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结构质量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9397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式结构质量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装配式结构质量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装配式结构质量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装配式结构质量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装配式结构质量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装配式结构质量措施.docx

《装配式结构质量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结构质量措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装配式结构质量措施.docx

装配式结构质量措施

一、装配式结构质量措施

(一)装配式结构施工重难点分析和对策措施

1、预制构件的运输

(1)预制构件运输过程中应做好安全和成品保护,应根据预制构件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

(2)对于超高、超宽、形状特大的大型预制构件运输和存放应制定专门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运输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设置柔性垫片,避免预制构件边角部位或链索接触处的混凝土收到损伤。

2)用塑料播磨包裹垫块避免预制构件外观污染。

3)墙板门窗框、装饰表面和棱角采用塑料贴膜或其他措施防护。

4)竖向薄壁构件设置临时防护支架。

5)装箱运输时,箱内四周采用木材或柔性垫片填实,支撑牢固。

(4)根据构件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托架、靠放架、插放架应进行专门设计、进行强度、稳定性和刚度验算。

1)外墙板宜采用直立式运输,外饰面层应朝外,梁、板、楼梯、阳台宜采用水平运输。

2)采用靠放架式运输时,构件与地面倾斜角宜大于80度,构件应对称靠放,每侧不大于2层,构件层间上部用木垫块隔离。

3)采用插放架直立运输时,应采取防止构件倾倒措施,构件之间应设置隔离垫块。

4)水平运输时,预制梁、柱构件叠放不宜超过3层,板类叠放不宜超过层。

预制墙板的运输

2、预制构件的存放

(1)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2)存放库区宜实行分区管理和信息化台账管理。

(3)应按照产品品种、规格型号、检验状态分类存放,产品标示应明确、耐久、预埋吊件应朝上,标示应朝外。

(4)应合理设置垫块支点位置,确保预制构件存放稳定,支点宜与起吊位置一致。

(5)与清水混凝土面接触的垫块应采取防污染措施。

(6)预制构件多层叠放时,每层构件间的垫块上下对齐;预制楼板、叠合板、阳台板和空调板等构件宜平放,叠放层数不宜超过6层;长期存放时,应采取措施控制预应力构件起拱值和叠合板翘曲变形。

(7)预制柱、梁等细长构件宜平放且用两条垫木支撑。

(8)预制内外墙板、挂板宜采用专用支架直立存放,支架应用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薄弱构件、构件薄弱部位和门窗洞口应采用防止变形开裂的临时加固措施。

(叠合板存放)

(外墙板直立存放)

(预制楼梯水平存放)

(预制阳台、飘窗板水平存放)

3、预制构件的安装施工

(1)施工准备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应制定专项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进度加护、施工场地布置、预制构件运输及存放、安装与连接施工、绿色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

2)预制安装构件、安装用材料及配件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产品应用技术手册的规定,并应按照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进场验收。

3)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平面规划设置运输通道和存放场地,并应做到现场运输道路和存放场地应坚实平整,有排水措施;施工现场内道路应按照构件运输车辆的要求合理设置转弯半径及道路坡度;构件运到存放场地后应符合构件存放相关规定。

4)安装施工前,应进行测量放线,设置构件安装定位标识。

测量放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的相关规定。

5)安装施工前,应核对已施工完成结构、基础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确认混凝土的强度和预留预埋件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该对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及预制构件和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等符合设计要求。

6)安装施工前,应复核吊装设备的吊装能力,应按现行行业标注《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检查复核吊装设备及吊具处于安全操作状态,并核实现场环境、天气、道路状况等满足吊装施工要求。

7)高空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宜采用工具式操作架进行安装作业。

(2)预制构件安装

1)应根据当天的作业内容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

2)预制构件应按照吊装顺序预选编号,吊装时严格按编号顺序起吊。

3)预制构件在吊装过程中,应设置缆风绳控制构件转动。

4)应根据预制构件的形状、尺寸、重量和作业半径等要求选择吊具和起重设备,所采用的吊具和其中设备及其操作,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及产品应用技术手册的规定。

5)吊点数量、位置应经计算确定,应保证吊具连接可靠,应此案去保证起重设备的主钩位置、吊具及构件中心在竖直的方向上重合的措施。

6)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度,不应小于45度。

7)应采取慢起、稳升、缓放的操作模式,吊运过程应保持稳定,不得偏斜、摇摆和扭转,严禁吊装构件长时间悬停在空中。

8)吊装大型构件、薄壁构件或形状复杂的构件时,应使用分配梁或分配桁架类吊具,并应采取避免构件变形和损伤的临时加固措施。

(预制墙板两点吊装)(预制墙板两点吊装)

