺胺类药物。

磺胺作用机理:

磺胺与二氢叶酸的前体之一对氨基苯甲酸类似,可以取代对氨基苯甲酸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阻止合成二氢叶酸,而抑制细菌生长。

12.试述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

答:

是由微生物合成或人工半合成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另一些微生物的化学药剂。

其抑制机制有4类:

抑制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头孢霉素、万古霉素、多氧霉素、环丝氨酸

损伤细胞膜:

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

干扰蛋白质合成:

作用于30s小亚基:

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

作用于50s大亚基:

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

阻碍核酸合成:

灰黄霉素,利福霉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C

阻止几丁质合成:

多氧霉素

第五章微生物的分化与发育

1.何谓分化与发育?

答:

分化:

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朝不同方向发展,使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导致一种细胞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的过程。

发育:

生物体经过生长和分化使机体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性不成熟到性成熟的过程。

2.微生物的分化与发育有何特点?

答:

分化与发育是极为普遍的生命活动现象。

它们不仅存在于高等动、植物中,同样也存在于各类微生物中。

然而,微生物的分化与发育比高等动物,植物的分化与发育简单的多,原始的多。

3.研究微生物的分化与发育有何意义?

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揭示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而且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倘若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微生物分化与发育的规律,就可以人为地控制它们的分化与发育行为,造福人类。

例如,白假丝酵母菌在寄生与非寄生条件下表现出二形态分化,了解这种分化的规律就能够提供防止它们致病的手段与方法。

又如,只要掌握了食用菌子实体发育的条件与规律就可以更加自觉地指导生产加强管理,不断增加栽培品种和提高单位产量,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食用菌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4.举例说明营养体的分化。

答:

一、节杆菌细胞形态的转变

二、根瘤菌的形态分化

三、丝状蓝细菌的形态分化

四、毛霉和酵母菌的形态分化

5.举例说明孢子的形成过程及调节控制。

答:

营养细胞期→轴线形成期→横隔形成期→前孢子形成期→皮层形成期→孢子外壳形成期→孢子成熟期→孢子释放期

芽孢的萌发:

活化期→启动期→长出期

抗生素

1.试叙抗生素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

2.怎样理解抗生素的定义?

答:

抗生素是一个低分子量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在低浓度时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生长。

一个低分子量的物质是指一个分子有一定的化学结构,其相对质量最大可达数干。

一般不把那些酶如溶菌酶或大肠杆菌素等复合酶包括在内,尽管它们也具有抗菌性能。

如果将抗生素确切地定义既是只有来自微生物的天然产物才能称为抗生素。

然而,通常把经化学改造的天然来源的抗生素或微生物代谢的其他产物均称为半合成抗生素。

现在甚至于把抗生素不仅限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经常还可以看到“植物抗生素产物”这样的说法。

(这样使用术语是不够确切的)

抗生素“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生长”,可以是暂时性或持久性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如果抑制作用是持久性的,抗生素的活性称为杀菌作用。

  定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