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工资管理系统.docx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事工资管理系统.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学校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提纲】
一、引言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本论文的目的、内容及作者的主要贡献
二、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
三、系统设计
1、系统目标设计
2、开发设计思想
3、系统功能分析
4、系统模块设计
四、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需求分析
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五、功能模块的创建
1、主界面设计
2、员工信息模块设计
3、查询模块设计
4、汇总模块设计
5、维护模块设计
六、系统的编译和发行
1、系统的编译
2、系统的发行
3、程序设计语言
七、结束语
八、参考文献
【摘要】
本系统为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采用的开发工具是MicroSoftVisualFoxpro6.0。
系统能够提供对人事信息输入、查询、编辑、打印以及工资发放各明细项目的数据编辑,自动计算出工资发放各项合计数据;可自主设定条件从而达到对工资数据的多角度查询功能;方便导入、导出数据及输出报表。
财务部门人员以管理员身份登录,对本系统的可登录人员进行管理;实现了财务部门对本单位工资发放系统的集中管理,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支持运行的环境:
MicrosoftWindow98/2000/XP
【关键词】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查询、浏览、VisualFoxpro
【Summary】Thissystemisasalaryadministrativesystemofthepersonnel.ThedevelopinginstrumentadoptedisMicroSoftVisualFoxpro6.0.Thesystemcanbeofferedtopersonnelinformationinputting,inquire,edits,typeandthedataeditorthatgrantedeverydetailprojectofsalary,calculateoutthesalaryandgranteverydataoftotallingautomatically;Canestablishconditiontoisitinquireaboutthefunctiontosalarylargeanglesofdatumtoreachindependently;Itisconvenienttochannelinto,leadoutthedataandoutputthereportform.Financialdepartmentpersonnellogininthecapacityofadministrator,canlogintopersonneltomanagetothissystematicone;Haverealizedfinancialdepartment'sgrantingsystematiccentralizedmanagementtothesalaryofourunit,securityofthesecuritysystem.Supporttheenvironmentoperated:
MicrosoftWindow98/2000/XP
【Keyword】Thepersonnelmanagement,salaryaremanaged,inquiresabout,hasalookaround,VisualFoxpro
第一章前言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正向着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而对于大中型企业,员工、职称等跟工资管理有关的信息随之急剧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人工来处理员工的工资不但显得力不从心,而且极容易出错。
该系统就是设计一个企业人事工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由计算机代替人工执行一系列诸如增加新员工,删除旧员工,工资修改,查询,统计及打印等操作。
这样就使办公人员可以轻松快捷地完成人事工资管理的任务。
2、本论文的目的、内容及作者的主要贡献
2.1、目的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工资发放软件不少。
但是,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来说,不需要太大型的数据库系统。
只需要一个操作方便,功能实用,能同时满足财务部门、单位其他相关部门及代发单位三方对数据的管理及需求的系统。
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于开发一个功能实用,用户操作方便,简单明了的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软件。
2.2、内容
实现本单位人事及工资的集中管理。
可供财务人员对本单位的人员以及工资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输出报表,并对系统的可登录人员进行管理;对人事的管理及工资发放中的应发工资合计等项目由系统自动进行计算;同时本系统还可对人事及工资管理情况进行多角度查询。
在登录管理方面,财务人员以工资发放系统的管理人员身份登录,并对本系统的可登录人员进行管理,有权增加及删除本系统的登录人员,进行自身密码的修改;
2.3、作者的主要贡献
全程参与了此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包括分析,设计,编码,测试,文档等等。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它越来越得到普及。
MIS是一门新的学科,它跨越了若干个领域,比如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
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方法,从而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系统。
2.1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0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众多经济学家纷纷提出了新的管理理论。
20世纪50年代,西蒙提出管理依赖于信息和决策的思想。
同时期的维纳发表了控制论,他认为管理是一个控制过程。
1958年,盖尔写到:
“管理将以较低的成本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做到较好的控制。
”这个时期,计算机开始用于会计工作,出现数据处理一词。
1970年,WalterT.Kennevan给刚刚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词下了一个定义:
“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在这个定义里强调了用信息支持决策,但并没有强调应用模型,没有提到计算机的应用。
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的管理学教授GordonB.Davis给了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人-机系统。
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这个定义全面地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和组成,而且反映了管理信息系统在当时达到的水平。