(3)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后应及时校准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1)预制墙板、预制柱等竖向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垂直度进行校核与调整。

2)叠合构件、预制梁等水平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进行校核与调整,3)水平构件安装后,应对相邻预制构件平整度、高低差、拼缝尺寸进行校核与调整。

4)装饰类构件应对装饰面的完整性进行校核与调整。

5)临时固定措施、临时支撑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验算。

(4)预制构件与吊具的分离应在校准定位及临时支撑安装完成后进行。

(5)竖向预制构件安装采用临时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构件的临时支撑不宜少于2道。

2)对预制柱、墙板构件的上部斜支撑,其支撑点距离板底的距离不宜小于构件高度的2/3,且不应小于构件高度的1/2,斜支撑应与构件可靠连接。

3)构件安装就位后,可通过临时支撑对构建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微调。

(6)水平预制构件安装采用临时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首层支撑架体的地基应平整坚实,宜采取硬化措施。

2)临时支撑的间距及其与墙、柱、梁的净距应经设计计算确定,竖向连续支撑层数不宜少于2层且上下层支撑宜对准。

3)叠合板预制底板下部支撑宜选用定型独立钢支柱,竖向支撑间距应计算确定。

(7)预制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按照角柱、边柱、中柱顺序进行安装,与现浇部分连接的宜先行吊装。

2)预制柱的就位以轴线和外轮廓线为控制线,对于边柱和角柱,应以外轮廓线控制为准。

3)就位前应设置柱底调平装置,控制柱安装标高。

4)预制柱安装就位后应在两个反方向设置可调节临时固定措施,并应进行垂直度、扭转调整。

5)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的预制柱调整就位后,柱脚连接部位宜采用模板封堵。

(8)预制剪力墙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现浇部分连接的墙板宜先行吊装,其他宜按照“先外后内”的原则进行吊装。

2)就位前应在墙板底部设置调平装置;3)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的夹芯保温外墙板应在保温材料部位采用弹性密封材料进行封堵。

4)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的墙板需要分仓灌浆时,应采用座浆料进行分仓;多层剪力墙采用座浆时应均匀铺设座浆料;座浆料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墙板以轴线或轮廓线为控制线,外墙应以轴线和外轮廓双控制。

6)安装就位后应设置可调斜支撑临时固定,测量预制墙板的水平位置、垂直度、高度等,通过墙底垫片、临时支撑进行调整。

7)预制墙板调整就位后,墙底部连接部位应采用模板进行封堵。

8)叠合墙板安装就位后进行叠合墙板拼缝处附加钢筋安装,附加钢筋应与现浇段钢筋网交叉点全部绑扎牢固。

(9)预制梁或叠合梁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顺序宜遵循先主梁后次梁,先低后高的原则。

2)安装前,应测量并修正临时支撑标高,确保与梁底标高一致,并在柱子上弹出梁边控制线;安装后根据控制线进行精密调整。

3)安装前,应符合柱钢筋与梁钢筋位置、尺寸,对梁钢筋与柱钢筋位置有冲突的,应按照设计单位确认的技术方案调整。

4)安装时梁伸入支座长度与搁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安装就就位后应对水平度、安装位置、标高进行检查。

6)叠合梁临时支撑应在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

(预制叠合梁两点吊装进行安装)

(10)叠合板预制底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底板吊装完成后应对底板接缝高差进行校核;当叠合板底板接缝高差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将构件重新起吊,通过可调支座进行调节。

2)预制底板的接缝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临时支撑应在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

(预制叠合板多点吊装进行安装)

(11)预制楼梯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安装前,应检查楼梯构件平面定位及标高,并宜设置调平装置。

2)就位后,应及时调整并固定。

(预制楼梯两点吊装进行安装)

(12)预制阳台板、空调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前,应检查支座顶面标高及支撑面的平整度。

2)临时支撑应在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

4、预制构件的连接

(1)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要同时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等的有关规定,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时,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

(2)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预制构件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现浇混凝土中伸出的钢筋应采用专用模具进行定位,并应采用可靠的固定措施控制连接钢筋的中心位置及外露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2)构件安装前应检查预制构件上套筒、预留孔的规格、位置、数量和深度,当套筒、预留孔内有杂物时,应清理干净。