2.1.1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管理信息系统在最初级阶段是统计系统,所研究的内容是数据间表面的规律,它可以把数据分成较相关和较不相关的组,然后把数据转换为信息。
第二阶段是数据更新系统,其典型代表是美国航空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SABRE预约订票系统。
它设有1008个订票点,可以存取600000个旅客记录和27000个飞行段记录。
它的操作比较复杂,在任何地点都可以查到某一航班是否有空座位。
但从概念上来讲,它只是一个数据更新系统,比如它不能告诉你以现在的售票速度何时票将售完,从而采取补救措施。
因而它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低级阶段。
第三阶段是状态报告系统,它可以分为生产状态报告、服务状态报告和研究状态报告等系统。
比如生产状态报告系统,它的典型代表是IBM公司的生产管理系统。
众所周知,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1964年它生产出中型计算机IBM360,使计算机的水平提高了一个台阶,但同时组织生产的管理工作却大大复杂化了。
一台计算机有超过15000个不同的部件,每一个部件又有若干个元件,加之IBM的工厂遍及美国各地,不同的定货有不同的部件和不同的元件,必须指出什么工厂的什么设备生产什么元件,因此不仅生产复杂,装配、安装和运输都十分复杂。
为了保证生产以及其他环节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一个以计算机控制为基础的生产状态报告系统。
因此同年IBM建立了先进管理系统AAS,它能进行450个业务的操作。
1968年,公司又建立了公用制造信息系统CMIS,运行很成功,过去需要15周的工作,该系统只用3周就可以完成。
状态报告系统还有一种形式是数据处理系统,它用来处理日常业务和生产报告,重点在于将手工作业自动化,提高效率和节省人力,数据处理系统一般不能提供决策信息。
最后的阶段是决策支持系统,它是用来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
该系统可以计划、分析方案,审查解答和求解的误差。
它应有较好的人机对话方式,可以和不怎么熟悉计算机的管理人员通话。
它一般包括一些模型用以产生决策信息,但不强调全面的管理功能。
2.1.2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起初应用于最基础的工作,如打印报表、计算工资、人事管理等,进而发展到企业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单项业务管理,这属于电子数据处理(EDP,ElectronicDataProcessing)系统。
当建立了企业数据库,有了计算机网络从而达到数据共享后,从系统观点出发,实施全局规划和设计信息系统时,就达到管理信息系统的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系统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人们更加强调管理信息系统能否支持企业高层领导的决策这一功能,更侧重于企业外部信息的收集、综合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其他人工智能工具能否直接面向决策者,这是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SupportSystem)的任务。
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有少数企业开始MIS的局部应用。
“六五”期间,选择一些大型企业进行MIS的开发试点,其中首都钢铁公司、北京第一棉纺厂、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宁江机床厂等取得了经验。
80年代中后期,在全国性的计算机应用热潮中,许多企业纷纷从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单项应用入手,尝试建立MIS。
许多企业,如北京内燃机厂、北京电视机厂、沈阳鼓风机厂、天津渤海无线电厂的MIS初具规模,建立了覆盖全厂的计算机网络。
“八五”期间,企业逐步走向市场,MIS建设的目标和需求日益明确。
一些企业的系统,如北京第一机床厂、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等都达到了很高水平,与企业中其他系统集成,形成了CIMS。
目前,我国MIS已经相当普及,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个行业及各个部门。
2.1.3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近20年间,国外大公司出现了3种变化:
抓管理着重于建立MIS系统,使管理技术走向成熟。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MIS随时为经理们提供信息服务。
经理通过MIS使其经营计划和具体的业务活动联系在一起。
由于以上的变化,MIS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
不仅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自己的MIS,一些中小企业也不例外,普遍建立了公用数据网络,尤其是近年来Internet的飞速发展,Intranet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企业MIS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环境。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2.2.1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存在三个要素,这就是人、计算机和数据。
人是指企业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MIS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他们在系统中起主导作用。
MIS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只靠一些计算机开发人员就可以完成的,必须有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的积极参与。
计算机技术是MIS得以实施的主要技术。
在这些技术中,软件开发是MIS开发的重点。
第三个因素也不能忽视。
企业的管理数据是MIS正常运行的基础。
广义地说,各项管理制度是MIS建设成功的基础。
试想要计算一台机床的生产成本,需要按时输入每个部件、每个零件甚至每个螺钉螺帽的费用,涉及企业的生产车间、采购、库房、工艺设计和财务等多个部门,必须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做保证。
2.2.2管理信息系统的界面特点
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中,人机界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支。
MIS人机界面设计一般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以通信功能作为界面设计的核心
人机界面设计的关键是使人与计算机之间能够准确地交流信息。
一方面,人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时应当尽量采取自然的方式;另一方面,计算机向人传递的信息必须准确,不致引起误解或混乱。
另外,不要把内部的处理、加工与人机界面混在一起,以免互相干扰,影响速度。
设计MIS时,针对每一个功能,都要按照“I-P-O”的模块化思想,使输入、处理与输出“泾渭分明”,充分体现人机界面的通信功能。
这样设计出来的程序不易出错,而且易于维护。
报表打印是MIS必备的功能之一,而且打印之前常常需要计算。
计算与打印分开设计,虽然消耗时间,但易于整个MIS系统的维护。
2.界面必须始终一致
统一的人机界面不致于会增加用户的负担,让用户始终用同一种方式思考与操作。
最忌讳的是每换一个屏幕用户就要换一套操作命令与操作方法。
例如在整个系统可以以问号图标表示帮助,以磁盘图标表示存盘,以打印机图标表示打印等。
3.界面必须使用户随时掌握任务的进展情况