3)应检查被连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和长度。

当连接刚接倾斜时应进行校直;但钢筋偏离套筒或空洞中心线不宜超过3mm,连接钢筋中心位置存在严重偏差影响预制构件安装时,应会同设计大内制定专项处理方案,严禁随意切割、强行调整定位钢筋。

(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应按检验批划分要求及时灌浆,灌浆作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4)钢筋机械连接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5)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钢结构焊接及验收规范》等的有关规定,采用焊接连接时,应采取避免损伤已施工完成的结构,预制构件及配件的措施。

(钢筋连接采用螺栓孔注浆施工)

5、成品保护

(1)预制构件成品应符合以下规定

1)预制构件成品外露保温板应采取防止开裂措施,外露钢筋应采取防弯折措施,外露预埋件和连结件等外露金属件应按不同环境类别进行防护或防腐、防锈。

2)采取保证吊装前预埋螺栓孔清洁的措施。

3)钢筋连接套筒、预埋空洞应采取防止堵塞的临时封堵措施。

4)露骨料粗糙面冲洗完成后应对灌浆套筒的灌浆孔和出浆孔进行透光检查,并清理灌浆套筒内的杂物。

5)冬季生产和存放的预制构件的非贯穿孔洞应采取措施防止雨雪水进入发生冻胀损坏。

(2)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应做好安全和成品防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预制构件种类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

2)对于超高、超宽、形状特殊的大型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存放应制定专门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运输时要采取如下防护措施:

1设置柔性垫片避免预制构件边角部位或链索接触处的混凝土损伤。

2用塑料薄膜包裹垫块避免预制构件外观污染。

3墙板门窗框、装饰表面和棱角采用塑料贴膜或其他措施防护。

4竖向薄壁构件设置临时防护支架。

5装箱运输时,箱内四周采用木材和柔性垫片填实、支撑牢固。

4)应根据构件特点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托架、靠放架、插放架应进行专门设计,进行强度、稳定性和刚度的验算。

1外墙板宜采用直立式运输,外饰面层应朝外,梁、板、楼梯、阳台宜采用水平运输。

2采用靠放架立式运输,外饰面与地面倾角宜大于80度,构件应对称靠放,每层不大于2层,构件层间上部采用不垫块隔开。

3采用插放架直立运输时,应采取防止构件倾倒措施,构件之间应设置隔离垫块。

4水平运输时,预制梁、柱构件叠放不宜超过3层,板类构件叠放不宜超过6层。

(3)安装施工时的成品保护应符合以下规定

1)交叉作业时,应做好工序交接,不得对已完成工序的成品、半成品造成破坏。

2)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全过程中,应采取防止构件、部品及预制构件上的建筑附件、预埋铁、预埋吊件等损伤或污染的保护措施。

3)预制构件上的饰面砖、石材、涂刷、门窗等处宜采用贴膜保护或其他专业材料保护。

安装完成后,门窗框应采用槽型木框保护。

4)连接止水条、高低口、墙体转角等薄弱部位,应采用定型保护垫块或专用套件做加强保护。

5)预制楼梯饰面层应采用铺设木板或其他覆盖形式的成品保护措施,楼梯安装结束后,踏步口宜铺设木条或其他覆盖形式保护。

6)遇有大风、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存放预制构件成品进行保护。

7)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预制构件和部品在安装施工过程、施工完成后不应受到施工机具的碰撞。

8)施工梯架、工程用的物料等不得支撑、顶压或斜靠在部品上。

9)当进行混凝土地面等施工时,应防止物料污染、损坏预制构件和部品表面。

(二)质量管理制度

1、技术交底制度:

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

技术部门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针对特殊工序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如混凝土构件预拼装)。

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都要组织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专业工程师对工长的技术交底,工长对班组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

各级交底要以书面形式进行。

因技术措施不当或交底不清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责任。

2、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本工程的钢筋,水泥及各类材料进场,需具有出厂合格证,并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分批量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使用。

因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的质量事故要追究验收人员的责任。

3、施工挂牌制度:

主要工种如钢筋、混凝土、模板、砌筑、抹灰及水电安装等,施工过程中在现场实行挂牌制度。

注明管理者、操作者、施工日期。

坚持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最大限度地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

4、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认真进行技术交底。

严格审批制度,任何一项技术措施的出台都必须履行审批制度,符合审批程序。

坚持样板引路制度,先做样板或先做试验,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

5、施工前工长必须进行技术、质量、安全的详细书面交底,交底双方签字。

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技术交底资料应经技术部负责人或项目总工程师审批。

(三)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钢筋半成品、钢筋网片、钢筋骨架和钢筋桁架应检查合格后才可进行安装,并应严格按照下面执行:

(1)钢筋表面不得有油污,不应严重锈蚀。

(2)钢筋网片和钢筋骨架应采用专用吊架进行吊运。

(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保护层垫块宜与钢筋骨架或网片绑扎牢固,按梅花状布置,间距满足钢筋限位及控制变形要求,钢筋绑扎丝甩扣应弯向构件内侧。

(4)钢筋成品的尺寸应严格按照下表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钢筋网片

长、宽

±5

钢尺检查

网眼尺寸

±10

钢尺量连续三挡,取最大值

对角线

5

钢尺检查

端头不齐

5

钢尺检查

钢筋骨架

0、-5

钢尺检查

±5

钢尺检查

主筋间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主筋排距

±5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箍筋间距

±10

钢尺连续量三挡,取最大值

弯起点位置

15

钢尺检查

端头不齐

5

钢尺检查

保护层

柱、梁

±5

钢尺检查

板、墙

±3

钢尺检查

2、预制构件浇筑混凝土前应采取的保证质量措施:

(1)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等的严格检查。

(2)检查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锚固方式及锚固长度。

(3)检查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段长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检查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5)预埋件、吊环、插筋、灌浆套筒、预留孔洞、金属波纹管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预埋线盒和管线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是否满足验收规范。

(7)夹芯外墙板的保温层位置和厚度、拉结件的规格、数量和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8)预留空道的规格、数量、位置、灌浆孔、排气孔、锚固区局部构造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预制构件出厂检验内容及要求

(1)型式检验

1)不同混凝土强度、规格、材料、工艺的预制构件每年应由国家、部、省主管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型式检验,提供检验合格报告。

2)型式检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外形几何尺寸、耐久性能、耐火性能、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构件应进行承载力等结构性能检验;对外墙、屋面等有防水防渗要求的构件应进行抗渗性能检验;对于有保温隔热等要求的构件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保温隔热性能等检验。

(2)结构性能检验

预制构件应依据《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等现行规范相关要求进行结构性能检验,检验批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不得出厂使用。

当预制构件进场不做结构性能检验时,应按《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9.2.2条第3款的要求进行驻厂监造或进场实体检验。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应按标准图或设计要求的试验参数实施。

(3)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由生产厂家专职质检人员等组织具体实施。

预制构件出厂前应进行混凝土强度、观感质量、外形尺寸、预埋件、钢筋位置安装偏差等检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应该齐全,其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方案及相应规范规定。

预制构件出厂检验观感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不应有严重缺陷。

存在一般缺陷的构件,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存在严重缺陷的构件,一律不得出厂。

预制构件出厂的预留钢筋、连接件、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4)信息化标识要求

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通过统一的信息系统制作带有唯一性识别码的芯片或二维码,出厂构件采用预埋芯片或粘贴二维码进行标识,芯片或二维码信息内容应包含工程名称、构件名、型号、生产单位、执行标准、制作浇筑日期、出厂日期、合格/修补状态、合格证号、质检人、生产负责人、驻厂监理人、验收及监管等。

检验不合格、标识不全的产品不得出厂。

4、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应做好以下工作

(1)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包括安全、质量、环境保护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等内容。

(2)应对所有进场部品、零配件及辅助材料按设计规定的品种、规格、尺寸和外观要求进行检查。

(3)应进行技术交底。

(4)现场应具备安装条件,安装部位应清理干净。

(5)装配前应进行必要的测量放线工作。

5、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构件中心线对轴线位置

基础

15

经纬仪或尺量

竖向构件(柱、墙、桁架)

8

水平构件(梁、板)

5

构件标高

梁、柱、墙、板底面或顶面

±5

经纬仪或拉线、尺量

构件垂直度

柱、墙

≤6m

5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6m

10

构架倾斜度

梁、桁架

5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相邻构件平整度

板断面

5

梁、板底面

外露

3

不外漏

5

2m靠尺和塞尺量测

柱、墙侧面

外露

5

不外漏

8

构件搁置长度

梁板

±10

尺量

支座、支垫中心

板、梁、柱、墙、桁架

10

尺量

墙板接缝

宽度

±5

尺量

6、后浇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构件结合面疏松部分的混凝土应剔除并清理干净。

(2)混凝土分层浇筑高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浇筑时应采取保证混凝土或砂浆密实的措施。

(4)预制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预制梁柱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5)混凝土浇筑前应布料均衡,浇筑和振捣时,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构件接缝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应采取措施防止模板、相连接构件、钢筋、预埋件及其定位移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