人机界面应该能够告诉用户软件运行的进度。
特别是在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时,必须让用户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如可以设计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几的任务进度条等。
目前,Windows下的应用软件无论大小,其安装程序几乎均做到了这一点。
开发MIS软件时,这一点很值得借鉴。
4.界面必须能够提供帮助
一个优秀的MIS软件应该提供在线求助功能,甚至提供使用向导,这将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
在多媒体环境下,以语音提示作为操作向导,不会干扰屏幕信息,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5.界面友好、使用方便
多数MIS软件的数据输入量较大。
对于一些相对固定的数据,不应让用户频频输入(特别是汉字),而应让用户用鼠标轻松选择。
例如,人事管理系统中的“文化程度”是相对固定的数据,其值一般取“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本”、“硕研”、“博研”等。
录入这类数据之前,MIS软件应在相应位置弹出一个列表框,待用户以鼠标点击,而不应让用户每次都输入这些汉字。
另外,开发者应编写一个错误实时记录程序,自动记录何日、何时、何程序出了何种错误。
总之,所开发的MIS在使用过程中,应使用户的数据输入量降至最低限度,同时也要减少用户的干预量。
实践证明,用户干预愈少,MIS系统的满意程度愈高。
6.输入画面尽可能接近实际
如果某个电算会计软件的凭证录入画面是表格式的,一屏可录入多条记录,而且与实际凭证一模一样,甚至连颜色都无异,用户在终端上录入凭证,仿佛用笔在纸上填写凭证,以增加人机亲和力。
7.具有较强的容错功能
误操作、按键连击等均有可能导致数据误录。
巧妙地进行程序设计,可以避免此类因素造成的错误。
例如,录入学生成绩时,我们可以对其范围进行限定,使用户无法输入0~100以外的数据;录入学生年龄时,不妨根据实际情况将范围限制在15~20之间。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2.3.1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主要有独立开发方式、委托开发方式、合作开发方式、购买现成软件方式等4种。
这4种开发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需要根据使用单位的技术力量、资金情况、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
不论哪种开放方式都需要有单位的领导和业务人员参加,并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中培养、锻炼、壮大该系统的维护队伍。
1.独立开发
独立开发适合于有较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队伍和程序设计人员、系统维护使用队伍的组织和单位,如大学、研究所、计算机公司、高科技公司等单位。
独立开发的优点是开发费用少,实现开发后的系统能够适应本单位的需求且满意度较高,最为方便的是系统维护工作。
缺点是由于不是专业开发队伍,容易受业务工作的限制,系统优化不够,开发水平较低,且由于开发人员是临时从所属各单位抽调出来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这些人员在其原部门还有其他工作,所以精力有限,容易造成系统开发时间长,开发人员调动后,系统维护工作没有保证的情况。
因此,一方面需要大力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原则,另一方面可向专业开发人士或公司进行咨询,或聘请他们作为开发顾问。
2.委托开发
委托开发方式适合于使用单位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或开发队伍力量较弱、但资金较为充足的单位。
双方应签订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协议,明确新系统的目标和功能、开发时间与费用、系统标准与验收方式、人员培训等内容。
委托开发方式的优点是省时、省事,开发的系统技术水平较高。
缺点是费用高、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
此种开发方式需要使用单位的业务骨干参与系统的论证工作,开发过程中需要开发单位和使用单位双方及时沟通,进行协调和检查。
3.合作开发
合作开发方式适合于使用单位有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但开发队伍力量较弱,希望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术队伍,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的单位。
双方共享开发成果,实际上是一种半委托性质的开发工作。
优点是相对于委托开发方式而言节约了资金,并可以培养、增强使用单位的技术力量,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系统技术水平较高。
缺点是双方在合作中沟通易出现问题,需要双方及时达成共识,进行协调和检查。
4.购买现成软件
目前,软件的开发正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一批专门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公司已经开发出一批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的专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系统开发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购买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套软件或开发平台,如财务管理系统、小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等。
此方式的优点是节省时间和费用、技术水平较高。
缺点`是通用软件的专用性较差,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力量根据用户的要求做软件改善和接口工作等二次开发工作。
总之,不同的开发方式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需要根据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也可综合使用各种开发方式。
2.3.2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计算机处理技术、系统理论、组织结构、管理功能、管理知识等各方面的问题,至今没有一种统一完备的开发方法。
但是,每一种开发方法都要遵循相应的开发策略。
任何一种开发策略都要明确以下问题:
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如采取何种方式解决组织管理和信息处理方面的问题,对企业提出的新的管理需求该如何满足等。
系统可行性研究:
确定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
通过对企业状况的初步调研得出现状分析的结果,然后提出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证。
系统可行性的研究包括目标和方案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方面的可行性和社会影响方面的考虑。
系统开发的原则: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遵循领导参与、优化创新、实用高效、处理规范化的原则。
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作好开发人员的组织准备和企业基础准备工作。
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和开发计划的制定:
针对己经确定的开发策略选定相应的开发方法,是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还是选择原型法或面向对象的方法。
开发计划的制定是要明确系统开发的工作计划、投资计划、工程进度计划和资源利用计划。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主要有:
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等。
1.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
目前较为流行的MIS开发方法是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
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地自上而下对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与设计。
用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开发一个系统,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5个依次连接的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
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开发的请求,并进行初步的调查,通过可行性研究确定下一阶段的实施。
系统规划方法有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关键成功因素法(CSF,CriticalSuccessFactors)和企业规划法(BSP,BusinessSystemPlanning)。
系统分析阶段:
主要任务是对组织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理清企业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处理,并且将企业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抽象化,通过对功能数据的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系统设计阶段:
主要任务是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划分子系统功能、确定共享数据的组织,然后进行详细设计,如处理模块的设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输入输出界面的设计和编码的设计等。
系统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讨论确定设计方案、对系统模块进行调试、进行系统运行所需数据的准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等。
系统运行阶段:
主要任务是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评价系统的运行效率,对运行费用和效果进行监理审计,如出现问题则对系统进行修改、调整。
这五个阶段共同构成了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
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严格区分了开发阶段,非常重视文档工作,对于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避免了出现混乱状态。
但是,该方法不可避免地出现开发周期过长、系统预算超支的情况,而且在开发过程中用户的需求一旦发生变化,系统将很难作出调整。
2.原型法
原型法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也得到不少应用。
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系统开发人员凭借自己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通过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构造出一个实在的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协商,反复修改原型直至用户满意。
原型法的应用使人们对需求有了渐进的认识,从而使系统开发更有针对性。
另外,原型法的应用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软件工具,使系统开发效率大为提高。
3.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OO,ObjectOriented)的系统开发方法,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一种系统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客观世界抽象地看成是若干相互联系的对象,然后根据对象和方法的特性研制出一套软件工具,使之能够映射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模型和进程,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
1.3.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一般包括系统开发准备、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转换、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评价等步骤。
根据开发系统的大小、复杂、投入、方式、方法等因素的不同,各步骤的要求和内容也不同,用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和计划。
1.系统开发准备
系统开发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提出系统开发要求、成立系统开发小组、制订系统开发计划等工作。
2.系统调查
新系统的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工作都要建立在对现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即必须调查现行系统的运行情况、问题等,明确用户的需求,特别是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方式。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现行系统概况:
该组织的发展历史、目前组织的规模、工作状况、管理水平、与外界的主要联系等。
调查该项内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划分系统界限、系统与外界的输入输出接口等。
(2)组织机构:
画出组织的组织结构图,弄清组织的行政关系、人员编制、工作范围、地理位置等,发现不合理问题及新系统启动后可能对现有组织的影响。
(3)业务流程:
按照业务种类的不同和处理时间的先后不同,深入了解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画出现行系统业务流程图,并与业务人员反复讨论,得到认可。
调查中要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意人、财、物、信息的流向、规格、频率、要求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4)报表、数据处理:
了解各种统计报表、数据的格式、内容、处理时间及上报时间、频率、规律,存在的问题,对新系统的要求、希望等并收集各种报表。
(5)问题:
现行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可以按照严重程度分成不同的等级。
新系统的建立应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并改善薄弱环节。
(6)新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了解各级领导和各类业务工